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要读历史?

现在的人对历史好像都不大感兴趣了,可是很多成功人士都非常重视历史的重要性,多次强调我们要多了解历史,温故知新,但是我们了解过去是为了什么呢?
提到的作品

[作品]历史哲学

《历史哲学》作者黑格尔从“理性统治世界,也同样地统治世界历史”这个观念出发,把世界历史看作是“理性”、“精神”的展开和实现。作者分专章对东方世界、希腊世界、罗马世界、日耳曼世界进行了考察。在黑格尔看来...

黑格尔

最新跟帖
梦想家Ivy

梦想家Ivy

因为人民要创造世界,改造世界,实现未来,所以要学历史,从历史得到启发。

三弦桅杆1990

三弦桅杆1990

读史使人明智!

大溪地火鸟

大溪地火鸟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灿烂,山河秀美,历史悠久。

历史好似一面镜子,让我们明白了好多千古不变的真里,读史可以明志。

千百年来,封建王朝的兴衰,更替。出现了无数忠臣良将,和许多优秀的帝王。他们的故事值得后世的我们不断学习。无论是领导才华,军事指挥,外交,个人魅力,都是借鉴的榜样。

就拿明末清初说起,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兵败九宫山被杀。

做为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在建立政权后,不是想着发展民生,恢复经济,巩固军事,而是骄奢淫逸,不思进取,最后导致失败。

反观之,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1949年三大战役结束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已经不言而喻。然而一代伟人胜不骄败不馁,从河北西柏坡进入北平,告诫全党,要做进京赶考的学生,像人民学习。

建国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团结各民主党派,大力恢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逐步改造民营企业,经过几个五年计划中国经济,政治,军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世界舞台上站住了脚。

其次大力惩治腐败,对党内严重腐败分子,进行了打击,使全国人民看到了执政党的勇气和魄力。

党和国家领导人,生活简朴,对子女要求严格,外出考察,国内调研,从来不搞特殊化,深得全国人民拥护和爱戴。

这就是伟大领袖的,善于学习,总结,真是由于主席,卷不离手,一生酷爱读书,学史,懂史,熟练运用历史,才缔造了伟大的新中国。

做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更应该,学习历史,掌握精髓,为理想而不断奋斗。

editmax

editmax

以史为鉴

chinage

chinage

历史是一门重要学问,英国诗人雪莱曾这样写道,“历史,是刻在时间记忆上的一首回旋诗"。

“以史为鉴”,“读史明智”都在强调历史学对现实的指导作用,对个人,对民族,对人类的启示和帮助。当一个民族能从历史中不断汲取力量,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反省的民族时,那将是整个地球,乃至整个宇宙之福。

学习历史,借鉴历史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课颗。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通过与其他国家横行比较,得出一个这样认识。中华民族有治史,学史,用史的传统,对于历史价值,唐代史学评论家刘知几讲的十分精彩,他说“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及务,为国家之要道,有国有家者,其可缺之哉"。史之有用,大概谁也否认不了,至于为什么有用,中国传统的史学理论很少上升到科学理性的高度,回答了这个问题。历史有两重性的特点,一方面历史是过去的事情,过去的事情一去不复返。另一方面过去事情虽然形式上过去了,但它的精神,它的影响有很多遗留下来,对现实,对未来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作用,历史与现实未来有着割不断的联系。所以探索过去,对了解现在,预测未来有帮助。

党的几代领导人非常重视历史,号召全体党员学习历史,毛泽东深感历史的重要性,他说“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邓小平把历史经验比做“宝贵财富"。他的政治智慧与深邃的历史意识是紧密联系一起的。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习近平同志也多次讲到历史学习的重大意义。



bobo的小院

bobo的小院

涨知识,明是非,知古今

太阳眯着小眼

太阳眯着小眼

我虽然文华不高但我知道读历史,能了解我们的祖先从奴隶到封建社会,各朝各代人物豪杰,了解他们的聪明才智,了解他们斗智斗勇,学习他们好的经验,提高我的见识。

晋腾

晋腾

建国后写的历史干万不要去看

wxyz_

wxyz_

现在人对历史不感是因为不少人的社会责任感丧失的缘故,也是生长于国家和平时期一部分人的表现,他们不关注明天、后天,只想着当下,只琢磨今天这么过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在他们的脑子里、也不在他们的脚下,如此种种,幸运的是,这当然是少数人的人生观而已,否则,人类社会不会拥有今天的一切!

我们了解过去,是因为今天是昨天的继续,今天是昨天历史的新生,历史是一座永不消失的灯塔,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化发展旅途中的一道彩虹,历史可以昭示现实,历史也会照亮人类的明天!

如果你只想脚踏实地、安逸的渡过一生,你大可不必“遭遇”历史;如果你还想仰望星空、活的明明白白,不想碌碌无为,你不妨多了解一下我们的过去,那将会让你受益匪浅,不枉一生!

谢谢,不妥之处,见谅!

陈小二丶

陈小二丶

作为炎黄子孙回顾过去重温历史,使人感慨万千,有一句说的好,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尔今,这是每一位华夏人都能说上的一句,一句话就把五千年的历史概括了,这片土地充满了无数让人思索的历程与变更,一言难尽,就象一条河流,有时气势磅礴有时又凶涌而过有时又平坦而柔情,在时间的长河中表现出各不相同,穿载其中的是船与人,如李白所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走过千山万水,这就是曾经的路,这也是今天的起点,而往后的路该怎样走,中国历史的命运如何走,去往彼岸是怎样的一番景色?

