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否是上一个文明遗留的?

醉生梦死
上一个文明和我们不搭界。史前文明不是上一个文明,她是我们今天文明的早期,传承从未间断,也不可能间断。只是书面记载资料比较少,大都是口耳相传加少量物体承载一些信息。所以称史前。史就是文字记载,历史就是按时间日期顺序排列而记载的事件。所以史前文明不是上一个文明。所谓上一个文明说好比问我们的前世是什么样子的一样。或者恐龙之前已灭绝的高级智慧生命。如果有上一个文明,那它与我们的关系就象我们和恐龙长毛象或者鱼的关系一样,不是同一个物种,试想今天的人们怎么可能把恐龙的语言和它们的交流信息记录下来呢?

dissipator
文明是要有文字图片作证明。上一个文明无法证编周易的存在。哈

xiaoyupashui
《易经》的产生在中国三代,是上古占卜的书。夏商两代的情况易经不太清楚,现在的《易经》是《周易》,是先秦的遗书,我们现在看到的大概在两千年前的汉代就是这个样子,没有实际发展。只是中华文化的化石,说是众经之首,那是宋代理智薄弱,不以佛理包装,似乎无法理解孔子的思想了。《易经》这种东方神秘主义的古董再次放到殷商文明初开的重要地位。
《易经》和儒学的关系有如埃及法老预言和希腊哲学的关系。不去除《易经》,就不会有孔子的思想。孔子对《易经》采取的态度是“存而不论”,如同对“鬼神”的态度哦。正如此孔子将周文化“德政”和“理性”加以继承。用“仁”释“礼”,奠定了“实践理性”的中华文化基础,自此中华不再需要宗教。这更可能是历史的真相:儒学本不需要《周易》,《周易》应该与孔子没有关系。
或问,你为何那么武断,言学者不敢言,尊孔而非汉宋后儒。正是因为我没有浸淫于儒学经典,才会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而因为不是学者,所以至少提出一种可能或假说,而非断语。既然是假说就需要进一步验证。
以我读过的书来说。商代甲骨文多占卜,凡大事必占卜。
而周朝遗文《诗经》《春秋》《尚书》多人事,多礼乐,多“德政”。少以占卜论事。
《论语》《孟子》几乎不提《易经》和引用《易经》,诸子文章也几乎不提。
郭店楚简的年代大概是屈原生年的壮年之前,主人盖为楚国贵族。楚简的内容有相当于今文《道德经》的文字(为先秦楚国文字),另有一篇太一生水,其余均为儒家遗文,缁衣与《礼记》合,其余文字今文未见。其中语汇思想与《论语》近,但文字全不同。没有《论语》。这个现象似乎暗示《论语》是儒家弟子间传录的。而儒学在战国已经是贵族普片了解的(楚国在南方更不要说中原)。由于贵族不是儒家,所以会出现儒家、道家经典同时保留在墓中的现象。也说明,在战国时期,道家、儒家在普通读书人并不排斥,这也是后世中国读书人的一种状态。这本与孔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求学精神一致。
可是大家注意:郭店楚简没有关于《易经》的一个字,万字遗文竟如此干净,没有一丝痕迹。这似乎说明:先秦的政治与占卜不干,读书人已经不关心《易经》。而这也说明《诗经》《春秋》《尚书》论孟不需以《易经》作为思维工具的传统,已经被普片接受了!
就《易经》功能与方法而言,如今“运筹学”“预测学”要精密得多。《易经》作为化石,玩赏可以,算不算什么学问了。如果放弃《易经》,中华文明就没了,那么中华文明就真的没了。

这逼人的青春
确实善这个字的解释不能是善良,否则下一句就应该是 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再反观整部易经,通篇论述的是事物的发展规律,并没有过分强调善恶之分,是站在对于黑与白绝对公平的角度分析的。

尤二子
首先说不是上个文明留下来的。它应该是我华夏祖先留下来的!我想它只是我们祖先观察自然记录时间的(古时候还没有文字)图画或者说符号罢了!中间阴阳鱼代表黑白天和日月,外面八卦应该是时间的符号,现在是二十四小时,以前是十二个时辰,没准最早就是分了八个呢!至于后来的五行八卦图那是以后演变的,那是后人对古人的东西不了解,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被一些聪明的后人复杂化了,也神化了!个人观点,不喜勿喷,望指教!

