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浪漫主义作家
[作品]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
《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世界文学名著青少年必读丛书)》主要内容:小说中心故事讲述的是英国一个乡绅——仁慈、善良、富有的奥尔斯华绥先生有一天在自己床上发现一名弃婴,此弃婴是一个私生子,他好心收为养子,起...
方凌初
玛丽·雪莱 现在西方科幻界公认的第一部近代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的作者
阿瑟·克拉克 英国科幻大师 代表作有2001:太空奥德赛 《童年的终结》、《与拉玛相会》等
乔治·奥威尔 克拉克同时代作家 《1984》被评为科幻最佳作家
致力于“新浪潮”创作的主要是两位英国作家:j.g.巴拉德和布莱恩·奥尔迪斯。前者的“毁灭世界三部曲”在科幻界一度引起轰动,并使主流文学对科幻小说刮目相看;后者极为重视科技与人性的关系,他的作品远离传统题材,从来不使用激光枪或星球大战来刺激读者,而是致力于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思考,把科幻文学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其地球的漫长午后、隐生代令人拍案叫绝,掩卷深思。奥尔迪斯对中国十分好,在改革之初便来华访问,并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接见;1991年他还参加了在四川成都举办的世界科幻协会年会。此外英国科幻编辑兼作家米歇尔·莫考克和美国科幻作家菲利普·法马尔也为“新浪潮”运动做出了不少贡献。
“塞伯朋克”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呼唤科幻小说从新浪潮向硬科幻回归;引入信息论、控制论、生物工程等高科技内容;在文化价值观点上具有反传统性;反对被纳入某一流派,尚处于逐步发展之中。 这一运动的代表人物是美国作家威廉·吉布森和布鲁斯·斯特灵。前者的首部作品《神经漫游者》一举轰动科幻界,后者的主要长篇代表作为心内海。这类作品的共同特点是主人公可以将自己的大脑与全世界的电脑网络联通,在高度信息化的神奇灵境里随意漫游。
原贴:英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
狂爱咖啡
1911《白孔雀》 (The White Peacock, 长篇小说)
1912《逾矩的罪人》 (The Trespasser, 长篇小说)
1913《爱情诗集》 (Love Poems and Others, 诗集)
《儿子与情人》 (Sons and Lovers, 长篇小说)
1914孀居的霍尔罗伊德太太 (The Widowing of Mrs. Holroyd, 剧本)
普鲁士军官 (The Prussian Officer and Other Stories, 短篇小说集)
1915《虹》 (The Rainbow, 长篇小说)
1916《意大利的黄昏》 (Twilight in Italy, 游记)
阿摩斯 (Amores, 诗集)
1917瞧,我们走过来了 (Look! We Have Come Through! 诗集)
1918《新诗集》 (New Poems, 诗集)
1919《海湾》 (Bay, 诗集)
1920《一触即发》 (Tough and Go, 剧本)
《恋爱中的女人》 (Women in love, 长篇小说)
《误入歧途的女人》 (The lost Girl, 长篇小说)
1921欧洲历史上的运动 (Movement in European History, 论文)
精神分析与无意识 (Psychoanalysis and the Unconscious, 论文)
乌龟 (Tortoises, 诗集)
《大海与撒丁岛》 (Sea and Sardinia, 游记)
1922亚伦的手杖 (Aaron’s Rod, 长篇小说)
无意识幻想曲 (Fantasia of the Unconscious, 论文)
英格兰,我的英格兰 (England, My England, 短篇小说集)
1923小甲虫 (The ladybird, 中篇小说集)
美国经典文学研究 (Studies in Classic American Literature, 论文集)
《袋鼠》 (Kangaroo, 长篇小说集)
鸟、兽、花 (Birds, Beast and Flowers, 诗集)
1924灌林中的男孩 (The Boy in the Bush, 与斯金纳合作的小说)
1925烈马圣莫尔 (St. Mawr: Together with the Princess, 中短篇小说集)
关于豪猪之死的断想 (Reflections on the Death of a Porcupine, 散文集)
1926《羽蛇》 (The Plumed Serpent, 长篇小说)
