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文不如四弟,武不如大哥,智不如五弟,谋不如曹操。优点在哪里,只是心狠吗?

提到的作品
最新跟帖
空城冬至

空城冬至

他有宦官的支持,也有抢位子的决心与能力。他的基础强于其他兄弟们

moonlight62

moonlight62

曹丕各方面都不是最出众的, 但是人家均衡发展呀 。 做不了开拓之君,但是决对是个合格的守成之主呀 而且曹操也看出来曹丕是有志向 有野心的人。

leaf023

leaf023

因为是大哥

ipo_tt

ipo_tt

政治权谋与其他任何能力才干完全不同。

James_cooper97

James_cooper97

帝皇之术在于驭人,如果什么事都要自己亲力亲为,那还做什么皇帝?

曹丕是曹操的诸多儿子当中最有帝王之相的,尤其是在东汉末年那样的乱世之中。

身处乱世,做贤君不如做明君。贤君者,固然不兴杀戮,然未必对国家有利。明君则不同,必以国家利益为至上,凡触及黄线者,必杀不留!因此旁人虽道其心狠手辣,然其国能稳如泰山。

曹丕就是这种君王。曹操其余诸子并无此本领天赋。曹植的确文采斐然,但尽把心中之郁结诉诸于文,将个人之心情冷暖暴露于外人眼中,此绝非一个合格的君王该有的潜质。至于曹彰,曹冲,前者勇猛过人,后者聪慧无双,可惜一个只有匹夫之勇,不足成事;另一个却此生无命,少年夭折。留给曹操选择的余地真的唯曹丕与曹植二人而已。对于老谋深算的曹操而言,又怎会把自己辛苦打下来的江山交给一个自命不凡的文人手里?

综上所言,曹丕继位,当之无愧。

MEmoa

MEmoa

曹丕各方面虽不是最顶尖,但是各方面都很强,没有明显的短板,有文、有武、有智、有谋、有野心、有手段。综合实力强

森林杜木

森林杜木

那些他是不如,但是也紧在他们之下,你还能找到一个比他更全才的人吗

Corben

Corben

曹丕具体什么实力不清楚,没有什么在那个年代。

但是,把人物放在现实生活,看看自己的老板。

你就知道为啥曹丕最后会赢。

看看自己公司的老板,技术比不过技工吧!

学历可能还没有文员高。

经营方略也不如市场总监。

但是,为啥老板成了老板?

高学历,好技术,多策略,当老板的很少?

想起小学老师说的话。

要综合发展不要偏科。

学习的时候,偏科优等生很多。

最后,考上好学校的。往往是学习中等偏上。

哪科都不突出,但是整体水平偏差不大的。

老板也是一样。

不一定需要有多优秀。

只要他找的人足够优秀。

那么公司自然就能自助运行。

曹丕也是一样。

他不需要做什么,只要他找的人优秀。

那么当皇帝是必须的。

Crazylady

Crazylady

简单 嫡长子 就这一个身份 就能占百分之九十九的优势

jennyjessica

jennyjessica

优点啊

谋比四弟强,文超过大哥,武胜过五弟,智慧懂得在曹操面前装样子。

你看看,他比他几个兄弟都有优点吧。

syrinx饭团团

syrinx饭团团

忍,狠,狡猾

张Zz

张Zz

曹丕的确文才不如曹植,武功不与曹彰,智不如曹冲。在曹操子中曹冲为最聪明的,早夭,操痛丕安慰,操言“此我之不幸尔曹之大幸也”。曹丕为嫡长子,作为政治继承人是合格的,善谋略可保曹魏传承,其奸如其父。作为儿子,操未必喜欢丕,操是政治家,亲情、感情必须让位于政治,立嫡立长是法统,立贤亦也,最不能实现的是立爱,曹植是有文才,谋略不如丕,操甚爱,权衡再三,还是立丕为世子,袭魏王。

SWTY

SWTY

先谈题,我喜欢正面刚

“曹丕,文不如四弟,武不如大哥,智不如五弟,谋不如曹操。”