Bridget-Lee
易经是一部古中国朴素哲学著作,代表了古中国人对世界的粗浅认识。

cacocafe
必须是,按达尔文进化论解释不通啊。在那个蛮荒的时代,有那么高深莫测的知识体系,直至今日都不能完全理解。最合理的解释就是上一个文明的遗存。

空格
谢邀。【易经我读了几遍,都不能理解,是方法不对吗?】
《易经》被称为华夏上古三大奇书之一。
上古时期和我们相距很遥远,而且《易经》的原始行文格式与现在差距很大,尤其是最核心的64卦,都类似天书,没有悟性很难自学。
那么能不能自学呢?答案是肯定的。
学习《易经》,就要把它当成一门外语学习。想想自己当年学习英语时是怎么学习的。
任何一门外语不外乎以下这几个要素:字母,单词,词组,语法结构,时态等等。
那么学习《易经》也要如此,先学习最基础的字母。
因为字母是构成单词的最小元素,那么在《易经》里的字母是什么呢?看过《易经》的朋友,肯定知道,那就是阴阳爻,也就是一横,和两个短横
然后开始学习单词。
单词顾名思义,是由字母组成的。这里的单词一共八个,史称八卦。
他们的名字是:乾卦、兑卦、离卦、震卦、巽卦、坎卦、艮卦、坤卦,这八个卦。
这八个卦两两组合,就成了人们众所周知的64卦了。
64卦就相当于英语里的固定词组。
《易经》如下:
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乾宫八卦皆属金)
坎为水,水泽节,水雷屯,水火既济,泽火革,雷火丰.地火明夷,地水师。(坎宫八卦皆属水)
艮为山,山火贲,山天大畜,山泽损,火泽睽,天泽履,风泽中孚,风山渐。(艮宫八卦皆属土)
震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风恒,地风升,水风井,泽风大过,泽雷随。〔震官八卦皆属木)
巽为风,风天小畜,风火家人,风雷益,天雷无妄,火雷噬磕,山雷颐,山风蛊。(巽宫八卦皆属木)
离为火,火山旅,火风鼎,火水未济,山水蒙,风水涣,天水讼,天火同人。(离宫八卦皆属火)
坤为地,地雷复,地泽临,地天泰,雷天大壮,泽央,水天需,水地比。(坤宫八卦皆属土)
兑为泽,泽水困,泽地萃,泽山咸,水山蹇,地山谦,雷山小过,雷泽归妹。(兑宫八卦皆属金)
然后就是语法结构。
语法结构指的是64卦每个卦的具体含义,每个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卦辞、彖辞、爻辞、象辞等。
我举例说明一下:
【卦辞】:是一卦的总纲,解释每个卦的卦意。
【彖辞】:对卦辞卦象进行进一步解说。
【爻辞】:对每一爻进行解释。
【象辞】解释卦象与爻象之辞,进行万物类象。分“大象”和“小象”。“大象”解释卦象卦辞,“小象”解释爻象爻辞。
现在以乾卦为例,
乾:元,亨,利,贞。(卦辞)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威宁。(彖辞)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象辞,大象)
初九:潜龙,勿用。(爻辞)下同。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象辞,小象)下同。
语法结构你弄明白了,然后就能学习时态了。
时态是《易经》中最精髓的学问,很多研究《易经》一辈子的专家,没有任何成就的原因就是,他们不懂时态的用法。
简单的一句话概况就是,什么时间用什么卦。
等你明白了这句话,你就真正理解了《易经》。

小兰cat
《易经》肯定不是所谓“上一个”文明的遗留,因为没有所谓的上一个文明,这些所谓的上一个文明都是西方别有目的的臆造,是掩盖西方文明是华夏文明次级文明的说辞。
人类历史就一个华夏文明,其他都是华夏文明的衍生或者次级文明,更多的是文化范畴,还没有进入到文明阶段。
西方三百年的强权,自己定义了文明的话术,放到千年、五千年、一万年的人类历史中只是一个片段,而且这个片段也要翻篇了。
华夏文明依据天理而来,是所谓“天不断理亦不断”,这也是华夏文明延续的内在。华夏文明的内涵就是“天理、义理”,是基于人这一核心而发轫。华夏的大地上,人才是万物之灵,才是生生不息之魂。从人类部落开始,华夏就奠定了这一文明之基。
西方没有天理、义理的概念,只有强权、剥削、奴役、森林法则,不论其科技程度、武力程度如何都掩饰不了其野蛮本质,这也是华夷之辩的由来。
《易经》是华夏先人对于宇宙规律的认知和总结,更是指导自身行为的准则,是华夏文明的起始性文本。《易经》的核心就是依据天道而行,易、不易之间转化,以人为本。这也是《易经》成为五经之首的内核。

