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遥远的救世主》这本小说?

qiqimama
很深邃的感觉。
没有按照世俗世界的标准,而是非常态化的标准,这其实就是"道"。
只是由于某些原因,"道"在生活里很少去使用。
根据我的经验,一开始使用"道"可能会处处碰壁,非常不习惯;
如果多动脑筋,持之以恒,会收到奇效。
因为站得高,格局大,非常有利于人格的培养。

夲牛張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本小说。电视剧《天道》也看过很多遍。“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这句话可以说是这本小说要表现的思想精髓吧。自然即规律,规律是宇宙万物都应遵循的法则,顺即昌逆即亡,这个应该好理解。悟道,小说的主人公丁元英已经悟了一本书了,在这里就不再多说。想说的是通过这本小说看到的一个人想做成一点事应具备的一些能力:
一是知识能力。读书很重要啊,丰富的知识和能力是立业之本。丁元英是金融怪才,才能用私募基金为他赢得第一桶金。
二是人脉资源。职场上混,没有人脉几乎寸步难行,你的人脉在哪个层次,你就会在哪个层次混。肖亚文慧眼识珠,认定丁元英便咬住不放,想方设法让自己和丁元英有联系,“认识一个人就像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你思考、觉悟。”这无形中将她的人脉关系提高了一个层次,最后这个人脉关系让她受益匪浅。而丁元英如没有在德国和北京的人脉圈子,他那个杀富济贫的神话就无从说起。所以说,和什么样的人交往决定着你的职场走向。
三是要善于思考。万事万物皆有成法,也就是有一定的规律。想要做成事就要对此事涉及到的规律(法律、人性、市场、岗位需求、资金走向)等都要琢磨研究,摸准规律,顺应规律则事半功倍,违背规律则事倍功半或最终以失败告终。
四是对自己的客观认识。想做成点事,首先对自己要了解。对自己的学识、能力能做什么样的事,能做多大的事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别人眼里的成功不一定是你的成功,你的能力能干成最好的事就是你的成功。就像芮小丹,能做好一个尽职尽责的刑警,就是她最大的成功。不要像刘冰,不切实际地想要的更多,最后落得人死灯灭、一无所有。
虽然小说中对丁元英的描写比较神,但我还是很羡慕他的生活态度:一个完全有能力让自己出人头地却不致力于出人头地的人;一个内心极大丰富可以享受孤独的人。他的人生目标就是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adoreyouJane
印象中好象是先有电视剧后出的书。丁元英这个人物,是现代文学作品中一个另类。你无法用准确的形容词来定位他。
我是看过电视剧后又买的书,看了几遍,印象太深!久久难以忘怀。想来因为审查的原因电视剧中芮的死因与小说出入较大。
电视剧在初映时,在观众中引起剧大反响,很受欢迎!但在所谓评论家眼里显然是离经叛道。很喜欢这部剧,这部小说。


