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吖..、、、..
京派最杰出的小说家
鱼尾巴
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 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 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京派”并没有正式的 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京派”作家创作的小 说被称为“京派小说”。 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 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 术手法。 老舍不属于京派。 原因: 1、他的小说京味浓厚。从他最初的《老张的哲学》、 《二马》和《赵子曰》就以北京的生活和北京人在海 外的生活为题材,到后来重新回到北京的市民生活题 材的《离婚》、《牛天赐传》,再到他的代表作骆 驼祥子、《四世同堂》,以及《我这一辈子》和 《月牙儿》、柳家大院等中短篇小说,他最有特 点和艺术成就的作品都与北京这座城市有关。 2、他是京味小说的源头,但不属于京派小说。【摘要】
什么是“京派”?“京派小说”有什么特点?老舍属不属于“京派”?【提问】
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 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 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京派”并没有正式的 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京派”作家创作的小 说被称为“京派小说”。 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 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 术手法。 老舍不属于京派。 原因: 1、他的小说京味浓厚。从他最初的《老张的哲学》、 《二马》和《赵子曰》就以北京的生活和北京人在海 外的生活为题材,到后来重新回到北京的市民生活题 材的《离婚》、《牛天赐传》,再到他的代表作骆 驼祥子、《四世同堂》,以及《我这一辈子》和 《月牙儿》、柳家大院等中短篇小说,他最有特 点和艺术成就的作品都与北京这座城市有关。 2、他是京味小说的源头,但不属于京派小说。【回答】
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也希望您能动动发财的小手,帮忙点击【左下角】评价的位置给出5星评分,非常感谢!祝您生活愉快,好运连连~【回答】
X。
反映我国汉末至魏晋历史风云的《三国演义》,是章回小说中的开山之祖,也是我国最杰出的历史演义小说,它使中国小说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罗贯中在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又运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他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的。
《三国演义》描写了公司184年到280年间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故事,始于黄巾起义,止于西晋统一。全书以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为中心人物,又贯穿了群众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把蜀汉当作魏蜀吴之间矛盾的主导方面,集中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军事的、政治的、外交的种种斗争。通过这些斗争,作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他们对统治集团的爱憎与向背,以及他们反对战争割据,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三国演义》共120回,其中104回,写的是自桃园结义到诸葛亮死于五丈原之51年间所发生的事件,以后46年只用16回就划划结束了,作品中的人物众多,事件错综复杂,作者紧紧抓住曹刘两个集团的矛盾这一主线,展开一系列的描写,写得脉络分明。书中的一些主要人物大都栩栩如生,像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曹操的奸诈多疑,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某一类型人类的代表。《三国演义》的语言雅俗共赏,简洁明快,富有传记色彩。它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历史性很强,学者认为它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民间也有“真三国,假封神”的说法。
《三国演义》通过惊心动魄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构成了一幅绚烂多彩的画卷,丰富了我国的艺术宝库。它不但在文学史上影响了后世历史小说的创作,而用产生了不可低估的社会影响。它用文学的笔触揭示出军事活动和战争的规律;它成功地塑造了像诸葛亮、张飞、关羽等一系列色彩鲜明的人物形象,并深深刻入人民的意识,甚至在某些方面成为人民的生活榜样。
原贴:中国最杰出的历史小说
跟你扛上了
《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 ,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
原贴:古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
兰 天
中国最杰出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反映我国汉末至魏晋历史风云的《三国演义》,是章回小说中的开山之祖,也是我国最杰出的历史演义小说,它使中国小说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罗贯中在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又运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他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的。
