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黑格尔认为“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历史对现实意义几何?

提到的作品

[作品]历史哲学

《历史哲学》作者黑格尔从“理性统治世界,也同样地统治世界历史”这个观念出发,把世界历史看作是“理性”、“精神”的展开和实现。作者分专章对东方世界、希腊世界、罗马世界、日耳曼世界进行了考察。在黑格尔看来...

黑格尔

最新跟帖
neijiangshi

neijiangshi

人们惯以历史上的经验教训,特别介绍给各君主、各政治家、各民族国家。但是经验和历史昭示给我们的,却是各民族和各政府没有从历史方面学到什么,也没有依据历史上演绎出来的法则行事。

—《历史哲学》王造时译本,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第44页

—Lectures on the Philosophy of World History, von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Hugh Barr Nisbet, Duncan Forb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5, p.21

以上是黑格尔的原话。这段话的本意是陈述了一个事实。题主引用的那句话,把这个事实引申成了教训。不知道是哪位大神断章取义编造出来的,而且还是个自相矛盾的病句(我猜是为了吸引眼球故意的吧)。引用的这句话不大靠谱,但题主提的问题却是一个好问题。

1405年,南京。三宝太监郑和率领一只由三百多艘宝船和三万名水手组成的豪华舰队,浩浩荡荡地出发前往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远航。这次远航的宗旨,基本上延续了中国人历史上对天下跟四海的理解,即中原是天下的中心,周边是蛮夷,蛮夷的外面是蛮荒之地。当时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不知道美洲大陆的存在,就算是翻烂了史书也找不到一星半点的线索。所以,郑和率领的豪华舰队是没有可能发现新大陆的。

时隔87年后,意大利探险家哥伦布带着三艘西班牙国王赞助的小船和三百多名,只想着寻宝发财的水手,横跨大西洋来到了美洲。那个时候,依然没人知道美洲大陆的存在,因为,圣经里根本没有这样的记载。历史经验对发现美洲大陆毫无用途。那么哥伦布是靠运气发现的新大陆吗?

当然不是了,15世纪之前的历史告诉欧洲人,大西洋就是世界的尽头。哥白尼开始日心说之后,欧洲人发现他们对大西洋一无所知,抱着探险的心理,开启了对大西洋的探索。葡萄牙和西班牙凭借地理位置上的优势,率先开始了探险。它们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两个只有几十万人口的弹丸小国,登上了世界霸主的宝座。究其根源,他们对历史的经验产生了怀疑,坦然地承认了自己的无知,从而激发出人类与生俱来的探索精神。

这么说来,不就证明了人类并不需要历史经验吗?这不是跟哪位断章取义的老哥不谋而合了吗?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哥伦布航海的时候,也不象杰克船长那样,拿着一个不指南的指南针,转到哪里就去哪里。他是向着当时地图上的空白区域航行的,是有明确的目标的。这下您明白了吧,历史经验并不是用来教训我们已知的问题的,而是要告诉我们还有哪些未知,在等着我们去探索的。

有一句话要说三遍,“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什么”。人类可以从历史学到的教训就是知道自己还不知道什么。

尕金兜

尕金兜

都是说说而已。

yuyang

yuyang

历史是奋斗努力的无奈与失败,经验告诉我们老路行不通,历史对现实意义是提醒改过!

梧桐雨2-4-7

梧桐雨2-4-7

说的有点道理,如果从历史中能够接受点教训,有了一战的痛苦,就不会再发生二战。

大树

大树

如果黑格尔果真说过这话的话,那他的意思应与我国中国的一句谚语相似!那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痛。

sarah0306

sarah0306

成功是失败之母,失败是成功之母

山河网的小窝

山河网的小窝

历史的“教训”不是历史的“经验”,历史的“经验”可以记取而历史的“教训”不可以学也无法“学到”。对历史“教训”的“重复”是历史的“悲剧”,对历史“悲剧”的否定是对历史“教训”的肯定。也就是:对革命历史的否定的否定即否定之否定是对革命历史的肯定与发展。老是停滞在对革命历史的“否定”中,就只能在被革命否定的“历史”中打转转!所以说:那种主张“去革命化…”的思想与行为,必然是对旧社会残留的“糟粕”的复活与重复。

