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是什么意思?

心游你动
此话是金圣叹曾经说过,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那究竟为什么呢?
因为水浒教人造反,三国教人谋略。也因为水浒里多打打杀杀,意气用事,怕年轻人学坏,三国多杜撰,读过正史的人觉得夸张太过。
之所以“老不读三国”,是因为三国时代的权谋相争勾心斗角,对于一个阅历毕生的老者来说,会增添过多的利益计较,而减少其作为迟暮之年应有的豁达恬淡。
还有个叫石昌渝的老先生讲得更有意思:“老不读三国”,是因为古时候老的概念跟现在不一样,现在老一般认为60岁以上,西方发达国家65岁以上才算初老,中国古代什么时候算老呢?因为古人的寿命比较短,所谓“老不读三国”,是指30岁以上成年人、有政治头脑的人,不让读三国。为什么?怕你推翻他。
至于水浒传,书里的各路英雄豪杰大多是以一幅侠肝义胆的面目出现,虽然“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豪爽总是让人觉得痛快大气,可惜仔细一看却发现,倒在好汉们刀下们的贪官污吏和恶霸地痞固然不少,可是好汉们滥杀无辜的场面也不乏见。
“少不读水浒”是中国人的一句俗语。其中重要的涵义便在于冷静地意识到水浒中的各路豪杰固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让人快意,然而打家劫舍的行径毕竟不为社会所容。小孩子如果从小看水浒入迷,舞刀弄枪倒也罢了,如果发展到有那么一天发展到拿某人脑袋来祭刀,岂不危哉!

便便便猫
谢谢空空的邀请!
怎么理解:老不看三国,少不读水浒,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呢?
少不读水浒,因为水浒是一部恶人传;少年读了水浒易误入歧途。
男不看西游,因为西游是一部成佛录;男人读了西游会消磨意志。
女不看红楼,因为红楼是一部情爱史;女人读了红楼会多愁善感。
正所谓,三国乱思,水浒诲盗 ,西游消志,红楼伤情。
一、老不看三国,因为三国是一部谋略书;老人读了三国会影响健康。
老人的各种器官功能比起年富力强时都有所减弱,需要安静下来养心安神,而《三国演义》里有太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反叛厮杀的描写,有些老人在看书过程中会替古人担忧,感情会随着情节变化跌宕起伏,情绪容易受到干扰而影响健康。
另外,对于一个阅历毕生的老人来说,多看《三国演义》会增添过多的利益计较,而减少其作为迟暮之年应有的豁达恬淡。
二、少不读水浒,因为水浒是一部恶人传;少年读了水浒会误入歧途。
少年人,可塑性强,无主见,极易被精彩故事所感染,思想被控制,被洗脑。最后认同书中人物的为人处事,崇拜起了书中所谓的‘英雄好汉’。
《水浒传》里的梁山108位好汉,绝不是行侠仗义的大侠,整部水浒传里,从来就没有一次说好汉是大侠的意思。其中有不少是鱼肉乡里、称霸一方的地痞恶棍,和被鲁智深、武松痛打的镇关西、蒋门神并没有两样。水浒传将地痞流氓,罪犯恶霸说成英雄好汉。将杀人放火,打家劫舍说成好汉的勾当。将抢劫杀人,说成替天行道,将犯罪后不得不藏身在一个黑社会窝点梁山的行为,称之为聚义,称之为逍遥快活。
除了鲁智深,武松、解珍解宝为数不多的几个,其它人等不是欺男霸女就是滥杀无辜,剩下的伪君子恶霸扎堆。武松杀性过重,有些罪不至死的也杀了,当然这也是无奈。林冲都有点欺软怕硬,也是从恶,毕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掉进梁山泊这个大染缸里,谁能不黑。
谢谢关注,一起讨论
三、男不看西游,因为西游是一部成佛录;男人读了西游会消磨意志。
整部《西游记》中,都是讲述四个和尚取经的故事,实际是在宣扬佛法讲孙悟空是怎样从一个猴精变成斗战胜佛的。悟空就是悟到了空的境界,就是佛的境界。心猿意马这个词最初出自维摩经.香积佛品:"以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乃可调伏。"一部取经史,也是孙悟空的修行史,修心史,男人看透《西游记》,也就离成佛不远了,一切都放下了,还谈什么建功立业?大家试着读下面一段佛性十足的文章,看看什么感想。
“我们每天,总是担心现在或未来,所以天天在未雨绸缪,既要考虑自己,又要考虑子孙,没有办法去控制自己的心,活得多累啊!如果我们能够在心性上下功夫,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心性,我们那颗猿猴般的心就会慢慢收拢,就会逐渐看得开、放得下,逐渐快乐起来。”
谢谢关注,一起讨论。
四、女不看红楼,因为红楼是一部情爱史;女人读了红楼会多愁善感。
曹雪芹的《红楼梦》被誉为中国第一小说之文学巨献,内容浩瀚,描写一个富贵双全之家族的盛衰过程,由人情冷暖、宦海浮沉以致儿女私情、两性爱欲等,莫不描绘得淋漓尽致。
红楼梦里大多都是姻缘叹息,女子看了会矫情多思愁苦。对于女性来说,本来就是多愁善感的,而看了《红楼梦》的话,比如林黛玉、贾宝玉的结局,可能更进一步增添忧愁和悲伤。林黛玉这种女子,《红楼梦》中明说,她是来“还泪”的,不是来“生活”的。
谢谢关注点评,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beauty_bear
你这个命题就错了!是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老不看三国是因为已经成人的中老年人群,如果看三国就容易学三国里面的权谋心计算计别人!少不看水浒的原因是容易学水浒传里面的社会兄弟情,好勇斗狠目无法纪和规矩!男不看红楼是因为红楼梦讲的是奢侈腐朽的纸醉金迷的生活,容易让男人丧志,沉迷于酒色财气之中!至于女不看西厢,是因为在古代女子要遵循三纲五常,怕女子的思想变的高度自由化!不遵守三纲五常!