《三国演义》描写了公司184年到280年间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故事,始于黄巾起义,止于西晋统一。全书以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为中心人物,又贯穿了群众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把蜀汉当作魏蜀吴之间矛盾的主导方面,集中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军事的、政治的、外交的种种斗争。通过这些斗争,作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他们对统治集团的爱憎与向背,以及他们反对战争割据,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三国演义》共120回,其中104回,写的是自桃园结义到诸葛亮死于五丈原之51年间所发生的事件,以后46年只用16回就划划结束了,作品中的人物众多,事件错综复杂,作者紧紧抓住曹刘两个集团的矛盾这一主线,展开一系列的描写,写得脉络分明。书中的一些主要人物大都栩栩如生,像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曹操的奸诈多疑,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某一类型人类的代表。《三国演义》的语言雅俗共赏,简洁明快,富有传记色彩。它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历史性很强,学者认为它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民间也有“真三国,假封神”的说法。
《三国演义》通过惊心动魄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构成了一幅绚烂多彩的画卷,丰富了我国的艺术宝库。它不但在文学史上影响了后世历史小说的创作,而用产生了不可低估的社会影响。它用文学的笔触揭示出军事活动和战争的规律;它成功地塑造了像诸葛亮、张飞、关羽等一系列色彩鲜明的人物形象,并深深刻入人民的意识,甚至在某些方面成为人民的生活榜样。
原贴:中国最杰出的历史小说
被追杀的狼
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x0d\x0a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x0d\x0a老舍不属于京派。\x0d\x0a原因:\x0d\x0a1、他的小说京味浓厚。从他最初的《老张的哲学》、《二马》和《赵子曰》就以北京的生活和北京人在海外的生活为题材,到后来重新回到北京的市民生活题材的《离婚》、《牛天赐传》,再到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以及《我这一辈子》和《月牙儿》、柳家大院等中短篇小说,他最有特点和艺术成就的作品都与北京这座城市有关。\x0d\x0a2、他是京味小说的源头,但不属于京派小说。
天津买办
反映我国汉末至魏晋历史风云的《三国演义》,是章回小说中的开山之祖,也是我国最杰出的历史演义小说,它使中国小说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罗贯中在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又运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他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的。
《三国演义》描写了公司184年到280年间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故事,始于黄巾起义,止于西晋统一。全书以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为中心人物,又贯穿了群众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把蜀汉当作魏蜀吴之间矛盾的主导方面,集中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军事的、政治的、外交的种种斗争。通过这些斗争,作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他们对统治集团的爱憎与向背,以及他们反对战争割据,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三国演义》共120回,其中104回,写的是自桃园结义到诸葛亮死于五丈原之51年间所发生的事件,以后46年只用16回就划划结束了,作品中的人物众多,事件错综复杂,作者紧紧抓住曹刘两个集团的矛盾这一主线,展开一系列的描写,写得脉络分明。书中的一些主要人物大都栩栩如生,像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曹操的奸诈多疑,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某一类型人类的代表。《三国演义》的语言雅俗共赏,简洁明快,富有传记色彩。它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历史性很强,学者认为它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民间也有“真三国,假封神”的说法。
《三国演义》通过惊心动魄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构成了一幅绚烂多彩的画卷,丰富了我国的艺术宝库。它不但在文学史上影响了后世历史小说的创作,而用产生了不可低估的社会影响。它用文学的笔触揭示出军事活动和战争的规律;它成功地塑造了像诸葛亮、张飞、关羽等一系列色彩鲜明的人物形象,并深深刻入人民的意识,甚至在某些方面成为人民的生活榜样。
原贴:中国最杰出的历史小说
Chloe_Minoz
小二黑
话梅55
金庸的小说越长越好,《天龙八部》《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各有优长:《天龙八部》融合儒道释文化(萧峰、段誉、虚竹为代表),而写得最精彩的是萧峰“侠之大者形象”;《笑傲江湖》的道家形象最为凸出,刘正风和曲洋荒山夜月联奏笑傲江湖曲的描述真是荡气回肠,以至令狐冲和任盈盈成了他们的影子,相形失色;《倚天屠龙记》固然一样伏线千里波澜起伏扣人心弦,而打斗的场面尤有戏剧色彩令人想起就哑然失笑禁不住津津乐道。(《鹿鼎记》是武侠小说的变异,实际解构了武侠小说)。
古龙以《风云第一刀》为冠。这个书名与李寻欢扣得更紧,“例无虚发”的是飞刀。《多情剑客无情剑》有点玄虚,剑固然是高贵的象征,而刀在主人公那里却显示了平民化的高贵。此书实写虚写分寸拿捏得恰如其分,不似它书的或过或不及。
梁羽生《云海玉弓缘》。
*.*゛(
我个人的选择,金庸笑傲江湖,梁羽生云海玉弓缘,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温巨侠逆水寒。我心目中武侠宗师还要再加一个黄易,代表作我选大唐双龙传。
gutyu
新派武侠小说四大著名作家金古梁温,四位武侠小说大师都有一部最杰出的武侠小说。分别是:金庸先生杰出的著作是天龙八部,古龙先生杰出的著作是飞刀系列,梁羽生杰出的著作是云海玉弓缘,温瑞安杰出的著作是四大名捕系列。
阿陈
这也是一道见仁见智的问题!
