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是什么意思?

提到的作品

[作品]西游记

古典小说《西游记》共一百回,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是主要人物。第一回至第十二回主要讲了孙悟空的出世和大闹天宫、唐僧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一百回是全书的主体,写孙悟空皈依佛门,徒弟三人保唐僧西天取经...

吴承恩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文学巨著,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颠峰之作,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曹雪芹

[作品]三国

一部二十四史,得从何处说起呢?如果你计较这个问题,请准备蹲二十年“史牢”吧,因为除了“从头说起”,没有第二招;如果你不想受这么大的折腾,倒也不妨由着性子来,想从哪儿说起,就从哪儿说起。比如像我这样,直...

周泽雄

最新跟帖
roychi

roychi

我是一名教师,我来说说为什么老不看三国,少不读水浒,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

三国是一部讲智谋的书,教人耍心机。老人经过一辈子,本来就把世事看得很透,很有智谋,俗话说,老而不死为贼,说的意思就是老人像贼一眼狡猾。如果到了老年,再看三国,那不是让老人更为狡诈了。这不合老人应拥有的心境,老人应当慈祥豁达,很乐意地把这个世界拱手让给年轻人,而不是变得富有心计,舍不得退到后台。孔子说,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意思是,老年人要戒贪婪。如果到了老年,还沉迷于三国,一天到晚地想着如何用尽心机,把这个世界掌控在手里,对老人的心性破坏极大,死得更快。

水浒是一部描写江湖黑社会的书,是一部造反的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规则,不讲法律,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年轻人正是学知识,形成规则的时期,如果这个时候,不受积极的正面影响,以为世界就是水浒里写的那样,可以随意杀人;不合心意,就打个痛快,那是把年轻人送上不归之路。孔子说,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孔子说的壮年,也就是今天的十七八岁的少年,血气方刚,最容易打架斗狠,再沉迷于水浒,那不是推波助澜。

西游是一部童话书,把人教得简单,教人不识人间烟火。打怪斗妖在小孩的世界里,多点想象倒是可以的,可是到了成人世界里,你还以为你还要去打怪斗妖,不就成了二百五。成人的世界比妖怪的世界复杂得多,并不是非好即坏,你得学会区分。再有,人长大了,要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要娶妻生子,种田种地,养家糊口才是你的正事,西游记写的不是这个传统命题,所以,长大了,成了一个男人,就不要再看西游了,再看西游,你就幼稚了。

红楼是一部写贵族的书,里面的女人多愁善感,不愁吃穿,不用劳作。而现实中的女人大多数,不可能穿金戴银,而是疲于生活奔波,哪有那么多时间去多愁善感,还写写诗词。女不看红楼的意思是说,不要把女人教得神经兮兮的,多愁善感,而不踏踏实实地生活,女人就得看着锅底,洗着衣服,奶着孩子的。

老不看三国,少不读水浒,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是来自旧社会的古话,有其部分的合理性,但是主要思想是过时的,特别是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显然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思想陈旧。现在的男人看看西游,决不可能被它教得幼稚,倒可以放松身心;现在的女人看看红楼,绝不会沉湎于幻想,倒可以多几分雅致。所以,对待古话,要理性分析。

阿拉丁公主

阿拉丁公主

凡事必有因果。我试着分析之。

老不看三国

三国里比较多的用到权术与谋略,老年人经历丰富,老于世故,看了三国之后,更加心领神会,如果把权谋用在生活中会增加不稳定困素,话说老而不死为贼。

孔明壮志未酬身先死,让人阅读之余总会掷书三叹,感慨万千,大有虽欲再创事业却有心而无力,以致郁抑消沉,对老人的健康心态影响不好。

少不看水浒

毕竟谁都年轻过,谁都青春过,谁都义气过,尤其是人生观事业观还没有完全构建完成的青少年,这种引导有可能是致命的。

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性,我想现在的年轻人都看过水浒,也没有人真的找个山头自立为王吧?说明大家基本的定力还是有的。

