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否是上一个文明遗留的?

提到的作品

[作品]史记

“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 该书简介:《史记》为其中之一。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

司马迁

[作品]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思想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辫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

[作品]周易

本书以清代武英殿刊刻的四卷本《周易本义》为底本,经传卷次一依其序。将《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卦爻辞,以及《彖传》、《象传》、《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诸传原文,皆译为通俗...

靳极苍

[作品]左传

本书为“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史学名著卷”中的一本,该卷包括《左传》、前四史及《资治通鉴》,它们是中华史学的精华,认识历史,当从此着手。本书是为普通读者提供的一个《左传》选本,所选篇章或长或短,基本上囊括...

左丘明

[作品]易经

《易经》内容简介: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铸就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养育出光耀世界的伟大圣哲,留下了影响世界的不朽经典。《易经》是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血脉,是我们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珍贵遗产,是我们历经辉煌和...

梁国典

最新跟帖
annylau

annylau

“易经"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经典,是我们古老先人们的天才智慧的结晶!至于是否是上一个文明遗畄的,本人並不认同。就连埃及的金子塔也有人说是外星人建造的,这些都是无端的猜测。为什么会有人提出这些问题,主要是几千年前的人类社会是极其落后,能出现这样伟大的哲学著作是不可能的,几乎让人不可思议!但是且不要忘记我们民族的伟大,我们的老祖宗是何的智慧!在文化方面,唐诗宋词,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四大名著,至今有多少文学作品能够超越!科技方面,我们民族现在用的农历,即“阴历",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已广泛应用。两千多年前的社会其落后程度大家可能都想象不到,那就是刀耕火种,连筆墨纸张都可能没有,更不要说计算工具了。但我们的祖先靠自已智慧用最土的办法把月亮绕地旋转一周计算的絲毫不差,设立了二十四节气,甲子年是历法的开始,至今恐怕也没有人知道是那朝那代的那一年!这些伟大的成就只有我们中华民族能够创造!我们老辈们创造的这些科技成就,与现在我们人类能登上月球,奔向火星一点也不逊色!

范vv

范vv

应该说,易的内在道理是上一个文明所遗留的,可惜不全。常读古籍的人应该知道,太极、阴阳、三才、四时、五行、六气、七星、八卦、九宫恰是一至九的别称,每个都是一套理论体系,如中医理论中就强调了阴阳、五行、六气的应用。由此可以推知,九个层次上各有其理论体系,总体上就是中国人常挂在嘴上的“道理”。道理是抽象的,属哲学范畴,属上等智慧的产物。一个太极内分为八而形成的易学,就足以震撼世人,何况一至九的道理系统!

人在旅途

人在旅途

谈《易经》之前,先讲一下易传,也就是十翼。它是由孔子介绍学习《易经》的体会与感悟,留传给后人学易的辅导材料。现在把这一部也并入经书内,统称《易经》。在这里,孔子是春秋时期人士,当时有很多同时代名人,象《左传》作者左丘明,又如庄子。他们都是有史可查的真人真事。这就可以证明,易学与今天生活并不遥远,也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的。再谈一谈《易经》经文部分,认为是周文王与周公所著述的。在此有很多人会怀疑的,何以为据,其实也没有最直接证据,可以证明这一事实。这与古时很多文献的作者不清楚一样,无从考证的,就算大家都熟悉的《论语》,也不是孔子作的,而是孔子的学生把孔子所说的话,整理起来,就成了经典文献。《易经》原叫《周易》,就是周朝创始人文王所著,后来又加入周公的补充文字,才完成这部人类历史集智慧与谋略的巨著。周朝大家都熟悉,也相信其真实的存在,文王,武王也是真有其主的。这样的,就好理解了,他们生活的时代,不会一下就会研究出《周易》的,必有前期准备工作,学习他们的前人的知识积累,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才可能创造性地发现八卦与八卦组合,组成六十四卦,就是《周易》,对人类生产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会有某种通融与关联,更有莫名其妙的再现与重演。这个意外的发现,便引起周家人的重视,所以就保护起来,禁止外传。《周易》最神奇的地方,是把卦象引伸到人事中来,再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提醒人们,怎么办,如何做,会有两种完全不一样的结果,或吉或凶啦!更奇特地是却吻合,完全可以符合事物变化的正确的轨迹,令人不得不慎重与符从它的指示。在这里,很多人会怀疑,古时实例很多的,不信去看《左传》中记载很多的。现代的实例,我也做了验证,勿须怀疑的,不信你可以检验的。事实胜于雄辩,用事实说话,最有力度!现在细细想来,八卦由来是符合现在数学模式,把自然界中的一阴,一阳,进行组合排列,也只有八式,不能多也不会少的,就是2的3次方,也等于8。所以八卦的产生,完全是符合数学定理的,绝对不是迷信,因此不要怀疑它的价值。在这里,最难能可贵的,是从抽象的卦象中,发现了人类社会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与模式,这是不可思议的。怎么会有这种联系与感应呐?这就是《易经》神奇的地方!但是,与外星人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你们看到除《易经》之外的文明,让人们着迷,令人神往的吗?外星人也不可能就单单就传来这一项智慧的!更不会单单就传给中国的。最合理的解释,是外国不愿承认中国人的能力与智慧,会这么高大上的,同时,更不愿承认他们的低下啦!所以,《易经》就是中国传统文明的精髓,中国文化的根源。

