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
以短篇小说创作而著称于世的一位是
Barnypok
①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或“最后的藤叶”)
②欧阳修醉翁亭记
③王熙风曹操(刘备)林冲孙悟空
Sherry Zhou
(1)莫泊桑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1880年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羊脂球》,此后陆续写了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小说,博得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赞誉。他的创作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后半期的法国社会现实,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风尚的丑恶,对下层社会的“小人物”寄予同情。小说构思新颖,描写生动,人物语言个性化,布局谋篇别具匠心。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等,长篇小说《一生》、《俊友》(又译做《漂亮的朋友》等。
(2)契可夫
十世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和短篇小说艺术大师。他的早期合作讽刺和揭露了俄国社会官场人物媚上欺下的丑恶面目,写得谐趣横生,发人深思。八十年代中期,他创作了既幽默又富于悲剧的短篇小说,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变色龙》、苦恼、《万卡》、第六病室、《套中人》等。
(3)欧.亨利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现实主义著名作家。曾被诬告罪入狱三年。后迁居纽约,专事写作,他几乎每周写一篇短篇小说,供报刊发表。他一生创作了近三百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对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反人道的法律、虚伪的道德给予揭露和讽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白菜与皇帝》,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
sardine2
xiaohuanxu
写的太好了 文思敏捷 条理清晰 论据充分 我们国家就应该多一些这样的作者 少一些莫言 于艾平这样的人 传播正能量是我们每一个真正的中国人的职责所在
汪静露琪亚
短篇是小说的轻骑兵,不能作家费时少,而且表达思想相对单一,深受读者欢迎!
而擅写长篇的作家,总会把人物的命运放在特定时代环境中去成长和发展,具有厚重和时代感!
andrea84
谢邀问,感觉是这样的,
如果有了一定的文学基础,写作知识,能充分的掌握住写作方法和技巧,有的作家擅长短篇,而有些作家擅长写长篇,可以这样说和理解,这就是“穿衣戴帽,个人所好。”
写长篇就要从长计议,有始有终,故事曲折,故事情节错综复杂。
写短篇,就有短篇的特点。虽然它比长篇较为简单,短小,但要写的好,却是并不容易,短篇小说的特点就是它篇幅小,而容量却不能小。
它取材广泛,而却要高度集中,力求典型,又要求凝炼,短小精悍,是它的特点,意思就是,瓶子虽小,但装的却是醇酒佳酿。
短篇小说是受人喜爱的文学样式之一,好的短篇小说,它能令人顿悟人生,能说明道理深远,能给人智慧和力量。供参考!谢谢!
洪洪啊
为什么某些作家只擅长短篇,而有些作家仅擅长长篇的创作?这个问题好理解,我认为作家写作的素养,是长期形成的,与作家的天生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这与天才和天赋没有任何关系。
有的人天性细腻,观察能力很强,再加上平时持之以恒的阅读,生活中对一些细节特别的注意,具有天然的记忆力。别人觉得他们是天才,实际不是。打个比方,读书就跟雕刻一样,有的位置深,有的位置浅,那深的地方用力就大一些,在读书时,肯定吸引人的地方注意力就强一些,相应记的牢一些。
至于作家擅长写长篇还是写短篇作品,我认为,与作家的工作环境和生产工作经历有关系,至于想象力,那与人的个人性格的关系较大。