以下仅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1,金庸---《天龙八部》。
理由:其一是《天龙八部》曾经节选入高中语文课本;其二是《天龙八部》小说,有满满的家国情怀。
2,古龙---《多情剑客无情剑》。
理由:该部作品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各种各样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明线和暗线交错。意境比较深远。
说明 :也有人比较看好《绝代双骄》。毕竟被搬上荧屏的次数比较多。
3,梁羽生---《云海玉弓缘》。
笔者还是一如既往支持《云海玉弓缘》。因为在这部作品当中,一代大侠金世遗的形象被刻画得更形象更丰满。金世遗与谷之华的爱情故事更打动人心。此外,《萍踪侠影录》是梁羽生的代表成名作,因此,呼声也比较高。
4,温瑞安---《逆水寒》。
《逆水寒》取材于四大名捕系列,故事情节却又远远高于四大名捕系列。《逆水寒》小说是四大名捕故事的延伸,但是,其深度和广度又远远压倒《会京师》等四大名捕系列小说。
原品木纯
原贴:最杰出的短篇小说家是谁?
盈盈笑语
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幸福
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无奈
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悲伤
在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折磨
我很喜欢这部小说 一共三本 很值得看
《仙侠奇缘之花千骨》很虐 但结局还可以 很赚眼泪
“这世上我最怕两样东西,鬼和师父……”
“姐姐,你好高好漂亮啊,唯一的缺点就是胸小了点……”
“这些舌头都很听话,有时候也会需要浇浇水,有时候也需要把天顶打开,让它们晒晒太阳。”
“什么叫离她远一点,笑话!我要天下皆在我手,还怕逆不了这小小乾坤!”
“没有喜欢也没有不喜欢。所以,不管以怎样一种方式活着,对于我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
“我不相信正,不相信邪,不相信幸福,可是我相信你!”
“白子画,你若敢为你门中弟子伤她一分,我便屠你满门,你若敢为天下人损她一毫,我便杀尽天下人!”
“高尚情操?这仅仅是一个词?还是奉献出自己幸福,牺牲了自己的一切的人才会有的一种感觉?我此生心系长留,心系仙界,心系众生,可是却从没为她做过什么。我不负长留,不负六界,不负天地,可是终归还是负了她负了我自己。”
“他是世上最温柔之人,也是最无情之人。我努力了那么多年,从来都不懂他的,不过现在已经不需要懂也不想懂了,是死是活,他如今在我手里,我想怎样都行。”
“我没有师父,没有朋友,没有爱人,没有孩子,当初我以为我有全世界,却原来都是假的。爱我的,为我而死,我爱的,一心想要我死。我信的,背叛我,我依赖的,舍弃我。我什么也不要,什么也不求,只想简单的生活,可是是老天逼我,是你逼我!你以为到了现在,我还回得了头么?”
《琉璃般若花》也很虐 结局是好的
江湖冉冉,红尘悠悠
一个是观透世情,心如明镜,光风霁月的武林奇葩
超凡脱俗,清华自守,依万象而生,却又看破红尘
如有似无,万物归空
武功修为,皆入化境,可当以神人称之
正所谓-----真水无香
一张殊绝无双的艳媚之容
一颗通杀四方的巧诈之心
偏偏罗玄这样一汪静水流深
却被般若花火一样的感情痴缠所伤
好一个爱也痴狂,恨也痴狂
水与火的较量
最后到底不过是两败俱伤
只化作清风吹过的一阵水汽云烟罢了
而当头脑简单有点花痴的琉璃穿越时空来到古代,
遇到了她命中注定的爱人——武林之中万人景仰,超凡脱俗,灵性出万象,风骨超常伦(以下省略一万字)的绝代神医罗玄,
痴缠烂打的她伴随着罗玄一路行来,历经波折,只为逃避追杀,护送身中般若花之毒的他取得蛟龙之血解毒。
花痴又迷糊的可爱小捣蛋,遇上严肃又无情的绝代医圣,
百般柔情,费尽心机,
最后却也只不过是落得个同般若花一样的心碎神伤的下场罢了……
罗玄,难道终归只能让任何女子,神一般的仰望吗?