《大卫》 (David, 剧本)
《太阳》 (Sun, 短篇小说集)
欢乐的幽灵 (Glad Ghosts, 短篇小说集)
1927墨西哥的早晨 (Morning in Mexico, 游记)
1928《骑马出走的女人》 (The Woman Who Rode Away, 短篇小说集)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Lady Chatterley’s Lover, 长篇小说)
劳伦斯诗集 (The Collected Poems of D·H·Lawrence, 诗集)
1929劳伦斯画集 (The Paintings of D·H·Lawrence, 绘画作品集)
三色紫罗兰 (Pansies, 诗集)
我与快乐罗杰的小论战 (My Skirmish with Jolly Roger, 散文)
逃跑的鸡 (The Escaped Cock, 中篇小说)
色情文学与淫秽行为 (Pornography and Obscenity, 论文)
1930荨麻 (Nettles, 诗集)
散文集锦 (Assorted Articles, 散文)
刍议 (A Propos of Lady Chatterley’s Lover, 论文)
少女与吉普赛人 (The Virgin and the Gipsy, 中篇小说)
干草堆中的爱情 (Love among the Haystacks, 短篇小说集)
1931《启示录》 (Apocalypse, 散文)
机器的胜利 (The Triumph of the Machine, 诗集)
啊哈哈
英国新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作家:
约翰.班扬 John Bunyan, 代表作《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
亚历山大.蒲伯 Alexander Pope 新古典主义诗歌的代表,他模仿罗马诗人,诗风精巧隽俏,内容以说教与讽刺为主,形式多用英雄双韵体,但缺乏深厚感情。
他出版了散文论批评(An Essay on Criticism),从此奠定了他在诗坛的地位。次年,他又出版了夺发记(The Rape of the Lock),一部极妙的讽刺史诗。
丹尼尔.笛福 Daniel Defoe 代表作《鲁宾逊漂流记》(Robinson Crusoe)
乔纳森.斯威夫特 Jonathan Swift 代表作《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
亨利.菲尔丁 Henry Fielding 代表作 《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The History of Tom Jones, A Foundling )
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 编撰英文词典的第一个英国人,作品为英文大词典(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这部巨著是塞缪尔.约翰逊花了七年时间独自完成的。
理查德.比.谢立丹Richard Brinsley Sheridan 代表作《情敌》(The Rivals )和造谣学校(The School for Scandal)被认为是上承莎士比亚,下接萧伯纳的纽带,是真正的英国古典派喜剧。
托马斯.格雷Thomas Gray 代表作墓园挽歌(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 )
路艾斯
1911《白孔雀》 (The White Peacock, 长篇小说) 1912《逾矩的罪人》 (The Trespasser, 长篇小说) 1913《爱情诗集》 (Love Poems and Others, 诗集) 《儿子与情人》 (Sons and Lovers, 长篇小说) 1914孀居的霍尔罗伊德太太 (The Widowing of Mrs. Holroyd, 剧本) 普鲁士军官 (The Prussian Officer and Other Stories, 短篇小说集) 1915《虹》 (The Rainbow, 长篇小说) 1916《意大利的黄昏》 (Twilight in Italy, 游记) 阿摩斯 (Amores, 诗集) 1917瞧,我们走过来了 (Look! We Have Come Through! 