胆子小
关于《易经》是否是上一个文明遗留的问题的说法,首先要说一下“河图”和“洛书”的出处。因为《易经》的义理都出自“河图、洛书”,这是公认的。
民间有“河出图”和“洛出书”的传说,说上古伏羲氏时,黄河浮出一龙马,背负“河图”,最后献于伏羲,以此而成八卦图。又说,大禹在位时,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驼“洛书”,后献于大禹,以此定九章大法。
现在的专家也有说“河图”出自银河,“洛书”出自长江之说法,不一而足。如按照传说体系而言,《易经》也就是“河图”与“洛书”,是圣人显示于河马和龟背上来启示世人的知识。
如果把这圣人看成是上一个更高级的文明也无可厚非。但是《易经》不是简单的两张图,它是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高深理论体系,是一个完整成熟的系统。
那么,这一套高深的理论体系,需要有个人来按照我们能看懂的符号传达给我们。这绝非那么简单的一张图,或者一个简单的信号,更不可能是简单的一个文明遗留。
而且编写《易经》也是经历了几百年才逐渐成熟的,而不是突然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据记载,《易经》卦卜辞成书于西周初期,而易传成书于战国时期。不是上一个文明留下来的,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中华民族的文化,是连续的,没有断代的,如果一定要划分,那也只能按照文化时期进行划分,与所谓“上一个文明”没有关系

小丫头
易经肯定不是上一个文明的遗留。因为中国文明没有断代。从考古和考据学都可以明确的查证易经成书的来龙去脉。
世界上是否曾存在上一个文明?应当说没有确凿的证据。因为世界四大文明中有三大文明都已断代,他们对史前的一些文明无法作出解释,才提出这种猜想。
人们常常忽略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有文字的历史,只有几千年。人类的存在却已有几百万年。在没有系统的文字以前,人们是靠有序的口口相传来传承的。人类什么时候产生了系统的语言现在难以考证,有人认为至少也有20万年。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全靠口口相传和实物继承。后来发明了文字,人们系统地记录了以前的知识和经验,就形成了所谓的世界文明轴心时期。这也是我国春秋时代诸子百家形成的原因。
后来人们把孔子,老子等诸子百家封为圣贤,其实根本不是他们的原创,只是前人的传承和总结。从周易一书中就可以看到诸子百家的痕迹。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和原来所从事的行业和老师各不相同,就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周易和伏羲八卦有几千年的跨度。但没有人否认他们的传承关系。伏羲八卦存在于远古时期,八卦和河图洛书的关系,现在也没有定论。所以可以认为八卦也不是伏羲一人所做,这应当是没有疑问的。
我们应当感谢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可以不学也可以不知道,但不应当贬低传统文化的伟大光辉和作用。古代的一些伟大著作,至今对我们仍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只是很多人用而不知而已。文化自信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我们应当感到伟大,骄傲和光荣。


ヤ 葙濡姒沫
因为时间久远,无人知晓易经的创始人。题主的提问方式有两种解读,一是承认有上一个文明,问是否是他们遗留了易经?二是不太肯定是否有上一个文明,易经是来自上一个文明的说法就无从谈起。所以这个问题只能变成易经的可能起源和对中华民族的影响上。

文驹_Qian才不会随便捡肥皂的
易经的说法,各种版本很多。到底哪个正宗也整不准成。实际研究这些也没什么意义,还是把你什么原因来到这个地球上。将来是怎么离开的,天上为什么会刮风。地球上的人为什么分369等?为什么贫富不均,为什么有生老病死,等等等等。关键的东西弄清楚比什么都强。

板栗&翡翠
易经是华夏文明的产物,且传承有序,伏羲氏画先天八卦,周文王演后天八卦,孔子作翼传,后又经历代先贤逐步完善而成,与上一文明及外星文明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