lsaber

lsaber

有很多人都知道的句话:“以史为鉴,可以知因果”,认为历史的意义在于可以纠正“错误”的生活,经常拿历史上发生的事情来与现在对比,这是比较片面的说法,暂不说记录的故事是否真实,首先我们得知道一件事的发生由好多因素造成的,不可以反过来说明一个因素。学史学的是“理”,何为理呢?就是对现在追本溯源,求的是社会的真相,拿一个人来说,就是我生在什么家庭,在什么环境下成长,接受什么教育,做过什么事,这些总和组成了我这个人,社会也是如此,这就是历史之于现在的意义。

supercario

supercario

法律和道德都是历史经验的结晶!

Desperado许小猫

Desperado许小猫

赞!历史没有完全相同!仅仅供参考而已!

xiaogua

xiaogua

历史是当时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

由于当事人对事件的发生,总是基于有利于自己的描述,隐去不利于自已的”不正当”或“刻意隐滿修改”,不可能真正还原历史。所以有“历史是胜利者写的”之说。

学习研究历史,既是学习了解过去曾经发生过的故事。虽然它不能完全还原历史,但却有一般性规律。比如,我们从历史中可获得“得道多助丶失道寡助”丶“那里有压迫丶哪里就有反抗”丶“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这些都是从学习历史中总结出的规律。

但是现实中的人,总是因为受感性利益的诱惑,或只看到当前利益,被当前利益丶局部利益蒙注双眼,或为权势所吓倒,往往把历史教训忘掉到九屑云外而从蹈历史覆辙。

他说得有一定道理,由于人性的弱点,其实很难做到“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但学历史,还是有意义的。看看那些旷世英雄丶伟人正是从对历史和现实的辩证学习丶研究中获得巨大能量和精神力量的,从而领导带领人民战胜困难丶走出困境而创造辉煌的。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和平易养堕性,困境产生激情,敌人激发斗志”。

hs_he

hs_he

从而中国历史上看出朝代兴亡,江山自有能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从个人到社会都是难以跳出的怪圈。

但中国儒家思想境界的精华就是在明明德,亲民,至于至善。意思是发扬正大光明的品德,以不脱离人民的方式使人民弃旧图新,达到不断完善的境界。

虽然中国近代史的积弱是思想上的贫穷,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洗礼后,教员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虽然在改革中遭遇各种问题,我们不断的完善,使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相信我们从历史得到的教训就是要解放思想,不断完善。早日实现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未来可期。

静

人类发展到什么时候都不可以忘记历史。但是现代人就在走那种忘了祖宗的事…他们鄙视祖宗无用不会赚钱真是种像脚趾样高又“财大气粗神气高扬”

君回暖

君回暖

黑格尔说的没错,历史的经验只能作为借鉴和参考,而不能当作必然的选择。这使我想起了斯大林的一句名言,“历史的比拟是最危险的”。毛主席在他的名著《矛盾论》里也有这样的话,他说“列宁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世界是复杂的,变化是多样的,在世界共运史上,在一个城市或中心城市起义是革命成功的经验,但根据中国具体的革命实践,毛主席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道路,最后取得了胜利。而按照苏联历史的经验所犯的教条主义的错误,曾给革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新时期,社会主义的苏联在和资本主义的竞争中,最后被瓦解了,而邓小平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方针,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使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不正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理论取得成功的又一光辉例证。所以,黑格尔说人类从历史的上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上取得任何教训,就是在告诫人们不要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啊!当然,历史是面镜子,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知识,发扬优良传统也是必不可少的。