工作相对稳定的专业的作家写长篇的可能大一些,因为他们有专门的时间来写作。擅于写长篇作品的作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生活经历艰难曲折有传奇色彩,再加上作家的文化储备,就具有的写作长篇的灵感和冲动。这就是有的作家擅于写长篇巨作的原因。也有痴迷于写作的非专业作家,那毕竟成功的,能称作家的太少了。
写中、短篇较多的作家,不是不想写,而不具备写长篇的条件,一是工作环境没有给他们时间写作,只能挤时间写点短篇,以满足当作家欲望,写得多了,就有了擅长写短篇小说的作家称号。凡写作短篇作品的作家,一般都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专职写作的较少,他们的作品具有很强生活气息,是非常受人欢迎的,尤其是今天的市场经济 、网络文化很发达的时代,短篇小说作家有很大发展空间。再就是生活经历没有什么大起大伏,写长篇巨作的欲望和灵感激发不出来。
以上就是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仅供参考网友评说。
猫先生往往
以小说为例:
要想了解这个原因,得先了解短篇小说与长篇小说的特点和区别。
短篇小说的定义是:小说的一种。其特点是篇幅短小、情节简洁、人物集中、结构精巧。它往往选取和描绘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段,着力刻画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生活的某一侧面,使读者“借一斑略知全豹”。一般认为,篇幅在二万字以下的小说会被划归短篇小说。
长篇小说的定义是:小说的一种样式。是篇幅长,容量大,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结构宏伟的一类小说。适于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物的成长历程,并能反映某一时代的重大事件和历史面貌。一般在十万字以上,在篇章结构上,一般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成许多章节;篇幅特别长的,还可以分为若干卷或部、集等。一般认为,字数在八万字以上的则为长篇小说。
由此可见这两种文体的区别,从字数上来对比,明显写短篇更容易;从大体结构上来讲写短篇也更容易。短篇的难点在于怎样提炼精华,长篇的难点在于设定大框架。毕竟是需要构建一个大的世界,所包含的人物众多,方方面面的细节都要注意兼顾到。如果通俗一点比喻,个人觉得写短篇像是挖一口井,以深见水;写长篇是挖一条河,以域广聚水。
写惯了短篇的人去写长篇,需要有个学习适应的过程。往往觉得写长文是痛苦,写着写着就老想结束。以我个人为例,之前写惯了短篇,后来有心写长篇,但总是卡文,弃坑。所以我最敬慕写网络长文的,抛开故事情节和文笔这些不说,哪怕是胡写,能一直写几百万字真心不易,想想就两腿发软。
而写习惯了长篇的人来写短篇,估计会出现太絮叨的情况。
再者,术业有专攻,更易获得成功。所以明智的都会选自己的强项去做长远发展,这就出现题主所说的“某些作家只擅长短篇,某些作家只擅长长篇的创作”的情况。这没什么不好理解的。何况,标签化也是更容易成功的方式。
题外话:现实中,也有不少作家是各文体通吃的。长短文都能很好地驾驭。
亮晶晶
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就象有人干某类事如同轻车熟路,而干另一类事如同赶鸭子上架。这样,也有好处,使得大千世界万紫千红,色彩缤纷,不致单调冷清、缺东少西。
蝴蝶飞卜过沧海
确实如此,有些作家只写中短篇小说,有些作家只写长篇小说。就我自己而言,也是写长篇小说为主,很少写中短篇小说,除非有人跟我约稿,偶尔也写一两篇。不是不擅长写中短篇,而是考虑收入稳定。因为自己是自由撰稿人,所有的经济收入都是稿费,特别是娶妻生子后,要靠稿费养家糊口,更需要稳定的收入。写短篇,生活无法保障,对于一个热爱文学又渴望自由的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要么放弃自由撰稿人的自由,谋份稳定的工作,按部就班,要么写长篇小说,继续自由撰稿人的自由生活。写一部长篇小说,收入少则三五万,多则二三十万,得笔稿费,至少可以支撑一年生活。而这一年,自己可以安心创作,不用想别的事。就这样,长篇小说一部接着一部写下去,一直写到了今天,写到明天,写一辈子。写长篇,要有驾驭能力,还要坐得住。浮躁之人,是写不了长篇的,如硬要写,也写不好。
目前我常规出版的长篇小说有脑袋开花《我还活着》龙虎镇《天歌》贵州街《出门在外》等。
乐悠游~~~
短篇和长篇没有本质的和难易的区别,都是小说体裁,会写短篇,则写长篇只是个技术性问题。短篇小说是一个作家的基本功和小说写作入门的门槛。