诗集) 1918《新诗集》 (New Poems, 诗集) 1919《海湾》 (Bay, 诗集) 1920《一触即发》 (Tough and Go, 剧本) 《恋爱中的女人》 (Women in love, 长篇小说) 《误入歧途的女人》 (The lost Girl, 长篇小说) 1921欧洲历史上的运动 (Movement in European History, 论文) 精神分析与无意识 (Psychoanalysis and the Unconscious, 论文) 乌龟 (Tortoises, 诗集) 《大海与撒丁岛》 (Sea and Sardinia, 游记) 1922亚伦的手杖 (Aaron’s Rod, 长篇小说) 无意识幻想曲 (Fantasia of the Unconscious, 论文) 英格兰,我的英格兰 (England, My England, 短篇小说集) 1923小甲虫 (The ladybird, 中篇小说集) 美国经典文学研究 (Studies in Classic American Literature, 论文集) 《袋鼠》 (Kangaroo, 长篇小说集) 鸟、兽、花 (Birds, Beast and Flowers, 诗集) 1924灌林中的男孩 (The Boy in the Bush, 与斯金纳合作的小说) 1925烈马圣莫尔 (St. Mawr: Together with the Princess, 中短篇小说集) 关于豪猪之死的断想 (Reflections on the Death of a Porcupine, 散文集) 1926《羽蛇》 (The Plumed Serpent, 长篇小说) 《大卫》 (David, 剧本) 《太阳》 (Sun, 短篇小说集) 欢乐的幽灵 (Glad Ghosts, 短篇小说集) 1927墨西哥的早晨 (Morning in Mexico, 游记) 1928《骑马出走的女人》 (The Woman Who Rode Away, 短篇小说集)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Lady Chatterley’s Lover, 长篇小说) 劳伦斯诗集 (The Collected Poems of D·H·Lawrence, 诗集) 1929劳伦斯画集 (The Paintings of D·H·Lawrence, 绘画作品集) 三色紫罗兰 (Pansies, 诗集) 我与快乐罗杰的小论战 (My Skirmish with Jolly Roger, 散文) 逃跑的鸡 (The Escaped Cock, 中篇小说) 色情文学与淫秽行为 (Pornography and Obscenity, 论文) 1930荨麻 (Nettles, 诗集) 散文集锦 (Assorted Articles, 散文)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刍议 (A Propos of Lady Chatterley’s Lover, 论文) 少女与吉普赛人 (The Virgin and the Gipsy, 中篇小说) 干草堆中的爱情 (Love among the Haystacks, 短篇小说集) 1931《启示录》 (Apocalypse, 散文) 机器的胜利 (The Triumph of the Machine, 诗集)
夏落薇
jessie_xinyi
as四火
独一无二的琴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年1月25日一1965年12月16日),英国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有戏剧《圈子》,长篇小说《人性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刀锋》,《面纱》。短篇小说集叶的震颤、阿金等。
我最喜欢《人性的枷锁》。
直接把微信读书的书评贴过来吧。
人性的枷锁是很久以来看得最热情的一本小说,几乎是手不释卷一口气看完了。从常理来说,菲利普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主人公。他羞怯、自卑、懦弱、犹疑,不管是对待家人,还是对待朋友都算不上周到,尤其是和米尔德里德的虐恋,更是显得他自卑到病态,在爱情方面宛如一个傻子-简直就是一个傻子。在牧师伯伯临终前的那段日子,因为自己的经济原因,他日日盘算着什么时候伯伯才会死去,自己拿到遗产,简直让人怒火中烧看不下去。
这样的一个主人公并没有那么讨喜。但是,这本书的魅力也正在于此。菲利普就像你、就像我,就像我们身边的朋友。他的软弱就是你我的软弱,他的挣扎也是你我的挣扎。他的犹疑不定、左右摇摆,他面对理想和现实的迷惘,对情欲的冲动渴望,和现实中的芸芸众生如出一辙。
也许有的作家是用精巧的情节来吸引人,有的作家是用华丽的文笔来诱惑人。而毛姆,他是用文字重塑了一个一个鲜活生动、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并且用辛辣的笔触触及了我们心底深处那些不堪与人说的小心思、小秘密。让人感觉-“啊,居然有人能把我心里无法描述的情绪形容得如此妥帖!”他说自己只是二流作家,我觉得太过谦虚了。到目前为止,我只看过他的《月亮与六便士》、《人性的枷锁》两本书,这两本书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对理想的追寻和对生命的拷问。