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好的人是怎么做到的?

MamaIHetao
多读书,读好书!

蓝雪孤灵
多读,多背,多积累

大善大智
中小学语文教材总编温儒敏教授,针对语文这一学科,前几年就直接表示,“高考要让15%的学生,做不完题目。”可见现在考试中语文题目的难度,还是相当大的。而且,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语文想要短期内提高成绩也是很有难度。
即使如此,还是语文科目好的学生还是大有人在,这些学生都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之前是教培行业的语文老师,当时我们的课程设置并不是直接跟着学校的课本走,而是另外的课本,大量的课外知识。家长看到与学校课程不符很不习惯。
不过,有些孩子坚持学了下来,直到中考乃至高中,语文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的是,语文学习并不是只学习语文课本那么简单,死抱着语文课本,而不去关注课外阅读的话,孩子的语文思维很难打开,因此想要让孩子学好语文,就需要扩展孩子的课外阅读。
想要让孩子学好语文,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保持阅读。
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是建立语感。那么如何去给孩子建立语感,就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才能达到。要知道,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孩子的表述能力不仅能够得到提升,同时也加强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语感加上累积的词汇,想不学好语文都很难。
二、不看“有用”的书。
何为“有用”?相信很多家长在孩子写作这一方面,都比较头疼。因此针对家长的这一问题,市面上也涌现出了大量的所谓“写作宝典”等写作类的书籍。这些“写作宝典”等书里的文章,肯定都是文理通顺的习作。但是写得再好,也是一些简单的习作,而不是创作。这些文章中,指导的痕迹过于明显。既不能丰富孩子的见识,也提高不了孩子的语文思维。这些书就是给孩子读,相信孩子也是很排斥的。
三、多读读古诗。
我们中国的汉字,自古以来就蕴含艺术美,而古诗更是集合了我们中国汉字的精华。其中的节奏、韵律、美观等特点,无不散发着古诗最为迷人的气质。对于古诗,很多家长也都表示,在平时也会让孩子背诵一些古诗,奈何孩子就是前背后忘,怎么也记不住。其实,古诗是不需要刻意的记忆,因为古诗中的平仄押韵,它的韵律感本身就很适合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是这个道理。
总之,要明确的是,学语文而不是学习语文课本。只有搞明白这个道理,孩子的语文学习,才不会被课本束缚。在高考的语文试卷中,除了必备的75首古诗词之外,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与课本没有任何直接联系的。语文是一个很灵活的科目,考的也是孩子真实的语文水平。
希望我的答案对您有所帮助,我是言大青,新手妈妈一枚,喜欢我的回答就关注我吧。

亦念lyy
我上学时语文一直保持年级前三,从小学到高中,从来没有跌出年级前三名。你要问我为什么能保持语文那么好,可能跟我的平时习惯有关吧!
1.喜欢看课外书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特别喜欢看课外书,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我爸我妈没钱给我买课外书。我就自己跑学校图书馆去看,有时一看入迷了就忘了时间。我记得有一次,学校人都走光了,我一个人待在图书馆里,还好校长最后把所有地方都检查了一遍,发现我还一个人待在图书馆里面看书,他吓了一跳。后来把灯熄了,用他的摩托车把我送回了家(校长是我大伯)。
初中毕业,我已经把四大名著看了有好几遍了。那会儿我自己攒零花钱去书摊上买人家的旧书回来看。我的课桌上永远都放着那本成语字典,老师那会总说我快把成语字典翻烂了。
2.喜欢写日记喜欢写日记这个习惯还得感谢我六年级的语文老师,他那会天天逼着我们写日记,每个同学都要写,他特别重视这个。谁要是敢不写,他就让谁把语文书从头到尾抄上一遍。后来渐渐地,不用他逼,我会自动的把当天的日记写好。一直到现在,我还经常没事就写上一篇日记,发在朋友圈里。
3.喜欢摘抄我有几个很厚的本子,每次看到优秀的句子或者段落我都喜欢把它们摘抄下来,没事就拿出来看看。尤其是那些优秀作文,人家写的特别精彩的地方,我都会先拿笔画出来,然后摘抄到自己本子上。我上初一时,语文老师正好是我的班主任,他说我这个习惯比较好,让大家向我学习,经常把我摘抄的几个本子拿出来在班上传着看。
其他的我没想到,我就总结了自己身上的三点,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对语文很感兴趣吧!