大林粉爱叨叨

大林粉爱叨叨

百闻又如一见,類似问题可以通过学习親自探讨。本人無神论观点正是学习易经后才形成的,认为它本质就是先賢认识自然后对其运动规律作的总结,目的是给后人提供一个以繁化简的方法,易的反义词是“繁"故取名易,经的含义是典范。用现代词释义易经就是一本以繁化简的方法指南,丝毫没有神秘之处,朋友的纠结就像站在园林大门外听旁人解绍园内景色既想了解又不想親历所产生的。類似此题已回答太多,無意纠缠,此后再無意願做此類回答,盼朋友谅解。

行走的Me

行走的Me

女娲是位文明建造师,带领伏羲等人在星际航行,她们在寻找一个星球,因为他们的队长盘古就要进行一次重要的进化了。盘古的进化必然要带动他所处的星球一起进化,选址很重要。

最终他们选择了一片火海的地球。盘古先进入地球,他的进化开始了,女娲在星空给盘古为中心注入庞大的进化能量,于是高达万丈的进化能量包裹了盘古。盘古进化的同时,进化能量让地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火海慢慢退却,天空越来越明亮,海水越来越清澈,在盘古进化完成的时候,盘古晕倒,进化能量从中国席卷全球,生物一瞬间遍布全球。

但是地球依旧火山频繁,温度越来越高。女娲她们来到地球,在地球最高处开始制造一个球体,即月球,以便从地球核心抽取燃料,降低地球的温度,同时补充他们的燃料。不周山顶一个巨大月亮形成了,他改变了地球的旋转和磁场,于是能量抽取开始了。

女娲也开始了自己文明建造,用自己的基因,制造出了智慧生命人。人渐渐的被造了出来,文明导师伏羲来到人群,开始指导人类文明的步伐。他画了一个圆,并指着月球,告诉人们他们所在的星球是圆的。他画了一个一,和断开的一,告诉人世界是由阴阳相互对立统一组成的。他把阴阳三个一组,形成八卦,把八卦放入园中,立刻图画成为一个球体,并不断转动,告诉人太极,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仪,七星,八卦,九合以及世界是运动变化的。他解释人是由双螺旋基因组成的,但人听不懂,于是他画出自己和女娲的头像,身体缠绕在一起,形成螺旋状。

采集足够的能量,可是地球依然温度略高。于是她们造出十个人造太阳,给人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但是人类看护不了能量接受站,只能收回人造太阳。又采集燃料包裹在月球里,留给人以后使用。但是同伴在一次小的进化中,居然撞到了不周山,月球也脱离了地球。于是一场浩劫突然降临,女娲飞往空中,开启能量罩,护住了华夏,大禹带领人们开始疏通水道。浩劫平复,地球承受灾难,在同灾难的搏斗中,她们看到人类敢于挑战和不屈品质已经深入人心,以及有文字,文明已经起源,盘古带领她们开启了新的航行。临行前给了人类简单的世界地图和风土人情,有北美和欧洲和非洲,当然把盘古进化带来的凶兽也清理一番。

ouou

ouou

非常感谢邀请,很高兴回答问题。

在论证之前,可以先说结论,《易经》不是上一个文明留下来的,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中华民族的文化,是连续的,没有断代的,如果一定要划分,那也只能按照文化时期进行划分,与所谓“上一个文明”没有关系。