题主你看看自己的问题,前面跟兄弟比后面跟爹比,前面写排行后面写人名,对曹爹一点都不尊重。

个人建议题目改成“文不如曹植,武不如曹彰,智不如曹冲”,这样就够了。

要不要选作继承人还非要跟爹比,汉武帝唐太宗简直要崩溃。

1、文不如四弟

丕植二人文风迥异,子桓清丽,子建华美。非要比大概就像晏几道比苏轼。

曹植长久以来的高声望,与当时代文坛的流行风格有关。一谈起来又要打好多字啊,看题主也没兴趣听分析,只列几个可能有人知道的曹丕的文学成就:

①其典论·论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学理论与批评著作。

②其《燕歌行》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

③是邺下文人集团的实际领袖,对建安文学的精神架构起到关键作用。

曹植在文学上成就当然是很高的,但按“才高八斗”这个说法,中华上下五千年,谁能跟他比?写诗比不上李白,画画不如达芬奇,就得羞愧致死啦?

就算预设曹植天赋异禀,其他那么多人还比不上一个谢灵运?才高八斗显然是某人要吹嘘自己,顺便委婉地拿曹植出来做“脚下的巨人”而已,啧。

2、武不如大哥

题主你确定没打错?曹昂当然是很厉害,文武兼备,孝悌仁爱,跟子桓关系还很不错。然而曹丕十岁的时候他就挂了,宛城之战可有名啦,这一切都是因为曹魏爱人妻的传统。这样比根本没有意义好么。武学跟曹彰还是值得一比的。黄须儿武艺高强也很有名,然而在其他方面,毫无竞争力。智商是硬伤啊。

曹丕的武艺是很不错的,曾经在典论·自叙中显摆:从小爹爹就教人家骑射,学的可好啦,宛城之战的时候虽然才十岁但机智的我还是跑出来了哟。打猎什么的也很擅长呢,因为技术特别好还被令君夸奖了羞羞脸。击剑也是跟很厉害的师傅学的哟,扛着甘蔗去著名的剑术家那里踢馆居然还赢了耶——这种画风的。

3、智不如五弟

我考虑了很久这个“五弟”是谁,后来带入了题主的思维,觉得可能是指称象的曹冲小弟弟。

如果不是的话请提醒我。

如果史书没有胡说(可能性很低),曹冲小朋友确实是个天才,曹操也确实有想法让他做自己的继承人。曹冲早逝之后,曹丕去安慰伤心的曹操,还被骂“你弟弟死了,我是很伤心,但你是不是可开心了,辣鸡。”(x)

所以问题就是,跟大哥一样,这位小朋友死的太早了喂,这样比有意思吗

4、谋不如曹操

这个真心没法反驳,曹丕的政治影响与曹操不可同日而语。但守成之君与创业之君本来就有差距。

古代君主的谋略靠的是什么?自己雄才大略当然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知人善任,手底下那么多谋士只负责吃草吗?曹操本人谋略绝对不如郭嘉嘉然而当皇帝的素质高出不少。单就丕植二人而言,长子曹丕麾下的谋士,跟文人曹植周围的清流,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5、只是心狠吗

心狠对于统治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素质。不想多谈,讲个故事。

“操欲试曹丕、曹植之才干。一日,令各出邺城门;却密使人分付门吏,令勿放出。”

曹丕协商失败放弃任务,而曹植把门吏杀掉成功出门。

曹操觉得曹植这小子很厉害嘛,后来发现是杨修帮忙作弊。

请问您对“心狠”的定义是什么呢?

即使不考虑实际情况,以曹丕万事不如人为前提,他也是个合适的继承人选项。

因为选继承人,不是选诺贝尔文学奖,不是选武状元,也不是选少年班。

与其他人相比,曹丕的优势就在于,他没有短板。

曹植重文,虽向往“捐躯赴国难”,但拿得出手的武功几乎没有,身边聚集的也是文人居多。

曹彰好武,但其他方面乏善可陈。

曹昂是个全面发展的好少年,然而由于爹与人妻不得不说的故事,英年早逝。

曹冲未来前途无量,可惜慧极必伤。

在文学上,即使不是天纵奇才但也有独到的见解。

在武术上,即使不是万人敌也能弓马娴熟。

在智谋上,内有陈群、司马懿、吴质、朱铄为四友,外有贾诩、钟繇、毛玠等朝臣协助。

身份上,他既是长子,又可算是嫡子。

舆论上,文德郭皇后还帮他搞定了后宫。

题主,为什么你觉得曹丕没有优点?

