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是什么意思?

yueyingswg
“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是清代文人金圣叹之言,有一定道理。“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是民间俗语,有无道理,分析便知。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大名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还是学生课外读物。
那为什么民间对四大名著有男女老少选读之别呢?我们一起分析下,仅供参考,敬请指导。
一:老不看三国《三国演义》在我国历史上评价颇高。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章回体文人长篇小说,是我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在明清时期还有“第一才子书”之称。
《三国演义》反映了三国魏蜀吴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尖锐矛盾转化,又概括了这一时代恢弘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可歌可泣及足智多谋的英雄人物。
既然这一时代矛盾尖锐、群雄割据,那么便会发生激烈的政Z与军事斗争,而斗争终究是残酷血腥的,而又需要权谋与智慧的,否则何以三国鼎力?
因此,与其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残酷的斗争史,不如说它是一部权谋的巅峰之作。
比如在书中,曹操雄才大略、凶残奸诈;司马懿工于心计、老谋深算;诸葛亮智谋双全、忠心事主又神机妙算;孙权胆识过人不乏“仲谋”之才,等等。
《三国演义》尊刘贬曹并以蜀汉为中心来写的,把刘备当成“仁”的化身,把诸葛亮当作“智”的化身,对诸葛亮的计谋着墨最多。
单就诸葛亮的计谋就有:空城计、草船借箭、火烧博望坡、七擒孟获、智辱仲达、火烧赤壁、三气周瑜、隆中对、反间计、七出祁山、反间计、以逸待劳、连环计、暗渡陈仓、远交近攻等好几十个。
还有曹操、司马懿、周瑜等的智谋不胜枚举。
那么回到题目,为何“老不看三国”?
《三国演义》里充满了太多的权术与谋略。老年人活了一辈子,经历丰富,老于世故,看问题圆融通达,没必要再学什么权谋之术了。如果再将三国谋略用于生活中,必会增加很多不稳定因素,如此老而不死为贼,就很麻烦了。
如孔明“出师未捷身先死”,令人扼腕叹息。他胸怀经天纬地之志,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一心辅佐刘氏,成就汉家天下,但却壮志未酬,令人喟叹,而老人家更可能因此伤感,影响身心健康。
小时候,爷爷跟我讲他就没读过三国,但他用人生经历告诉我很多做人做事的智慧,我不到10岁就很爱看三国,还经常和父亲讨论里面人物所使用的权谋。
因此,老不读三国有一定道理,但凡事不能绝对,毕竟经典文学作品大家都想读,要因人而异。
二:少不看水浒《水浒传》讲的是梁山一百零八名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以及后来接受宋代朝廷招安再为之征战直至最后消亡的恢弘壮大的故事。
显然,水浒的主线就是宋江带领好汉起义、发展到失败的过程,虽然体现了勇于反抗的精神,却也充满了义气、叛乱与不服管束的人物个性。
现在的年轻人心性高,有血性,年轻气盛,还很叛逆,如果读了书里好汉事迹并模仿,更容易心生叛逆、难以管束,动不动“该出手时就出手”,那父母该情何以堪?
小时候我们村就有一少年,很崇拜梁山好汉,还和小伙伴商量偷家里钱去学武功,说要当好汉除暴安良,后来在老师和父母的帮助下,才断了当江湖侠士的念想。
不可否认,《水浒传》对青少年有一定影响,感觉那时看水浒时满大街都是少年们“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歌声,孩子们也常以“好汉”自居。
当然,如果把文学与现实分开,就不致陷入虚拟世界而忘乎所以。但青少年社会经验少,判断是非观念弱,少看此类书籍也是好的,不过这也是因人而异。
三:男不看西游《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类的长篇神魔小说,说的是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行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最后成五圣的故事。
我不太明白为什么“男不看西游”,难不成佛教教人禁人欲,男的看了之后容易受到人物影响,从而只顾翻山越岭、一路奔波,而忘记欣赏路沿途的风景了?
