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王东岳却称《易经》过于幼稚,大家怎么看?

提到的作品

[作品]黄帝内经

天地之间,万物翻备,莫贵于人。而人体之保全,又赖于命于天地滋养,违之则病。而人又能治病,医之则救。古之医者,黄帝也。读了《黄帝内经》,即知病从体中生,体在自然中,心与自然万物相应,则病不生,故治病先治...

论敏编

[作品]易经

《易经》内容简介: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铸就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养育出光耀世界的伟大圣哲,留下了影响世界的不朽经典。《易经》是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血脉,是我们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珍贵遗产,是我们历经辉煌和...

梁国典

最新跟帖
后知后觉的金金

后知后觉的金金

现在全世界真正了解懂易经的屈指可数,一个普通人来评价易经太可笑了,还是省省吧。

孤竹无名

孤竹无名

幼稚的是这些学者,他们叫传道授业的本事都没有,还整天故作高雅评古论今!二元形态绝对也是宇宙的一种真理,易经可以作为一种科学哲学来看待!古代先贤的智慧奠定中华文化的根基,易经,道德经……

venvero

venvero

王老观点不同。所以结果不通。多看有益。

淡、 _笑

淡、 _笑

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中,易是群经之首、群经之始。儒法道墨及其他诸子百家无不是从易中汲取营养。不仅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诗词歌赋、成语故事、民间智慧谚语、甚至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易经》。所以,不能因为我们没有解开它的钥匙就说它过于幼稚吧?!如果说它幼稚,那可能是老子说的“大道至简”吧

谢小屁

谢小屁

易经体系过于复杂,只有思想意识能跟上才能理解

诺伊维尔阳

诺伊维尔阳

参天之木起于幼苗,远古时期的文化源头当然没有现代文化这样丰富多彩。

要知道现代文化是人类社会历代累积的产物。没有三江源里的几股细水,就不会有后面的大河奔涌,没有甲骨上的隽隽细刻就不会有后来的锦绣文章。正所谓无以细流何以成江河,说其幼稚者所对应的时空有大的偏差,远古人们树上跳跃采食,后下地直走,再后骑驴骑马,现代己能穿空飞行了,你能说古人幼稚吗?

悠远时光里,不知道哪位古人首先拿起一块兽骨,划下了第一道印记,我想那应该是惊天动地的一划,从此开辟了中华民族的新天地;又不知哪一位古人第一次把思想记录下来传承后世的,那一字一句都闪耀着大智的光芒,哪里会是幼稚二字可泯灭的!


华子

华子

多年以后王大师说的话岂不是也很幼稚???文化是一个传承!没必要拿自己的观点去抨击古人的智慧!生你养你的父母是农民你有文化了就要看不起他们吗???

朗格里格浪

朗格里格浪

我们家乡有句话,意思是“傻子不承认自己傻,聪明人不说自己聪明”,无知者总嘲笑别人无知。我看不懂《易经》,也不知道什么王东岳,不敢妄加评论。

crystalsong1024

crystalsong1024

两种可能:一是故作惊人之语而已;二是读懂啦。从王东岳看,属于前者。

洁子

洁子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在一些个智薄识浅而又自命不凡者看来,没有一个经典不是幼稚的!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浓缩了六百卷大般若经智慧的佛家经典《心经》,被一些砖家学者认为是逻辑混乱的自相矛盾!《易经》亦复如是!

向日葵小屋

向日葵小屋

除科学以外,其它有一点文化属性,有一点地域属性,有存在就有一点道理;至于用什么词来形容和描述,最后不要用褒贬之分。首先我们自身思维局限,其次纬度局限,再次时空局限,最后认识物质的量的局限。所以就像人类认识地球以为的事物,不都是慢慢随时间推移才慢慢解开谜砂,因此不管处在什么角度和思维层次,评价事物,描述事物,不要带偏导性,这只是自己的观点,不能代表所有,只是个人看法,不一定客观和科学。

有猫

有猫

易经》可以说是中华文明哲学领域的一座珠穆朗玛峰!说它幼稚的人本身就不太成熟。但,很多读者看周易都是秉着学习“算命”的思想,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人认为易经幼稚的原因之一。可以这么说,读易经最低层次的是利用其卜卦,卜卦确实很易学,但有道是天机不可泄露,不应当看易经就是为了卜卦,这样就不会体会到易经中的深刻哲理。读易经、学易经的最高境界是学为人处世,悟天人合一,或许只有一定人生沉淀的人方能读得懂吧。相反而言,易经绝不幼稚,而是能读懂的人太少,而觉得不知所云。

✿ smile﹏

✿ smile﹏

王东岳有价值的是“递弱代偿”说,对易经,启止是他不懂,基本上没几人懂,十三经之首,哪是瞎捧出来的

王小沫momo

王小沫momo

王东岳,说的什么话,又不是金科玉律,何必在意。

倒是“《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总源头”这句话,大有问题。

易经》,考古发现有多个不同内容的版本。一,上博馆楚简。二,阜阳汉简。这两个版本《易经》尽管为残本,但从保存资料看,二者不同,与通行本也不同。三,马王堆帛书《易经》,保存完整,完全不同于通行本。

四,史记太史公自序记有,“易曰,失之毫厘,差以千里”。这个家喻户晓的成语出自《易经》,然而如今任何一本《易经》也不见这个成语。这说明,西汉时司马迁看的《易经》不同于任何版本。

这么多不同内容的《易经》,都托周文王之名。哪一个才是真《易经》?

易经》,不是中国文化的源头,而是中国文化造假的总代表。

superhoco

superhoco

中国文化像一棵长在东边的大树,种树的人就是我们的先贤,而这棵种子的组成就是阴阳五行天地人这些分散的文化元素结合体,埋入中土,经过漫长的润育,生根发芽成长,就有了树根,有了像《易经》《黄帝内经》等的经典出现,后来长成了树干,就有了百家争鸣的著作出现等,后来树越长越大,就长了无数的分枝,分枝之上又是分枝,就有了各种学派学说,各有各的观点,错综复杂,让人眼花缭乱,但这个时候还是能顺着枝找到主干的,不至于迷失,后来树大叶茂,文化达到一个顶峰状态,到了树叶这一层,从上往下看,其本上只能看得到表象的东西,看不到内藏的枝干,看到许多欣赏的鸟儿进进出出来栖息,此时就开始有人来驱鸟,往另一棵种在西边的树上赶,鸟儿少了,树叶就长了虫,树技还长了鸟儿从西边来的寄生树,这时就开始有在树下指指点点的人群了,要把树下乘凉的人驱散治虫,说树大老了,大家去西边的大树下乘凉,但去过的人都知道并不是想像中的美好,有不断的人过去,也有人回来,于是两波人在路上碰到了,有人说想把老树砍掉,太老了没有生机,还长了虫,长了寄生,要去西边卖速生树回来种,有人出来阻止,就开始有了长时期的争论,此时另一批人并没加入其中,在默默为树施肥,浇水,抓虫,除寄生,把鸟吸引回来,也有些从西边乘凉回来的人也加入了其中,不断壮大了队伍,不断鼓励动员年轻的一代加入到队伍当中,只有自家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别人的东西永远是别人的!

我们的文化需要我们一代代人去断承与发扬!如果我们的文化很差,我们怎么有几千年繁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不用砍树求荣的!

&霞谷柔情&

&霞谷柔情&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