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在《月亮与六便士》里面,思特里克兰德抛弃一切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在穷困潦倒中悲惨死去,甚至也不在乎自己最后的杰作并未流传于世。反观菲利普,他年轻的时候轻浮跳脱,自卑敏感。渴望别人的认同;情窦初开之时,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毫不顾及后果的和威尔金森小姐打得火热;对待学业也没有长性,每次遇到挫折,只会换个环境重新来过……他既不坚定也不崇高,跌跌撞撞地在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辜负了很多人,也在米尔德里德那里受了不少苦。直到千金散尽、一贫如洗,不得不自己挣钱之后,他也许才真正开始了脚踏实地的生活。最后,他意识到生命的意义也许就在于平凡,在于那些最简单的东西:一个家,一个妻子,一个孩子。一粥一饭、一双手也许比东方的美景更加吸引人。
他和思特里克兰德完全是两类人。菲利普更接近我们自己,因为我们也是这样跌跌撞撞,这样迷惘前行。我们也曾年少轻狂,不知天高地厚,也曾经头破血流,落入谷底。我们中的大部分人,也是在各种迂回宛转之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方向。不管是像思特里克兰德那样追寻理想,还是像菲利普这样回归家庭,每一条路都是生命的意义。哪怕是菲利普浪费的那些光阴-那些学画画又放弃的日子,也会在他以后的生命里留下痕迹,并且证明它曾经存在的意义。
就像波斯挂毯的图案一样,何必深究这些图案背后的意思呢?你看它美吗?美。这就够了。
最后我想说,很多小说里面都会描述到大自然的美景给人的震撼,描述到最淳朴原始天然的劳动场景如何让人心情平静。我特别喜欢最后他们去摘啤酒花的那一段,喜欢充满生命力的萨莉。真的,大自然和劳动场景都会有着强大的抚慰人心的力量,每当我心情郁闷、情绪低落的时候,我非常希望自己能置身于梦想中的场景,比如阳光下的麦田。波光粼粼的湖岸。金黄色的草垛。有高大树木的密林,阳光像金色的丝线一缕一缕的洒在林中绿地上。
但是,这太难了。
90%的时候我都置身于一片丑陋灰暗的水泥丛林中。
我真的不喜欢城市。
色性禅心
毛姆全名威廉·萨默塞特·毛姆(1874年1月25日一1965年12月16日),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被称为英国的莫泊桑,故事圣手。
代表作有戏剧《圈子》,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面纱》、《刀锋》,短篇小说集叶的震颤、阿金等等。
四部长篇小说都读过,我最喜欢的是《月亮与六便士》和《面纱》。
最开始读国外名著就是从毛姆的这本《月亮与六便士》开始的,所以这本书对我来说有点启蒙的意味儿,意义也是不一样的。
读第一遍的时候,是硬着头皮在读。尤其在读到思特里克兰德占有施特略夫的妻子勃朗什,满足了一己私欲后又将其抛弃,并且毫无愧疚之心的时候,我有了弃书的念头。但我又很好奇毛姆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主人公,想知道故事的下一步会怎么展开,还是硬着头皮继续读,一直读到故事的结尾处。
读完第一遍对这本书没什么好感,喜欢上这本书是在读完第二遍以后。我开始慢慢理解毛姆塑造这样一个奇葩男主的意图,他是在借这样一个备受争议的人设,引导人们去探寻人活着的终极意义,正如毛姆在书里所写的:
虽然毛姆并没有在书里说明应该选择月亮还是六便士,但我觉得读懂这本书的人,心里都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02《面纱》《面纱》这本书围绕一个英国中产阶级女性展开,她的名字叫作吉蒂。吉蒂有一个内向少言的父亲,一个强势又势利的母亲,和一个其貌不扬的妹妹。
母亲自小把吉蒂当作摇钱树来培养,希望吉蒂有朝一日嫁入豪门,自己借此过上优渥的生活。青春季一年又一年的过去,眼看着妹妹有了不错的结婚对象,吉蒂的白马王子还是没有出现。母亲着急了,对吉蒂也没了好脸色。这时细菌学家沃尔特闯进吉蒂的生活,并对她一见钟情。吉蒂就这样在一阵慌乱之中,为了挽回些许的尊严和面子,嫁给了沃尔特。
虽然沃尔特对吉蒂非常不错,可吉蒂始终无法爱上他。两年后,吉蒂出轨了,她以为自己找到了真爱,其实不过是自己编织的一场美梦。这个男人不过是贪图吉蒂的美貌,寻求刺激,根本不可能为了她放弃大好的仕途。
无奈之下,吉蒂只能答应沃尔特一起前往疫区,做好随时赴死的准备。可死去的不是吉蒂,而是痴情的沃尔特。沃尔特因心碎而死,吉蒂却因修女们的无私奉献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找到了通往精神救赎的道路。
故事的最后,吉蒂返回英国故乡,和父亲一起生活,并说了下面的话:
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犯错,但只要认清前路的方向,迷途知返,人生定能柳暗花明。
stellawa