啖蔗堂
怎么学好语文?我家孩子现在上二年级语文挺不错的,我来说说我们是怎么做的,分享一下。
1.多读古诗词,我家孩子2岁多就开始背诗,现在已经积累了1千多首,虽然有些背了又忘了,但是当学到的时候,又会很快记起,就比别人轻松很多。
2.每天早上晨读或背诵至少10分钟,周末在家读,上学时就在路上背课文,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开口大声朗读或背诵,发出声音来的朗读可以很好的培养语感,写作文时能很好的组织语言。
3.平时外出时,利用坐车、等待吃饭等零散时间,我会给她提问生字,出一些小练习(平时她作业当中的错题)让她口答,对课本巩固复习。
4.到了一个地方,或者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会借景或借事提出几个词语,让她用这几个词语说几句话。比如到公园玩,风景很美,我就让她用“蓝天、白云、湖水”说几句话。
5.阅读方面,重在培养兴趣,主要让她读自己喜欢的内容,哪怕是漫画也可以,但是一定用笔圈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6.每周练习一篇看图写话或小作文。

lulu_b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应该是多因一果,综合因素所决定的。
首先,应该说跟每个人的天赋和家庭熏陶有关,有的人天生就是文科的材料,有的人则是理科的天才,比如数学家陈景润,就是数学天才,文科则很弱。一个人的从小的家庭成长环境也很关键,比如父母影响等。
其次,跟读书多少及文化素养有必然联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尤其是青少年时代读书量很大程度决定你的语文水平。当然,一个人的学历教育,对他的逻辑思维形成,词汇拥有量等也有很大帮助。
最后,就是实践,古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多识广,才有的可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历史上的名著,几乎都与阅历有关。同时,也要注意勤练笔,多和高人交流。等等。

向东
展望未来的同时,脚踏实地:
语文的学习很难有立杆见影的效果,多是积跬步而至千里,是在于把每一段都做好。
下图是我给新初一的孩子第一阶段的建议,做参考(如果想了解其他学习阶段,可以小窗我)

懒丫头Jess
语文好就要多读书、积累并做好笔记。
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真的很重要。
我坚持听书已经几年了,有时候和家人一起听,和他们分享交流;陪孩子学习的时候,就随手拿一本书,看到精美的句子摘抄在本子上记录一下。耳濡目染,儿子的写作也从来没有报过额外的培训班。
孩子从小到现在语文成绩,没有让我们怎么担心过,就是从小要他多看书,我们喜欢给他买书,什么类型的都买。
比如:励志书、杂志刊物、名人传记等。他看得多,写作文的时候就不会没有内容可写。先从简单的句子开始写,接着是一段话,再后来就是一整篇文章。
最好的疗愈,是读闲书。
少年时,读书为增长见识;
老年时,读书可修身养性。
任何时间段,都不要忘记阅读、学习的脚步,与时俱进才能不被时代淘汰。
“一愿读尽世间好书,二愿识尽世间好人,三愿看尽世间好风水。”

