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你家族辈分排序吗?

劉華健_
当然记得。
我刘姓家谱辈份有新旧之分,旧谱只记得三句,新谱为:
德行汉门第,
礼义振家兴,
辉光耀世永,
重新启后仁。

Tina Chen
我是雨夜构想我来回答问题。
看到这个问题我来了兴趣,正好我也姓杨,就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杨姓的起源可以说是有据可考的。在网络可以轻易查到。
杨姓在百家姓中列第十六位。至2015年2月,杨姓总人口约有4270万,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其中,四川杨姓人口约有380万,是杨姓第一大省。 “杨”是太阳的意思,由“木”和“昜”组成。“木”指扶桑,也称杨树,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在今连云港云合山),“昜”古同“阳”,是“日升汤谷”的形象描写。以此为图腾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杨氏族,由此产生了杨姓族徽,最终形成了姓氏
杨姓发源地,是在今山西省境内。春秋时杨为晋所灭,杨姓便向西发展繁衍,其先迁入陕西,后迁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县一带,而后繁衍至河南。当代杨姓族人超过4000万。分布全国各地,世界各国。全国6大姓氏之一。目下普遍认为始祖杨伯乔
本人从祖父口中得知老家是在山东迁徙而来到东北,现在住在吉林省。目前所有已知的亲属也都在东北地区,祖父曾经说过在他的上一辈或者上两辈的人祖居在山东省具体哪个县忘了,可是那个村子的名字还记的清楚,叫做杨家村。说是村中有杨氏祠堂,家中族谱历年修缮,很是具有规模的。但是到了后来由于我祖父这一支的父辈们出走关东,就和老家失去了联系。祖父那一辈的人没有见过家中族谱,只是依稀记得家族辈分的排序。我的父辈中有一些人准备回到老家去修缮族谱,由于种种原因也没能成行。到了我这一辈,就更没有人记得族谱在哪里,老家在哪里了。
只是简单的听父辈的人说起家中辈分排序,也是一知半解。虽然不全可我们现在的后辈还是按照辈分排序起名字,这也算是一种传承吧。我记得排序顺序好像是,“昊天正尚国,永君凤广成,绣景连在玉”。后边还有但我不记得了。其中祖父是“绣”字,父亲是“景”字,我这一辈是“连”字,我的下一辈就是“玉”字。我只能记住这么多了。希望有杨姓的同仁都来参详一下这个线索,或许我们都是同宗呢!
其实关于杨姓的故事和名人在历史上还是有很多的,杨姓在历史上出现过帝王将相,文化名人,在现代有航天英雄,影视明星,体坛宿将等等,可以说是不胜枚举。你能说出杨姓的名人和故事吗?欢迎留言

车车车车
湖南桂阳龙氏家族辈分排序:范常钟秀,敦厚

马振东
我们浙江武义宋氏是芝兰永茂,松柏长春,爷爷永字辈,爸爸茂字辈,我松字辈[可爱]

Ray_疯狂的行摄者
当然记得,我们李姓家族在山东境内,自黄河以北有十八个李家续谱,辈份排字是:万振化茂可,士镇传家本。会如玉昌起,洪恩照清广。其中本字辈份是十九世。

随之
当今社会,对于传统方面丢失的太多,从家族血脉字辈上就能体现出来。
原因或许是几次运动的影响,对于家谱丢失的不少,当今人们都是走南闯北,也都在工作的地方安了家,追名逐利变得更加重要,传宗接代思想已经不被人们所接受,血脉传承在当今年轻人看来已经是糟粕了。
我对于家族的迁徙,寻根是比较感兴趣的。也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就对此感到非常有兴趣去了解。记得小时候也就七岁左右,就能将我不出服的一家人进行罗列,制作成导图形式。从长辈到晚辈进行一一罗列,爸爸见此对我进行了表扬,或许这也是我对此比较感兴趣的源头所在吧!
我们祖辈是山西洪桐县的,明朝迁往了安徽,过了几年又从安徽萧县迁往了江苏徐州山东济宁。这些在家谱中都有记载。
对于这些事情特别关注的原因也是希望自己不能忘根,希望我们更多年轻一代能寻根问祖,将家族传承发扬光大,得到更多人的肯定。

如果 i
记得,因为这是我祖先传承的这一脉,共计20代人。我这一代是第九代,具体是“再仲江思产,进植期洪生,凤恩正以胜,通茂意时真”。不过我现在担忧的是二十代过后,如何排辈?希望作家谱的族人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劇情再美是戲
每一个大家族都有家谱,都要常看看,就不会忘记辈分

潘多拉的盒子
谢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家族观念视乎越来越淡薄了,记得小时候过大年、上坟一个大家族聚在一起嘘寒问暖其乐融融,现在则不然,别说出五服了,过了两服就不怎么来往了。我家祖上是明朝天启年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低下搬来的,后来分散在沧州、南皮、泊头河西、东光、阜城等地,我小时候曾跟着大人们去这些地方排过家谱。至于我们这一枝,至今的七代还是很明晰的,因为上五代的“神主牌”依然供奉,香火未熄。我父亲的高祖爷爷叫李朝伦,是前清道光年间的朝廷重臣,虽然名不见经传,但和龚自珍有交往,因为我们家有一本线装黄皮龚自珍诗集,扉页上有龚自珍手书墨迹,“李公朝伦雅正”,可惜的是,这本书在文化大革命中焚毁了。李朝伦有两个儿子,老大叫李开祥,老二叫李开瑞,这老二就是我父亲的曾祖父,因李开祥是长房,所以“神主牌”至今供奉在他的后代家里。我父亲的爷爷弟兄三个,其中老大死于义和团战乱,老二在民国年间迁往河西扁担李,至今他的后代与我们家有来往。老三即是我曾祖,务农,是个大地主。我爷爷叫李义勤,年轻时参加过直奉交战,晚年死于霍乱病。我父亲叫李运动,当过八路军战士,后又参加渡江战役,是个老革命,可惜在我十六岁那年就去世了。目前,我们家族自李朝伦已历七代,全族三百多口人,出过将军(长房)、县长、老师等,我们商量着,准备明年大聚会一次,缅怀先辈,继往开来,把老辈子留下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历代传承。

sesedou
记不清了,奶奶曾经讲过,是个高僧给排的,怀恩福晓…只记得那么一丢丢了,好像一首诗似的,很长一大段了……可叹,人心不古呀

hangyu_
记得

水晶大王_
我们家好像是没有什么族谱家谱,没听过也没见过。
其实还有点羡慕那些有族谱,每一代人按辈分排行的,感觉人家家族很大,有一种很郑重的感觉。

Doris
我是湘蜀张氏,辈分排序:
锡爵文明起,赐禄华映先。
我是“赐”字辈。

小袋鼠跳跳
记得!我姓许!能记得上三辈下五辈的字

啊年
不知道,更不记得,因为我们没有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