足迹无根草

足迹无根草

黑格尔的这句论断有极深远的意味,激发人们反复而且深度的思索,由此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真相,我们才得以有所作为。

圣经中有一句断言,与此类似,"阳光下没有新鲜事“。表述的是同一份心思。

圣经是两千多年前的先知的言论结集,更多的体现着人类圣哲悲悯的情怀。黑格尔的这句评说,同样也含蓄着对人类无法凭借智慧摆脱命运的愚弄的忧思。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在日常世俗的生活层面上,时空因由个人的感知觉的范围局限性与生命历程的短暂,我们大部分人无法经历一个个王朝政权长则两三百年的盛衰走势,在自己的当下也就处于无感状态。但是,相反的,王朝政治的周期循环往复却超越了所有人的意志以及意志的集合,无情的拨弄着我们所有中国人的命运。

至于当下的你我,又有谁能理直气壮的断言,我们已经摆脱了那个笼罩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王朝治乱循环的魔咒了呢?

在本文中我试图以我的思考与洞察力找出黑格尔这个断言的深义,回答什么是幕后黑手在拨弄我们,因此要怎样的作为才可能解脱。

当然,我也知道,基于语言理性思维的表达,无法传递内心的真实体验,因此大部分人读到本文也因无法共鸣,实际上等于不会理解我到底想表达什么?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然又能怎样呢!

下面来看一下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表述的完整句子:“人们惯以历史上经验的教训,特别介绍给各君主、各政治家、各民族国家,但是经验和历史所昭示我们的,却是各民族和各政府没有从历史方面学到什么,也没有依据历史上演绎出来的法则行事。”

这个论述分前后两个部分,以中间的这一句“但是经验和历史所昭示我们的”来衔接,貌似顺理成章,其实是两件截然不同的事情,前后排列而已。

正因为人们直觉观念上习惯性的认为前言应该推理出它应有的结果,无奈后继事实却事与愿违,所以觉得意外,又因为不知这个结果的真正原因何在?而深感困惑。

以下,我分别对黑格尔的前后两句话进行分析,也就等于指出两句话之间并无实质性的关连,而是有各自的逻辑。

第一句,人们惯以历史上经验的教训,特别介绍给各君主、各政治家、各民族国家

注意这里指出的人们、习惯、经验、教训、君主政治家、民族国家的六个用词。

下面一一对这些用词进行相应的解说。

1,“人们”

在这里指的是血肉之躯的人,既使是历史学家,思想家等高智慧人士,都无法解脱出人类自带着的思考与表达的局限性。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只有是能量被抽离干净的信息,可复制无时空维度而可以被传播的抽象信息,才能交流互通。传播者内心真实的体验无法通过这个途径发出,接收者也只是接收到一种信号,在自己原有的信息处理与思维运作的系统中,因由新接收的信号的刺激,唤醒原有的沉淀在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来进行回应。

比如我们今天最常用的电子遥控器,轻轻一点按键,就有一个电子信号发出,在一定距离内的电视机等等设备接收到这个信号,在它的微弱的能量的刺激下,打开了自身的电源开关,然后因自身需要的电源接上了而有了后续的启动。

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是同理。并且面对面的交谈还存在着微妙的能量的传递,所谓的感染力,我们也多有这种体会。而如果只是听闻其言论或阅读其奏章,身心没有共在一个狭小时空中的接触,就连这么微弱的能量都感知不到了。信息接收者就全然只能在自己原有的体验中,去寻找各种类似的经历,按照对方的言论逻辑进行重新的排列组合,以期产生新的发现与感受。

由此可见,“人们”在思考与交流上,信息失真程度远超我们一般的想象。人们通常听不懂对方的言谈,这与谈话者的关系不大,而是与听讲人的原有的思维结构和体验以及信息储备量的多少正相关。