暂时就这些,我是看了这三篇开始喜欢虐文的。不知道你看过没
原贴:古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
关啊关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 ,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
原贴:古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
小蜗牛
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
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
老舍不属于京派。
原因:
1、他的小说京味浓厚。从他最初的《老张的哲学》、《二马》和《赵子曰》就以北京的生活和北京人在海外的生活为题材,到后来重新回到北京的市民生活题材的《离婚》、《牛天赐传》,再到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以及《我这一辈子》和《月牙儿》、柳家大院等中短篇小说,他最有特点和艺术成就的作品都与北京这座城市有关。
2、他是京味小说的源头,但不属于京派小说。
猪的小猪68
1、孙武(约前535—?),即以《孙子兵法》传世的孙子,史称“兵圣”,论起历朝名将军事影响,毫无疑问首推孙武,非但影响国人两千多年,且其思想已经超越军事领域成为世界的宝贵精神财富。
2、吴起(约前440—前381年),战国时期卫国人,著有吴子一书,与《孙子》一文被后世并称为孙吴兵法。吴起先后协助鲁国抵抗齐国,又率魏国军队以少胜多,大败过秦军,但都受到了排挤。最后只好来到楚国被楚悼王任为相,使楚国又强大起来。但楚悼王死后,吴起竟然被乱箭射杀于楚悼王的尸体之上。
3、曹刿(生卒年不详),春秋鲁国人,因《左传》之曹刿论战成名,“一鼓作气、二鼓气弱、三鼓气衰”的典故即源于此。
4、赵襄子(?—前425年),春秋晋国后期,实权掌握在赵、韩、魏和智氏四家之手,以智氏最大。前455年,韩、魏、智联手攻赵,赵襄子独力支撑,又说服韩、魏倒戈,终取得“晋阳之战”的胜利,奠定了“三家分晋”的基础。
5、孙膑(?—前316年),齐国军事家,“知彼知已,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已,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已,每战必殆”,此名言就出自他之口,另外“田忌赛马”“围魏救赵”的故事皆闻名中外。前354年和前341年,在与魏国大将庞涓的战斗中,分别取得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使战国初期的超级强国魏国从此雄风不再。
6、赵武灵王(约前340—前295年),赵国国君,公元前325—前299年在位。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袭,实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实现富国强兵的战略,使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7、乐毅(生卒年不详),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诸葛亮年轻时的志向就是“文成管仲,武比乐毅”,可见乐毅在古代武将中的地位之高。公元前284年,身为赵国人的乐毅被燕国拜为上将后,指挥五国联军伐齐,连破70余座城池,使齐国只余下两座城市。如果不是最后被排挤,说不定就灭了强大的齐国。
8、田单(生卒年不详),齐国将领,齐国七十城失守后处于灭亡边缘,公元前279年,齐将田单据守孤城即墨5年后,凭借“火牛阵”击败燕军,并由防御转向反攻最后收复国土。
9、赵奢(生卒年不详),公元前279年赵奢指挥“阏与之战”击败强大秦军。赵奢还有识人的本领,他经常与儿子赵括谈论兵法往往处于下风,时人皆以为赵括军事才能极佳,但赵奢却留下遗言其子难堪大任,结果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果然丧师辱国。
10、白起(?—前258年),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全歼韩魏联军、攻陷楚都郢都、以及公元前的260年的长平之战,皆其杰作,可以说白起的战功奠定了秦朝统一江山的基础。只可叹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赵国俘虏太过残忍了,因此白起最后被秦王逼迫自杀也可谓是报应了。
11、廉颇(前327—前243年),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将相和”、“负荆请罪”、“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等典故,都是对老将廉颇的高度赞赏,据说在其一生中的战斗中,几乎百战百胜,在各国中有着崇高的威望。
12、魏无忌(?—前243年),魏国军事家,史称信陵君。信陵君先是“窃符救赵”挽救了赵国,后又于前247年组织各国合纵击败强秦,显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留有魏公子兵法一书。
13、李牧(?—前229年),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据守赵国北方边境,以抗击匈奴而成名。在秦灭赵之战过程中,赵国因中反间计杀了李牧而导致亡国。
14、王翦(生卒年不详),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是继白起以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连年征战中,赵、魏、楚、齐、燕等五国皆由其父子率军所灭。王翦指挥战役中最有名的一战是灭楚之战。
15、王贲(生卒年不详),与父亲一起同为秦国名将,为秦朝统一大业立下汗马功劳。最出名的是灭魏之战中水淹魏都大梁。
nevercryagain
1、孙武:伟大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我国军事理论的奠基者,我国古代军事谋略学的鼻祖,被后世誉为“兵圣”。孙武助吴灭楚,威慑齐晋,使一个弱小的吴国在短期内跃升为军事强国。《孙子兵法》记载了其军事思想,是中国兵学的最高境界。
2、白起: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统帅。白起是继孙武之后,中国战争史上又一个伟大的军事统帅,也是秦国历史上战功最为卓著的将领。白起一生善于用兵,征战沙场达37年之久,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歼敌百万,未尝败绩,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史学家司马迁称赞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 。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
3、韩信: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兵灵活,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
4、李靖:唐朝伟大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统帅。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他治军、作战又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