sharezxj
老无壮志,少缺忠良。男怕妖精,女忌艳楼。
此之意矣!


空晴の里梦
没有一点意思,也可以说是一种为了凸显个人智慧而牵强附会,硬编出来的顺口溜,放到现在就跟那些故意说一些谬论言辞的网红一样,属于故意制造话题,行话也叫制造槽点。
咱们一本一本来说:
1 老不看三国。为什么不能看?有人说三国里多谋略,老年人看了会凡事都动脑子用计谋。。说这话的摸着自己的良心想想,这个理由你能说服自己不?老年人多动动脑子有什么不好?你难道希望老年人都是老年痴呆,帕金森吗?何况三国里关于计谋的描写多是出于军事情节,要这样说,老不读孙子兵法不是更贴切?
下面给出几句有关三国的诗句: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种心境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老年人读三国有何不妥?学习一下书中的变通之策,和豁达的心境,才能晚年幸福。
2 少不看水浒。年轻人更是要多读读水浒,看看旧社会的贪官污吏是如何官商勾结欺压百姓,看看英雄好汉面临外敌入侵如何保家卫国。也可以跟老祖宗学学怎么做个爷们,君不见现在的电视里的中华男儿,一个个油头粉面,涂脂抹粉,哪还有半点男子气概。犯我中华者,哼,讨厌!
3 男不看西游。
西游记里既有孙悟空大闹天空的对命运的抗争永不服输的精神,又有四人历经苦难西天取经的励志故事。男人为啥不能看?学习一下团队合作,认清分工配合和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对每一个男人都很重要。西游记其实写的是五个不同时期的“你“,白龙马是儿童时期的你,无忧无虑,整天跟着父母(唐僧),让你干嘛就干嘛。孙悟空是少年时期的你,胆大妄为,做事不计后果,勇往直前。猪八戒是青年时期的你,好色贪财,偶尔耍点小聪明,偷个懒,还以为大家都发现不了。沙僧是中年时期的你,学会了沉默寡言,遇事也不再争先,洗去一身棱角,默默地担起重担。唐僧是老年时期的你,明白了团队的重要性,知道了责任与担当,有所不为有所必为,世间的繁华再也遮不住你智慧的双眼。五个时期的“你”,一起去完成一件任务。这么好的一部书,为什么男人不能看?我认为男人要认真的读西游,好好品味一下每个故事背后作者想要告诉你的人生哲理。
4 女不看红楼。
我不是女的,也许没权反驳这一条,但女孩不看红楼你让她看什么?金瓶梅吗?还是封神演义?学学妲己如何祸国殃民还是学学小潘怎么转正?
所以,四大名著各有各的精彩,每个年龄层都能根据自身阅历,文化水平而品出来不同的内容,并非不能读,而是都能读,而且大有益处。