范小T
遇到这个题目也是一机缘。有幸在此和诸位有识之士,共同探讨《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我是因观看了电视剧《天道》,而后读了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背叛》等书,书中的故事、人物、文化、悟道、商战、音乐等都让我相当着迷,也让我陷入长久的思考中,我也曾从作者、创作背景等方面去找一些资料,可惜所得甚微。下面是我读这本书时做的一些笔记:
我认为《遥远的救世主》以女性的视角,书写雄性文化反映时代精英文化的一本实验之书。这样说也许有些片面,姑妄言之。关于女性视角,书中丁元英借穆特《流浪者之歌》阐述了一回。在另一本书《背叛》中夏英杰写作《遥远的救世主》一书始末,可以参考着来看。每个时代都有精英文化与世俗文化之分。中国自古以来的精英文化是士族文化。精英文化可以参考人物传记《拿破仑传》、司汤达《红与黑》等。精英文化的基因:理想远大、智谋深远、自强不息。
世无救主 但有英雄《遥远的救世主》书中有大量的关于宗教教义的阐述,包括:佛家、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从佛家来说有渐悟顿悟、钝根利根之分。基督也有窄门之说。丁元英说世上没有救世主,能救自己的只有自己。所以要觉悟。他是有大智慧利根之人,但在五台山与智玄大师的一番对话,说明丁元英“悟道而不究竟,用智似不圆满”,他尚未大彻大悟,还有四气,还有人相我相众生相,还要在红尘中历劫翻跟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为英雄豪杰。所以大师留下两句偈没有改,以待他日。
文化属性的探讨丁元英认为,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关于文化属性的讨论是书中最为精彩的部分。这个部分应该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强势文化、弱势文化,书中也没有给出满意的答案。王庙村“格律诗”事件其实是一个实验,丢一块石子,击几片浪花。但实验的结果令人满意吗?谁是这个事件的既得利益者?对丁元英来说这是一次胜利吗?对于这个结果,丁元英应该是在预料之中的,但是林雨峰之死、刘冰之死,芮小丹之死,丁元英从这个实验中得到了什么?他原本就一无所图,来到古城本是要归隐,但他不老实。
狼性法则生存法则很简单,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条线,能又是一条线,这个两者之间就是生存空间,如果我们真能做到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那我们的生存空间就比别人大,这个市场竞争的确是非常历害,胜负往往就是在毫厘之间,两败俱伤,如果你比他多一口气,你就是赢家。生存法则: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扬长避短,拾遗补缺,学会在夹缝中求生存。人从根本上要面对两个问题:一、生存,得活下来。二、是要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让心有个安住。
情深不寿 慧极必伤《遥远的救世主》情感的描写实在太感人。芮小丹这样的女子大概是只有书本里才有吧!这种建立在经济自立、人格独立、情感相通、灵魂相融基础上的爱情足以雄视古今、感天动地。完美。她的天国的女儿,求仁得仁,求死得死。来去从容。这种境界已达菩萨境界。
《遥远的救世主》主旨深远,也没有生硬的说教,整个故事生动有趣,读罢令人拍案叫绝。情感部分的描写也很动人。作者的视角横跨中西。这个李红英是何方神圣。《背叛》里的夏英杰,《遥远的救世主》里的丁元英,都有一个“英”字,是同一个“英”字。还有丁元英最后的归宿是去了哪里?回法兰克福了吗?他会遁入空门吗?
《遥远的救世主》,留下了一个神话。
《天道》我已收藏,这本书我还会好好读下去。我是尔东说话,欢迎关注我,给我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cycmandy
以为,文化属性决定结果,所以我们应该先提高自我水平,不是圈子决定人,而是一个人本身的层次属于什么样的一个圈子。大学时候买了正版书,看了一遍,又看了一遍电视剧天道,又返回来看书,然后反反复复3遍,也就只是这本书了。

lannan
谢谢能提这么好的问题,这个电视剧我刚看第一遍的时候,看了两集就不想看了,豆瓣评分那么高,朋友也说好看,就坚持看完了,越看越好看,以至于这个《天道》在我心中可以称为神剧,看过二遍了,还是想看,我也在今日头条发表了一些《天道》的短视频,太经典了。
怎么说丁元英这个人物呢,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的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丁元英聪明,有野心。没有信仰,所以参禅,所以悟道,茶道和音乐。
丁元英做不到女人的纯粹和自在。所以,他怕…他敬………但又对女人纯粹依靠天赋而不屑一顾。
丁元英心里所有的女人,都是信徒。而他是的市侩之徒,悟不透,就绝不同流。
好在,有个天赋极佳之人,芮小丹。芮小丹是彻头彻尾爱情的信徒。她所有的行为都不带困惑,该爱的就爱,该恨的就恨。不懂的就问,委屈了就哭。很多女人都做得到。但芮小丹的天赋在于聪慧,即便她未曾悟道,但她的所有行为都合乎了通识上的法律和道德。即便她不懂自己的行为准则,但却处处得体让人舒服。
知行合一,这是丁元英一直达不到的境界,所以他说:“你这叫自在,是高境界,参来参去我不如你。
欢迎喜欢这部剧的朋友关注我头条号,里面有很多经典片段,可以相互讨论!