呼吸新西兰

呼吸新西兰

既然题主说了,曹丕各个方面都比不上父亲和众位兄弟,那我就来说到说道,曹丕到底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优点。

首先来说文。文学才能或许是曹丕最为人诟病的点,后世很多人都觉得曹丕文才不及弟弟曹植,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先说诗歌。曹丕诗歌形式多样,擅长五言、七言,语言通俗,手法委婉细致,清绮动人。其《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七言诗,可谓开宗立派。后人对曹丕诗歌评价也不低,明末思想家王夫之在姜摘诗话里评论称“子桓天才骏发,岂子建所能压倒”,即是对曹丕文才不及曹植这种说法的反驳。

再说文赋。曹丕一生所著散文170余篇,赋28篇,质量产量俱不低。曹丕的散文细腻敏感,处处情真意切、动情深远,被裴松之誉为“美辞”;曹丕的赋言简意赅、温柔婉转,擅长描摹人物心理,极有标志性,文学价值流传后世。

最后说文学理论。曹丕在文学上最大的贡献正在此处。其典论·论文开创了文学批评的风气,乃文学批评之祖;肯定文学的历史价值,指出文学是“经国之大业”;作为文人集团的实际领袖,建构了建安文学的精神风骨,对后世影响深远。如此种种,表明曹丕是个无可指摘的伟大的文学家。

在文学上有如此成就,何谈“文不如曹植”?

说完了文,再来说武。曹丕虽然英年早逝,但并不是病秧子。曹丕八岁会射箭,十岁会骑马,箭术非凡,能左右开弓。

曹操宛城战败时,侄子曹安民、长子曹昂都被杀死,曹操侥幸逃脱。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那场战斗曹丕也参加了,还从乱军中逃了出来,而当时曹丕不过十岁而已。没有点武功,断然不可能做到。

曹丕的剑术也极为精湛。奋威将军邓展武艺高强,能空手夺白刃。其曾和曹丕以甘蔗为剑,切磋武艺。不料曹丕三次击中其臂,又击中其面部,因此邓展对曹丕心悦诚服。

如此武艺,已不算低。虽然不比曹彰武艺绝伦,也是极有成就,更何况曹丕身为皇帝,武功并不能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因此,批评曹丕武艺不行的说法,也可以休矣。

说完文武,再来说智谋吧。智谋是个难以量化评价的说法,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曹丕在治国理政上的作为来进行间接分析。

政治上,曹丕削减宦官权力,严禁宦官干政,从制度上杜绝宦官干政的可能;又整肃官风,革除无辜怪罪大臣的弊端,改变了朝臣互相诬告的风气。

经济上大力发展屯田,轻税减刑,休养生息,使北方重新安定繁荣。

最值得称道的,是曹丕在军事方面的成就,这也是曹丕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地方。

面对少数民族叛乱,曹丕大破羌胡,平定河西,打通西域,设置西域长史府进行管理;又任用田豫、牵招等将领,多次打败北狄、鲜卑。因此,曹丕执政时,北方边境一直太平无事。

曹操事情,臧霸等人一直在青州徐州等地割据,曹操一直无可奈何,只能怀柔处理。曹丕继位后一方面稳住割据势力,一方面借伐吴之机,借机剥夺了臧霸的兵权,在不声不响间,轻松平定了青徐地区长达几十年的割据局面。

很多人会以曹丕三次伐吴均无功而返来指责曹丕不会带兵。但是曹操用兵如神,不是同样没有平定江南?战争是全局性的事情,不只取决于最高指挥者的能力水平,更何况曹丕通过南征维持住了局势,缓和了国内矛盾,还借此解决了割据问题,这些难道不是成就吗?