珠海小付哥
这句话的前半句,是明末清初时大才子金圣叹说的,后半句应该是后人所加,都有几分道理。
相传努尔哈赤起兵时,他本人和手下将领就人手一本《三国演义》,当作指导打仗的教材。《三国演义》里不只是桃园三结义和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更多的还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政治权谋,老年人看多了,容易伤神伤脑,此其一。
其二则是该书的基调,《三国演义》通篇有一种大幕将落,英雄迟暮的悲剧感,容易引起老年人的共鸣,进而感伤。
看昭昭有汉,天俾万国,终落得苟延残喘;看波澜壮阔的三国,慷慨激昂,英雄辈出,终落得一一落幕,归于司马家;看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等等这些英雄人物,终究逐渐凋零,壮志未酬,无力回天。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演义》的开篇词,虽是后人杨慎所做,但那种慷慨苍凉,充满人生浮沉之感慨的意境,完美切合全书的基调,所以才两者相得益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此情此景,老年人看多了如何能不感伤?所以说“老不看三国”是有道理的。
《水浒》写的是梁山好汉的故事,在人们的通常印象中,包括电视剧里表现出来的,这些梁山好汉都是除暴安良,仗义疏财的英雄。但如果认真看书,就会发现书上的这些好汉们大多就是些恶霸、丧尽天良的人渣。
比如孙二娘张青夫妇,那就是开黑店的,用麻药把客人麻翻后,不仅夺人钱财,还剁成肉酱做人肉包子。当初武松在他们店里吃饭就差点着了道。
再比如矮脚虎王英等人,占山为寇,不仅以抢劫过往商客为生,还喜欢把俘虏绑在柱子上,活生生剜人心做醒酒汤。
再看那黑旋风李逵,只不过为了逼朱仝上梁山,就能把素不相识的小孩脑袋劈成两半。杀了假李逵后,肚子饿就割死人腿上的肉,烤着下饭吃。
扈三娘一家被梁山好汉杀了个干净,扈三娘不思报仇,却听从宋江的安排嫁给了矮脚虎,从此夫唱妇随,众人都称赞好义气!
即使是最为人称道的鲁智深和武松,也是戾气过重,杀人成性。鲁智深找茬镇关西,几句话不合适,三拳就把镇关西被打死了。武松在鸳鸯楼上连杀十多人,连丫鬟都不放过,话说有仇的就张都监、张团练和蒋门神三人而已,关丫鬟什么事啊。
这些梁山好汉们,过得是打家劫舍的事,喜欢的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津津乐道的是江湖上那些好汉们杀人放火的勾当。如此这般,尚未建立正确三观的孩子们看多了,那还不得有样学样,那还得了?所以说,“少不读水浒”,也是很有道理的。
“男不读西游”的说法有很多,我个人的观点是男孩子过早过多读《西游记》不利于建立是非观。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一路上遇到了无数的妖怪想要吃唐僧肉。这些妖怪分两种,有后台的和没后台的。
那些有后台有背景的妖怪,在闯下滔天大祸后,通常都是某个大仙出马,大喝一声“孽畜还不束手就擒”或“悟空且慢动手,这是我家XX”,然后这妖怪就倒地一滚,现出了原形,乖乖跟大仙走了,屁事没有。比如廿八星宿的奎木狼、弥勒佛的弟子黄眉怪、太上老君的童子金角银角大王、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怪、如来佛的舅舅金翅大鹏、文殊菩萨的坐骑青狮、普贤菩萨的坐骑白象、观音菩萨养的金鱼灵感大王等等,无一不是得到了善终。
至于那些没有后台没有背景的妖怪,结局往往比较惨,大多被悟空一棍打死。比如白骨精、六耳猕猴、虎鹿羊三仙、蜘蛛精、蝎子精、犀牛精等等。
这就容易给未成年的男孩子们一种错觉和误导,闯下滔天大祸也不怕,只要后台够强大。当然这到底是不是错觉,值得商榷。
这或许就是“男不读西游”的原因吧,不过我自己也觉得有点牵强,有高见的朋友欢迎指正。
至于“女不读红楼”,这是比较好理解的。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艺术成就最高的小说,虽然隐含了很多深奥的人生哲理,处世哲学,但显露在外的就是些少男少女们伤春悲秋、情情爱爱的故事。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些深奥的人生哲理,是曹雪芹经历家族巨变、家道中落、人生起伏几十年的感悟,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人生阅历,那能轻易看得懂?
女孩子过早过多读《红楼》,容易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容易陷在那些多愁善感的情爱故事里无力自拔,从而扭曲人生观和爱情观,从而变成多愁善感、敏感多疑、娇弱多病的“林妹妹”!
繁花迷人眼,各花入各眼。话说回来,每个人读书的感悟是各不相同的,不能一概而论,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嘛。
大致来说,“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男不读西游,女不读红楼”,这话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并不绝对,需要辨证的来看这个问题,不然中国的四大名著难道还都不能读了不是?