yingxj7
结论:人生必看书目之一。
有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盗梦空间》,讲的是多层梦境的故事,让人分不清现实和梦境的区别在哪里。非常烧脑。
同样,《遥远的救世主》这个小说,也达到了类似的多层级嵌套效果。
书中的两层是:
①以扶贫为名,帮助王庙村这帮农民脱贫致富。
②以这个为载体讨论「救世主」文化,如何得救的问题。
现实中的两层:
③以本书作为载体,延伸到现实中真实存在的「救世主」文化,引发讨论
④很多人把丁元英神话,反而又陷入到了「救世主」思维当中。
这也直接导致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深者读深,浅者读浅,各得其所。
里面角色的很多对话,背后的道理都没有讲清楚,就是故意漏了一个角,让你看看。稍不注意,就跳过去了。以至于读过的朋友还跟我抱怨,一本小说,讲那么多佛法之类的干嘛。
这个需要一些生活的阅历,还要多读一些书,才能明白其背后的深意。自己也是把一些感悟写了下来,不一定对,可以作为批判的对象。可以点开我主页,就能看到。
穷查理宝典是查理芒格的一些演讲合集,里面讲了大量的生活常识。也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
但是呢,你会发现缺少了某样东西,是什么呢?
就是动机。就是为什么要去习得书中讲的东西?很多人是为了投资才去看这本书。
而《遥远的救世主》本身就塑造了这样的一个人物,丁元英。对于他如何在股市中投资这件事,基本上没怎么提。但是却让你看到了一个人做到以后的样子,他的境界和思维方式会是什么状态。
这个是最难的。一个人要先起了念头,才会有后续的动作和行为。
在《动机心理学》中提到,一个人最长久和稳定的动机,一个是行为本身就能够带来满足感,还有一个是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具体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每个人的机缘不同。不同人的人生际遇,会让不同的人对于不同的角色感兴趣,这个本身倒是没有标准答案。
比如,跟巴菲特、查理芒格比起来,丁元英这个角色塑造,更加打动我。让我想要成为这样的一个人。不是说完全模仿他的行为和做法,而是他背后体现出来的智慧。
所以,我给自己下了一个定义,是一个追随丁元英精神的学徒。
这本书讲了一个非常现实的商战故事。在表达上形成了一个四层嵌套的关系,既有书中架构出来的故事,有两层;也有现实的意义,有两层。
这种对比嵌套,对于现实生活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看着书中的人物来反思自己。这个书中其实没有反派,更多的是人性。人性中的贪嗔痴。
好书和经典的书确实很多。对我来说,这本书就是起心动念,让你有了一个坚定的人生目标,有一个持续向上的动机。而且这条自我提升的路上,永远没有止境。
我是一个追随丁元英精神的学徒。

叶舞四季
看了两遍,第一遍看的书,第二遍看的电视剧,每看一遍就哭一遍!不为别的,只为她们那种可以意会,无法言传的爱情!原本是两个世界的人,怎么也想不到走到最后都成了最了解彼此内心世界的那个人!
豆豆离开后,豆豆的同事指责丁元英为啥不说一句阻止的话语,怀疑他是否真的爱她,豆豆的父亲也一直无法理解他,不让他参加葬礼,也不让别人告诉他豆豆安葬在哪里!
他们不知道,他对豆豆的爱和了解,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和描述的,豆豆的离开,他心疼到吐血,一辈能遇到一个心灵相通的爱人是多难得的呀!失去心爱的人那种心痛怎么才能用语言可以表达呢!?
正是因为丁元英太了解豆豆了:
“只要你一分钟是警察,就必须履行警察的天职,没有避险的权利。”
所以,他知道,无论说与不说,豆豆都会去那样做!她没有选择。
这其中的意境,我身同感受!
我的先生在出事前,我也是感应到了很多征兆!一天,他说遇到一个非常棘手的案子,要去县城开会,晚上跟我说不回来了,半夜1-2点我失眠,心慌,翻来覆去无法入睡,于是给他打了电话,聊了几句,他说跟他同事住一个房间,让我好好睡!后来回家,他告诉我:“昨晚怎么会想到给我打电话?我惊醒看到同事紧张地站在我床头,也不知道要干啥?你的电话打得真及时。”我心里知道,这样的案子,对于生性耿直,办事刚正不阿的他,是有危险的!他也对我说:“处理完这些案子,看能不能申请调动岗位!”我也真希望他能快些转岗,他那耿直坚守原则的性格真的不适合在那个岗位上!可惜,没有等到那一天……