毛姆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全名为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很典型的英国名字。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有《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等,短篇小说集包括叶的震颤、阿金等。代表作有戏剧《圈子》。毛姆一生创作作品集多,可以说是著作等身。我最喜欢的他的著作也是大家极为熟知的《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讲述了一个家庭美满、事业有成的证券经纪人,突然在一夜之家放弃了他所拥有的一切,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流浪。别人对他的这种行为做出了种种的猜测,甚至是诋毁,然而他始终没有做出任何的答复,原来他是在追求他内心最执着的艺术梦。
虽然他在异乡穷困潦倒,但是为了梦想丝毫没有向生活做出一丝妥协。最后当他到达当南太平洋的美丽岛屿——塔希提岛时,他终于创作出不朽的画作,然而却将其付诸一炬,命运就是命运,他的最大魅力就是未来的不可预知性。
读过全书之后,我认为尼采的日神和酒神思想对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影响很深,日神精神讲究适度,规范着人的行为;酒神精神诉说放纵,释放着人心的原始性。
作品中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身上充分展现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前半生的斯特里克兰受日神精神影响生活于幻梦之中,直到酒神精神在他体内苏醒,从而开始了一场自我本性的追逐。
一般意义上,更多的人这样理解这本书,理性与现实的冲突:理性如月亮一般高高挂起,使人仰望,渴望触及;六便士则散落于地,人们脚踩大地即可拾取,冷暖自知。
在人生的前四十年,斯特里克兰成了一名证券经纪人,事业上稳步向前;家庭中他的夫人符合当时上流社会所要求的女性风范,端正,典雅,能在任何场合中游刃有余地进行社交。这样的生活,放在我们今天来看也是极为成功了,斯特里克兰也就这样生活着,可以说是千篇一律,理性而适度,是日神精神的最好体现。
在之前曾经有过酒神节,酒神节主要内涵就是性的放纵,将人性之中野兽的一面解放出来,尽情放纵,同时也打破家庭和日常生活的一切界限。斯特里克兰前半生可以说是像社会大众所标榜的人生那样活着,但是他从小有一个当艺术家的梦,而正是对梦想的追逐充分体现了酒神精神对其影响。
他离开了自己的舒适圈,他将自己的一切枷锁都解开,不去在意尘世间的纷纷扰扰。他需要的是自我救赎,完成上天赋予自己的使命。他来到了塔希提岛,这个与世隔绝的南太平洋小岛,充满了原始的脉动,吸引了斯特里克兰,这就是他梦寐以求的地方。
但是天不遂人愿,他失明了,这对一个艺术家是多么大的打击,最终他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创作出了一幅名画,但是在他要求之下有烧毁了他,这无疑是酒神的影响。
总毛姆是一位伟大作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深刻程度也发人深省,《月亮与六便士》表明日神精神规范了斯特里克兰的大半生,却终究难以抵挡住酒神精神的吸引。生活啊,就是这么魅力无穷。
龍蝦先生
苝小珞
grace_liuyu
vivianjiang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代表了30年代前期田园浪漫主义的成就。他综合了乡土小说和创造社、新月社一些作家的艺术特点,又横向吸收了外国文学的营养,形成了他自己优美抒情的田园牧歌。
段神一
高尔斯华绥,1867年8月14日生在伦敦一个富裕的家庭。1895年开始写作,受屠格涅夫的影响。1904年发表长篇小说岛国的法制赛人。为他赢得声誉的作品有长篇小说《有产业的人》(1906)、《庄园》)(1907)、《友爱》(1909)、弗里兰一家(1915)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以《有产业的人》为开端的一系列连续性长篇小说,即《有产业的人》、骑虎(1920)、出租(1921)合称福赛特家史(1922)三部曲;白猿(1924)、银匙(1926)、《天鹅之歌》(1928),合称现代喜剧(1928)三部曲等等,他们均以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英国社会为背景,描写福赛特家族几代人的生活,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盛衰史。高尔斯华绥也是戏剧家,受易卜生影响,写社会问题剧。主要剧本有银盒(1926)、斗争(1909)、正义(1910)、《鸽子》(1912)等。
1932年,高尔斯华绥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幽洛洛