还有一点必须指出:这些军事成就,只是曹丕在短短七年在位时间做出的。

内政军事皆有建树,后人有何理由批评其智谋不足?

最后再说一点。很多人说曹丕杀发妻甄氏,威逼众兄弟,过于心狠手辣。关于曹丕心狠这一点,确实不能否认,但这并不能说明曹丕是个没有感情的人,相反,曹丕非常的真性情。

曹丕与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交情深厚。王粲去世后,曹丕亲来哭吊。王粲生前喜欢听驴叫,于是曹丕不顾当时自己魏王世子的身份,大庭广众之下学驴叫,此事一时传为佳话。

由此可见,曹丕的狠,来源于他的爱憎分明。喜欢一个人,连自己的脸面都能不要;恨一个人,哪怕是夫妻兄弟之情也可以不顾。至于曹丕为什么会有如此极端的性格,在此我们不做讨论。

综上所述,曹丕非但不是题目所说的哪方面都不行,恰恰相反,曹丕是哪方面都做的相当不错。虽然曹丕也有不少缺点,但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所作所为,都足以称为一代明君。

我是历史在想什么,想听到最新奇最深刻的历史解读,请关注我哦。




Cedronella

Cedronella

希望大家点个关注哦[来看我][来看我][来看我]

进入正文:

这个问题问得好,因为历代继承人的选择,都不是一件小事情,甚至可以说是一件关乎一个国家命运的大事。选好了,国家可能更加强大,选了个一般的中庸的,即使不能提升国力也不至于走下坡路,可要是选了个二世祖败家子,甚至选了个蠢钝儿,不仅可能直接把国力给败光了,甚至还会直接把国家给断送了。作为三国时期顶尖级的政治家曹操而言,这自然也是一件不得不仔细仔细再仔细,慎重慎重再慎重的问题。接下来慧某也跟随诸位前辈们的脚步来说道说道。

首先先要纠正题主在题中的一个错误点:题主在题中提到的大哥,四弟,五弟,慧某猜想多数指的是曹昂,曹植和曹冲吧。根据三国志记载,曹操有二十五个儿子(虽然慧某认为以曹操的爱好人妻的特点来看,外面会不会还有一堆私生子什么的就不好说了,不过这不在讨论范围内,就算有一堆私生子其地位也是绝对影响不到三国志里记载的那二十五位的),长子曹昂有个一母同胞的弟弟叫曹铄,年纪应该要比曹丕大,具体可阅读慧某之前写的一篇“您可能不知道的三国冷知识”。那曹丕最大也只能排到老三了。至于后面曹植曹冲的顺序就更要顺延了。因此,曹昂是大哥没有问题,但四弟绝不是曹植,五弟也绝不是曹冲。

回到继承人的问题,在古代封建时期,继承讲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封建的礼风讲究“以长为尊”。什么是嫡子?只有正妻所生的儿子才能叫嫡子,其余的都只能是庶子。嫡子如果有好几个怎么办?在此基础上以长为尊,哪怕长子是个白痴,他同样享有优先的继承权,除非他死了,这是封建时期继承时所讲究的原则。如果不遵守这个原则,就很容易招来非议。

曹昂的身份有一点特殊,他的亲生母亲是刘夫人,并非曹操的正室丁夫人,所以曹昂在刘夫人还在世的时候只能说是庶长子而非嫡长子。但是后来刘夫人早亡,而丁夫人又没有给曹操生过一儿半女,就将曹昂曹铄兄弟当做自己的儿子来抚养,视如己出。此时曹昂的身份发生了变化,成了正室丁夫人的养子,也就由庶长子一跃成为了嫡长子。如果不是宛城那场意外,曹昂理应就是曹魏的正统继承人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宛城的失利给了曹操重大的打击,其长子曹昂为了掩护父亲撤退战死,一同战死的还有侄子曹安民和猛将典韦。其实按理来说,此时的第一顺位继承人曹昂死后,轮到的应该是曹铄,只不过这个曹铄也是个短命鬼,早早去世,在陈寿的三国志中也只有简单的记载早薨,甚至什么时候发生的事都不知道。不过曹昂死后不久,正室丁夫人因为三番四次就曹昂的死而迁怒于曹操终于被打发回去了,曹铄哪怕活着也没有资格当他的嫡次子了。而曹丕生母卞夫人被扶正,曹丕也就成为了嫡长子了。

