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否是上一个文明遗留的?

lordraco
是的 ...我们出现了明显的断代,要不然很多上古遗存真实信息至今都读不懂...被神话,断代是理解与解读的断代,信息文字没有断代。就是有人能解读,也不敢确认,不知道这是为什...会出现这莫大的偏差,也许这就是因果报应吧,要是有一天,正确上古遗存信息,得到共识,普及大众...那才是中华之幸...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Shuculata
南怀瑾是这么说的,但我认为不是,是古代人一代代的人创造出来的。

醉梦
根本没有上一个文明,就如同人根本没有前世。

lovelainebaby
应该是!
因为普遍的逻辑思维发展来看,首先有归纳才能有演绎,而易经是建立在演绎基础上的一套逻辑思维。

廖廖
赞同



一天的油泼面
应该是

漂泊
不是!就是我们这个文明留下的。如果是上一个文明留下的,那我们一定茫茫然也!

juventeda
是宇宙文明简易,是天书!

zhangluting0412
当然不是,易经是先民发展过程中对未来不断探索的无知与智慧的结晶。
先民进化初期就坚信万事万物发展结果一定有神示在先,所以用结绳、龟甲裂纹、箸草等作预测,并把吉象或结数灵验案例用精炼文字记录下来,这就是最初的卜词。
后来有人根据河图洛书图象组成阴阳爻象,经过组合共64卦象,他含盖以前所有绳结单双组合,龟甲纹裂象全部组合,同时也含盖箸草余数组合。这就确立了八卦的卜筮地位。后来周文王在监狱中为了卜知自己的今后处境,根据64卦每爻性质将前人龟甲、箸草灵验的卜筮词对应在爻上,作为卦爻的爻辞编制成占卜全辞以作卜筮对照之用。
至于周文王编制的卦爻辞是否一定正确?本人以为容当讨论。但先民们确信其是唯一的,将其当作定理和法则来使用。中国先圣们、老子、孔子、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文人智者都不断在讨论或闸述周文王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卦辞、爻辞配这样的卦爻象。

小忆
是

玫
易经 的所谓神秘高深不过是某些中国人的自我吹捧和故弄玄虚罢了,文字逻辑混乱,语焉不详,要怎么解释都行,看你的需要而已,不要说是什么上一个文明的遗留了,和古希腊先贤的著作相比也是相形见绌的,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就远超其千万倍。西方没有易经,照样发展出了现代文明,中国有易经却始终走不出农业文明阶段,以至于现在还在追赶西方,这易经有什么用呢?中国人总是喜欢尊古贬今,总以为古人的智慧远超今人,这是典型的农耕文明的思维,其实任何古代先哲的知识和思想境界都比不上现在的一个中学生,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文明时代了,那些落后陈旧的思想就扔进历史的垃圾桶吧,不要总是留恋它的酸腐味道了,读易经还不如读一本十万个为什么。

韩
易经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千字,但是包含的道理则博大精深。几千年来人们不断的在研究这门学问,但是至今没有人能完全搞懂其中的内在逻辑和奥秘。甚至有的学者,在深入研究易经之后,得出了这不是本世文明的产物,而是上一个已经灭失文明的遗留。
早在几千年之前,易经就有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阴阳;而西方直到近代才搞清楚世界是物质的,是对立统一的,是矛盾的统一体,这正是易经的阴阳概念。
不可否认,易经的道理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的被证实。易经的象数理告诉我们,宇宙是处在旋生旋灭的平衡发展之中,每个旋臂都处于发展的不同阶段,无限大来看是旋出或旋入一个不存在的元点,小范围来看旋臂是平行而不交的,旋臂之间唯有气的互动,没有有形的互动。这告诉我们宇宙之中没有绝对的直,也不存在绝对的平行宇宙;现在流行的“平行宇宙”说只能在有限的观测范围说明有多个宇宙,却无法想象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时的情况。特此自然科学这种建立在观测基础上的探究,恐怕无法企及易经所述。
中国基于探测的自然科学研究,在近代落后于西方,特此我们的文化在世界上还没有普及;但是西方的自然科学讲究可见可测,不可见不可测的往往想的不深。而易经则在不可见之理方面走在人类的前列。
易经的“生”之理,阐述了一切是从无而生,到无而止,物极必反,放到宇宙描述上也是适用的。现在宇宙爆炸学说炒的火热,这可能是科学家基于可探测的宇宙,来做的阐述。而易经告诉我们,极大为小,极小为大,说明宇宙是没有边界的,如果一定要说他有边界,那边界大不可见,却就在眼前,极大之处就是其诞生之元点。
易经描述宇宙客观存在,从来没有空间距离的概念,只有发展变化。后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则做了一个大胆的假设:空间是不存在的,都是人类的错觉。更进一步证实易理的可靠性。假如有朝一日科学能脱离空间距离的假设,来研究宇宙,说不定会有惊人的发现,也许“穿越”就会真实存在。
道德经、黄帝内经,源于或与易经同源,其理颇深,深得易之精髓,实属同类。
易之理晦涩难懂,却又大道至简,这部沉睡几千年的神秘典籍,期待着聪慧的中国人民能彻底破解,带着我们揭开神秘的宇宙密码,颠覆性的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
希望以上阐述能对大家理解有所帮助。

张兮兮。
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