或者说是书中美貌的妖精太多,男的看了之后容易受到身边美女的诱惑,从而忘记了人生奋斗目标,沉溺在温柔乡里难以自拔、碌碌无为地过一生了?
还有人说西游主张男子通过“外创”而获得成果的,而民间传统主张“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这两种观念是完全相悖的,因而说“男不看西游”。
但不管怎样,“男不看西游”说法还是比较牵强。毕竟个性鲜明的师徒四人一路披荆斩棘、降妖除魔,最终都获得了很大收获,如此励志的人物故事对男女都是一种激励。
四:女不看红楼《红楼梦》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展现出的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的人性美、悲剧美与古代社会百相的史诗性巨著。
曹公将贾宝玉与一群身份、地位不同的少女放在诗化且真实的大观园里来展示女性悲美的人生命运,里面女子如贾家元迎探息四春、林黛玉、薛宝钗、鸳鸯、司棋、晴雯等人在封建伦理关系下,结局何其悲惨?
因此,《红楼梦》虽然是一场女性的赞歌,但更是一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女性挽歌,它将女性的悲美揭示得淋漓尽致,让人忍不住热泪涟涟。
《红楼梦》也是一场情殇之梦。黛玉容貌绝世,兼旷世之才,与宝玉真心相爱,她勇于捍卫自已的爱情,但终究与心爱之人阴阳两隔,有情人难成眷属!情僧录里情根夙愿、风月宝鉴等无一不充满着“爱情之殇”。
《红楼梦》还是一场青春消逝之梦。曹公流落北京荒郊时,忆起了少年时家中的那些女儿,认为她们才气超过自已,意在为她们著书立传。但晴雯、司棋、鸳鸯等人的青春被掠夺被侵蚀,她们被消逝的青春对曹公而言不也“南柯一梦”?
《红楼梦》更是一场朱门繁华之梦、人生之梦,繁华落幕终成空!贾王史薛四大家族都是一门朱紫、艳绝一时的豪门贵族,但不管多么鼎盛,最终都败落了,繁华过后一场空!人生繁华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
最终,回归《红楼梦》主旨:一切都是梦!
所有人生中繁华、青春、爱情等在终极灿烂之后,归于了一场梦,繁华如梦,青春如梦,爱情如梦。什么儿女情长,什么高官厚䘵,什么绚丽青春,都只不过是一场梦!
《红楼梦》如此悲美与凄惨,任谁都会情不自禁地扼腕叹息。而女人心思细腻,生性柔弱,再读《红楼梦》,则更容易受其悲情与巨大落差影响,从而心性大变。
之前听说有一位女子因为读《红楼梦》太过沉迷于书中人物,竟然变得神经兮兮的,把自已的亲哥哥叫成“宝玉”,她的父母吓坏了,赶紧找了心理医生,后来才变得正常起来。
不可否认,读了《红楼梦》后多少会受到书中人物的感染,但正所谓“拿得起、放得下”,就是要我们把艺术与现实区别开来对待,切不可沉溺其中,令自已难以自拔。
写在最后“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中前两句是金圣叹之言,后两句是民间新编俗语,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凡事不能绝对,总之还是那句话,要因人而异。
四大名著是我国古代的经典之作,里面有很多精华部分,至于糟粕我们自然要摒弃毕竟时代不同,观念也要更新,正确科学对待名著才是明智之举。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冰梦缘馨
要展开会很费篇幅的,梗概而言,与小说所反映出来的思想倾向和情节感染有直接的关系。看小说不完全是为了消遣时间,是要寻求某种共鸣以调理内心的情绪,指导或借鉴于自己的生活,得到补益。
《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中包含大量的斗心计,算计人,拉帮结派,尔虞我诈等内容,老人社会阅历复杂成败体验较多,看了难免勾起往事唏嘘不已,内心受到二次冲击,造成伤害。所以不适合看。
《水浒传》集中表现到梁山落草为寇的人的反抗经历,这些人大多备受挫折,不肯忍辱负重,甚至仗义结党,逞勇斗狠,报复仇人,反叛社会。这样的群体人物性格对社会是一种躁动的引导,少年本来就血气方刚,点火就着,很容易受到影响,真正从阶级论的角度看问题,运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小说的不多,而就事论事的青年人较多,故而少看或不看是过来人的希望。安定团结重要。
《西游记》集中表现孙悟空由妖成佛的演变过程,八十一难中愤世嫉俗,大闹天宫的敢打敢拼精神影响是有正有反的。另外主席说僧是愚氓犹可训,只缘妖雾又重来。妖魔鬼怪的社会丑恶力量过重,难免对号入座。男人往往正气凛然,敢作敢当,读了越发激亢,有碍社会稳定,不要忘了这些话是有时代背景的。
《红楼梦》是场女人的戏,幽怨,排挤,争风,相互较劲与女性共性特点有些切合,看了往往神伤,不利身心颐养。

