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文不如四弟,武不如大哥,智不如五弟,谋不如曹操。优点在哪里,只是心狠吗?

提到的作品

[作品]颜氏家训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序志》篇里阐明了自己写这本《家训》的目的,即将自己一生的经验和心得系统地整理出来,传给后世子孙,希望可以整顿门风,并对子孙后人有所帮助。《颜氏家训》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

颜之推

[作品]资治通鉴

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从三家分晋一直到五代十国,十六个朝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全书分二百九十四卷,共有三百多万字,取材十分广泛,历史资料十分丰富。《资治通鉴》刻...

司马光

[作品]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全4册)》主要内容: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抄》,宋代有《...

张溥编

最新跟帖
布袋画家

布袋画家

曹丕,曹操次子,字子桓。逼宫禅让,建立魏国,史称魏文帝。三国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与曹操、曹植并称“建安三曹”。他文学上不如其父其弟那么才华横溢,但就其文学造诣,也并不低,著有《燕歌行》、寡妇诗和典论,文字朴实稳健,有魏晋之风。武不如其大哥,常年马上厮杀,都可称得上勇武,否则在冷兵器时代,想活命都难!若智不如人,就不会有杀伐决断,优柔寡断之人,智商绝对高不到哪去,也难成大事!曹丕,可能文武不是双全,甚至有点软肋,但他有政治头脑,有快刀斩乱麻的魄力。他看准时机,逼汉献帝退位,却不杀,留下做一块很好用的抹布。他立国后,对内推行九品中正制,对外平定边患,恢复西域建置,并与外夷修好,使北方统一,人民得以休养生息!

曹丕,一个看似平常,却是深藏不露的高手。文,我可以挥毫翰墨场;武,我可以驰骋沙场。政治,我可以不动声色的玩,高手过招,含而不露应该是种境界!曹丕,一个出身好,自身优秀,会经营政治的官二代,想不成功,都难!

清溪濯月

清溪濯月

治国为人

诸葛亮:“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三国志·卷四十二·蜀书十二·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第十二)

孙权:“及操子丕,桀逆遗丑,荐作奸回,偷取天位,而叡么么,寻丕凶迹,阻兵盗土,未伏厥诛。”(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二·吴主传第二)

曹植:“祥惟圣贤,歧嶷幼龄。研几六典,学不过庭;潜心无妄,抗志清冥。才秀藻朗,如玉之莹。”(曹集诠评卷十文帝诔)

桓阶:“仁冠群子,名昭海内,仁圣达节,天下莫不闻。”(三国志·卷二十二·桓阶传)

陆逊:“曹丕大合士众。外托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三国志·吴书·陆逊传第十三)

张悌:“曹操虽功盖中夏,民畏其威而不怀其德也。丕、睿承之,刑繁役重,东西驱驰,无有宁岁。”(资治通鉴·卷七十八·魏纪十·元皇帝下)

孟达:“加陛下新受禅命,虚心侧席,以德怀远。若足下翻然内向,非但与仆为伦,受三百户封,继统罗国而已;当更剖符大邦,为始封之君。”(三国志·卷四十·蜀书·刘封传)

陈寿:“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晋书·礼志上:“大魏三圣相承,以成帝业。武皇帝肇建洪基,拨乱夷险,为魏太祖。文皇帝继天革命,应期受禅,为魏高祖。上集成大命,清定华夏,兴制礼乐,宜为魏烈祖。于太祖庙北为二祧,其左为文帝庙,号曰高祖昭祧,其右拟明帝,号曰烈祖穆祧。三祖之庙,万世不毁。其余四庙,亲尽迭迁,一如周后稷、文武庙祧之礼。”

阎缵:“魏文帝惧于见废,夙夜自祗,竟能自全。”(晋书·卷四十八· 阎缵传)

刘渊:“黄巾海沸于九州,群阉毒流于四海,董卓因之肆其猖勃,曹操父子凶逆相寻。”(晋书·卷一百一·载记第一)

李班:“观周景王太子晋、魏太子丕、吴太子孙登,文章鉴识,超然卓绝,未尝不有惭色。何古贤之高朗,后人之莫逮也!”(晋书·卷一百二十一·载记第二十一)

葛洪:“自建安之后,魏之武文,送终之制,务在俭薄,此则墨子之道,有可行矣。”(抱朴子外篇)

