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王东岳却称《易经》过于幼稚,大家怎么看?

leavegoway
王东岳先生的讲课中的确是这样评价《易经》的。但本人作为一个伪国学爱好者,对他这样的评论完全无动于衷。并一直打算有时间要将先生的课程和书大致的过一遍。我有朋友专门去北京参加过王先生的闭关之前的课程,回来后很生气,说王先生对传统文化的评价令他愤怒,我劝解他完全没有必要。我们只需要去学习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就可以了。
王东岳先生在《易经》上的理解显然是错误的。而且不止这一个错误。他对这个世界的最终推演我也是不同意的。但他对西方哲学的讲解还是很到位的,至少我个人暂时还没有看到他这样清晰犀利的讲解的。
其实我们并没有必要对他提出过高要求,他是东西方文化探索者之一,进行了很好的融合和思辨,存在不足和错误是难免的事情。他的思想架构还是以西医-西方哲学为主要底色,大多时候是站在西方文化的角度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高端内容可能还是缺乏了解甚至可能是完全没有了解,只是当做怪力乱神来看待。
原始不等于幼稚,更不等于落后。热爱传统文化的朋友必须想清楚这个问题。否则自己会永远觉得矮人三等,直不起腰来。

寂。小七
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一源三流的说话,儒,释,道为三流,王老师站的角度不同,结果不同,易经是中国的圣经,读懂了,悟透了,人生也开悟了!

iloveautumntree
“易经”只是对它诞生之前灿烂文化的总结,由于人们的信奉流传下来了。在它之前还有许多灿烂文化没有记载和逐步融入人们言行和思维中了。


Clair
我是递弱代偿原理的支持者,对《易经》知之甚少,试着和题主对话一番。
幼稚,在题主看来,这是对中国文化极大的贬低评价,恰恰相反,这是王东岳先生对中国文化的赞颂,只不过题主没有听懂而已。
说“幼稚”是赞扬,我相信绝大多数人不会理解的,那就换一个讲法,叫“赤子之心”,老子最赞扬的人类的德行就是赤子,他说,只有赤子之心最接近于“道”。什么是赤子?那是刚出生一周之内的婴儿,超过一周就是“黄子”了,一般叫“黄口小儿”。老子认为只有刚出生一周之内的婴儿才是最有道德的人类,长大后的人都会背离于天地大道。显然,从人类来说,赤子当然是最幼稚的群体了。
太奇怪了,老子一定是有思想深度的,而且毫无疑问很高深,王东岳先生甚至认为,中国五千年历史,真正严格意义的哲学家只有一个半,老子是一个,孔子是半个,因为孔子只关注人类社会,不考虑自然界。可以肯定的是,从思想深度来说,王东岳先生认可老子。
把“幼稚”作为赞扬的评价,这是有极为复杂的背景原因的,需要读书,需要理解“文化”一词的含义,需要思考“进步和落后”的关系对比,需要按照文化原意对比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希腊文化不同之处。可今天,绝大多数中国人已经不懂中国文化了,我们是站在西方进步论观点上去读中国文化经典。
孔子说过,他是“述而不作”的,意思是孔子认为,他只需要转述古人的思想,而非自己创作一种自己认可的高深理论。那么,想要理解古人的思想,当然就要尝试着以古人的时代和古人的条件去理解。
易,从出现到成为“经”,总需要经历过几千年的变迁演化。所谓《周易》,基本可以肯定是汉代的作品,甚至可能更近一些。假如以“五千年”粗略估计中国历史,也就是说一半时间之后才出现《周易》。题主说“《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我也是认可的,但《周易》不是源头。
大家总喜欢随便就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是错误的,我们的传统文化博大而不精深,我们的底层思想是同一层面的,只是涉及的广度非常大,也就是说我们的思维深度是相同的。这是中国文化最大的特点!
所谓“思维深度”,指的是思维工具,或者说是逻辑形式,这必须设计逻辑学的内容,就不在这里阐述了。简单来说,我们使用的逻辑形式是相同的,只是由于历史条件不同,才出现了不同版本的解读而已。


huangying
易经之所以可以流传至今,就是因为简单。不同的人看易经,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是人心复杂了。

hingewang
易学是国人发明创造然后经过慢长的岁月煅炼取其精华,去夺遭粕成为了东方文明的一部传统文化奇书,信者有之,勿信者去之,前人不说古,后人望了普,离开了传统文化变化成西方文化。脱离了值变在人性方面也变质了,怎么办应该从现在起多学多培养下一代爱国,守法,遵老,爱幼等做品德高尚的人。