当然是雨果,他的《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这两部书籍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
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
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悲惨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艺术风格,他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的现实。
然而,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医治社会灾难的良方。小说虽不乏现实主义因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的描写,象征和对比手
法的运用等方面而言,仍然是一部浪漫主义的杰作。
《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多次被拍成电影,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成为经典之作。
还有雪莱,不过他是以诗歌著称,最著名的是《西风颂》
goneagain
大仲马,(l802~1870)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其祖父是候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亚历山大•仲马屡建奇功,当上共和政府将军。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他饱尝种族歧视,心中受到创伤。家庭出身和经历使大仲马形成了反对不平、追求正义的叛逆性格。大仲马自学成才,一生写的各种类型作品达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大仲马的剧本享利第三及其宫廷(1829)比雨果的欧那尼还早问世一年。这出浪漫主义戏剧,完全破除了古典主义“三一律”。大仲马小说多达百部,大都以 真实的历史作背景,以主人公的奇遇为内容,情节曲折生动,处处出人意外,堪称历史惊险小说。异乎寻常的理想英雄,急剧发展的故事情节,紧张的打斗动作,清晰明朗的完整结构,生动有力的语言,灵活机智的对话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最著名的是 《三个火枪手》旧译《三剑客》,(1844)、《基督山伯爵》旧译《基度山伯爵》、《基度山恩仇记》。大仲马被别林斯基称为“一名天才的小说家”,他也是马克思“最喜欢”的作家之一。
◆《基督山伯爵》创作于1844年,于1848年改编成剧本,被誉为法兰西的“奥德修纪”。这个引人入胜、情节跌宕的传奇故事,最早是由经济学教授蒋学模从英文转译成中文的,取名《基督山恩仇记》。尔后,又有几位译者从法文原著直译为《基督山伯爵》,总印数已逾百万册,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欧洲文学作品之一,至今畅销不衰。这部小说的情节主线取材于巴黎警察局档案保管员邦舍的《回忆录》,而作品中的“基督山伯爵”形象,早在与年轻的波拿巴亲王一同漫游意大利时,便浮现在大仲马脑海中了。后来,大仲马与马盖合作写成这部不朽之作。但小说出版时未署马盖的名字,据艾米尔•德热拉丹解释:“一部长篇连载小说署名大仲马,其稿酬高达每行3法郎,但若与马盖联名,每行就会降低到30个苏。”马盖自1839年与大仲马合作,二人同游西班牙、阿尔及利亚,一起写出阿赫芒塔尔骑士、希勒旺迪尔、《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等多部长篇小说,直至1851年两人分手。尔后,马盖声明放弃他应有的一切版权,并致函大仲马:“能当法国最杰出小说家的合作者,我感到十分荣幸。”
◆大仲马以基督山伯爵自居,在圣日耳曼的玛尔里港买下一片坡地,请建筑师伊波利特•杜郎为他修筑《基督山伯爵》里梦想的“地上天堂”,小说里描绘的那座天方夜谭式的宫殿在此得以重现,这就是今天的“基督山古堡”。这组由一座奇特的文艺复兴风格的城堡和一幢哥特式楼阁组成的建筑,耗资20万法郎,费时18个月,竣工之日以“千人盛宴”庆祝。自此,大仲马乐居其中,了却其毕生宿愿。大仲马终日沉迷于醇酒美女,挥霍无度,1849年,在累累负债的无奈中,被迫以31000法郎的低价将古堡出卖。一个世纪后,一些房地产商拟将其全部拆毁,幸有阿兰•德果等著名人士强烈干预,古堡终得幸存。后,由大仲马之友协会出资赎回,修葺一新,其中的“摩尔沙龙”由崇拜“基督山楼主”的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捐资整修,重放异彩,以供游客重温大仲马生前旧梦。