中华民族的伟大文明与其他民族的历史文明不同,由于他们出现了文化断代,所以给我们留下了太多未解之谜和想象空间,由于无法考证,所以人们就推断:埃及金字塔用今天的现代文明都很难办到,一定是外星人修建的;玛雅人连铁器都没有,玛雅金字塔是外星人的飞船起落台(有雕刻画像为证)。印度的历史,就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历史,因为他们拿不出《史记》。巴比伦文明,只是“天方夜谭”,讲不完的故事,却都是“传说”。今天的人,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文明所在地的国家,认为他们的先祖不可能创造出如此辉煌的历史文明来,由此,就提出了“上一个文明”的推断。即便是在发达国家的英国,人们不也在推断“巨石阵”是如何建造的吗?只是它在英国,是发达国家,人们认为英国人的先祖是文明人,他们能办到,所以,没有人说是上一个文明留下来的。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仅是子孙万代绵延不绝,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先祖,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化记录。

说《易经》并不全面,因为《易经》是孔子注《周易》而得名。

那就要说《周易》,《周易》是文王“尤里之厄”时 “推八卦”而成。那么说《周易》还不全面,还要上推到“八卦”。

“八卦”是伏羲观日月星辰、观自然万物、观人民休养生息总结而成。

那么“八卦”真的是伏羲创造出来的吗?可以肯定的回答,绝对不是。伏羲只是一个集大成者,他集的是伏羲之前,千百年来中国的先民们在与自然斗争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而已。

感谢我们伟大先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绵绵不绝没有断代的文化,《周易》有文字可以考证。即便是在伏羲时代,没有文字,老祖宗也给我们留下了文化“符号”,“八卦图”“洛书”“河图”这样的“图形”就是文化符号。再往前走,永不磨灭的岩画就是我们伟大的先祖与自然抗争的文化符号。

有了没有断代的文化延续,就有文化发展,这就是:远古先民与自然抗争总结出来的经验,启发了伏羲,从而诞生了“八卦”;“八卦”之后又诞生了“夏易”、“商易”,文王集大成而诞生了《周易》。孔子注《周易》为之命名为《易经》,并推举为“群经之首”。

否决《易经》是上一个文明留下来的观点,最典型的论据就是,《易经》是一部伟大的哲学巨著,不仅在历史上有指导意义,对今天如此发达的文化时代也具有指导意义,《易经》始终生活在中华民族中间,从古到今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们炎黄子孙。

研究《易经》的人都知道,在《易经》中能够找到,道家思想、儒家思想、法家思想,乃至诸子百家的思想都能找到。我们不能说《易经》是“集大成”,因为《易经》远远早于百家争鸣时代,只能说诸子百家的思想,源于《易经》。我们完全可以说,《易经》是中华文化之源。

明明是自由的鱼

明明是自由的鱼

愚认为,大家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还是先明白何谓易,搞清易与《易经》的区别再说为好。

先有八卦后有易,这是毋容置疑的;伏羲"仰观,俯察,远取,近取"始创八卦,已有易传.系辞为证。易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是说伏羲作卦时,曾以河图,洛书为参考。但河图、洛书的来历,却类似于神话传说。

说河图,洛书是上届文明的遗留,或曰它是外星人故意按排的,我也无法与之争辩。说《易经》是上届文明遗留,我不敢苟同!

文献讲"易有三易″,不是说有三本《易经》。《易经》只有一本,乃文王父子所作。

今人所说的《周易》,是指《易经》与易传的合订本。和古人说的与"连山,归藏″並列的"周易″是有别的!

孔子五十才学易,当然不可能是易传的原创作者。易有很多奥秘,老子能知道的(他当过周朝典藏吏),孔子未必能知。故尔孔子崇拜老子!视老子为龙,是理所当然。

只因孔子的思想有利于君主,孔子才被加封成"至圣先师″。孔子虽然未能作易,但不能否定他弘易有功!孔子推崇《周易》,与其"克己复礼"有关。

应当承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孔子利用《易经》"讲道德,说仁义";也是有益于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的。

骑木马的男孩

骑木马的男孩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