袁小小Q
老不看三国,这句话乍看不理解,下面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句话说的是人上了年纪就当有该有的心境,不争权夺利,不勾心斗角。而三国演义演义的便是诸侯之争,权欲之夺。
少不看水浒,说的是青少年该有青少年时期的心态,学习知识,填充大脑,以待以后学以致用。而不是跟水浒塑造的人事物一样学别人打架惹事,崇拜英雄好汉,模仿英雄好汉。殊不知,好多青少年效仿英雄好汉,效仿不成,却走上了歪路,毁了自己前程。故少不看水浒。
男不看西游,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师徒一路西行求取真经发生的种种事迹。其中故事迷幻离奇,让人信以为真。而师徒四人一路靠化缘饱腹,不用工作,不用干活,也可以活的很精彩。男子而立之年,当是奋斗的年纪,不能有一点负面情绪。不能想天上掉馅饼的事,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唐僧那样的运气。所以还是别看西游了,好好干活去吧!
女不看红楼,一提起红楼梦,就让人自然而然想到一个场景,朱红栏杆,锦秀花园,绿女红男,倒像是现在的ktv,不过没有音响,安静些罢了。红楼梦大致就讲的是一个朝代以一个家庭为画面逐渐退化的缩影,其中的腐朽贪婪,人伦道德,尽现人前。女子观之,就不怕她跟着学坏吗?

lisa
看过西游记,只喜欢三国,爱咋咋地

丁丁丁丁丁
男不看西厢好不好!

domotopu
国学巨著 四大明著 你搞清楚什么是书 书的作用 书的用途 书的本质 书的本源 书的本体 你基本上就知道心是什么了

xiongmaopengyou
我觉得这句话有点过时了?首先当前青少年有几个热爱文学的?用心读的又有几个?现在各种培训班特长班是流行式,大家都一股脑地跟风学习各种东西。要放在前些年,学生读课外书算一种重要的娱乐方式,现在呢?没这个气候了。所以首先不用担心书适不适合读,而是大部分人不会用心去读,这样也不会祸害大部分青少年。至于剩下的小部分又影响不了大局,不值得讨论,所以群主这个话题提的已经意义不大了。现在是个浮躁的时代,将就速度和效益的时代,能和民国时期比吗,能和建国初乃至八九十年代比吗?没必要杞人忧天了好吗?