垣荣祖:“昔曹操、曹丕上马横槊,下马谈论,此于天下可不负饮矣!”(南齐书 卷二十八 列传第九)

释道恒:“光武尚能纵严陵之心,魏文全管宁之操,折至尊之高怀,遂匹夫之微志。”(释文纪卷八)

沈约:“自魏氏膺命,主爱雕虫,家弃章句,人重异术。又选贤进士,不本乡闾,铨衡之寄,任归台阁。”(宋书卷五十五)

颜之推:“自昔天子而有才华者,唯汉武、魏太祖、文帝、明帝、宋孝武帝,皆负世议,非懿德之君也。”(《颜氏家训》卷四)

陈思王庙碑:“魏高祖文皇帝,绍即四海,光泽五都,负彰魈茫朝宗万国,允文允武,庶绩咸熙,正践升平,时称宁晏。”(全隋文·卷二十九)

王勃:“文帝富裕春秋,光应禅让,临朝恭俭,博览坟典,文质彬彬,庶几君子者矣。”(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二)

郝处俊:“昔魏文帝着令,虽有幼主,不许皇后临朝,所以杜祸乱之萌也。”(资治通鉴 卷第二百二)

刘知几:“文帝临戎不武,为国好奢,忍害贤良,疏忌骨肉。”(史通·探赜第二十七)

张说:“周文王之为太子也,崇礼不倦;魏文帝之在青宫也,好古无怠,博览史籍,激扬令闻,取高前代,垂名不朽。”(张燕公集)

王锴:“文帝八岁能属文,博览古今,贯穿经史。及居帝位,益尚谦和。坐不废书,手不释卷。”(全唐文 卷八百九十)

范仲淹:“魏文帝宠立郭妃,谮杀甄后,被发塞口而葬,终有反报之殃。”(范文正集 卷十五睦州谢上表)

黄庭坚:“盖世英雄不自知,暮年初志各参差。南阳陇底卧龙日,北固樽前失箸时。霸主三分割天下,宗臣十倍胜曹丕。寒炉夜发尘书读,似覆输筹一局棋。”(山谷诗集注)

苏辙:“臣伏观历代帝王,如汉武,魏文,唐徳、文、宣三宗皆工于诗骚杂文,与一时文士比长絜大。至于经纶当世,讲论利害,以文墨尽天下事,则皆不足以仰望先帝之万一。”(栾城集卷四十七进御集表)

司马光:“于禁将数万众,败不能死,生降于敌,既而复归。文帝废之可也,杀之可也,乃画陵屋以辱之,斯为不君矣!”

陈亮:“至于欲使当时累息之民得阔步高谈无危惧之心,未尝不为之三复也,于是时吴蜀争帝,中国庶几乎息肩矣,是以在位七年而谥曰文也。”(龙川集·卷七)

耶律楚材:“仲谋服孟徳,孔明倍曹丕。唯晋成全统,平吴混八维。”(湛然居士集)

郝经:“丕特负赃胠箧之盗。操死丕直取,自以为可也,乃从容禅让,自以为舜、禹复出,其自欺也甚矣!且轻薄佻靡,未除贵骄公子之习,不矜细行,隳败礼律,刻薄骨肉,自戕本根,乱亡基兆,已在于是。孔明谓为土龙刍狗,宜哉!”(续后汉书 卷二十六)

曹丕假借禅让,逼汉献帝刘协退位备受非议。直到明朝末年,复社领袖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的魏文帝集题辞中首次对曹丕德政品行作全面评价。张溥写到:“魏王帝业无足称,惟令宦人为官,不得过诸署令。诏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不得常辅政任,石室金策,可宝万世。彼亲见汉室炎隆,女主中人手扑灭之,麦秀黍离,伤心目。霸朝初创,力更旧辄,至待山阳公以不死,礼遇汉老臣杨彪不夺其志,盛德之事,非孟德所及……甄后塘上,陈王豆歌,损德非一。崇华首阳,有余恨焉。”他认为曹丕的施政有可取之处,礼遇汉室君臣,可见并非无德,但杀妻、害弟罪名昭著。

胡应麟:“诗未有三世传者,既传而且煊赫,仅曹氏操、丕、睿耳。然白马名存钟品,则彪当亦能诗。又任城武力绝人,仓舒智慧出众。阿瞒何徳,挺育多才?生子如此,孙仲谋辈讵足道哉!”(《诗薮》)