5、曹操: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6、朱元璋: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其军事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7、刘裕: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与很多历史人物不同的是,刘裕是从一个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用二十年的时间,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所以更令人钦佩。刘裕的军事生涯,指挥了无数次作战,最大的特点是以少胜多,而且作战中常身先士卒。刘裕的北伐,是中国战争史上最成功的北伐之一,就成就上而言,仅次于朱元璋北伐。此外,刘裕还长于水战。
8、岳飞: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他数次北伐中原,特别是最后一次大规模北伐中原的军事行动,使金军遭到沉重打击。“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是金军对岳飞部队的高度评价。
来不及哭的鱼
太多,列举十个著名的军事家
1、李世民: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统帅。李世民雄才大略、智勇兼备。精于战法,善于运用骑兵,出奇制胜。临战身先士卒。他是最早将参谋机构引入军队建设,他的天策府居功至伟,从16岁起战绩未败。
2、孙武:伟大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我国军事理论的奠基者,我国古代军事谋略学的鼻祖,被后世誉为“兵圣”。孙武助吴灭楚,威慑齐晋,使一个弱小的吴国在短期内跃升为军事强国。《孙子兵法》记载了其军事思想,是中国兵学的最高境界。
3、白起: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统帅。白起是继孙武之后,中国战争史上又一个伟大的军事统帅,也是秦国历史上战功最为卓著的将领。白起一生善于用兵,征战沙场达37年之久,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歼敌百万,未尝败绩,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史学家司马迁称赞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 。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
4、韩信: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兵灵活,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
5、李靖:唐朝伟大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统帅。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他治军、作战又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
6、曹操: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7、朱元璋: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朱元璋胸怀韬略,深谋远虑,善于驾驭战争,掌握主动权。其军事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8、刘裕: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与很多历史人物不同的是,刘裕是从一个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用二十年的时间,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所以更令人钦佩。刘裕的军事生涯,指挥了无数次作战,最大的特点是以少胜多,而且作战中常身先士卒。刘裕的北伐,是中国战争史上最成功的北伐之一,就成就上而言,仅次于朱元璋北伐。此外,刘裕还长于水战。
9、岳飞: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他数次北伐中原,特别是最后一次大规模北伐中原的军事行动,使金军遭到沉重打击。“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是金军对岳飞部队的高度评价。
10. 努尔哈赤
创建了八旗军制。八旗制度是由氏族公社的生产组织演变而来的。女真人的习惯,每逢出师打猎,全族的壮丁都要出动。
每人出一支箭,10个人组成一个小队,由牛录额真指挥。后来由于军队不断扩大,努尔哈赤就规定每300个人设一个牛录额真;每5个牛录为一个甲喇,设一个甲喇额真统辖;5个甲喇为一个固山,设一个固山额真统领,并设两个梅勒额真作为固山额真的助手。
每个固山为一旗,由亲王担任统帅,率领7500人,分别用红黄蓝白四色旗为标志,所以也称四旗。后来。又增加了镶红、镶黄、镶白、镶蓝四旗,一共八旗。八旗制度是“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的兵民合一、军政一体的社会组织形式。八旗士兵平时狩猎耕种,战时上马出征。
八旗旗主都是努尔哈赤的子侄,而努尔哈赤则是最高统帅。八旗制度的实行,提高了女真人的战斗力,入关前的八旗兵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披靡,为清朝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是玩
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文化意蕴。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旧京派作家、学者,我们可以开出一大串的名单:沈从文、朱光潜、周作人、废名、钱玄同、俞平伯、林徽因……这些人的劳作,已形成了一个传统。有关他们的书籍,仍很流行。京派文人,大多带有文化上的某种自觉。他们不太从事政治运动,和时尚文化,亦有距离。今天的文化人,有许多是继承了他们的情调,像王世襄、启功、张中行、冯亦代等。如果有人留心这几代人的思想脉络,当可发现有趣的承传关系。北京文化的“大”与“深”,与这类文化人的存在,是多有原因的。他们的精神品格,抵制了浮躁文化的冲击,在诸多时髦艺术转瞬即逝之后,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他们的背影还刻在文化的路途上。
原贴:京派小说家
tjhzgcdb
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之处。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文化意蕴。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原贴:京派小说家
ren0381
中国古代?根本就没有短篇小说巨匠这个称谓,只知道世界文学史上四大短篇小说巨匠:法国的莫泊桑; 俄国的契诃夫; 美国的欧·亨利和美国的马克·吐温
望采纳
mayday
第一种说法:
第一位: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649年) 作为杰出封建政治家,在贞观(627年~649年)年间,由于比较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注意与民休息,留心治道。这个时期,政治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安定,国势强盛,民族关系融洽,被赞誉为封建社会少有的治世,史称“贞观之治”。开创了繁华的唐朝盛世。
