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华文化推崇“孝”道?为什么西方文化没有“孝”的理念?

韩学志
西方文化讲理,中国文化讲情。西方是海洋文明,讲的是丛林法则。到最后就得靠理法。中国是农耕文明,讲的是亲情。孝道自在其中。

scott_cyg
观念

samchung
中国五千年文化,西方才几百年

田亮
古代中国农民的主要劳动力是孩子,所以需要用孝道来管理。
解放后为了工业化,必须从农民父母们的手里抢夺劳动力,于是就用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姻等政治手段,解除了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权利。以爱情压制孝道,成功的解放了生产力,获得了大批工人,也结束了几千年农业文明以孝治国的传统,变成了以爱治国。
即便到了现在,影视作品宣传的主流依然是爱情,而父母通常都是棒打鸳鸯的反派。
至于古代西方为什么不讲孝道,因为他们的劳动力主要是奴隶,用孝道管不了奴隶,只能用贵族管理,所以孝道对他们没用。
到了近现代,为了从贵族手里解放劳动力,自由就成了西方的主流价值观。
这一切,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根本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获得和控制劳动力。
而这些所谓的普世价值,一但用了政治视角去思考,就变得不再那么光辉灿烂了……

Josie_Liang
“孝”源自儒家思想,在汉代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带领下,影响中国两千多年。尤其在封建“家天下”的统治模式下,家庭里的孝道被顺理成章地推广到对君主的忠诚。古人羊性顺从的性格慢慢被培养起来。这正好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求。
西方文化多以宗教来支撑,典型的“进化论”的观点,就是以子嗣的发展作为重点,因此要抛弃老人的束缚,自然无法形成“孝”的概念。

水中鱼漫慢游
中华文明是由农业文明发展而来,适合定居聚居,生活相对安定,社会必须按秩序来维持,长幼尊卑、仁义道德是这个秩序最直接的体现。
西方文明是由游牧和航海文明发展而来,讲丛林法则,适者生存,故其科技无论怎么进步,终摆脱不了禽兽之行。

jenny52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懂得自然懂!

瑶
西方所谓的文明还处在动物世界这个阶段。

一颗不安定的心
360文档中心
中西伦理思想差异性
中西伦理思想的差异性:
1. 中国是政治伦理,西方是宗教伦理
中国古代是农业国,国民以农业为本。种田本是件实实在在的事。因此,中国农民很少空想,宗教思想很不发达。“修身”“养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伦理思想的精华。他们认为,个人道德品质的好坏是当官的首要条件,也是唯一的条件。孔子认为:“为政在人,教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而西方的伦理思想和政治比较远。
西方人注重研究玄学,研究宇宙的产生、起源、发展,喜欢思考天外玄妙的问题。由于当时科学技术不发达,一些自然现象不得其解,由此产生了宗教神学思想。中世纪初,基督教普及之后,摩西“十戒”几乎成为西方人普遍信崇的道德信条。到了二十世纪,宗教的观念形态早已于原来的宗教形态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两次世界大战使一切神学和宗教的说教成了骗人的鬼话,大多数青年人都不大信教。但作为一种文化的具有久远历史渊源的因素,仍然在人们的心灵中具有强大的潜在力。基督教理论在西方的影响,相当于儒学在中国的影响,虽然它的很多具体的成份已被扬弃和遗忘,但它在西方民族的伦理学和道德中却仍然起着巨大作用。
2. 中国伦理是以家族作为本位,西方伦理是以个人作为本位的。
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是以家族、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因此家庭观念相当强烈的。在家族、家庭内强调伦理关系,用严格的伦理关系来确定每个人在家庭,家族以至社会中的地位。西汉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几千年来牢牢的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人们正是以这种“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的封建伦理关系来确定自己和别人的本分、价值和在社会中的地位,使得个性完全被扼杀。
西方自古以城邦为国家基础,国家通过城市来组织居民和实施统治,而家庭关系则比较松散。从古希腊开始,私有制就比较发达,法律明确规定保护私有制,个人权力不受侵犯。因此西方人私有观念强。进入中世纪后,由于政教合一,教堂、教区把每个教民组织起来过宗教生活,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个人通过教会组织同国家发生关系,因此很少有家庭、宗族观念,形成了一个以个人主义为本位的社会,每个人的权利、价值,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实现。
3. 中国伦理中重视道德价值,西方重功利价值
中国人是以家庭、家族为本位的,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调节人际关系上,而对自然科学不感兴趣,形成了特殊的价值观。古代鲁国的一个大夫叔孙豹提出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这是古代价值观的绝妙写照。从这种价值观出发,做人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搞好个人的道德修养“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在功不成、名不就之时才做学问,写书立言,可见做学问者的社会地位。用这种价值观指导政治,选拔人才重德轻才。
而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当中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理性,一部分为感性,与此相适应人的美德也可分为两种,一种为理智的美德,一种为道德的美德。一个人的价值应是二者皆有,而二者相比较,认为起主导作用的,决定人的价值的则是理智的美德。因此西方人把主要精力花费在对大自然、对科学、对生产的研究上,重视发展生产力,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
4. 中国的道德是内向,西方的道德是外向
中国把道德价值放在第一位,把个人道德情操的完满作为最主要的宗旨,引导人们把目标向着自我,闭门思过“, 吾日三省吾身”“天子至庶民以修身为本”,把道德修养作为治国的根本。这就从根本上束缚了个性发展。
与此相反,西方人则把理智美德即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才能放在很高的地位,形成了相信科技万能的观念,在认识、改造自然的斗争中,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使得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
5. 中国道德重和谐,偏保守,西方道德重斗争,偏进取
中国人不仅讲义,而且讲情,二者结合为和“, 和为贵”的思想在中国大地根深蒂固。这种与人、与天都求和睦相处的思想,使得中国人重感情、讲义气,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到处充满人情味,也导致中国人偏保守,易满足的性格心理。西方人讲究天人相分,人应该通过努力来改造自然,向自然索取。这种永无止境的进取心使得西方人偏竞争,不易满足。

赵钱 孙李
孝的核心理念是人根。在人根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接触仙道,天道,佛道等等。

爱桃子
我养育你,并非恩情,
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
所以,我既然无恩于你,你便无需报答我。
反而,我要感谢你,
因为有你的参与,
我的生命才更完整。
我只是碰巧成为了你的父亲,
你只是碰巧成为了我的女儿和儿子,
我并不是你的前传,
你也不是我的续篇。
你是独立的个体,
是与我不同的灵魂;
你并不因我而来,
你是因对生命的渴望而来。
你是自由的,
我是爱你的;
但我绝不会“以爱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西方应该追求平等,我和你都是人。
东方家长制,官本位。
西方我不懂,但是福利确实好,消费也跟得上。
东方,一栋房子几代人啊[呲牙]
说养儿防老,因为,你老了就无依无靠了……
香火要有人接续,
你死了,要有人祭奠。
一个家庭的发展,几代人的努力[呲牙]
另外,西方应该也是家庭观念非常重的,虽然没有“孝”这个字,但是,一家人终归是一家人[吃瓜群众]

蔡丸子
反问一下,为什么反而我们出现的不孝之人还比较多?婆媳之间水火不容?

钢材
孝之上是德!德之下孝!西方文化讲的是利益文化,对代生命只有自己,传播的是种族歧视文化!

小达达
东方是定居的农耕
西方是游牧的海盗

辉太梁之旅途足迹
中国文化中的许多理念,西方都没有,不仅是“孝”。礼尚往来,西方人有吗?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