男不看西游

在当下社会,男性在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一般比较大,在巨大的现实面前,也很希望自己能有一些特异功能、无上的技能,可以帮助自己摆脱困境,但这却不利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成长。所以,男生少看西游,可以让他们更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向成功。

女不看红楼

红楼梦》讲述的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逐渐走向灭亡的过程,其中的人物关系比较复杂,情节也有些悲戚。而且女性的庭院之争,也容易带偏家风。作为女人来说,首先要做一个贤妻良母,闲谈莫论人非,应该学会更加理性地思考问题,而不是遇到问题悲悲戚戚,巾帼不让须眉。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问题的认知也更加理智和全面,四大名著本身各有特色,适合每个喜爱它的读者,读懂读透任何一本都是功力的加深,我们所说的“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只是点出了这几本名著的几个特点。

图片来自百度搜索,撤除请联系。

莹豆

莹豆

三国权谋多,水浒争斗多,西游诱惑多,红楼言情多!其实不管那种都是思想的影响,怕搞乱了思想才有那么多的解释,怕依葫芦画瓢,有样学样!

lulu914

lulu914

三国演义》属于谋略,老人看完后可能会更老奸巨猾,就像司马懿一样,令人憎恶!

水浒传》里面有打打杀杀,青年人看完会冲动,会变成古惑仔准备猛龙过江!

西游记》里神仙和妖精千变万化,什么都能干!看完后会胡思乱想,好像成仙升天。

红楼梦》里面多愁善感,还有就是各种找对象,看完后都会想林黛玉和贾宝玉一样整天咿咿呀呀,压压抑郁,不上班不干活,净扯犊子。

不过四大名著都因该看一看,但是看完后切勿模仿或者学习里面的对自己或者国家不利的情节。

eh810

eh810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这句话相传这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批判文学家金圣叹评论水浒三国等名著的话语。

“少不读水浒”

是指书中江湖义气太重,一言不合拔刀相向,为朋友两肋插刀,说是好汉,但性质更像是一帮黑社会青少年心理发育不成熟,对事物没有正确的认知,处于学习期的少年总喜欢模仿,心智不成熟的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足,容易冲动,可能会做出出格的事情,所以说少不看水浒。

“老不读三国”

三国演义》讲的是三国乱世时期群雄争霸的故事,三国时期英杰辈出,能人异士数不胜数,三方鼎立自然都想一统其他两方,所以整本书谋划不断,各种勾心斗角,战争杀戮,权术、争斗、计策、杀戮,这些东西很适合年轻人;

每每看了热血沸腾,但这些内容都不适合老年人,老人看了之后会为书中的计谋而思考,不利于老人颐养天年,书中难免有看重的角色,鞠躬尽瘁的诸葛亮,赤胆忠心的关羽等等,人物的死亡难免会引起读者的伤感,显然这是不利于老人的健康的。

“男不看西游”

西游记》是写鬼怪神仙故事,孙悟空大闹天空,没有纪律约束,男人看了容易在外惹事生非。故有”男不看西游之说。而就深入西游分析,《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悟净)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神鬼之事在古代也很容易容让人相信命,很容易让男人失去奋斗的信念,在社会久了,就变得便有斗志,变得更加圆滑,加入了社会的堕落的风气,这也是为什么开始孙悟空大闹天空之时战斗力爆表,之后取经路上连无名小妖精都要找人帮忙,不是他打不过,是要在神仙,佛道两个圈子里混,就要学会走人情,那走人情就要找关系,利于打妖精,就结识了很多有名的神仙,这样就进了圈,要混的久,就要学会他们的规律,这就是孙悟空的处事之道,不是打妖怪能力不行,而是没有尽全力。

“女不读红楼”

红楼梦书写多是儿女情长之事,多情色描写,女子看了容易心动。如“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等章节,多是描写男女之情,让人心动。再者红楼梦中女子多以悲剧结束,女性多愁善感,心思细密,容易受到里面人物影响,心怀悲悯,多思愁苦。不利于女子身心健康。

活泼熊妞妞

活泼熊妞妞

我是梁一杂说,我来回答!