第二位: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 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他统一了六国,统一了度量衡,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一生功绩卓著。但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位暴君,实行暴政,秦仅二世而亡,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三位: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前87年) 西汉王朝的第六代皇帝。他在位五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之一。汉武帝雄才大略,颇有建树,他当政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时代之一。人们往往把汉武帝的功业和秦始皇相比,史称“秦皇汉武”。
第四位: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公元1654年-1722年)在位近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精明神武,用兵西藏,新疆、蒙古、沙俄,奠定和捍卫了中国的版图。同时崇尚节俭。开创了康乾盛世。除敖拜,平三藩,攻台湾,亲征葛尔丹康熙帝的胆识、远见、气魄,甚至不计“万乘之尊”与将士同甘苦,以及勇于实践的精神,堪称是历代帝王的典范和楷模。
第五位:武则天(624~705) 唐高宗李治皇后,后为周则天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举行殿试,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制,员外置官,破格用人。劝农桑、薄赋敛、息干戈、禁淫巧、省力役等进步的主张。顺应了时代潮流,延续了唐朝盛世。
第六位:前秦世祖苻坚(公元338~385年) 抑制豪强,整饬军政,强化王权,对于被征服的民族和地区的人采用怀柔政策。在思想意识上以汉化融合各族,提倡儒学,广兴学校,令公卿以下子孙入学,还亲临太学考试学生优劣。关中为前秦的根本所在,因多年混战,生产废弛,他“劝课农桑、赈恤穷困”,行区种法,兴修水利,遂使关陇地区经济发展,国力充实。370年苻坚攻灭前燕,次年灭仇池氐族杨氏,373年取东晋梁、益两州,376年灭前凉和代,统一北方。382年派吕光进军西域。前秦成为十六国中最强大的政权,其疆域东极沧海,西并龟兹,南包襄阳,北尽沙漠。他在位期间致力于修明政治,统一中国北方,政绩显著,是十六国时期许多封建帝王中最杰出君王。
第七位: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公元1162-1227年) 蒙古开国君主,著名军事统帅。1206年,被蒙古贵族推举为“成吉思汗”。之后进行大规模的侵略扩张。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攻金灭夏,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他军事才能卓越,战略上重视联远攻近,力避树敌过多。用兵注重详探敌情、分割包围、远程奇袭、佯退诱敌、运动中歼敌等战法,史称“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为后代开创了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大的版图国家而奠定了基础。
第八位: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27—976年) 宋朝开国君主,公元960年。在“陈桥兵变” 中被拥立为帝,后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中国的策略,先后攻灭了南平、湖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同时又加强了对北方契丹的防御,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
第九位:明太祖朱元璋(公元1328—1398年) 明太祖是历史上少有的由平民得天下的皇帝,朱元璋削平群雄,统一南北的同时,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着手稳固新建王朝的统治,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元璋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影响深远,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并奠定了明朝200多年的统治基础 。但他将中集权君主专制发展到空前程度,以及由此对社会经济产生的阻碍作用。
第十位: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 汉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皇帝之一。史称其才兼文武,豁达有大度。他长于用兵,善于以少胜多,出奇制胜。他对待臣僚“开心见诚”,不念旧恶,但赏罚严明。他所开创的“光武中兴”是中国封建史上著名的四大治世之一。
第二种说法:
(1)周武王姬发:西周建立者,号称“宗周”,庙号“武王”。
(2)秦始皇赢政:(前259-前210),秦朝建立者,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始称皇帝。
(3)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西汉皇帝,在位期间是汉朝的鼎盛时期。谥武帝。
(4)汉光武帝刘秀:(前6-后57),东汉的建立者,死后实际薄葬。
(5)魏孝文帝元宏:北魏较有作为的皇帝(467-499),即位时年仅5岁。
(6)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朝皇帝,唐高祖李渊次子,大力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能接受直谏,庙号“太宗”。
(7)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北宋开国皇帝,大权集中,生性孝友节俭。
(8)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元朝立国皇帝,成吉思汗之孙。灭亡南宋,统一了天下。
(9)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明王朝建立者,出身贫寒,曾投身皇觉寺为僧,后克元,统一中国。死后谥高皇帝,庙号太祖。
(10)清圣祖玄烨:(1654-1722),清代皇帝,姓爱新觉罗,清世祖福临第三子,在位61年,庙号清圣祖。
wikeypig
1、秦始皇:嬴政嬴政前259年~前210年,中国第一位皇帝。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2、汉武帝:刘彻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汉武帝十六岁时登基,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
3、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4、隋文帝:杨坚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即隋文帝(581年-604年在位),汉族,隋朝开国皇帝,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
5、汉文帝:刘恒刘恒(前203年—前157年),即汉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汉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