Letitia1234
“老不看三国”意思是:人进老年时,已经经历过很多人世间的是非,而三国里描述的都是一些权势争斗中,尔愚我诈、明争暗斗。对于这类故事老人家不说已知,所以说老人家不应该看“三国”。
“少不看水浒”意思是:水浒中的人物设定为一些鲁猛、打家劫舍的故事,年轻人读了这些故事易导致他们的品行被误导,所以说少年不应该看“水浒”。
“男不看西游”意思是:男人应该以事业为重,若去读“西游记”,边被里边的故事中描述的神话所吸引,会糊思乱想、不务正业,耽误前程。
“女不看红楼”的意思是:在“红楼梦”中,描写的都是一些男女感情交集的事情及女人之间的人际关系,若女人读了“红楼梦”,会被书中的人和事引入歧途,搞坏了女人的品质。
(请,评论、点赞、转发)

Cissy
《三国演义》主要是在战乱年代群雄争霸的时代,其中能人不胜枚举,都想一展才能,整本书中都充满了各种算计,谋划,勾心斗角。
老人本来一生中经历已经很丰富了,把事情看的也很通透,一生经历的、看到的算计,争斗已经很多了,如果老了再看三国,学习到其中的权术、智谋之术,那就少了老人应该有的颐养天年,平和不争的心态。不适合养老。
《水浒传》主要是杀富济贫,英雄豪杰替天行道,一言不合大打出手,没有规则可言,无拘无束。少年人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容易冲动,再看水浒传,容易受其影响,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不适合少年人学习,树立生活规则。
《西游记》主要是唐僧带领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的真经的故事,但是再沿途中猪八戒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经常提出散伙,回高老庄,影响团队,容易让人遇到困难就退缩,分散团队。孙悟空大闹天宫,天不怕地不怕,男的看多了容易惹是生非,个人英雄主义。
《红楼梦》主要女人的故事比较多,但是大多都是以悲剧结局。女人本就多愁善感,在看红楼梦,更容易影响女人的心思,尤其是少女,心怀悲伤,不利于健康成长。

jovita
少不看水浒,免得聚众闹事。 老不读三国,免得叹惜岁月蹉跎。 男不看西游,免得脱离现实。 女不看红楼,免得叹惜红颜薄命。
用男女老少这种常规分类去强行对应四大名著,所以有有道理的地方,也有生硬的片面的成分。读者要会看书,多看书,能看破书中的成破利害,转为自己的人生经验少走弯路歧途才好。
但是我只想说,不想看书什么理由都编的出来!!!

Phoebe
1、《三国演义》讲的是三国乱世时期群雄争霸的故事,三国时期,英杰辈出,能人异士数不胜数,三方鼎立自然都想一统其他两方,整本书谋划不断,各种勾心斗角,战争杀戮,权术 、争斗、 计策、 杀戮,这些东西都不适合老年人。
老人看了之后会为书中的计谋而思考,不利于老人颐养天年,书中难免有看重的角色,鞠躬尽瘁的诸葛亮,赤胆忠心的关羽等等,人物的死亡难免会引起读者的伤感,显然这是不利于老人的健康的。
2、《水浒传》讲的是梁山好汉替天行道,杀富济贫的故事,书中江湖义气太重,一言不合拔刀相向,为朋友两肋插刀。
说是好汉,但性质更像是一帮黑社会,青少年心理发育不成熟,对事物没有正确的认知,处于学习期的少年总喜欢模仿,心智不成熟的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足,容易冲动,可能会做出出格的事情,所以说少不看水浒。
3、《西游记》是写鬼怪神仙故事,孙悟空大闹天空,没有纪律约束,男人看了容易在外惹事生非(现在还有把男人之间的争斗说成“大闹天空)。所以说男不看西游。
4、《红楼梦》里描写女性的故事较多,而且多以悲剧结束,女性多愁善感,心思细密,容易受到里面人物影响,心怀悲悯,不利于身心健康。所以说女不看红楼。
扩展资料:
1、老不看三国学“奸诈”
《三国》这本书不仅是小说,曾经被古人当做一本兵书来读,里面充斥着这种计谋、策略,更是各种人物角色比拼智慧、力量的场景。
比如曹操、诸葛亮、郭嘉、司马懿等等,他们就是在不停的思考对方怎么出招,然后自己再怎么应对,对方再怎么出招,一层层的琢磨人心,永远比别人多看一步、多走一步,这样就能走到最后。所以,老年时期看三国,容易变成曹操的性格,过于奸诈老成。
2、少不看水浒学“打架”
后人有对《水浒》的评价:一群地痞流氓、造反分子的洗白史。当然,这个评价是非常片面的,但对于水浒里的年轻人动不动就为兄弟义气两肋插刀的事情,的确对年轻人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年轻人,尤其是18岁前后的时候,血气方刚、天不怕地不怕,正是逆反心理最强、追求个人独立和性格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阅读水浒,很容易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遇事愤然、行为过激,容易造成不好的后果。
3、男不看西游易“乱想”
西游是一部神话小说,不仅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更有引人入胜的玄幻传奇、精妙法术。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筋斗云,以及各种神兵利器。
在当下社会,男性在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一般比较大,在巨大的现实面前,也很希望自己能有一些特异功能、无上的技能,可以帮助自己摆脱困境,但这却不利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成长。所以,男生少看西游,可以让他们更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向成功。
4、女不看红楼断“情长”
《红楼》是四大名著中女性角色最多的一部著作,讲述的情节众人皆知,以林黛玉、贾宝玉为主爱情故事、家族历史,里面包含了多种儿女情长、家长里短、红尘世事。古语有云女人是水做的,感情色彩相对浓厚,对感情、亲情等相对敏感。
所以,女性过多地阅读红楼容易养成如葬花吟一般的失落心情,对现实生活抱有消极的情绪,也会影响女性的个人成长。

