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好的人是怎么做到的?

老狼在北京
三毛数学可差了,但不耽误她成为著名作家,她可以辍学,但她从未放弃过读书。读书是语文好的关键。

千小钰
本人偏科,语文强项,省重点高中,每次考试前拿到语文空白卷子,都莫名兴奋,作文经常拿来当范文,高考作文57分,古文阅读理解能够融会贯通,见过一次新的古词古字,基本能自动在后续横向运用。高中开始多次在各级刊物报纸发表文章拿稿费,学的理工,但大学毕业差点到杂志社当编辑。
语文成绩好,确实要看天赋,你得真的喜欢阅读,并且很广泛,喜欢故事,喜欢古诗,喜欢现代诗,喜欢俄国作家的小说,甚至喜欢童话,喜欢写作,喜欢文学,甚至性格需要有些敏感,感受丰富。在小学就开始读金庸,高中时喜欢泡图书馆,几乎能叫上名的中外大部头都看完了,每一本作文书好多范文都能背过,甚至报纸都会喜欢读,自己整理的摘抄本很多本,倒背如流。
啊……方法很重要,兴趣引起的内驱力更重要,我的孩子,就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兴趣……

三和弦
多读书,读好书,勤练笔,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多和人交流,能全身心投入在文章中,深刻体会,认真琢磨作者意图,思想,所写文章要表达的思想,目的,境界等。并能与当时书写环境结合起来,进一步的认清现实状况,体会‘我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多深入生活,任何作品,都是来自于生活,表达,歌颂生活,这样的人,语文肯定学得好!

xixi341
语文是一门关乎素养、无关应试的学科。要发自内心的去热爱语言、热爱文学,去发现、去探索文学世界的博大精深与多姿多彩。
会读书、会写作。
阅读是一个很有益的习惯,如果能潜下心去读书,随着阅读书籍的不断累计,就会慢慢培养出语感。世界上的任何一本经典都是时间沉淀下来的精华,其中的言辞语句都是最为准确、最为质量上乘的。当一个人见多了经典、熟悉了经典中语言的运用方式,他再回过头去做题时,很容易便可在密密麻麻的试卷上找到正确的东西,因为他一直以来都在阅读着那种语言的“正确”。
写作和阅读相辅相成,多读多仿多写。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上来看,读书多的人绝大部分是会写作的人,而一个能写出很好的作品的人更不可能不爱读书。这只因在看了足够数量的文化精品后,哪怕只是东家模仿一点、西家拼凑一点、再加上一点点自己的领悟与润色,最后拿出来的成品,也足以令许多人拍案叫好。写东西写得好,与其说是天赋,倒不如说是熟能生巧。

N8一OO
语文好的人是怎么做到的?
最重要的,当然是爱看书啊。
我读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说过一句话:“要对文字有发自内心的喜爱,哪怕是上学路上看到路边有半张报纸,也想捡起来看看写的是什么。”我觉得这话像是为我量身打造的。中考的时候,我的语文考了95.5分(那时是百分制)。语文老师有点惋惜:“你再多考0.5分,就是全乡并列第一名。”
现在想想,初中时也并不是上课很专注、作业很认真。之所以语文成绩不错,我觉得就是因为看书多,语感强,所以理解能力、逻辑能力好点。
爱看书的习惯,小学二三年级就有吧。那时候流行的是“画本”,又叫“小人书”(暴露年龄了)。到集上,一两毛钱一本,每次买上几本,回家后要一口气看完。
识字多了,开始看大部头——《杨家将》、十二寡妇征西、燕山罗成、《隋唐演义》等。说是废寝忘食,也不为过。常常躲在我家平房顶上,一直看到天色灰黑看不清字,才从房顶下来。
四年级的时候有一件事,至今印象深刻。那时候男生流行玩“飞镖”,就是一根木棍,一头倒插大号缝衣针,尖朝外,另一头用刀十字劈开一点,折张纸卡进去做尾翼,男生们基本人手一个。每到下课,老师一离开教室,“噗噗噗噗噗噗噗”连声响起,木质黑板上扎满了“飞镖”。偏有一天,一个男生头脑发昏,往房梁上投“飞镖”。据同学后来描述,那“飞镖”在房梁上晃晃悠悠,晃晃悠悠,然后一头栽下来。
下面就是我的座位。
我在座位上看小说。
然后我觉得头被碰了一下,没感觉到疼,头也没抬。那个2B男同学却慌了,上前一把把“飞镖”扯了下来。
然后,我就疼哭了。
提起这件事,仅证明那时候看书有多入迷。
后来上中学,金庸、古龙、梁羽生,琼瑶、三毛、席慕蓉,《读者文摘》、《意林》、《水浒》,一本接一本,大好时光都用来看书了,没觉得多用功学语文。
再后来读师范,《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莫达莱兹杀手团、《文化苦旅》,一本接一本,大好时光又都用来看书了,没觉得多用功学语文。
可是,一直以来,我学得最好的,就是语文。
当然,现在孩子面对电视、电脑、手机,恐怕很不容易专注于读书了。
所以,跟着老师研究语文试卷吧。无非是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四大板块,该积累字词诗文就积累字词诗文,该学习答题格式就学习答题格式,该掌握作文技巧就掌握作文技巧。语文拿满分不容易,考100多分难度并不大。
最后,把字写好一点,就算不能铁画银钩,美观娟秀;最起码也要整整齐齐,端端正正。

