中国十大名著为什么挤不进世界十大名著?是因为质量还是文化?

major
受文化和鉴赏习惯不同的影响。世界主流的名著多是意识流,一个心理活动可以写多半本书。这和我们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我们多是写实,叙述客观实际的故事多。并不是我们的名著内容,结构,写作手法,人物刻画,矛盾冲突表现的差,而是文化差异,也是鉴赏习惯不同,导致了我们的名著极少在世界传播的原因。

joson_z
因为大部分评委都是老外!他们不懂中文的美!

江南籹仔
外国的文学名著描写了人的共同性,不同国家民族文化观的人看了都会引起共鸣;中国的文学名著描写了人的个别性,极具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但与他国无关,外国人看了无感。

fangshujia
文学是不分国界的,可以这么说吧![捂脸]

仲夏铜城
中国十大名著要想挤进世界十大名著,必须所有评委深刻学习中文,首先读懂并感受到十大名著的美。一个简单的词中文表达的和拼音文字表达的截然不同。记得以前学法律时,听说英语表达的更准确,是啊,没有联想、意境、引申就是准确啊。这也许和文字的传承者有关,中国是士大夫,要字好看,文思泉涌,要中庸,要有隐喻;外国是传教士,一神论的绝对服从。

ychnmz
中国的浪漫在极简短的诗和词不在于意思更在乎意景懂吗。是不同的语言创造不同的文学作品。假如都象西化的日本韩国真的不堪一击,什么叫文学,就是要有不同的舒事风格。只是载体不一样,生活背景不一样,文化的不一样。不存在名著只在乎相互感应。就象莫言的作品应该很大一部分中国人是不能理解的,为什么他不选为作协主席之列,至少他的作品以自己的角度来衡量他所处的世界,很有深度但又能反映什么,反映㡳层中国农民的无奈还是什么,是控诉还是现实。其实从他内心来说就是一个悲观主义。所以文学是反映两方面的内心对世界的看法还有现实社会运转的法则。最终不存在什么名著,而只是每个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至少中国人对西方文学中人名都不一定记住在看第一遍。

古湖红
西方人无处不在打压我们,怎么可能认可我们的文化?

晴晴
中国十大名著是中国人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基准选的,世界十大名著是西方人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基准选的,两者存在着意识形态和文化差异方面的矛盾,所以相互难以融合一炉。如果叫中国人在《红楼梦》和《巴黎圣母院》两本书选一本自己喜爱的,我想,绝大多数国人会选前者而放弃后者。因为,《红楼梦》讲的是中国人自己的故事,情节好理解,人物有亲切,容易产生共鸣。然而,《巴黎圣母院》讲的是法国人的故事,故事发生的背景、社会环境、生活习俗等对中国人都很陌生,加之人名和地名发音怪怪的,读起来很晦涩,要中国大众都喜欢它,真的很有难度。另外,无论是中国人读世界名著,还是外国人读中国名著,绝大多数人,包括一些这方面的评委和专家们,几乎都是读的翻译过来的版本,没有欣赏到原滋原味作品特有的魅力和精华,在理解水平上存在着局限性或片面性,不如读原版文字那样来的透彻和全面,自然在评价和喜欢方面就会打折扣了!所以,中国的名著没有成为世界名著,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名著就不如世界的名著,就像中国读者喜欢中国文学作品超过外国文学作品一样,完全就是受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所致,并不是说外国作品就不好。所以,外国的月亮圆,中国的月亮也一样圆,不要太在意别人说怎么样,只要自己觉得好就OK了!