◆大仲马(1802—1870)自称是“滔滔不绝的”作家,自诩为“有趣的逗趣者”。他确实文思泉涌,下笔千言,文不加点,一挥而就,是个罕见的多产作家,一生写了八十八个剧本,小说作品的数量多得惊人,有五百多卷。 大仲马先是作为剧作家登上文坛,而后又作为小说家活跃在文坛上。他的剧本主要有:亨利三世和他的宫廷(1829)、安东尼(1831)、查里七世(1831)、拿破仑•波拿巴(1831)、奈斯尔之塔(1832)。他的小说主要有:《三剑客》(1844)、《二十年后》(1845)、《布拉日隆子爵》(1848—1850)、《玛尔戈王后》(1845)、《蒙梭罗夫人》(1846)、《四十五卫士》(1848)、《基督山伯爵》(1844—1845)、《黑郁金香》(1850)、约瑟夫•巴尔萨摩(1846—1848)、《王后的项链》(1849—1850)、昂热•皮图(1851)、沙尔尼伯爵夫人(1852—1855)等
橘子暖暖
因为历史的原因,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作品分为积极派和消极派,消极派的诗人对当时的社会抱着矛盾的态度,对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表示厌恶,所写诗篇歌咏大自然的美,诗风淳朴,清新自然,充满幻觉和奇谲的意象,代表诗歌柯勒律治的名诗古舟子咏,以及他们共同出版,而积极派作品更具战斗意识和政治倾向,反对专制暴政,歌颂反抗斗争,展望自由幸福社会,诗篇大多充满奇特瑰丽的想象,代表作有雪莱的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还有拜伦等等诗人.至于小说家有简`奥斯丁主要成就是《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和《爱玛》(《Emma》)等6部小说。代表作《傲慢与偏见》通过描写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和豪门子弟达西之间的爱情风波,强调感情对于婚姻的重要性.
QFX3322
英国是最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家之一。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英国浪漫主义内部思想精神复杂,有柯勒律治的浪漫的超自然主义、华兹华斯的英国国教的正统主义、雪莱的无神论的精神主义、拜伦的革命的自由主义、司各特的对以往时代的缅怀,等等。但英国的浪漫主义还是有着鲜明的英国气质,即“自然主义”。
英国诗人全都是大自然的观察者、爱好者和崇拜者。表现在文学中有以下几方面体现:首先是对乡村和大海的热爱。其次是对高级动物的喜爱和对一般动物世界的熟悉。第三是明显的个人独立性,作家们都很有点个人癖性。第四是讲求实际的道德观和人生观,与追求正义的强烈意愿。英国浪漫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的各阶段又有着各自的一些特点:第一代浪漫主义作家不满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愤世嫉俗和向往大自然的倾向;第二代浪漫主义作家坚持启蒙思想,表现出争取自由和民主的进步思想。
浪漫主义时期小说上的成就则主要体现在内容和题材的创新上。当时小说的主要类型有两种:哥特小说(Gothic novel)和历史小说(historical novel)。 小说家沃尔夫?司各特爵士(1771-1832),在长篇历史小说领域成绩斐然。司各特曾致力于收集和整理历史传说和民间歌谣,早期以诗歌为主,但他最大的成就是27部历史小说。司各特的小说用笔雄浑豪迈,历史背景广阔,浪漫情调和地方色彩浓厚。其中历史小说的主要代表作是《艾凡赫》(1819)。小说富有时代气氛和地方色彩,语言古雅,人物形象丰满。 同时期的简?奥斯丁(Jane Austin)(1775-1817)是优秀的女小说家。她的小说以描写日常生活交往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描绘,所以后人把他的小说称为“风俗小说”(novel of manners)。她的主要成就是《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和《爱玛》(《Emma》)等6部小说。奥斯丁善于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锐,来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描写有闲阶级恬静舒适的田园生活以及绅士淑女的爱情和婚姻。小说语言清丽,结构严谨,体现了较高的技巧。代表作《傲慢与偏见》通过描写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和豪门子弟达西之间的爱情风波,强调感情对于婚姻的重要性。小说情节曲折,机智幽默,富有喜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