回来看题主的问题:曹丕武不如大哥。真的是如此吗?曹昂弱冠举孝廉,并没有明确记载他是以武勇见长。倒是曹丕有记载是个剑术高手。

魏书有记载

帝生时,有云气青色而圜如车盖当其上,终日,望气者以为至贵之证,非人臣之气。年八岁,能属文。有逸才,遂博贯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善骑射,好击剑。

在曹丕所著的典论有其自述也提到相关内容,包括提到自己用甘蔗击败过对手

余又学击剑,阅师多矣,四方之法各异,唯京师为善。桓、灵之间,有虎贲王越善斯术,称於京师。河南史阿言昔与越游,具得其法,余从阿学之精熟。尝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共饮,宿闻展善有手臂,晓五兵,又称其能空手入白刃。余与论剑良久,谓言将军法非也,余顾尝好之,又得善术,因求与余对。时酒酣耳热,方食芊蔗,便以为杖,下殿数交,三中其臂,左右大笑。

虽说比剑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但曹丕的身手看起来至少不是泛泛之辈,是否不如曹昂这个真不好说。更重要的,曹昂早逝,曹操即使想选曹昂也选不了啦。

接着说说曹植,曹植可谓汉末三国时期非常著名的文学家。上学时学过的七步诗相传就是曹植所作(但这首诗未见于三国志记载,最早记载于世说新语),同时还有白马篇,洛神赋,登台赋等诸多文学作品。谢灵运也评价曹植: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曹植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也是深得曹操的喜爱。不过这种大文豪呢,往往会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恃才傲物。比如,建安二十二年,他就乘坐马车擅走司马门。

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

这司马门可不是什么普通的门,它一般是修建在一些重要的建筑附近,例如皇宫、王宫、帝陵等,只有皇帝或者皇帝特许才能使用,一般人要走司马门需要下马步行,绝对不能骑马或者坐马车,否则就是对皇帝的大不敬。而曹植呢,直接坐马车行驰道中,这简直是要反了天啊。曹操得知以后极其恼火,直接处死了公车令,并且加重了相关的法规禁令,曹植也渐渐失去曹操的宠爱。

还有在建安二十四年,襄樊之战时曹仁被关羽所围困,曹操命曹植担任南中郎将,代理征虏将军去救援曹仁。哪知曹植喝了个酩酊大醉,没法受命,只好作罢。估计此时曹操已经完全不对曹植抱有希望了。

然后来说下曹冲吧,曹冲从小就非常聪明,大家想必都在上学时期学过曹冲称象以及智救库隶的故事,但是曹冲也是个短命鬼,年仅十三岁就夭折了。自然也没法被曹操选为继承人了。

题主所说的心狠,曹丕的确是有一些心狠的表现,比如文昭甄皇后死时“被发覆面,以糠塞口”,比如曹丕刚继承魏王时诛杀丁仪丁廙兄弟满门男丁,不过比较有名的七步诗事件,前面也提到过,三国志中未见记载,因此可信度是存疑的,反倒是有记载曹丕给曹植增邑的记录,就这点来说,曹丕对曹植还算不错吧,至少不能说绝情吧。至于某些电视剧中编导的脑洞大开想出的什么毒杀亲弟的剧情,这里慧某暂不想对无聊脑洞作出任何评价。

结语:尽管曹丕在各个方面都不是最出色的,但是就综合能力来说曹丕还是不错的继承人,论武艺,曹丕的剑术造诣相当不错,论文采,虽然不及曹植那样才高八斗,但他与曹操曹植合称三曹,文学造诣同样很高,论才智,曹丕应该也比不上曹冲,但一个人的才智是有限的,一个人聪明并不代表他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其实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曹昂死后,其身份发生了质的改变的缘故,才是他能成为曹操选定的继承人的原因。

开始一个人旅行

开始一个人旅行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