中国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一说的读好书,想必大家都会首推中国经典“四大名著”,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事实上,无论是看过书籍还是未看过,中国人对这四部书籍都不陌生,因为每年寒暑假各个电视台都轮流由原著改编的电视剧,常年日久,也就耳濡目染了。

但是,诸位知道:“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是什么意思?今天梁一就给大家掰扯掰扯。

老不看三国

三国演义》是一部非常金典的演义小说,讲述的是东汉末年分三国,群雄争霸的故事。因为各个割据势力都想争霸一方,所以,整本书都围绕着勾心斗角、战争杀戮,权谋、狡诈、陷阱、斗争等。

而老者已经进入垂暮之年,更应该保持清静无为,颐养天年,若老看三国故事,容易为书中的计谋而思考,特别若看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关羽、赤兔被害等故事情节,往往会让读者伤心,这显然不符合老人养老的要求,所以才有“老不看三国”一说。

少不看水浒

水浒传》说的好听点,写的是梁山好看替天行道、杀富济贫的英雄情节,说的难听点,就是一帮土匪、流氓聚集在一起做坏事,打家劫舍,杀人放火,相互陷害的故事。

年轻人一般都气盛,少年心智、心理发育都不够成熟,三观正在形成,如果少年经常看《水浒传》,就容易被里面的江湖义气所感染,甚至学习里面的血腥行为。

若一旦模仿书中“一言不合拔刀相助,为朋友两肋插刀”就会给家庭、社会带来悲剧,所以,为避免引导青少年误入歧途,所以,不建议青少年研读《水浒传》。

男不看西游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各种玄幻传奇、精妙法术,儿童时代,谁没有一个“悟空梦”?《西游记》不但写了各种各样的鬼怪神仙的故事,唐僧取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情节。可是,对于男生来说,孙悟空大闹天空才是最爱。

无拘无束,敢于挑战权威,各种不服,男人研读了《西游记》很容易将自己幻想成“孙悟空”,研读后性格会变得比较桀骜,容易在外惹是生非,现在社会上还盛传着“男人之间的斗争犹如一场‘大闹天空’呢”。故有“男不看西游”的说法。

其二,当下社会,大部分男性都是家庭支柱,面临较大的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有时候希望自己也能像悟空一样,能七十二变,帮助自己走出困难。可是,这是一种逃避,不利于男人的成长。所以,男人更应该脚踏实地。此为“男不看西游”的第二种说法。

女不看红楼

红楼梦》从封建家庭关系描写,多是以女子作为引线,以各种爱情故事,家族历史作为主线,里面讲的要么是封建腐朽思想,要么是儿女情长,家长里短,都是一些红尘事,感情色彩非常浓厚。

若女子看多了红楼梦,容易产生伤感,也容易对感情、亲情敏感,多思。所以,若女子过多阅读《红楼梦》,一不小心,可能就会经常性产生一种莫名的失落,对事,对人,对生活容易抱有消极心理,比较影响女性的成长,故有“女不看红楼”一说。

综上,其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也变得更坚强了,生活的艰辛也不会让我们那么容易幻想成书中“主角”,随着“现代化四化建设”的加深,现在的年轻人眼界都比较广了,没有那么容易就被一本书所影响,所以,适当看看四大名著是非常好的,它们依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我们只要保持好的心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书中的思想就能为我所用。

你赞同这样的说法吗?

请帮忙点个赞,权当鼓励!谢谢阅读!