2,“习惯”:人类在自身的生命活动中,有许多的天然本能的作为,难以一一列举,但是可以整体理解的是,它们都是为了在生存竞争中胜出,而长年积累形成的最有效率的,接受与处理身处自然环境中所发生的的信息的能力和习性。这个习惯具有我们不易察觉反思,但是却十分强烈的左右着我们的思考,有着显著的规定性。

具体的说,我们在感知和处理所谓的历史发生的事件时,依循的是我们原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形成某种历史观。比如孔子的春秋笔法,史官的短短的一句记录,往往体现着他深沉的为人的价值评定,有时无法为当事人所容忍而冒着被杀害的危险。甚至可以归结为正是这种价值观的差异本身造成事件的发生,记录历史就不再是客观的行为,而本身就参与了历史事件的创造。

3,“经验”:我们通常不假思索时,会认为经验带给我们认知。但是,当你进入深度思考时,你会发现,经验形成的认知,是非常浅表有限的一个事件。首先,经验指我们身处某件事物的发生过程中,作为参与者感受到一份利益的增减与情感的好恶体验。经验认知的形成,前置了两个要素,第一是我们的主观感受,受制于我们的好恶价值观等等主体立场,表象上又有感觉知觉以及在此之上延伸的理性推理,第二,形成经验的过程依循一定的框架逻辑结构,符合逻辑结构的信息我们给予采纳,不合需要的我们选择性忽视。因此,经验认知可以用于表达意见与交流情感,但是原则上无法用来论证什么命题。

4,“教训”:经验认知的提炼与抽象形成教训,它更是因人而异产生迥然相异的联想,每个人对前任提供的教训,往往会有完全不同甚至于截然相反的思考,乃至产生对处理同一事件的不同对策。

5,“君主与政治家”:君主和政治家,作为国家的领导阶层,身负重责,其作为个体人的身心时时都处于极度的重压和紧张状态。其智慧被充分调度,周遭可利用的各种资源和信息都同时在线,潜伏的各种利害矛盾也需要时时提防。在这样的时刻,一段“人们习惯总结的历史经验教训”,作为一个抽象的没有任何能量的信息,基本上不会在他们的心理激发任何的哪怕一丁点的波澜,带给他们什么有价值的指导现实政治操作的意义。

6,“民族国家”:这是一个没有实体的想象的存在,由众多的各种身份的人和各种利益族群的汇合而形成的一种动态存在。其意志表现本身就极不稳定,随时因为某个重要政治人物的意志或某个社会重大事件的发生而发生变化。就更谈不上稳定的顺着某个无人负责的,过去的历史形成的经验教训而发生行动的可能。

下面再继续简单的陈述一下第二句:各民族和各政府没有从历史方面学到什么,也没有依据历史上演绎出来的法则行事。”

这里不再对民族与政府等概念进行解读,只是想讲述一下一个重要的论断。那就是,制约过去的历史当事人的缘由,并没有在历史进程中发生任何的改变,那么它就同样制约着当下的当事人。你就不难发现,人还是这些人,情感理性世界观价值观都没有变化的同一类人,面临的同样是生存与幸福,财产与权力争夺之类的事情,那么过去发生的事情自然就还是要基本格局类同的再一次发生。


总结一下,实际上可以这样认知我们的世界。

我们通常所认知所表达的世界,其实就是呈现在我们的好似一面镜子一样的感官感知与理性面前的一种镜像存在。那么投射到镜像里的原生存在在哪里?是什么?这是很难被反思出来被人的理性捕捉到的存在。但是它实实在在的在活动着,造就我们的世界。这个存在无法被有限理性所表达,只能是人的内在体验,应该就是奠定德国古典哲学基础的康德,借助提出的实践理性和自由意志这两个概念想要传达的意义吧。

总之,实践理性和自由意志的存在没有被反思和改变,现实镜像就不会变,只是在不同的时空物质条件下稍有点扭曲的形式再现而已。

以上,比较繁冗难懂,感谢您的阅读。

我是万物想-万千事物尽在于念想

Eva_intheU

Eva_intheU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