Murphy Ko

Murphy Ko

为什么我们要读历史?

我们用数据来说话。

↑秦朝的统一影响深远↑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户口统计人口数大概在2500万人。其中秦国人有500多万,秦国军队100多万,这个比例很惊人了。

读这篇文章的读者们,不出意外,你们中的多数就是这2500万人的后裔。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户口统计人口数大概在3000万人。

到了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户口统计人数大概在1500万人到1800万人之间。

人口锐减将近一半,考虑到许多人口数逃避战火,以及汉朝初建行政力量有限,实际人口数不至于锐减这么多,但肯定也有明显下降,这是连年战争带来的。

↑楚汉战争带来人口大量伤亡↑

可以推断出,当时的许多人没有能够留下后裔,许多家族分支从此永久消失,而这样的事情,在未来2000多年的王朝更迭中还会不断的发生。

这时候,我们要担心我们的祖先了,他们要在未来2000多年时间里历经地狱级别的考验,才能把基因传承下来,直到我们的诞生。

西汉初期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到了汉武帝时期,又随着领土的大幅扩张,户口人数出现了明显的增长。

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前2年),整个汉朝有12,233,602户,人数为59,594,978人。

也就是说,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人口数从不到2000万,到了6000万。而且由于汉武帝的征服四方,又有了新的谱系甚至民族加入到中华民族。

正在看这篇文章的读者们,大多数就是这6000万人的后裔。

↑王莽带来的是乱世↑

西汉衰落,王莽篡权,光武中兴,时代的更迭带来了人口的剧变。新朝王莽时期,天凤四年(公元17年),人口数大概在5600万。

可到了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四十年时间里,人口数降到了2100万人。可能是统计问题,但战争频仍加上各种天灾人祸,让许多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一百年后,汉恒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全国人数又恢复到了5600万。

人口死亡的加速度,总是要比人口增长的加速度快得多。

经过东汉末年各种战乱以及人们津津乐道至今的三国争霸后,到晋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全国版图再次完成统一后,人口数是1800多万人。

↑桃园结义永流传,三国平民无人记↑

相信我,如果要让你穿越回三国当平民百姓,你一定不会乐意——一百多年的争来斗去,人口数大幅下降,一将功成万骨枯。

然而,当时的人们肯定不会想到,中国再次恢复到东汉汉恒帝时期的人口水平,要到隋炀帝大业五年(公元609年),人口数为4600多万,在这将近五百年的周期里,人口数始终被战乱,分裂,动荡影响,没有突破。

隋朝灭亡,唐朝初建,战争更是频繁,唐高祖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人口数竟然只有1100多万。可见隋末唐初只不过是英雄和草寇的天堂,是平民百姓的地狱。

↑分裂带来的战争压力,造成人口锐减↑

先说到这里吧。

我们如今的大多数,都是这1100多万历经战火,饥荒,瘟疫等各种天灾人祸坚强和侥幸活下来的人们的后代。

或许,1500年前,我们真的就是一家人。

为什么我们要学历史?

我们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

既然都是一家人,请您点个赞再走吧:)

Tina Chen

Tina Chen

因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有时会惊人的相似,我们学会历史,绝不会让历史重演犯同样的错误。

sukie

sukie

第一,以史为鉴,这是最普遍的学历史的作用,过去的事情不可能再完完本本的发生一次,但是过去的事情与现在发生的事情,会有相同的规律,相似的境况,了解历史背后的规律,为我所用,在现下的生活,吸取过去的教训,能更好的破解心中的难题。

第二,学历史之后会有博大的心胸,宏大的情怀,不纠结于得失对错,只因为历史上很多人即使失败了,也在振作,即使做错了事,也要努力改进自我,君不见一代闯王李自成兵败将死,躲入河南商洛山就是两年,在荒山野地里艰难生存,后来,才有东山再起,使崇祯上吊煤山之事;君不见,一代“大老粗”皇帝刘邦,刘敬劝他不要建都洛阳,要建都长安,他立刻就去长安;鸿沟划界,项羽引兵东退,他也想到长安休息,张良说,什么条约不条约、要进攻,他立刻听了张良的话,向东进;韩信要求自封假齐王,刘邦说不行,张良踢了他一脚,他立刻改口说:‘要封就封真齐王,何必要假的。’”其机警灵变,善于倾听部下心声,及时改正自我的能力,在万万人之上。

第三,学历史能在心中建立一个时间轴维度,在自己思维上拓宽了一个维度,相当于戴上了VR眼镜,这样,一件事情你把它拉到历史好几千年的时间轴上,你会对这件事情有全新的理解,以及对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有一定的明晰。可以有一个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比如从历史时间轴上,人类只有三百万的历史,人类文明只有一万年的历史,中华文明只有五千年的历史,在历史上,显得我们的渺小,却让我们的眼光开拓,放眼过去与未来,把我们活着的时间拉长到整个历史的宏观时间轴上,这样可以更好的看待事物与问题。



再也不放开你

再也不放开你

知道了过去,就明白了现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