长篇大师如列夫·托尔斯泰、雨果、狄更斯、斯汤达、巴尔扎克、玛格丽特·米切尔……,短篇大师如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欧·亨利、莫泊桑、契诃夫以及鲁迅、芥川龙之介……,他们对于社会认识和文学创作的贡献同样巨大。
长篇和短篇的区别,首先在字数。人们通常把几千字到两万字的小说称为短篇小说,三万字到十万字的小说称为中篇小说,十万字以上的称为长篇小说。
其次是题材。短篇常常是生活的一个片段或横截面,长篇则社会、家庭变迁,重大历史事件……,取材时间跨度很长,人物众多。
第三是结构。长篇因其题材庞大、人物众多、内容丰富、情节复杂,所以非常注重结构安排,就像一台机器的组装,各种层次及各种形式的组合,并保证整台机器的运转。
至于作家侧重写长篇还是短篇,一是题材决定,二是作家的阅历、生活积累和爱好,三是作家的生存状况和创作时间分配,是否写长篇,不能作为作家高下区分的标准。据说鲁迅曾经打算写关于红军长征的长篇,但要积累并处理他非常陌生的题材,他时间实在有限,在去世前只来得及写下一些短篇,结集为《故事新编》。
长篇、短篇各有其特色和造诣,不是如一些答案所说的长篇难短篇易,能写好长篇就一定能写好短篇。(图片选自网络)
(列夫·托尔斯泰)
(巴尔扎克)
(芥川龙之介)
juner
所谓的擅长并不确切,这只是作者一个无中生有的强词夺理,在为自家无法缩短篇幅找借口,抢理由。
现在文学创作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很多作者都以能迅速上手长篇小说为荣,甚至还有人冀望搞他个几百万字、上千万字,以长取胜,写来无拘无束,顺风顺水。
其实这是最大的误会,小说创作固然有擅长之说,但并非绝对化,都是相对而言的──既相对于自己,也相对于他人,更关乎作品本身。
很多经营文坛多年的耆宿名家,虽是毕生致力于小说创作,也颇有心得体会,一时间洛阳纸贵。但真要浓缩于方寸之间,写上短小精悍的篇什,怕是也会顾虑重重,怕这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就是因为短篇小说不好写。
哪怕他是当代的文学翘楚,小说泰斗,也对于短片题材很难把握。曾有很多名家尝试过,短篇小说越写越长,一来二去就成了中篇小说,想要短到一种极致,怕是需要九牛二虎之力,却经常费力不讨好。
尤其是浸淫文坛日久的人士,想要写一篇短的,经常显得力不从心,不是抻长了,就是流水了,没体现出作者那种想象当中的文学意境。
究其原因,还是流水账写惯了,也没什么约束,自然就信马由缰的越写越长。
而长篇小说,现在看来是有些人刻意走了歪路线,不是想着怎么在偌大的篇幅里刻画人物、塑造形象、传达意向,而是故意将枝节拖得漫长,又多有盘根错节,搞得虚张声势,却文意浅显,冗长的枝蔓过于拖沓,一些完全可以舍弃的段子或文字一样保留下来,就形成了而今的长篇小说创作乱象,篇幅越写越长,立意越来越浅,形象越来越差,底蕴越来越颓。
试问,每年都有大量的长篇小说出版发行,有哪一部哪一篇被人熟识了,记下了?还不就是如风过耳,早已烟消云散。
尤其是当今的一些穿越小说,怎么看都是一个疯人呓语,兀自在那里舌绽莲花、口吐白沫的云山雾罩,却生生把长篇小说写成了神仙志怪传奇,却不讲求文本的语言、色彩、主旨、意境,硬是把人们心目中长篇小说的美好印象彻底颠覆了,车祸现场一样,血色迷离,惨不忍睹。
长篇小说如此发展下去,势必很快出现创作上的颓势,再想要挽回,怕是万难了。
阿东
感谢悟空君的邀请。
首先,肯定地说,题主的这种说法是确实存在的。例如陕西岐山籍作家冯积岐,从1983年开始在延河杂志上发表处女作续绳以来,截止目前已在《人民文学》,《当代》,《北京文学》等全国几十种文学杂志上,发表中短篇小说200多篇,散文500多篇,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而写作长篇小说是后来的事)。陕西的另一位著名作家王汶石,一生只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其余一生留传下来的200多万字作品,基本都是短篇,连中篇都很少。而陕西的其它几位著名作家,柳青,杜鹏程,路遥等,从遗留下来的作品看,中短篇的很少,有的几乎没有。一出手便是大手笔,长篇。例如柳青的种谷記,《铜墙铁壁》,《创业史》一,二部;杜鹏程的《保卫延安》,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等。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