渔民Dyson
《易经》在中华文化中是一部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在中华文化的思想流派中最主要的是儒家、道家和佛家。《易经》被儒家奉为四五五经之首,号称群经之首,中华智源。从古至今不乏杰出人士研究、学习、注释和实践《易经》的内容。春秋战国的孔子就是一个对《易经》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圣贤。孔子为了深入的研究和学习《易经》,不断地阅读那些串在牛皮绳上的竹简,由于用功太勤以至于那些牛皮绳子断了三次,留下了韦编三绝的佳话。可见,孔子对于《易经》的重视,孔子一生述而不作,但是却为《易经》做了不少注释。后世的朱熹、邵雍等人都深入的研究学习和注释《易经》,其中邵雍还开创了一个被后世称为梅花易数的新的易学流派,一直流传至今。
道家对《易经》的重视绝不亚于儒家,道家把《易经》与《道德经》、《南华经》并称为道家三玄。从古至今很多道家人物都把《易经》作为毕生研习的经典,在《易经》的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产生了一大批对中国的中医和哲学思想有巨大贡献和影响的道家人物,比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人。这些人不但对《易经》 有深入的研究,而且还把《易经》中蕴含的哲学智慧运用到医学之中,把《易经》中的智慧映入道家的思想体系中,不断丰富和完善道家的哲学思想。
除了对儒家和道家的影响之外,《易经》还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元朝的国号“元”就取自《易经》中的“大哉乾元,至哉坤元”。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男一号郭靖最厉害的武功叫“降龙十八掌”,其中的招式的名字“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等都取自《易经》。清华大学的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也是出自《易经》。
《易经》绝对不是一部简单的经典著作,更不是幼稚的著作。

万万
这恰恰是易经表达的内涵。

天下一游
说易是“文化”,如同说“易很幼稚”,乃一样的无知!
说“易是文化”,就等于给易定位于“占卜,卜卦,算命”!
因为:占卜,算命,卜卦,是文化吧!
乾卦一句“君子以自强不息”,便解释成“有道德的人就要自我激励奋斗不止”,从而给易定位于“励志学成功学”,是最终的无知!
坤卦一句“君子以厚德载物”,便解释成“有道德的人只有有了厚德才能背众更多的物质”,是侮辱天地的不孝。
易,是中华远古的政治哲学。其后世由孔子创建的儒家思想,是与易中的思想,成相承而一体的。他们与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华民族一古一今,遥相呼应的政治哲学体系。
这么是“文化”呢?吃喝拉撒,走躺坐立,酒茶蔬果,拉扯持拿,说唱哭闹……才是“文化”。
易,即义也。
义,即维护大众利益。
维护大众利益,即政治!
政治,即以百姓心为心而治国爱民。
易,言“统治者要像天地养育万物一样而养护民众”。
天地不与万物争利,君王也不能与百姓大众争利。
天地从不言一句万物,君王也不该言百姓大众一句。
这就是易中的思想。

鸵鸟
论语有记载: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也。 又有“孔子晚年学易,韦编三绝”,可知圣人以易经为终极专研目标,何来稚幼之说

中华第一扭妞
说这话人是在胡说,发烧啦,烧煳啦,不知天高地厚。古人在两千年前就出了这么好的文章。现在人说这种话,还是有文化的人,毫无廉耻,你比的过古人吗。

四夕72小时
或许王把易经字面翻译吧[大笑]最容易读懂的经。也不知道王是真不知道还是为了让人记住他的名字[灵光一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