草木施施
中国十大名著为什么挤不进世界十大名著?是因为质量还是文化?
你这个所谓的世界十大名著,我去搜索了一下,发现一个帖子提到了这个“世界十大名著”,一般是指2000年根据《纽约时报》和美国《读者文摘》组织的横跨欧、亚、美、澳、非五大洲百城十万读者的投票调查,精选出的十部经典长篇名著,它们分别是:第一名著《战争与和平》、第二名著《巴黎圣母院》、第三名著《童年》、第四名著呼啸山庄、第五名著《大卫·科波菲尔》、第六名著《红与黑》、第七名著《悲惨世界》、第八名著《安娜·卡列尼娜》、第九名著《约翰·克利斯朵夫》、第十名著《飘》。
看过这十部小说的人应该懂了,这十部小说除了雨果的两部小说即《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被称为浪漫主义小说外,其他统统属于现实主义小说,而且无论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都属于西方古典主义小说——
《尤利西斯》、《追忆似水年华》、《喧哗与骚动》、《百年孤独》等等现代派小说都没有进入这十万读者的法眼,为什么?恐怕主要还是阅读难度的问题,导致了现代派小说即便在文学阅读爱好者群体中,也属于小众的小说,连很多文学领域的专家都对这些小说的阅读感觉到有一定的难度,比如《尤利西斯》在其中国翻译版本的前言中就说的很清楚,很多人感觉要读懂《尤利西斯》不容易,而这个“很多人”,可不是指那些阅读《平凡的世界》、《射雕英雄传》层次的阅读者,甚至也不是指你我多少还喜欢读几本现代派小说的文学爱好者,而是指文学圈内的很多专家学者或者作家,包括《喧哗与骚动》这样的意识流名著,都显然不是他们搞调查的那群十万人的“菜”。
由于阅读倾向和阅读难度的种种限制,所以这个所谓的“世界十大名著”的评选,既不代表文学圈的理性公认,也不能代表世界文学爱好者的主流意见,它仅仅说明是这十万人里的大多数看法,他们的阅读层次明显不高。
中国的四大名著进入不了这十万读者的法眼很正常,只要不是汉语言文字专家级别的人,阅读中国的四大名著就根本和阅读天书一样——中国的四大名著在今天的中国大众层面,都不是非常普及的,前些日子不还有提问说很多大学生不喜欢、也读不懂《红楼梦》,那你怎么能指望这“欧、亚、美、澳、非五大洲百城十万读者”去阅读中国的四大名著呢?既然连阅读都不可能,那又怎么可能在评选所谓世界十大名著的时候,会挑选到中国的四大名著呢?
当然,论长篇小说的品质,或者说文学价值,我个人确实认为中国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和《西游记》比较弱,《水浒传》略好一些,《红楼梦》则文学价值最高,也不愧为四大名著之首。但无论文学价值高低,中国的四大名著都属于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由于语言文字的限制,和唐诗宋词难以在世界“畅销”一样,所以挤不进“世界十大名著”推选,恐怕主要还是文化原因。

我的公主Alby
中国的四大名著有单纯歌颂真善美的吗?中国的文化充满思想的哲辩,人性人心,天理人伦。西方人看不懂,他们思维比较单一,像老人与海那样单纯歌颂勇气,没那么复杂的反而更容易接受

Jamie
东西方都接受的,才能成为名著,别一天到晚说外国人不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封建社会太长了,人多思想一直被束缚。而西方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较早,人的思想解放的早,所以文学意境容易被整个世界接受。

肥肥安安
翻译的问题,把汉语翻译成字母文字,似乎好多东西都变了,中国人读后意境深远,外国人读后仅仅是叙述罢了。由于汉语的多音,异音,成语,谚语,等等,无法翻译,或者翻译后,意思大变,再说了,你让外国人评论中国的文学作品,这跟外行人看热闹,有什么不同?

冲击
其实,这就像乒乓球一样,中国的技术绝对遥遥领先于世界,所以没必要跟他们一起排名。中国的经典文学巨著,其文学价值,我认为完全超过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作品。我们有写政治的、经济的、爱情的、战争的、神话的、哲学的、科学的……天文地理无所不有,别的国家、民族的书籍,充其量也就宗教书籍(比如圣经、古兰经等)能与我中华文明著作相媲美,其他的种类,我们全部涵盖了。所以我们不必跟他们一起排名,我们就是王,他们再怎么排名,我们始终在最上边。

哈哈佳
西方人懂文学吗?

maoji
道德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