农夫认为,一个作家创作作品,决定自已写什么?怎么写?走那一条路?都是自已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而决定地,而无其它另外原因。比如自已的文化程度,生活阅历,写作能力等。在这一点上笔者是不同意题主说法的,並非是某些作家只擅长短篇或长篇。农夫认为,能写长篇的作家,就能写短篇,而能写短篇的不一定能写出长篇。因为短篇和长篇相比较而言,后者难度要大得多。没有一定的创作水平及丰富的生活阅历,是驾驭不了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多数作家都是先从短篇起步,练笔。日积月累,等有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及创作能力后,才尝试长篇创作的。例如贾平凹,陈忠实及已经故去的陕西礼泉籍作家邹志安,红柯等,都是如此。
以上只是农夫自己的浅显看法,一家之言,如有不同见解,可在评论区不吝赐教,农夫将翘首以待。
落花流水
擅长就是一种习惯,并非不能错位写作。英国狄更斯和法国罗曼.罗兰即擅长写长篇,也擅长写短篇。很多长篇小说作者写出的短文也很优秀;很多短篇小说作者,仅仅是没有来得及尝试长篇不论。长、短篇,伟大的同样伟大。莫泊桑是全世界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作者,他与巴尔扎克、雨果、托尔斯泰等长篇小说作者同样伟大。就说作品的功能、功效,长、短篇小说可谓各有优势,相互补充,没有高下之分。同样,在读者中,也有偏爱读短篇和偏爱长篇的区别。
高小闹
这个其实是一个很外行的问题。问一个擅长短跑的人为什么不跑长跑,或者问一个擅长长跑的人为什么不跑短跑。这会让人哭笑不得。虽然都带一个跑,但是两个行当。
写小说也是这样。写惯了短篇小说的人,他的思维习惯,谋篇布局的习惯,他的观察生活的方式都是短篇式的。习惯了长篇小说的人也亦然。
但两者也不是水火不容。只是术有专攻,长跑的人也能短跑,只是没有短跑的人跑的好。短跑的人也能长跑,但——
分工明确,大家个吃个饭,都有饭吃。
rodrigo
短篇小说,关键是截取生活中感人的事情,然后用你的内心去主笔。
1。 你要有个背景,你的小说是在个什么环境下写的,你的心境是会影响到小说的情感的。你的小说,那个故事的背景,你应该想清楚。
2。 你可以根据背景收集材料,要写什么。构思一下,想好了,写下关键字。
3。 根据材料刻画人物,人物的性格,人物的特征,独有的表情,他或她对情节的影响,等。
4。根据以上,写内容。
5。 根据以上,修改。
小意见: 情节不一定要大起大落,紧张。但是一定要将人物的心理,内心的挣扎,人性的思考,写出来。这才是表面下所隐藏的深刻。
原贴:如何创作短篇伤感爱情小说
未小末
轮船悠悠地驶着,载着人们的欢声笑语向哲尔赛岛进发。
简单地完成了午餐,父亲便起身到处走走。忽然发现前方餐桌上摆着丰富的菜肴。做梦都在想着哪一天阔绰了,首先就要好好地吃一顿。“于勒就快回来了,到时我们的境况就会不同了。我也该去知道,像如今这般有地位有钱的于勒吃的是怎样的吧。”父亲一边絮说着,,一边把步子挪了过去。但毕竟父亲不愿为这而失了身份,于是随便找了个什么借口,走得近了,就美美地看上一眼,然后径直走了过去。走回来时,依然不忘再望上一眼,却不慎流露出羡慕的目光。我想在发了财的于勒叔叔回来以前,这一定能令父亲回味好一阵子了。
可是,这一看,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但立刻不安没了,取而代之的是诧异,更是激动。他迅速小跑着奔回我们这儿,带着兴奋轻声对我母亲说:“真不可思议!那为先生怎么这么像于勒?”
母亲顿时有些莫名其妙,问:“哪个于勒?.…..”
“……就是我的弟弟啊!那个……”
“哦!于勒,你是说于勒!真是于勒?”母亲似乎不敢相信,却是立即显得异常地激动。
“是的!于勒,我的弟弟,我的亲弟弟于勒!我相信我能认出他!——虽然已经相隔十年。”父亲的坚定不移使母亲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我也带着好奇的眼光打量了那位高贵的先生。他的一举一动无不透露着年轻绅士的风度。脑海中于勒叔叔的形象再次被刷新了。
母亲回来了,激动的神情怎么也掩盖不了了。母亲再也顾不了什么,叫上她两个女儿和我,还特地拉上了女婿,与父亲一齐来到了这位先生的餐桌前,母亲还不客气地坐了下来。
父亲和母亲对着于勒的脸第一次露出了笑容。他们几乎同时欣喜地喊道:“真是惊喜啊!你终于回来了,于勒(老弟)!”他们那期待着只是用以稳定人心的肯定答复的眼神里,甚至能觉察到想要上前拥抱的冲动!
也几乎在同一时刻,这未看似更年轻的先生才发觉到有人影响了他的进餐。他带着惊讶和疑惑的目光,有些不满地抬起了头。
当他整张脸终于完整地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我们家的每个人甚至母亲的女婿都震惊不已——他竟然……如此年轻!他……他不是于勒!他竟然不是!
