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底层普通老百姓讲的文言文还是白话?

邢小峰
兄台用过饭食否 兄台还未食 今日炸酱面 吾在包蒜

ninedaycat
当然是白话文了。文言文属于书面作品或官文。

意大利筷子
古代有书面语与口语之分,达官贵人大多善书面语,而草根平民百姓由于读不起书正好相反,只会说说不会书写。

windy之舟
没有那么绝对。如今的中国人,时不时都能蹦出几句英语,古人说话文白夹杂想来也正常。

lee_vivina
根据层次不同,白话程度也不同。

coco红
我也很想知道这个问题,假如我穿越到开元时期的唐朝长安城,我与唐朝人应该讲什么话,文言文还是白话文,西安话还是其他方言!

ww9981
现代文言文:电报[抠鼻]

繁花醉
饿死我也[泪奔][泪奔]

smallcat
古代笔墨纸砚都贵,一开始用的竹简,必须得要精练文字,减少降低书写难度因此信,文,书记各类就使用精练的文言文,后来一直到印刷术普及,才有了半白话文的小说,因为这时书写可以只写一次,后面刊印就省去了大量的抄写过程!所以这么说,写文言文是被逼的,

yujessie
古时百姓说啥话?那首先得看是啥时代?现分述如下:
1 、在文字产生之前,只有口语——根本无所谓文言或白话。
2 、在文字产生后的初期,口语和文言相同——只是文言是简洁的口语。
3 、在秦汉时期,由于社会文化的发展,文言与口语开始逐渐产生“分家单过”的现象——但二者之间还是有联系的,毕竟是一个语种嘛。文言选择分家,主要是为了降低书写与印刷的成本;这是自然而然的趋向。
4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言成了一种独立的书写语言——即“文言文”,但人们的社会交流,仍用口语。
5 、到了民国的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孔孟之道遭到批判;当时用口语写的文章,被称为“白话文”,而原来的古代典籍则被称为“文言文”。
6 、从《唐人传奇》、宋人平话来看,当时老百姓的口语与五四时期的白话,相差不大——不用翻译,大致都能读懂。
7 、不论文言文还是白话文——单从语言方面来说,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切不可将二者对立起来;否则,我们就是端着金碗要饭吃,蠢到家了!

小美丽她娘
看了回答,包括很多语文老师都混淆了概念。
文言文也好,白话文也好,都是书面的,而不是口语的。只是文言文指的是书面语和口语差异过大,白话文则是书面语和口语差异不大。
人类先有语言,后有文字,在刚有文字的时候,难道就创造了一套和口语差异很大的书面语言出来了吗?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最开始的书面语,和口语差别肯定不会太大,尽管以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是毫无疑问的“文言”,但是站在当时的角度,则应该是“白话”。
但毕竟书面语发展和口语发展是不同的线,两者分别发展,差异越来越大,尤其中国人非常推崇传统,导致几百年后的中国人还在推崇几百年前的作品,比如我们都熟悉的主张“文必秦汉”,就是唐宋时期,仍然主张学习7,8百年之前的秦汉文章的写法,这就必然造成了书面语和白话的严重分歧。这也是唐宋之前,我们基本不提文言,白话区别的一个原因。
所以古人说话是文言还是白话?从概念上讲,这个问题是混淆了概念。但按照这个意思来说,古人也必然经历过说话像文言一样的阶段。


alice19
这个倒不清楚,我跟秦始皇一般都用普通话交流

泥螺
这个就是中国文化牛逼的地方,叫同文不同言。
方言什么的还算好了,你想象一下古代朝鲜,日本,越南写着和我们一样的文言文,但说的话完全不同,连语法都不同。
所以普通老百姓跨地域交流,除非用官话,否则相互之间是听不懂滴

辛雨
中国古代文言文其实就是先秦时期的口语,那个时代的人说话就那样,很简短精要。中国文献大量出现也是那时开始的,所以文言文其实就是记录了当时人的口语。但是因为中国汉字是表意文字,虽然文字本身也在进化,但是和口语的进化是脱节的,这里的脱节不仅仅是指的发音,也包括语法和用词。到了中古时期,也就是隋唐帝国时期,中国书面语即文言文就和口语出现了明显的差异。韩愈就说到史记里面的部分段落桀骜难懂,这说明唐朝的口语已经和文言文的语法有较大的差异了。到了近古时期的明清帝国,在口语方面就几乎和现代人没有区别了。就算现在,书面语和口语之间遣词造句也有差异,但是这些差异比较小,短时间是感觉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