方孝孺:“汉高祖、魏文帝皆中才之主,非有圣智之度,高祖犹能不杀子婴,文帝犹能奉山阳终其身。曾谓武王圣人而忍其君至此乎?吾决知其不然矣。”(逊志斋集卷四)

谭嗣同:“若夫汉武帝命所忠求相如遗书,魏文帝诏天下上孔融文章,渐昭风轨,犹无集名。自荀况诸集,编题后人,张融玉海,标目己意,乃始波颓雾靡,不可胜遏。”(《谭嗣同全集》)

章太炎:“今人皆谓汉代经学最盛,三国已衰,然魏文廓清谶纬之功,岂可少哉!文帝虽好为文,似词章家一流,所作典论,隋志归入儒家。纬书非儒家言,乃阴阳家言,故文帝诏书未引一语。岂可仅以词章家目之!”(经学略说)

毛泽东:“曹丕也是他(曹操)儿子,也有些才华,但远不如曹操。曹丕在政治上也平庸,可他后来做了皇帝,是魏文帝。历史上所称的‘建安文学’,实际就是集中于他们父子的周围。一家两代人都有才华、有名气,在历史上也不多见哪!”

郭沫若:“曹丕在政治见解上也比乃弟高明得多,而在政治家的风度上有时还可以说是胜过他的父亲。如令宦人为官不得过诸署,禁母后预政,取士不限年资但纠其实、轻刑罚、薄赋税、禁复仇、禁淫祀、罢墓祭、诏营寿陵力求俭朴等等,处处都表示着他是一位旧式的明君典型。”(郭沫若全集·历史篇·第四卷)

马植杰:“从曹丕的政治设施来看,也有些不错的。拿曹丕与其他封建帝王相比,尚属中等偏上者。”

叶嘉莹:“魏文帝在即位后,曾下了息兵诏,下了薄税诏,下了轻刑诏。他实在是一个很有理想的皇帝,希望能够把天下治理得更好。但是很可惜,他只做了七年的皇帝就死了,死的时候只有四十岁。”(《汉魏六朝诗讲录》)

陈家兴:“曹丕既是第一任魏君,同时也是守成者。对于东汉末年的流弊,曹丕都是亲历见证者,作为开国者和守成者的他,却没能汲取教训,深自约束。曹丕缺少的正是历史上不少开国者所具备的胸襟格局,不过一庸碌守成之主,由此便注定了曹魏政权的短命。”(曹魏政权短命启示录(上):安于守成是危险的开始)

迷离眼瞳中的情

迷离眼瞳中的情

曹丕虽然文不如曹植,却胜过曹昂。武不如曹昂、曹彰,却胜过曹植。智虽不如曹冲,但也不是泛泛之辈。谋虽不如曹操,却也并非没有谋略。

再则,曹昂、曹冲先后去世,实际和曹丕争位的就是曹植,而曹植只是文采出众、文士狂傲之气又太重,不如曹丕会讨曹操欢心、信任。结果曹植就败给了曹丕。


曹丕虽然在某些方面不如他的兄弟。但他综合整体能力却强过他的兄弟。曹丕的优点就是他取得了曹操的信任。

曹操儿子众多,有不少出类拔萃的人物,比如上面说的曹昂、弟弟、曹冲和曹丕。

曹丕,字子桓,他是曹操的次子,但他的母亲后来成了曹操第二任妻子。所以他的地位自然也提高了。曹丕不像曹昂、曹彰专于武功,也不像曹植专于文学。其六岁学射箭,八岁学骑马,十岁开始跟着曹操东征西讨。文学方面则和曹操、曹植并称为“建安三曹”。

曹操出类拔萃的儿子不少,曹丕最终能脱颖而出成为世子,还是有原因的。

曾经让曹操考虑为世子人选的主要有曹昂、曹冲、曹丕、曹植。

曹彰虽然在兄弟中的武功最好,被曹操称为“黄须儿”,但曹彰只是想为将打仗而不善文章。曹操曾经问曹彰的志向,曹彰说“好为将”。

所以,世子之位的人选就是曹昂、曹冲、曹丕和曹植。

曹昂和曹冲

曹昂,是曹操的长子,二十岁时曾举为孝廉,但公元197年时,曹操因纳张绣之婶,张绣对此不满,于是就突袭了曹操,结果曹昂为救曹操而死,同死的还有典韦和曹安民。

曹昂战死时,那时曹丕才十岁。

曹冲,字仓舒,是曹丕的弟弟,他非常聪明,被称为神童,深受曹操的喜爱。有关他最著名的典故就是“曹冲称象”的故事。

对于曹冲,曹操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并且曾多次在群臣面前夸他,表现出他对曹冲是寄以厚望的,并且还有意让他将来继自己的位置。