傻Q(温大)
最开始是看了电视剧《天道》,才慢慢了解到《遥远的救世主》,因为它是从这本书改编自而来。豆豆是林彪和叶群夫妇的的女儿又叫林豆豆,书名林立衡,1944年生于延安。一个有着特殊背景的人,看待人和社会都有着更超脱的角度。
看完《遥远的救世主》丁元英这个形象就像一颗钉子楔入了我思想的坐标,让我不由得跟芮小丹一样,发出“原来人还可以这么活”的感叹。欣赏丁元英对于作为价值的德国式执着,依旧羡慕他人生价值上可以达到自然随性。存在本就是个多面体,作为价值和人生价值处在不同的平面上,应对不同的世界,前者应对社会,后者应对自我,要调和,似乎也没多大必要了。只是,两种价值综合在一个个体身上的时候,莫让人生价值的随心随性冲淡作为价值的严谨责任,莫让作为价值的严谨刻板赶跑了人生价值的存在理由,足矣。
人人都知道努力才有逆袭的机会,但是努力只是众多条件的必要条件,而这个人的文化属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不能改变自己的文化属性,即便好不容易扒到了井沿上,也难逃瞬间坠落的宿命。肖亚文、刘冰、冯世杰、欧阳雪、林世峰。。。所有人的结局都逃脱不了他们的文化属性。
这是一部很值得反复去看的电视剧,《遥远的救世主》中有太多让人难忘的东西,除了文化属性,商道,人生,爱情,宗教,哲学,音乐等,当然还有改编自这本书的电视剧台词。
你是一块玉,但我不是匠人, 我不过是一个略懂投机之道的混子, 充其量挣几个打发凡夫俗子的铜板, 你要求的是一种雄性文化的魂,我不能因为你没有说出来而装作不知道,接受你就接受了一种高度, 我没有这个自信 ! 我孤独并不是我想孤独,而是我在周围找不到我的同类!
女人是形式逻辑的典范 是辩证逻辑的障碍 我无意摧残女人 也不想被女人摧残。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 :技术 、制度 和文化, 小到一个人 ,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 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 ,也可以理解为“天道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强盗的本质是破格获取,破格获取和直接获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你们没有自信与强者在同一个规则下竞争,这只能说明你是弱者,因为弱势文化所追求得最高价值就是破格获龋所以,强盗的逻辑从本质上讲是最懦弱的生存哲学,所以你不算好汉. 过于沉静的外表,恰恰诠释着他内心的沉重! 我们这个民族总是以有文化自居, 却忘了问一句,是有什么文化,是真理真相的文化,还是弱势文化, 是符合事物规律的文化,还是违背事物规律的文化,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只要是需要证明的感情即有错。 这世上原来就没有什么神话 ,所谓的神话,不过是常人的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文明对于不能以人字来界定得人无能为力。
妈,如果您养儿就是为了防老,那就别说母爱有多么伟大了,您养来养去还是为了自已,那是交换,等不等价还两说着呢。碰到我这个不孝顺的,您就算赔了。养儿防老,那父母就是你天然的债权人,而且这种感情比山高比水深,你永远想的就是还债报恩,所以这种文化就是让每个人都直不起腰来,你看这个民族就是老弯着腰,而老人越是觉得养儿防老,他就越容易觉得吃亏,心里就越苦。
中国为什么穷 ,穷就穷在幼稚的思维 ,穷在期望救主, 期望救恩的文化上 ,这是一个渗透到民族骨子里的价值判断体系 ,太可怕了。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越是头脑简单的人,越需要点缀和填充;而头脑复杂的人,则对简洁有着特殊的心理需求。 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丫头,不简单哪。
(丁元英)永远都不会跟你吵架。他的每个毛孔里都渗透着对世俗文化居高临下的包容,包容到不屑跟你讲道理,包容到让你自己觉得低俗自卑。当你快要憋死,快要疯掉的时候,你能想到的只有一个字:逃,逃,就是狱。”“反对!这里不存在逃的问题。如果丁元英在一块石头上被绊倒两次,说明他是个笨蛋,只能是他在地狱里受折磨。逃,也是他。” 这个年代,执着于出人头地并不难,难的恰恰是不执着于出人头地。 一颗阴暗的心永远托不起一张灿烂的脸!