6、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GhinggisKhan,意为“拥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62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取名铁木真。
7、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即明太祖(1368年—1398年在位),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位期间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北伐残元。
8、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是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9、武则天(武周)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本名珝,后改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自立为帝,定洛阳为都,称“神都”,建立武周。
10、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洛阳瀍河区东关)。
吃货小白
明成祖 朱棣
讲首都迁移到北京,在汉人皇帝中是很有胆魄的,永乐大典也是学术界的珍宝,并排郑和七下西洋使华夏威名远波,可惜重用宦官,祸害后世。
唐玄宗 李隆基
李隆基论政绩和才智应该排前四,可惜他不仅前明后昏,导致了安史之乱,还因为贪恋美色,强占儿媳、并将儿子“赐死”,实在令人寒心、发指。
元世祖 忽必烈
又一次统一全国,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因为吐蕃第一次正式纳入中华的版图,(可惜没把小日本纳进来),我们今天的版图就是从元朝继承下来的。(可惜小了很多)
宋太祖 赵匡胤
使自五代十国100年的分裂局面又一次统一。不仅是个有作为的皇帝,还是个重情义的皇帝,虽忌惮手下人的重兵,却不用汉高祖、明高祖的伎俩杀人,用喝酒聊天的方式就OK了。对后周的皇室也很礼遇。不杀人、不流血就改朝换代了。
清高宗 弘历
乾隆不仅是杰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完成了“康乾盛世”的伟业。文才也不错,一生留下4万于首诗,还酷爱收收藏古玩、字画。
秦始皇 赢政
把他排第5也太委屈他了。如果说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不是最大的,也是最大的之一。可惜施行暴政、杀戮太重。不过长城虽劳民伤财,却为后世流下了伟大的工程。很多制度被后世沿用,直至今日。
汉武帝 刘彻
大败匈奴,震华夏威风。手下有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各尽其职,卫青、霍去病、李广、东方朔、张骞、祖父偃、司马迁、董仲书。可谓是群星闪耀。晚年虽有过错,但还知道下罪己昭 。
隋文帝 杨坚
结束了从西晋以来长打270多年的分裂。科举制更是影响深远。提倡节俭、体察民情在帝王中不多见的。只是生性猜疑,事必躬亲“欲以一人之智,段天下之务”。可惜竟被自己的伪君子儿子害死。
唐太宗 李世民
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16岁勤王便展露头角,20岁以明满洛阳。礼贤下士、深得人心,南征北战、屡建奇功。登基后对内修生养息、恢复生产,对外抵抗外敌、开疆扩土。难得的是能居安思危、纳谏如流。
清圣祖 炫烨
平定内乱、加强集权、整顿吏治、兴修水利、完整版图、抵抗外侵。康熙大帝文韬武略、文治武功,天生就是个当皇帝的料。将一个内忧外患的满清政府代向了辉煌的“康乾盛世”。康熙还家教严格,子孙中没有一个纨绔。还学灌古今,对西方的自然科学也很有研究。他基本上做到了那个时代一个圣君所能做到的一切。
JRFFREY
1、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
2、汉武帝:刘彻
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汉武帝十六岁时登基,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
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3、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不久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4、 隋文帝:杨坚
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即隋文帝(581年-604年在位),汉族,隋朝开国皇帝,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杨坚在位期间,军事上攻灭陈国,成功地统一了严重分裂数百年的中国,击破突厥。
被尊为“圣人可汗”;内政方面,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中国农耕文明的辉煌时期。杨坚在大宝殿驾崩,在位23年,终年64岁,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葬于泰陵。
5、汉文帝:刘恒
刘恒(前203年—前157年),即汉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汉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
刘恒登基后三月后(景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刘启为皇太子,元年三月立窦漪房为皇后。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第二年,即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刘恒去世。
6、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Ghinggis Khan,意为“拥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62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取名铁木真。
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去世,之后被密葬。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
7、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即明太祖(1368年—1398年在位),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位期间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
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北伐残元。经过洪武朝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葬明孝陵。
8、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是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8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传位于第四子胤禛。