这无疑是晴天霹雳,我们全家很是失望,不,简直就是绝望!它一下子打碎了我的父亲和母亲心中十年来的那一点奢望。
愤怒而沮丧的母亲心中纵然咒骂于勒千遍万遍,却也决没能破口而出。
父亲绝望极了,有气无力地说:“对……对不起,我们……”
还没等父亲把道歉的话吐出来,母亲早已想出了对策,赶忙插嘴道:“我们的大女儿今年二十八岁了,我们却一直挑不中适合的人选,直到今天见到了您。只有您才能让我们把女儿安心地托付。您应该知道吧,她的叔叔,也就是我丈夫的亲弟弟,便是现在美洲又有钱又有地位的于勒先生!“说到这儿,母亲的兴奋之情再次显现了出来。这位有着绅士风度的先生”“礼貌”地回答道:“是的,这位夫人。我想,令小姐一定会仍然陪伴着您直到三十岁,或者更久。因为还有许多比我更合适的人选,不是吗?很高兴有机会能与于勒先生聊聊!”说完,便又继续享受他那丰富的午餐。
母亲听了之后,很是高兴,刚才的尴尬已然忘却。她看了大姐一眼,得意地迈开了大步走了回去。
父亲却带着失望而回。口中又重复起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过了许久,船上终于还是恢复了先前的平静。
在我们的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谁也没有注意到——谁也不会注意到,——船舱外的甲板上,一位满脸愁容的年老水手看到了这一切。他终于还是默默地走开了……
正当两个女儿津津有味地吃着牡蛎时,父亲望见在甲板上站着一个穿着讲究,气派不凡的中年男子在欣赏大海的风景。不知是羡慕还是想奉承,父亲显然忘了自己的身份,竟走过去想他搭话。
就在父亲望见那人的脸的刹那间,几乎是惊呆了……父亲急切地上下端详着他上十遍,才吐出一句惊喜的话:“于勒弟弟,真的是……你……吗?”那人听到喊声,转过头来,看了父亲一眼,马出万分惊讶而又激动地说道:“是我,是我,哥哥!我真的是于勒啊!”站在远处生气的母亲,似乎也看到了这一幕,明白了这一切,飞也似地狂跑到于勒叔叔面前道:“于勒啊,你总算回来了。你知道吗,当初把你送走后,我们是感到多么自责、后悔啊!我们是多么希望你能平安回来与我们团聚在一块过日子啊……”“我知道,我也希望如此。但……”于勒叔叔闻言,十分欣喜,他神色迟疑了一下,脸色忽然悲伤起来:“我倒了大霉!”“什么事?”我的父母齐声而出。“我在南美做了笔大生意,结果全部落空,破产了,连这身衣服也是向船长讨的,他可是个好心人。所以……”“够了,”母亲像变了个人似的怒吼道,“我就知道你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现在在外破产了还想来吃我们,你把我们拖累得还不够吗?你走,永远不要再回来!我一刻也不想再见到你。”
一旁的父亲沮丧的脸上露出了沮丧的神情,说:“弟弟,你已经使我无法摆脱贫困,现在我们真养不起你了,你还是自己谋 求生路去吧!”
于勒叔叔站在那里,突然放声大笑,脸上露出鄙夷的神色:“虚伪,全是虚伪,什么团聚在一起,什么平安过日子,全部是虚伪。我可以告诉你们,我是发大财了,现有几千万财产。我本想这次旅游完后和你们快乐地过后半生,想不到你们这样对我!本来打算分一半家产给你们,现在看来这是不必要了。看!那是我的宝贝女儿,我的全部家产将由她继承了。”于勒叔叔勒边说边指着一个身着华丽的姑娘,“至于我欠你的,我马上给你!”于勒叔叔从怀中掏出一沓钱,塞在父亲手中,然后唤了他女儿到了另一个角落里去了。等到了哲尔塞,他们乘了一艘驶向美洲的豪华客船走了。
父亲只是痴痴地望着他所坐的客船,直至消失在天边。母亲靠在父亲的身边,垂头丧气……
H.Jゞy°
菲利普夫妇看到一位富翁像于勒后,趁于勒走开,去问他的助手,有关于于勒的事,知道后就去找于勒,赞美了一番说:”好久没见,变的又帅,又正直“,尽说讨好人的话,然后就在船上随便花于勒的钱,成了最高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