IS333

IS333

我怎么记得是: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呢?

zenyou

zenyou

老不看三国,整个三国就是尔虞我诈。一个到了老了该有也有了,没有的也就没什么希望。生活是应该看的开,正所谓老之戒在得。这样看下去是非常心累的。

少不看水浒,一方面非常血腥味。另一方面讲的是义气,而往往小孩子分不清楚对与错。一味的讲义气就有可能想古惑仔陈浩南那样。

男不看西游,这个表示不赞同。整部西游记一部非常浪漫主义的小说,而且不同阶段看有不同的想法。小时候我们总是羡慕孙悟空一身本领,敢大闹天空。总是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当我大学毕业开始找工作的才发现原来孙悟空不过只是跳梁小丑而已,原来他的命运早就被人安排了等等。

女不看红楼梦,因为儿女情长,而红楼梦大多数人物都是悲剧结尾,容易伤着女孩子的心。

lo缘ve

lo缘ve

老不看三国,《三国演义》里到处充满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两面三刀,阳奉阴违,背信弃义,卖主求荣,当面一套背后三套的情节。把人世间搞得乌烟瘴气。到了一定年岁的人,容易感情用事,被“三国”带偏了,走火入魔。

少不看水浒,《水浒传》里粉饰土匪,歌颂强盗,弘扬打家劫舍。杀人越货者,被誉为强者。阴谋诡计人,被奉为智者。到处占山为王,到处拦路抢劫……虽然,也强调为了生存,控诉官逼民反。但是,过重的笔触,对没有认识、分析、判断能力的青少年,还是少看为好。

男不看西游,《西游记》里满世界都是妖精,什么白骨精,蜘蛛精,狐狸精,蛇精,还有女人国等,美女成片,美不胜收。哪个男人看了不眼馋?看了《西游记》后,成天想入非非,胡思乱想。幻想有朝一日变成神仙,尽情拥抱、享用美女。完了完了,神经了,不好好过日子了。

女不看红楼,《红楼梦》里凡是有女的,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三寸金莲,樱桃小口,杨柳细腰,婀娜多姿,亭亭玉立,楚楚动人,风情万种。除了诗词歌赋,就是梅兰竹菊,琴棋书画,男情女爱……这样的日子,让女人羡慕得直流口水,发誓:“俺也要过这样生活”,哪个老爷们受得了?

所以,对于没脑子的人,还是少看为好。就好比不懂武功的人,在那瞎练,结果练魔症了。



五彩石

五彩石

不看是为什么?

猫小邪爱自由

猫小邪爱自由

道理其实简单,就是象今日头条根据不同对象推送感兴趣的文章一样,这条俗语员根据不同性别年龄差异提出不宜阅读建议。

老不看三国。老人一生经历已多,应该宁神息虑安度余年,不必学三国里尔虞我诈逞计劳心。而不反对年轻人看三国,意在年轻人人生刚起步,不妨学些智慧谋略,以利谨慎前行。

少不看水浒。梁山匪气太重,视政府如无物,视人命如草芥,砍人脑袋如“砍瓜切菜”, 为义气可以随意杀人,年轻人血气方刚易为其染,可能养成无政府主义和好斗的习惯,不利于健康成长。而老年人一身暮气,阅读后多半不受影响。

男不读西游。这句话我以前没见过,大摡也指年轻男人。孙悟空是男儿的偶像,西游中多神魔仙妖,有许多法宝和法术,青少年小伙沉迷其中,容易陷入幻想,轻视实际。西游中女角色多妖和受害人,因此女人看看无妨。

女不看红楼。自因红楼中多相思,多伤感缠绵,旧社会女人讲三贞九烈,当然不宜阅读其中风月。这句话我也是第一次见到,过去的妇女很少有识字的,红楼梦又经常成为禁书,想必“女不看红楼”和“男不看西游”一样,是近些年网络文化的随意发挥吧。