不过可惜的是,曹冲虽是神童,又受到曹操的喜爱,但他却于公元208年时因病去世,当时他十三岁。

曹昂、曹冲的相继去世,所以实际有望成为世子的就是曹丕和曹植了。后来曹丕继位后曾说过“若是曹昂活着,自己不能继此位。若是曹冲活着,自己也不能继位。”

曹昂、曹冲已死,剩下了就是曹植和曹丕了。

曹植和曹丕

曹植,字子建,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文学成就和地位对后世影响甚大。

曹植因才华横溢,确实深受曹操的喜爱,故而曹操还有意立他为世子。

不过,曹植是文人,他虽然才华横溢,但三国文人放纵狂傲,曹植也是如此。他文人气、才子气太重,常常任性而为,又非常喜欢喝酒。

曹植常常跟着自己志同道合的文士饮酒,有时甚至发酒疯,这就让曹操很不满,比如有一次,他曾喝酒后私自乘坐王室的马车、擅自打开宫门、并在只有帝王举办典礼时才能行走道上策马奔驰。

还有一次是曹操本想对曹植委以重任,但给曹植发布命令时,曹植却喝的大醉,根本不能接命,自此曹操就开始逐渐失去对曹植的信任和重用。

同时,曹植虽文采过人,每当曹操出征时,他总会说些文辞华丽的赞美之言,虽然这样也不是坏事,但他和曹操是父子,所以文辞虽美,却体现不出对父亲的关爱之情。。

但曹丕却不同,他在曹操出征时,表现的很难过,表现出不愿离开曹操的样子,也表现出他对曹操的关心,这让曹操很是感动。

再加上曹植因文人气、才子气过重,又对饮酒不节制、常任性而为,从而失去曹操的信任,最终曹操决定立曹丕为世子。

曹操死后,曹丕继魏王位,没过多久,他又以魏代汉、登基为帝。当然,曹植作为曹丕曾经的政敌,如今曹丕继位,曹植的处境自然不好过。

譞雨儿_

譞雨儿_

曹操刚打完天下,朝中势力不合。更需要,一个守国之主。曹丕虽然,不是一个才能非常出彩的人。但他的才学,格局之广。可以更好地调节各方势力,安定朝局。 把这么多人的单一长处挑出来和曹丕一个人比,

本身就肯定了曹丕才华出众,且集文武智谋于一身这件事。


baoxinxx

baoxinxx

他不出风头,他会忍,,

miya酱

miya酱

善藏,低调!

顾颖婷是个慢性子

顾颖婷是个慢性子

曹丕综合能力强,曹操心里有数。曹植接班历史又会改写,那就没司马家啥事儿了,也许还是大汉天下。没有也许,定数吧。

closetorain

closetorain

历史上的曹丕,虽然与曹植、曹操一起被称为“建安三曹”,但曹丕确实是“建安三曹”中文采最低的,曹丕的文采是比不过曹植的,曹植七步能成诗,出口能成章,这确实是曹丕比不上,曹丕甚至也比不过曹操,这是曹丕的文。

作为曹操的接班人,曹操在世时,曹丕没有独自领导过一场战争,相反他的亲弟弟曹彰还亲自领导过一场平定代北乌桓的叛乱,曹彰大获全胜,俘虏了数千人马,还迫使鲜卑人臣,论武功,曹彰是曹操所有儿子中最强的,曹丕的武功当然比不上曹彰的武功,这是曹丕的武。

曹操与儿子们

论智谋,曹操最聪明的儿子是曹冲,根据史书的记载,曹冲五六岁的时候,智力就达到成年人的水平,历史上有名的曹冲称象就是最好的例子,曹冲称象是通过把大象的重量分拆为石头的重量,通过计谋称出来的,曹丕当然比不上,不仅比不上,曹丕在曹操去世自己当政时,还被孙权耍得团团转,孙权忽悠曹丕,假意称臣,实际上孙权只是不想两线作战,陆逊在夷陵之战打败刘备后,孙权立即不鸟曹丕了,曹丕才发现自己上当,这是曹丕的智谋。

因此总结起来,曹丕的文采不如曹植,武功不如曹彰,智谋不如曹冲,那为何曹丕是曹操选定的接班人,曹丕有什么优点呢?