风即刻吹动
《遥远的救世主》是一部不同凡响、深刻脱俗的小说。因为作为一部小说,把商战、爱情当作主线,只要人物形象突出、情节曲折动人就已经很棒了。其他方面本可以虚写的,但是作者偏偏要在宗教、文化、音乐、法律、哲学、心理学等众多领域深入、具体地去表述,但又不是为了卖弄自己的才学。
小说所揭示的深层哲理,远远超出了普通读者的认知境界。在阅读过程中会不断让你深思、让你感悟、让你惊叹!
因为知识背景、阅读偏好等差别,哪些书是好书,很难定论。但有一个标准肯定是通用的,那就是一本书会不会吸引你去读第二遍、第三遍......
这部小说至少能让读者三遍、五遍地去阅读、去揣摩的。
现实中的例子:电子制造界某位大佬,照搬书中主人公丁元英发展“格律诗音响”的商业模式起家,如今早已是行业翘楚。
小说背景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但很多理论、方法并不会像许多通俗小说一样很快过时。
男主丁元英聪明练达、颖悟智慧;女主芮小丹浑然天成、顺其自然。
丁元英有能力聚敛财富,但他却生性淡泊又好独处,境界高深且不喜争辩,在高雅品味中静思反省,同时也恃才傲物、藐视世俗,还能杀富济贫、自带些许的痞气。
芮小丹家境优越但不娇气,对工作尽职尽责,对朋友率真执着,对爱情全心付出,对灵魂滋养的需求极高,不需修炼却已步入高境界而不自知,是当之无愧天国的女儿。
小说中玄化地提出了文化属性理论,其实是讲“强势文化(自强不息)”与“弱势文化(靠人拯救)”的区别。作者很含蓄地告诉读者:杀富富不去,救贫贫不离。靠救世主是不行的,只有要靠自己努力去实现阶级跃迁。因为阶级固化不仅仅是资源和背景占有、分配的固化,还有个人认知层次、生命境界追求的固化。真正的救世主不是某个人(神),是道,即规律。
当然,如果不去谈哲学层次的东西,只为了消遣,伴随着起伏的情节,让悬念一步步解开,阅读乐趣也是很高的。

小西瓜Miss林
看一样的书,过不一样的生活,不同你我,只是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方式罢了,你要说丁元英很邪乎,他就很邪乎,亦人亦鬼,让人捉摸不透,而说他简单,也简单的不可思议。
看了很多回复,很多人都忽视了一点,就是丁元英理性实用主义的生存哲学,这在电视剧和小说当中比比皆是,也是与我国心学创始人王守仁“知行合一”不谋而合。
通读作者豆豆的几本小说,都是以强烈的的宿命感和主人公实用致上,运筹帷幄的布局来展开的,相关的如叶子农,宋一坤等。
而《遥远的救世主》,却是一挤苦渡世人的良药,摆脱了传统叙事框架的絮絮叨叨,展示出了主人公的人性和佛性的思考,带来了更具思考深度的哲学拷问,大音希声,大道至简,杀戮和救赎,到底谁对谁错?这也是让很多人流连忘返的原因,主人公丁元英,是一个资本市场的英雄,俗世里的凡人,凡人里的圣人,这是一个足以容纳很多不同价值观却又能融会贯通为我所用的人,我即是我的,知言天命,一个人俯瞰苍生,而对于众生,包括他自己,却也只能选择无可奈何的独自生活,传统价值观和个人价值观产生了格格不入的碰撞,觉性之佛也难得圆满,人终归是人,因为丁元英是人,所以他不能斩断情丝,所说离佛门半步,即使距离,也是他自身德行的修炼所致。
这世上没有救世主,所谓的救世主,就是你自己,这也是作者所要最终表达的含义所在,济世救人,不是悲天悯人,需要强势的文化属性来驱动先天乏弱的普罗大众,而在救己和救人当中,如何善待别人和自己,却永远是一个两难的选择!这本书不是简单的心灵鸡汤,很多东西也是你看了才会想到作者所要描述的世界,书中体现的处世哲学和价值观,也值得很多人参考和借鉴,我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书中有所收获,看到真实的自己,但也无需深度揣摩,也至使自己迷恋其中不可自拔,如书中所言,悟道可悟不可修,学我者死,像我者生。

仙人掌小妹
谢邀,很不错,最起码比我强多了![呲牙][呲牙][呲牙]