樱木花道

樱木花道

大家知道《三国》,《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三国的结局有点凄凉,为什么这么说:本来魏蜀吴三国中,蜀国最有希望统一天下,却最先灭亡,东吴人才辈出,却一直未能强大。最后魏国短暂的统一天下,最后却被司马懿灭了,三国归晋。所以老人因为上年纪了,看到这样的结局难免悲伤 。而水浒传因为朝廷奸臣当道,多少英雄好汉被逼上梁山,落草为寇。少年看了难免被剧中的英雄情节,走上邪路,所以不建议少年看。而西游记是以佛家为背景,以修心无为为题,然而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无为都了,国家何以强大富强,社会何以进步,所以作为男人应该提刀上马建功立业才是。红楼梦是一部封建制度下的爱情小说,思想受制度禁锢,男欢女爱,本是常事,却这这样的制度下,变的悲伤离别。所以一旦女孩子看了,总会悲伤郁闷,不敢轻易走进爱情甚至婚姻,这对社会无一好处。

杭洲

杭洲

应为:老不看三圈,少不看水浒,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老不看三国,五十之后知天命,不做违命之事,少不看水浒,水浒多冲动,年青勿从之,男不看红楼,红楼男女事,男需守自身,女不看西厢,少女子守妇道,远离不乱思。

betty_hjr

betty_hjr

怒我才疏学浅,从字面来翻。年老的人不看三国演义,年轻的不看水浒传,男人不看西游记,女人不看红楼梦。因为中国的四大名著,实在不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看的懂的,所以都选择不看


杞杞杞杞

杞杞杞杞

大家好,我是写的了文章,获得过大奖,走遍五湖四海,阅尽万卷书海的小朱是也。

四大名著作为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至今仍有广泛的影响力,可是人的每一个生命阶段由于心理状态的不同,读的书也应该有不同之处,否则入了书籍中的迷障,而否定现实对人生的意义,岂不可悲?题目说的四句话,我来分别解释一下。

一,老不看三国。

三国演义其实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生如戏,全靠演技,书中到处充满了卑劣的倾轧和残酷的战争,通篇大多是权谋秘术和勾心斗角,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欲耳不逾规矩”老年人应该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看淡荣华富贵,领悟人世沧桑,体会天伦之乐才是正道,老年人如果看了三国之后,有的会突然恍然大悟,我以前不会用这些权术去做事才会吃亏,我要把以前吃亏的事情挽回来,于是便用余生跟别人玩心机,耍阴谋,到头来机关算尽太聪明,你说他还有什么快乐可言呢?


二,少不看水浒。

水浒传讲述的是一群绿林好汉的江湖事,打打杀杀,兄弟义气,其实跟现在的古惑仔没什么两样,少年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容易沉迷于书中水浒英雄的好勇斗狠,快意恩仇,然后做一些对社会有危害的事情出来,书中大肆褒奖梁山好汉造反,会增长青少年的叛逆心理,少年读完后,容易给国家造成不安定的因素,这本书长期以来也被官府视为反动之书。


三,男不看西游。

西游记》是一部古典魔幻小说,既然是魔幻,书中的许多法术和人物在现实当中是根本不存在的,男人看完此书,也容易幻想自己像孙悟空一样有七十二变,腾云驾雾,自由不羁,容易照成男人对虚无缥缈人生的幻想,而缺乏实干精神,书中着重描述神鬼之事,会使男人觉得命运是早已经注定的,使男人失去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人生越发消极堕落。


四,女不看红楼。

大旨是谈情,今朝偏爱断,情缘永不了,却说情莫犯,小说《红楼梦》是围绕一个情字展开的,书中充满着悲悲切切的情感,和虚无缥缈的人生态度,当年陈晓旭因为扮演林黛玉,无法从剧中走出来,一直认为自己是多愁多病身的林妹妹,后来出家为僧,才走过41岁的芳华,便香消玉殒,至今让人惋惜,女人比男人对感情之事更加敏感,更容易陷入情欲之中无法自拔,而红楼梦写情爱的文笔更是冠绝古今,对不谙世事的女生容易产生一种对完美情感的偏执,而不管现实生活的残酷,书中消极遁世的世界观也容易对女生照成不良影响,使其对人生丧失希望。

四大名著流传至今,自然有其优秀的一面,我们读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学以致用,方不负功名尘土。

喜欢文史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欢迎各位小伙伴们在评论区留言。

嘟嘟伊卡

嘟嘟伊卡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