蕾切爾王
老的时候就不要太纠结利弊得失了,年轻的时候切忌义气用事,成功并不是靠一关一关打下来的,现代女生要潇洒独立,崇尚平等

魅来的希望
老看三国学奸诈;少看水浒学打架;男看西游学不精;女看红楼哭断肠
老不看三国
看懂三国的朋友都知道;三国里面更多的是权力斗争;人心叵测。但是也有忠肝义胆,义薄云天。有句老话说老看三国学奸诈,古人定位的老和现代人不一样;在古代人活七十古来希!!那个时候三十岁的男人不留胡子就会被嘲笑:“说老有少心”;可见古代四十岁以上的人就可以称之为“老人";所以这里的老不看三国指的是这一类人;他们刚好处于社会的中顶层;不论是实力还是势力都有一定的基础;如果行差踏错可能会酿成巨祸;所以是劝导他们约束自己。但是如果放到现在其实我觉得学无止境;孔子也曾表示“六十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老年人有自己的爱好其实很好;阅读一些文学作品可以缓解大脑萎缩;你说让两个七十左右的大爷看了一部三国就想搞谋略;首先他也待有那个资本;另外还需要那好身体。你说一个打着点滴;一个挂着尿袋让他们搞阴谋可能吗。所以我认为应该从实际出发!
少不看水浒
水浒传是我曾经看过最喜欢的一部文学作品;里面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非常精妙。年轻人内心浮躁;有点顽劣;这个很正常,谁还没有个青春期;但是如果要把它和文学作品挂上钩其实有点牵强。看过水浒的朋友都知道;水浒传描绘了以宋江为首的108将;个个英雄人物都是侠肝义胆;重情义明事理;虽说身上或多或少有一点污点;但是人非完人;谁难免也有犯错的时候。年轻人其实接触一些好的文学作品没有什么问题;现在的影视作品很多还呈现暴力美学;对于年轻人的冲击更大。如果一个学生能够安静的把水浒看完;那么他哪还有心思去想其他的东西啊
男不看西游
西游记的播放比率估计是最高的了;这里说的是央视83版西游记。西游记原著其实讲究的是一个人修心的过程;里面有很多神话色彩,人的心有很多面;需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修成正果。男生在社会需要扮演很多角色、父亲、儿子、老板、老公、领导等等;社会对于男性的期望值也会高很多;而西游记里面描绘的内容;恰恰有部分是脱离现实的,男不看西游是希望男生可以实际一点,脚踏实地。但我认为;其实西游记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一往无前,不到灵山绝不回还。就像我们选择事业一样;坚持才能胜利。
女不看红楼
红楼红学可以说非常有研究价值;红楼梦里面描述了一个家族由兴旺到衰亡,描写了里面的女子勾心斗角,人物之间那种爱恨纠葛。细品红楼你才能读懂贾宝玉、看明白林黛玉、活成薛宝钗。女不看红楼并不是说女子不能看红楼;而是由红楼当中引申出来的问题;文学作品带给人的除了文字享受;还有剧情的所带来的所思所想。现代女性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很多时候我们就像林黛玉一样的;我们的实力撑不起我们梦想;活生生活成了薛宝钗。
以上都是本人自己的观点;如有不正之处请指正。谢谢