juillet猫猫
你好!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键关注,或许过往的内容能够帮到你。
没想到这本书有这么多人对其有共鸣。今天在睡前,打个岔偏个题谈谈我的感受。
我喜欢这本书也喜欢电视剧,电视剧很尊重原著,王志文和左小青演得也很好。
这部电视剧是我唯一保存的电视剧。他几乎陪伴我走过了过去的十年。我喜欢在我有空的时间,一个人喝一杯黑咖啡或者专门泡一通功夫茶,一个人看,在这个过程中,我真的不希望有电话短信微信来打搅。
去年,去越南西贡出差,给越南的朋友们做几天培训,白天给他们培训,晚上的时间,躲在宾馆里,又将它从头至尾看了一遍,依旧很畅快...
养儿防老,那还会显得母爱的伟大吗?虽然这话大逆不道,但依旧撞击心灵。
父母如何思考不是关键,但是作为子女一定还是要尽孝道。
但是,这句话给了人们一个启示。人们往往因为觉得自己付出了,但对方并未回报而起纷争。
其实,付出的就不应该等着回报,付出其实为了自己,因为你在付出的时候是快乐的。
你如果想断了那个念想,你就有多了一个念想。
是的,人们为了某事去逼迫自己去做另外一件事。这样何时会是真的自由。
这是一部阅读时和看电视剧时,可以记笔记的作品。
其实无论你身处豪宅还是身居寒室,对于有自省能力的人,都如在一地。
有智慧你在哪里都可以撼动这个世界,你却依旧素颜布衣。
喜欢看他独自一人居住民居的那段,喜欢看他在街边摊吃早餐的段子,喜欢看左小青被那一嗓子天外知之音震撼后,丁元英依旧淡定的样子。
喜欢看他在餐桌上被欺负的样子,喜欢看他坐怀不乱的样子,喜欢听他每一段令你思考的话...
现实中,没有多少人会读懂这个人所说。不过,剧中的很多话却值得我们常常思索...

我随你动
丁元英一直在参释、道、儒的人,肖亚文对他的评论,不知是人还是魔,芮小丹对他评论一个极品混混,老和尚说丁元英是: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一分痞气。
为何好对他评价这样?究竟何为天道?这个世界有没有救世主?丁元英一个孤独人不是因为他想独处而是因为周围没有发现与他同类的人。他看穿了现在任何命运都是现在文化属性的产物,他通过王庙扶贫的事件,证明了他那句话,杀富济贫,富不离,贫不去,其实这也是他送给芮小丹最好的礼物,他虽然悟道了,但是他真的如同评论天国的女人说的那样,他是心到手不到,,而芮小丹是身已经到了,虽然没有达到那种理论,但是她做到了洒脱生死,生即是生,死即是死。芮小丹希望丁元英能送她一个 王庙扶贫的神话,但这真的只是神话,无法完成。她成全了丁元英,所以他在给丁元英打电话的时候,不是征求丁元英的意见,不是想让丁元英给她一道选择题,而是她直接给了丁元英答案那就是道别,丁在芮去世之后心痛呕血,他那句她是警察,便是对芮最好的评价和诀别,他了解芮,是那种灵魂的交融。
天道就是弱势文化造就弱者,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最高境界就是破格提取,这些都是规律不因任何一个人意志发生转移。道法自然,如来,如来时候一样即事物的本质现在我们文化属性不会变,所以即使把财富重新分配,发展之后穷的还穷,富的人还富,如果想改变,那么只能打破这种属性,即成为自己救世主。现在这种条件下,阶级必然会存在,而且无法消除。
主到底存不存在?丁元英回答存在要不为啥会有主意、主义、主公……然而这是矛盾的,为什么他们是弱者,因为他们处在弱者的文化里,把希望寄托于其他的人,丁元英也明白,真正的救世主不存在,芮小丹,是丁元英的救世主吗?可是芮小丹连自己都没救了而最终离开了。只有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的救世主,要想改变只有如此了。
股市里边赚钱,其实就是把大部分的钱放到一部分的口袋里,就是把羊肉送到狼嘴里,好多人进去时候以为自己是狼,其实大部分人是羊。这很符合当今二八法则和马太效应,80%的人掌握着20%的财富,剩下80%财富掌握在20%人手里。马太效应,你有,给你更多,你没有,连你自己那部分也给你拿走。丁元英开私募基金从狼嘴里夹肉吃,担负着更大的风险和压力,他找到了规律,也就是天道。
丁元英没能成为王庙扶贫的救世主,刘冰,叶小明,冯志远也没能成为被救的人,刘冰想破格获取,也就是想做强盗结果和王明阳一样,成为了牺牲品,芮小丹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她也没能成功救了自己。这世上原来就没有什么神话。所谓的神话,不过是常人的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 。只要能实事求是,做到自己心能做到的,那也许自己就成了自己救世主。如庄子所言,大道不称 ,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 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也如老和尚所说:大爱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