lulili20
对任何学科来讲,都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语文也不例外。
作为一位高中语文老师,我可以这样讲,没有任何一位语文高手是我培养出来的!
很多学生的文笔让我自叹不如,每次看到他们的作文,我总是再三捧读,欣喜赞叹,经常为无法替他们加工润色而感到惭愧。
我无法告诉你他们怎么做到的,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一)喜欢阅读,喜欢摘抄。所有语文成绩120以上的同学就没有不喜欢阅读的,而且是大量的长期的阅读。很多同学找我借书,或者要我通过平板发给他们喜欢作家的文章。
有次我问班上的一位女生,你读过哪些书啊?《百年孤独》《人间词话》《瓦尔登湖》《飘》《朝花夕拾》《我们仨》......
他们阅读不是泛读,而是精读,他们注重的不是故事情节,而是文字的技巧,人物的形象,文章的情感和精神意蕴。他们可以把一本书读薄又读厚。
大多数都喜欢摘抄,喜欢积累优美的语句和文段,并试图仿写,想要达到或者超越名家的水平。
(二)喜欢写作,勤于练笔。他们特别喜欢写作,写作文对他们来说不是苦差事,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与宣泄。他们的作文常常达到或超过千字,而且情感充沛,言之有物。
很多人从小就喜欢写作,从生字识记,组词造句,片段练习,到最终的提笔千言,他们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
一些人甚至依然保持着写日记、周记的习惯。
(三)书写很好,至少工整。很多同学的书写非常好,每个字大小一致,结构匀称,没有涂改。看他们的字,感觉就是一种享受。
(四)喜欢诗词,善于引用化用。语文高分同学都喜欢诗词歌赋,积累极为丰富,而且善于引用化用。在开头结尾处,他们会引用非常契合文意的名句,而在文中,他们会看情况引用或者化用,这是绝大多数同学都无法做到的。比如写寂寞,一般人写“寂寞是无人陪伴的孤独”,而高分同学有的会写“寂寞是陆游在驿外断桥边看到的那一枝独自盛开的寒梅”,有的会写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
(五)关心时政。在现在的高考作文中,宏大题材的作文经常出现,文章合为时而做,诗歌合为事而作,这些孩子大多读文科,很听话,明白时政的重要性,对社会热点,时政消息都有了解,并能运用到作文中,使其带有时代气息。
(六)学习认真,做题规范。这些孩子在语文学习上都很认真,熟练掌握语文答题术语和答题技巧,并刷了大量的练习题,否则,他们也不大可能轻松而稳定地每次都得120以上。
以上就是我所观察到的高分考生的特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语文学习绝对不可能是一蹴而就,在短时间突起来的,当然,对绝大多数同学来讲得个100,还是不难的。
祝学业进步!

逝去的时光
我从来不觉得自己语文成绩好,但是我高考语文考了124分,不算高,但在我们小地方算很不错了。当年高考语文似乎很难,作文尤其容易跑题,很多人栽在语文一科上,平时和我差不多的同学好几个语文考了90多分。我想我得益于喜欢看书看报。当年班级订有一份时报,我每天饭后看半小时以上,还是很有用处。语文想要学得好,要多阅读,积累语感和词汇,多看报,多对时事关心,高考作文题一般和时事紧密相关,作文写得好,分低不了。

天天开心
我家宝贝书读的不少,可是……哎……

西米露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有明显提高的科目,语文也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因为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准确解决问题。试想考试的时候题目都没读懂谈何做对?我的姐姐是一名语文老师,我发现她对自己女儿的要求首先就是大量阅读,她本人也很喜欢看书,每逢节假日都会有几个小时在图书馆或者书店,一开始我外甥女的作文就像记流水账,文词匮乏,但是经过几年的坚持发现她的作文有了很大进步,修辞手法也多了起来,表达也清晰准确,所以语文好的人一定要大量阅读,读懂文章的核心,作者当时的心境。其次,她经常带孩子出去走走看看,接触大自然,参加活动,体验不同的生活,这样有了写作的素材,想语文不好都不行。

lizzie
这很大一部分是天性,不过也和看书有关。我家孩子是双胞胎,两姑娘。老二的语文比较好,老大的数学要好一些。二姑娘平常爱看书,但老大相对于没老二那么爱看,家里没买新的课外书,她就翻旧书继续看,可能看多了自己领悟能力就提高了吧,当然老二的作文经常满分,最多也就扣一分。我让她教老大语文,她也是说没什么方法,可能一部分和先天性有关吧。