sunearlier
老看三国易起诈,少看三国好打架!这是劝人慎读。至於“红楼”、“西遊”的说法没听说过。

faith-kuma
看还是可以看,没这么绝对,并非看了一定会受到所看义理、行为的影响。很多人读书不过是纯消遣而已,热闹过后无驻于心。
题中说的是另一类人,痴人,至性之人,过去老派的人,文青。容易被书中的情节、爱憎等带入,容易沉浸于角色混淆了现实与审美的边界,最终会被书移了心性。
例如:常读《三国演义》而多谋多诈,于老人更是德行有亏,所以说老不读三国。
少年血气方刚,当然是忌讳冲动叛逆及打打杀杀,而《水浒传》恰恰是绿林横点、扯旗造反、结义江湖,这对于少年颇有契合,所以说少不看水浒。
男不看西游则更好理解,西游的主旨是弘佛,是和现实相悖的彼岸世界,一个承担主要现实责任的男人如果其心性向佛,淡泊了红尘,那……
女不看红楼我也比较认同,《红楼梦》的确是有毒的,特别善于移人心性。书中主要人物的人生观、爱情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是有问题的,至少以今时相对照是很迂腐的,尤其女孩子千万不能沉醉其中久而久之角色扮演成为黛玉、香菱、晴雯中一位。
这几句是很早之前的说法了,不是针对今天的读者。今天的读者要复杂很多,也现实很多,压根不会被一本书移了心性,变了信仰,改了行止。时代不同了,有些话该作古了。

tcjack88
以免陷入不适合自己的年龄段,性别。其实这些都是在提醒,不要误入歧途。

乱暗沙
少不看水浒水浒里面比较多的是叛乱,义气等,年轻人气盛,读了那些好汉的事迹,容易心生反叛,不服管束。老不看三国三国里比较多的用到权术与谋略,老年人经历丰富,老于世故,看了三国之后,更加心领神会,如果把权谋用在生活中会增加不稳定困素,话说老而不死为贼。“老男不看西游《西游记》中讲的都是佛教的一些理念,孙悟空无论怎么不肯向命运低头,但最终都没逃脱命运的束缚,他是“齐天大圣”,觉得自己可以与天相齐,觉得在这世间上没人能与他抗衡,只要是他想要做的事情,他都能够成功,但最终结果却还是屈服了,这就是命运,无论我们怎样都无法改变,但正是这种观念会让人觉得特别消极,既然命运如此就无需再付出努力了,这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男性来说;女不看红楼是因为《红楼梦》实在太过于悲情了,里面的人多半都是多愁善感的,尤其是林黛玉可以说是终日以泪洗面,而女性都是比较感性,非常容易受影响, 那么在看过《红楼梦》之后很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到时候终日抑郁寡欢,没事就伤春悲秋,那就不太好了。

无法抑制
老不看三国
三国演义的权术和谋略是很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的,过去有些带兵的将领,很多人把三国演义当兵书使用。但人老之后,已英雄无用武之地,看了徒增感伤,特别是开篇词,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让人感慨无限!
少不看水浒
水浒传描写的造反情节,对血气方刚的青年人有很大的鼓动性。青年人本来就存在反叛情绪,再被水浒传的英雄气概一激励,青年人不闯祸才怪!
男不看西游
西游记虽然是一部神怪小说,但也有宣传佛教出世的思想,男人如果迷恋上了,思想会进入虚幻之中,甚至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出世行为!
女不看红楼
过去红楼梦在闺中是属于禁书,是违背妇女礼教的,所以就禁止传阅了!

OzDolphin
你说,是什么意思?!我的反问是,~他蕴含了几层意思!与几个方面的意思!你只有多读几遍,才能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是我给你这个提问者和旁观者的基本意见及作为参考的指标![灵光一闪]

annyhao
老不看三国,可以的,其他都是小孩子不适合看的。心智未熟,容易跑偏。
四大名著,只看过红楼梦,告诉女孩子们,必修之书
看通红楼梦,那是一个美丽知性无敌美少女的标配。
天净沙(初春)
朱门白墙黛瓦
风清日暖雪化
金山老树新芽
两只红花
长亭绿水灰鸭
昨天新曲,今送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