其实拿曹丕与曹植、曹彰、曹冲比的话,可以这么比,曹丕武功比曹植强,文采比曹彰强,寿命比曹冲长,合在一块,是不是感觉曹丕算是最强的呢?

曹丕与曹冲

这可不是玩笑,事实上,历史上的曹丕与曹植、曹彰、曹冲比起来,综合能力是最强的,因为曹操选的是政治接班人,不是选文人,也不是选武将,更不是选聪明人,而是为曹魏政权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最高统治者和政治接班人。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一种感觉,就是在学校成绩非常好的人,到了社会上一般都不是出类拔萃的,而那些学习成绩不好,各方面综合能力强的中下等生,往往最容易成为领导,因为在社会上闯荡,考虑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好,而是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artemis8

artemis8

因为除了写诗,他什么都比曹植厉害;除了打仗,什么都比曹彰厉害;曹昂,曹冲已死;会写诗会打仗的人就可以治国吗?治国需要谋略,这点曹丕可以胜出

katy

katy

曹丕能够曹操选择为继承人,可不仅仅是因为曹丕在曹植的“世子之争”中胜出的缘故,而是因为曹丕这个人识大体、知时务。因此,稳重的曹丕才能成功上位。(魏武帝曹操)

曹丕在文彩或武功上的造诣,或许比不上其他兄弟。

但他却有一个别人不具备的优点,曹丕既有其父曹操不事奢靡崇尚节俭的风范,又有容人之量。

而这对于出身于权贵之门的王侯子弟而言,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文学家曹植的缺点是什么?崇尚浮华而且奢侈。

“黄须儿”曹彰的缺点是什么?刚猛而不沉稳。

那么,如果你是处于风云激荡之中,且权势已登峰造极,而前途又变幻莫测的曹操,你会选谁做继承人呢?

是选择一位识时务、知大体、沉稳而且又有容人之量的人?

(魏文帝曹丕)

还是选择一位崇尚浮华、喜欢奢靡享乐的人?

抑或是一个刚猛有余,而文治不足的人?

如果为了保全家族的事业,而不是存有偏心的话,当然应该选择既能最大限度保全家族,又能推动家族事业更进一步之人啦!

为什么说曹丕有容人之量?

看看他是如何对待汉献帝的吧?

公元220年,曹丕迫使刘协禅让了皇位,使有名无实的东汉王朝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是,曹丕却没有为了消除后患,便对刘协打冷枪、下黑手。

反而将其封为“山阳公”,并允许刘协在封地内继续使用汉朝天子仪仗,上表言事也勿须称臣。

就连刘协死后,都可以使用汉朝天子的名义,被葬入“汉孝献皇帝陵”。

为什么说曹丕节俭?

因为曹丕不仅生前不事奢华,就连对待自己的身后之事也同样如此。

(曹植)

曹丕多次交待臣属,自己死后一定要薄葬,不可使用金银等奢侈品陪葬!

试想,这曹丕可是那魏国的皇帝呀!

而自古以来,又有多少帝王不是生前穷奢极欲,死后再以大量奢侈品陪葬呢?

曹丕能够如此严格约束自己,没有让自己因地位崇高而放纵,这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的!

有人说曹丕心狠,也是出于对他严厉打击政敌的不满,认为曹丕对兄弟们无情无义。

其实,对诸侯王严加约束自汉朝就已有之。

因为,历史上因藩王势力膨胀,进而因尾大不掉而挑战朝廷的教训太深刻了!

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就险些葬送了西汉王朝。

其后,汉武帝只得采取“推恩令”的手段,用软刀子逐渐瓦解并削弱了诸侯势力!

殷鉴不远,足以为戒。

因此,曹丕建立魏国后,便也只得对曹氏诸侯严加约束。

后来,甚至有一些诸侯曾经对魏明帝曹睿抱怨说:“我们哪里是什么诸侯王啊?简直就是在坐牢呀!”

然而,曹睿也并没有因此便放弃对诸侯王的约束。

曹丕虽然并不完美,当然也不可能完美。但若与其他兄弟相比,却还是最适合继承曹操事业之人啊!

柳月凌风

柳月凌风

魏文帝曹丕在于野心够大,成就够大,知人善任!