摄色
我语文一直都好,其实也没怎么下工夫。要说和语文成绩不好的同学,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或者说有哪些心得和体会,应该是以下几点。
一是喜欢背诵。我们语文老师常说,选进课本的文章,哪篇不值得你们背下来!而全班同学真正听老师的话,这样做了的,也许就我一个人。
我喜欢背课文。那么好的文章,那么深邃的思想,那么优美的修辞,不背下来,怎么体味揣摩,怎知其中味呢。这么说吧,开学那半个月一个月时间,我抽空要把所有课文背下来。
因为会背,老师讲课,我连书都不用翻,有种下“盲棋”的感觉。有一次,老师走下讲台,在过道讲课,突然见我书没翻开,问:“书都不打开,你听的是什么?”我骄傲又自豪地说:“课文我都背下来了!”没想到,老师厌恶加鄙夷地望着我,骂了一句:“小聪明!注释也背下了?”
还真没有。不就是课文注释嘛,背!从此,课本里不管是正文,还是下面、后面的注释,我全背。这种背诵,对学习现代文也许帮助不大,但在学习文言文上,效果太明显。文言文翻译,哪怕是从没读过的《史记》或者《资治通鉴》里摘的内容,也能根据烂熟于心的注释,照猫画虎,顺藤摸瓜,把意思搞懂个八九不离十呢。
二是喜欢看书。语文学习最应该“功夫在诗外”。就算课本全背下来,又才学了多少文化知识。我课余时间基本用来看妈妈口中的“闲书”。先是看《少年文艺》《萌芽》,慢慢又看《小说月报》《作品与争鸣》里面的短篇,后来更喜欢《十月》《收获》里的中长篇。在图书馆办了借书证后,可算游进书的海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看书,不但语文成绩能一直保持稳定状态,就连写作,也越来越有长进,写的作文,经常被当作范文,在班上甚至其他年级被诵读呢。
三是阅读题有技巧。现代文阅读题,看似浩如烟海,其实,万变不离其宗,不过就是课文各种类型文章的“姊妹”篇罢了。都觉得难的现代文阅读,我倒觉得特简单:基本就是不动脑子“套公式”嘛。这么多年,阅读题早有近二十种常考题型和答题技巧,背下来就是。这么说吧,当你把一小本题型和技巧背下来的时候,答题的感觉,就是填空。
有一次考试,答到现代文阅读题时,突然肚子疼得厉害,等到能答题了,考试时间已经不多。想着作文分高,赶紧把作文写了。一看表,实在没时间了,索性阅读题连文章也没细看,对着一个个问题,按“公式”套答案。卷子发下来一看,嘿嘿,对了一大半,“半对”也不少。(情急之下,特殊办法,不建议效仿。)
如果说数学是各门学科的基础,那么语文就是这个基础的基础。
其实,学好语文并不难。难在喜欢,难在热爱,难在兴趣,也难在持之以恒。

suki_adagio
读书!读古今中外,唐诗宋词,诗词歌赋,报告文字,新闻速览,人物传记,自然科学……信手拈来,有啥读啥!这才能博览群书,拓展视野!现在有规定孩子必读的一些书,简直是笑话!城里孩子不屑读,农村孩子无书读!家长素质不同,文化教育水平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成长经历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怎可能读一样的书?性别不一样,想读的书也不一样,怎能做规定?喜欢读的书,可以躲在被窝里偷偷的读一夜;不喜欢的书,翻来翻去看不进去,这还真不是强迫的事。读书吧!读你喜欢的书,就能学好语文!语文好不光是语文考试成绩好,而是文学素养好!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要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