9、武则天(武周)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本名珝,后改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自立为帝,定洛阳为都,称“神都”,建立武周。武则天在位前后,肆杀唐宗室,兴起“酷吏政治”。
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所以使得贤才辈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
10、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洛阳瀍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
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之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
天使的翅膀
在封建王朝统治时期,中国历经23个朝代,83个王朝,出现过将近500位皇帝。在这些人中有具体出生卒年月的大约209人,而这在209位皇帝当中活到80岁以上的只有5个,活到50岁以上的不到整体的30%,这些人的平均年龄只有39.2岁,所以在古代皇帝竟然成为了一个高危职业。在这些皇帝当中,最杰出的十位分别是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武曌、成吉思汗、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宋太祖赵匡胤、清朝康熙。
秦始皇嬴政出生于公元前259年,13岁就已经继承王位,21岁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乱,不久之后除掉权臣吕不韦,开始独揽朝廷大权。在后来的短短九年时间里,先后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顺利完成天下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汉高祖刘邦作为西汉的开国皇帝,是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奠基者和开拓者,对汉族历史的发展和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开创了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属于汉人的王朝。
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击败了困扰中国北方多年的匈奴,并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不但奠定了汉王朝强盛的局面,还开辟了辽阔的疆域,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知人善用、虚心纳谏、重用贤臣,完善科举制度让寒门子弟有出人头地的机会。除此之外坚持以农为本,减轻徭赋,开创了贞观之治;武则天武曌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同时还是中国历史上即位年龄最大的人。
成吉思汗、忽必烈作为元朝的统治者,对于中国版图的扩张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曾经一直征战到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等地;明太祖朱元璋出生于一个穷苦人家,少年时期就开始给地主家放牛,之后由于天灾人祸不得不躲到寺庙里去避难。最终靠着自己的能力,从一个普通人一步步走上了九五之尊这个宝座,顺利当上了一国之君。
宋太祖赵匡胤在后周是曾参军投奔枢密使郭威,之后凭借自己的才能助其击败北汉、南唐,屡建战功,最终为禁军最高统帅。后来在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时,发生了历史上比较著名的“陈桥兵变”,之后被拥立为帝,国号“宋”,史称宋朝或北宋。在位期间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最终顺利完成大一统,成功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被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
brian
思无邪V
《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史上不可超越的顶峰。《中国大百科全书》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怎么估计都不为过。大英百科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等于一整个的欧洲。
毛泽东对红楼梦的评价与看法:
1、《红楼梦》我至少读了五遍……我是把它当历史读的。开头当故事读,后来当历史读。什么人都不注意《红楼梦》的第四回,那是个总纲,还有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好了歌和注。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讲护官符,提到四大家族:“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薛),珍珠如土金如铁。”《红楼梦》写四大家族,阶级斗争激烈,几十条人命。统治者二十几人(有人算了说是三十三人),其他都是奴隶,三百多个,鸳鸯、司棋、尤二姐、尤三姐等等。讲历史不拿阶级斗争观点讲,就讲不通。
2、中国有三部名小说,《三国》、《水浒》和《红楼梦》,谁不看完这三部小说,不算中国人!
3、不读五遍《红楼梦》,没必要发表评论。
4、大观园里贾宝玉的命根是系在颈上的一块石头,国民党的命根是它的军队,怎么好说不“保障”,或者虽有“保障”而不“确实”呢?
5、《红楼梦》不仅要当做小说看,而且要当做历史看。他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他的书中写了几百人,有三四百人,其中只有三十三人是统治阶级,约占十分之一,其余都是被压迫的。牺牲的、死的很多,如鸳鸯、尤二姐、尤三姐、司棋、金钏、晴雯、秦可卿和她的一个丫环。秦可卿实际是自杀的,书上看不出来。贾宝玉对这些人都是同情的。你们看过《金瓶梅》没有?这部书写了宋朝的真正社会历史,暴露了封建统治,揭露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矛盾,也有一部分写得很细致。《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但是,《金瓶梅》的作者不尊重女性,《红楼梦》、《聊斋志异》是尊重女性的。
肉段溜肥肠
楼主的提法有问题,红楼梦不能归为历史小说,是写实性强的带点自传性质的古典小说.
也不能简单的说最杰出.应该这么讲,红楼梦是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没有之一,就是最高.
它是古典小说的集大成者.鲁迅先生说过,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可以说各种人都可以在红楼故事中找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理解出自己体会最深的人生.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楼梦无疑是非常了不起的.
至于其它古典小说,西游,水浒,三国,金瓶都有自己局限的地方,不像红楼故事那样永远说不完,道不清.
不知道这么说楼主搞清楚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