采菊东篱下
对于语文的学习,我们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学习母语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氛围。而语言的习得靠的就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需要刻意去教孩子说话,孩子就可以学会的原因。按说,有这样的一个环境,学好语文并不难,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究其原因,我觉得一是语文不等同于说话。语文需要听说读写的能力,每一项能力的习得都需要训练和积累。所以要想学好语文,首先要在听说读写上下功夫。二是我们虽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氛围,但在平时的潜移默化中,我们接触到的并不一定是绝对正确的表达,不一定是高标准的语言模式。正如一个孩子长期生活在土语环境中,很难接触到高雅严谨的书面语,语文水平自然不会高。所以要想学好语文,就需要多接触高雅的文学书籍,把自己泡在文化中,长此以往,语文自然会有所长进。

lforlus
2000年高考,我语文138分,可以说撑起了我高考分数的半边天!个人认为学习语文首先最基础的是阅读,各方面的书籍都可以阅读,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并且一定要记读书笔记,时常温故而知新。其次一定要写日记,写作文,一定要持之以恒,不能间断。久而久之,一定会守得云开见月明,语文水平一定会得到提高。

骆曦
多看书,不要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一些课外书还是很有益的,还要注重摘抄哟

海河里的鱼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持之以恒,语文错不了。

李少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喜欢阅读,多阅读,保证一定的阅读量,文史不分家,有一定的历史积累,对于理解语文也是很有帮助的。

jaceymeimei
多读多看多写,就这么简单[点亮平安灯]

byc
语文与文学、语文与艺术、语文与科学、语文与哲学、语文与历史、语文与体育、语文与道德、语文与外国文学、语文与民族、语文与信仰、语文与思想、语文与思维、语文与写作……。

rain_chen
我是严重偏科,从小学一直都是语文好,作文曾经是历届语文老师拿来用的典范。下面我来分享一些我的方法。
1爱看书,爱读书,养成这些好习惯
我爸喜欢看书,小时候家里总是有哪些今古传奇,林海雪原,三侠五义之类,那时候的我字都认不全,但还是囫囵吞枣地看了。记得我买的第一本书是一个小学生写的作文集,当时特别羡慕。
我们小时候没有现在的各种补习班,我想语文可能和我平时爱看书有关。虽然那时候大人只是无意中在家里买了些大人爱看的书,但文学这个东西,它是相通的,那上面没有一本是教怎么写作文,怎么学语文的。
但我从一年级开始,语文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我把它归功于那些我看不太懂的小说,是它们带领我开启了对文学的爱好。
当然,现在的孩子们就幸福多了,有各种书籍和看图识字可以买,有各种音频可以听。
给孩子买书在家里,在最开始用讲故事的方式,等孩子能够自己独立阅读,或者是用拼音的时候,就放手让他自己读。培养他读书的好习惯,这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
2养成写笔记和摘抄的好习惯
我看到名言名句会把它记下来,在写作文的时候用上,会立马显得你那篇作文高逼格。我看到一些写风景的美丽句子也会摘抄,等空闲时会来回读,等自己再遇到类似写景的作文,脑子里自然会涌过人家是怎么写的,然后你眼中的风景是什么样的。
写笔记和摘抄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丰富孩子的词汇量,让他在下笔时不至于无从写起。
生活中总会遇到有人说,我知道那件事,就是不知道怎样用合适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这就和我们平时的阅读有关,看的多了,脑子里东西自然就多。
3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这样一不会让灵感丢失,二可以锻炼写作能力。我们刚才说了要多看,多记,那只是在汇总信息,把所有的东西在脑子里整合后,用你自己的语言把它复述出来,才是真正消化了所学知识,才会真正让它为你所用。
4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
老师讲课时一定要认真听讲,老师是把他自己所学的知识经过自己的整合,把精华都交给学生们。
我们就省去了很多学习研究的时间,学起来就会省事许多。
5这一条最重要,对孩子的作文会有很大帮助,那就是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孩子们写作文,成年人写作是一个道理,即便是写虚构故事,我们也要把它写得像真的,没有逻辑漏洞。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用心观察,树叶会随着四季变化而变化,风景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同样,每个人的人物形象和他的内在性格,都是需要我们通过仔细观察才能刻画得真实。
总结一句话就是要真。真情实感,真实感人。
最后总结:要想语文好,这几点一定要做到。
1上课认真听讲
2养成爱看书爱阅读的好习惯
3养成写笔记和摘抄的好习惯
4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5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希望能帮助到你。

