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底层普通老百姓讲的文言文还是白话?

在线鼠
这个问题,我得穿越回古代才知道,目前缺交通工具,有没有哪位先进能提供,组团拼车也行!
文言文我只知道是古代书面文字,也许是更古代语言,后人以此做书面标准,我们无从得知!但古人讲白活是肯定的,毕竟读书人是少数。一般老百姓不可能整天之乎者也,才是!

Abu爸爸
古代人日常见面说话,自然都是讲大白话,应该和现在的人说话一模一样。而写信或者著作,全部用的书面语,也就是文言文。
过去读书是贵族的事情,老百姓那有资格读书,尤其是古代贵族和平民成为两个不同世界的阶层,权贵家族世世代代世袭爵位,尽管麻袋装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但他们享用了优质资源和掌握着权力。直到隋唐开创科举制度之后,一些平民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和身份,那时才是真正的知识改变命运,这也就学而优则仕。所以,读书自然都读四书五经以及先贤典籍。由于古代中国方言很多,一个地方跟一个地方方言差异很大,不可能用白话文记录,加之文化传承,也要认真领会早期典籍的意思,故所著所作仍然必须使用文言文,其一就是能够正确反映当时说话人的真实意思,不会出现误读;其二是后人在看这些话的时候,也就明白当时所著的意思,不会走样。
到了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民国政府推广白话文。凡事有利必有弊,有利的是,不用那么文绉绉的写之乎者也,大白话学起来听起来读起来简单、好学、好用,提高国民文化素质,降低文盲率。但弊端就是,书写和讲话都用白话文,导致大家对文言文慢慢相去甚远,越来越读不懂古人先贤的意思。所以,现在很多专门研究语言文字的人都成了二把刀,很多时候歪曲历史史实,有的断章取义,甚至闹出笑话。
说这些,并不是要教育恢复文言文,而是国家教育应该注重文化的传承,要让学生能够不费周章的阅读古代经典。毕竟那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瑰宝。还有一点就是,把英语作为选修而非必修课程,学好自己的母语,才能增强文化自信,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白桃扇
底层老百姓讲的是当地方言白话。古代写字很难,得一刀一刀地在简上刻,因此话越短越省事,所以就出现了文言文。


Johnny H.
何止底层老百姓,皇帝都说大白话!你去搜搜明朝皇帝的圣旨,特别是朱元璋的。元朝更别提了!

梦游者
古时候用竹简刻字,太繁。用帛太贵。一切书信往来,必须言简意赅。将语言精缩成简文,即是文言。

yan小蜡
嚼舌头的来由源自民间的白话

sophia姣姣
底层的普通老百姓,大多数讲的都是地方口语,他们大多数不识字,也不读书,只是做基本感情的交流,几乎隔几个村子实用的语言发音就不大相同,因此不要说文言文,也不要说白话,文只能说是地方口语。

逸鴹ぁ松月岗
古代,底层普通老百姓讲的是既是白话文又象文言文;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是用白话文进行勾通交流的同时,在用白话文的过程中,有许多咬文嚼字口语的文言文,不可能全是文言文,更不可能全是白话文。但是,书面文字一般都是文言文,也有半文言文半白话文。

橘色海洋
这个问题我也想知道

诌咦Joey
肯定是方言

虎虎匆匆
个人认为古代百姓是讲白话。文言文其实就是统治阶层为了愚民的需要和提高自身的需求而专门设计的

玻璃杯
古代普通老百姓讲的是口语。

逸枫8094
半文半白

Cooney
古人说的白话,之所以有文言文,是因为过去把字写在竹签上,一篇文章需要太多的竹签,非常的不方便,因此,文字尽量精炼。再说没有活字印刷之前,刻错了一张板,需要重刻,因此也需要文字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