旅行的猴子
不过题主的命题搞错了,应该是:少不读西游,女不读《红楼》,老不看《三国》。
少年儿童时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养成优秀的品质,培养出色的生存能力。少年儿童还没有形成自己稳定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而《西游记》是什么?是神魔小说,神话小说,全都是虚构和夸张的成分,什么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孙悟空会七十二般变化,这种东西如果看得多了,孩子会信以为真,对真实的世界产生扭曲。
所以,建议小孩儿要多看科普性的东西,多接受科学性的信息,掌握客观真实的知识。而神话恰恰是不科学的。尤其《西游记》,牛顿看了都会头疼。
女生要想一生幸福,就得从小养成自信乐观的性情,要懂得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争取自己的幸福和想要的生活。
而《红楼梦》讲的是什么呢?里面全都是一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富家小姐贵族公子,他们从来不懂得人间疾苦,不食人间烟火,生活在一片繁荣但虚妄的世界里。尤其是主人公林黛玉,生来就一副病殃殃的样子,虽然才情出众,但是天性懦弱,多愁善感,心如麦芒。
整天心里都是伤春悲秋和一些小心思。如果女孩子看这种东西多了,很容易受到影响,容易对生活和人生产生消极的观念。当初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就是因为入戏太深,始终走不出林黛玉的阴影,最终导致得了很重的抑郁症。
所以,女孩子就要多看一些明媚积极的东西,养成乐观向上的健康性格。其实不止女孩子,孩子年纪太小的时候,都不宜看太多这种东西,等到他们成人之后,有了自己稳固的天性和判断之后,自然就会有自己的内核,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有了分辨和吸收的能力。
老年人最应该干的事情是什么?是养老,修心养性,人到了晚年,精神和生理都开始衰退,精力没有年轻时候充沛,身体也没有年轻人强壮了。这时候就应该下下棋养养花,打打太极拳做做养生操,爱惜自己的身体。
而《三国演义》中讲的是什么呢?是明争暗斗是勾心斗角是阴谋诡计是打打杀杀。这些东西一来比较耗神,二来是人看了之后容易激动,情绪容易紧张。老年人身心比较脆弱,看多了就会影响身心健康。
建议老人还是多看看传统国学的东西,道家养生、佛家经典,让自己的心性归于安宁,这样就会健康长寿。

雁横烟渚
老不看三国:《黄帝内经》说“老而不能,戒之在得。”就是说,人老了,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了,这时候,最好是清静恬淡,放平心态,不要争什么,争了也没用。然而,整本《三国演义》讲的就是怎样玩弄权谋,怎样与人相争的,这跟老人的修养之道正好背道而驰,所以并不适合老人看。
少不看水浒:少年人血气方刚,正是大展宏图、大显身手的时候,前途一片大好,要奋斗、要努力、要创造奇迹,所有想要实现的理想,都在少年身上。然而,整本《水浒传》却葬送了少年的侠义之气,而增添了更多绝望,让人越读越觉得人生无趣,风光过后还得接受现实的招安,最终空留压抑,所以不适合少年看。
男不看西游:在男人的世界里,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自立自强。不管你是谁,只要你还是个男人,就少不了拼搏、奋斗、自立门户,达到人生的顶峰。然而,整本《西游记》讲的却是怎样消除男人的棱角,怎样与团队合拍,怎样接受制度的管理,团队意志如何不能动摇,虽然在理,但一来就给男人灌输这样的理念,可能这个男人就成长不起来,反而耽误一生,所以并不适合男人看。
女不看红楼:女人历来被视为小肚鸡肠的代表,这并不是女人的错,而是女人身理心理的一种特点,学中医的人就很清楚这一点,但是,这个特点是女人的一个短板,一般来说,女人都希望突破这层束缚,实现人格上的独立自强。然而,整本《红楼梦》讲的又是女人的勾心斗角、小肚鸡肠、相互攀比等等,这就加重了女人的短板,不利于女性朋友成长起来,所以不适合女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