空谷幽兰GL
我不知道题主是高一还是高三?
但我想先说说语文好需要什么?
一、需要长期的积累语文是一科厚积薄发的学科,没有5、6年的积累,很难考出好成绩。即便一次考好了,那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
1.字词的积累小学六年,就是在完成这个积累的过程,不仅要记着两三千的字,更要学以致用。初中也要求继续积累字词,也是3000多个字。若小学能把初中的字词都掌握住,那可想而知,初中就轻松多了。
具体的方法是:除了课本上的字词需要掌握外,最好买一本《现代汉语词典》,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就去查找,有意识地积累下来,在写作文的时候尝试着用。
小学时间比较宽裕,所以可以大量地读,多方面地去阅读,6到12岁,正是阅读的黄金时期,就像海绵一样,只有大量地去吸收水分,将来在高中的时候才能释放出来。文学类的,科幻类的,社科类的都可以涉猎。每天要读一到两个小时书。如果这个习惯养成了,不愁你的语文不好。
有些人总是急功近利,觉得孩子读了不少书,怎么语文还是没有考好呢?
这个你要分析,他考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是字词出了问题,还是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不会?还是理解感悟不到位?
如果他是认真读的,那他的理解感悟一定是没有问题的,那就看前两方面,有的放矢地去抓抓,他的成绩肯定会提高的。
我同事的孩子从小就爱读书,特别喜欢读历史的书,读了很多。小学和初中语文(他爸爸教的),也没见考多好,但是等到了高中之后,语文成绩就突飞猛进。高考考了130多。
不同的学习阶段,对阅读理解有不同的要求。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1.小学主要是简单的记叙文,初中复杂的记叙文,然后还要掌握说明文和浅显的议论文和文言文知识。而这些问题考察的题型,答题技巧一定要烂熟于心。如果初中三年上完了,你还不能侃侃而谈地给别人讲这三种文体考察什么?答题技巧如何?那你语文能考好吗?
但现在着重考的是你的感悟理解,所以阅读还是最为重要的。
考察的是学生思辨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一个问题要有自己的看法。这个能力怎么来?当然还是要多读书,读一些比较深的书,加上一些答题的技巧。考好也就容易了。
文言文的学习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这块儿,我前边的文章有回答。
三、针对性的练习从题主的情况看已经是高中生了,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看书。那怎么办呢?
1.那只有做针对性的练习,哪里弱补哪里,遇到涉及的书和问题,有闲暇时间就涉猎一下。
2.当然在做之前还要充分的了解高考这些题设置的目的,考察的点,弄清了这些再去练才有效果。
找来近五年高考的试卷,把自己薄弱的题型找出来,先了解这些题,出题者的意图,考察的知识点。
然后不看答案地去做,完之后对答案,复盘一下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之间的差距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在题的旁边写出1、2、3。
隔十天半个月可以再拿出来做一次,看看自己当初的问题是否消除了。
只要你能这样做,我相信你的语文成绩会提高的!
总之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慢慢习得的过程,希望有更多的家长朋友看到我的这篇文章,家长要从小重视孩子的阅读,为孩子学习语文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不要等到高中了,才想到语文学习的重要!

黑皮肤小宁
多读书。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这个不光是局限于语文课本,要有大量的课外书籍阅读,像中外的经典名著必须阅读!中国古代《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必须读!其他如经典国学也要系统读,至少要涉猎!如《周易》、《老子》、《论语》、《庄子》、《吕氏春秋》、《淮南子》、三海经、《楚辞》、《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等。近现代的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品,要通读,如巴金的《春》、《秋》、《家》三部曲,钱钟书的《围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外国文学也要阅读,主要以欧洲文学为主,小说如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人间喜剧》,《莎士比亚戏剧集》,裴多菲诗集等。阅读要尽量广,同时阅读要有方法,遇到生词随时查字典,掌握正确读音含义,并在笔记本上记录强化!同时语文又是语言类科目,离不开动口,不能学成了“哑巴语文”。一方面是要放声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培养语感;另一方面要大胆地说,做到声音宏亮口齿清楚干净利索,训练逻辑。默读于语文是输入是积累,朗读和说话则是输出是检验,同样必不可少。一个说话胆怯,读书磕巴的人语文再好也好得有限。语文是文字类科目,离不开动笔。从一开始的生字识记、组词造句到片断练习、篇章写作,都需要勤加练习。不能光在脑子里想,光在嘴巴上说,要把它写到纸上来。把自己纷扰繁杂变幻莫测的思绪聚拢起来、组织起来,再用文字还原出来,着实不是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