第一 知人善任!

一代枭雄曹操有二十多个儿子!曹丕,文不如曹植,武不如曹昂,智不如曹冲,可是他能知人善任!就此一个优点把其他人就给KO了!

曹植

文采很好,可以“七步成诗”,但是为人恃才傲物,难成大气,顶多人生成就也就是一位大诗人,大文豪!流量明星!可是曹丕也是著名的“三曹”之一,诗文造诣上也颇有建树!

曹昂

曹昂战力指数很高,无奈处于乱世争雄时期,死于征战!

曹冲

曹冲是曹操最喜欢的一个儿子!著名的“曹冲称象”为天下人熟知!无奈天妒英才小神童曹冲,十三岁就与世长辞了!实属天妒英才!

曹操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谋略自然超群,可是曹丕知人善任,任用大名鼎鼎司马懿给自己出谋划策,在谋略上自然也不输于父亲曹操!

第二 野心够大

曹丕在父亲曹操去世后,继位为魏王继续“挟天子以令天下诸侯”,可他并不甘心于“挟天子以令天下诸侯”做个假皇帝,很快就逼迫汉献帝刘协禅位于自己,在公元220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三国时代!完成了曹操致死都未完成的夙愿!

第三 成就大

三国曹魏开国皇帝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 (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击败了其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曹丕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 (220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文帝,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葬于首阳陵。

综上所述魏文帝曹丕,文不如曹植,武不如曹昂,智不如曹冲,谋不如曹操,可是他文武智谋样样精通!最主要是他本人知人善任,野心造就了大成就!

naonao215

naonao215

曹丕的优点就是各方面涉猎不在于精而在于广,诚然曹丕文不如曹植,武不如曹昂,智力不如曹冲,智谋不如曹操,但是曹丕善于钻营懂得权谋之术压得住朝纲驾驭得了司马懿这就是曹丕的优点。

曹丕文采虽不如曹植但是也就是略逊于曹植罢了,建安三子说的不就是曹操、曹丕、曹植三人嘛。曹丕即使打仗不如曹昂但是毕竟曹昂早亡,曹丕好歹也算带过兵的人吧,也许聪明智慧不如弟弟曹冲,但是做帝王只靠聪明是行不通的,也许曹丕的智谋在曹操面前稚嫩了一些,但长远计曹丕其实是非常合格的继位之人。

并且曹丕在的时候司马懿还真不敢挑刺,老老实实的做着缩头乌龟,曹丕的政治手段非常成熟,还设立九品中正制为国家选拔人才,在曹丕的努力之下北方更加统一团结。还有曹丕逼着曹植做的那个七步诗也未必是真的,后人杜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再者曹丕对曹植其实没有那么狠,曹丕做了皇帝以后还看望过曹植,还提高了曹植的生活待遇,可见曹丕还是有良善之心的。

无敌豆丁

无敌豆丁

曹氏父子在三国时代都是聪明绝顶的,但是除了曹丕以外,做人做事都太过张扬,锋芒毕露。曹冲本来是曹操的理想接班人,可是却死在他哥哥~曹丕的手里。司马懿说:“曹冲的死是死在他自己的手里”。在朝廷的权力竞争中,张扬的性格象征着会成为众矢之的,表面上风风光光,实际上把自己致于危险的漩涡,带来杀身之祸。相反来看曹丕保持低调为人处处小心翼翼,隐藏了自己的野心,懂得用人和处理人际关系。这些就是曹丕的过人之处。

布丁的糖果屋

布丁的糖果屋

那你可以反过来理解,武强于曹植,文强过曹彰,谋强过曹冲,狠强过所有兄弟,为啥不选他,,只有全能的才是合格的接班人吧。

Mickey Mic

Mickey Mic

哈哈哈,曹丕虽然文不如四弟,武不如大哥,智不如五弟,谋不如曹操。但是有一样是除了曹操,曹丕的兄弟都不如他的,就是城府深。曹操死前曹丕大哥五弟己死,三弟就是当将军的料,至于四弟虽满腹经纶,但是喜欢喝酒呀,整天醉生梦死的,而且还目中无人,虽然有点才华,但是不懂得隐藏。做为领导人自己的本事不能全部让别人知道嘛,四弟就是范了大忌,和杨修一样只是会点小聪明。所以最后曹操只能选择曹丕。

开始一个人旅行

开始一个人旅行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