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长子、嫡子和嫡长子有什么区别?

blueitaly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贵族或富人可以娶多个配偶,自然生的儿子也多。虽然都是儿子,却会有不同的身份,比如有长子、嫡子、嫡长子、庶子等种种区分。那么这些“子”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所谓长子,顾名思义就是年纪最大的儿子。
所谓嫡子,指的是正妻生的儿子。虽然大家都说中国古代是一夫多妻制,但是严格的说却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妻子只能有一个,也就是正妻,其余的都是妾,或者说是侧室。正妻生的儿子地位较高,被称为嫡子。
所谓嫡长子,就是嫡子中年纪最长的。
所谓庶子,就是正妻以外的其他配偶生的儿子。
都是儿子,为什么要划分出种种区别呢?其实这是为了确保一个稳定的继承制度。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这是从周代开始流传的制度,即只有嫡长子有权继承父亲的地位,如皇位、爵位等,其他儿子只能分一部分财产。嫡长子继承制,其实是为了保证正妻娘家的权益。
中国古代嫁娶,讲究门当户对,比如先秦诸侯娶妻,往往会娶另一个诸侯的女儿。比如我们假设A国国君娶了B国国君的女儿,两国以婚姻为纽带形成一种同盟关系。当然A国国君在正妻之外,还会娶侧室,侧室的出身就没那么高了。A国国君死后,如果由正妻的儿子,也就是嫡子,继承诸侯的爵位,登上国君之位,那么A国新的国君就是B国国君的外孙或外甥,两国依然能够保持同盟的关系。相反,如果由庶子继位,那么A过新的国君与B国一点关系都没有,B国的权益就在无形之中被损害了。
因此,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嫡长子继承制,就是为了保障正妻娘家的投资不会落空。当然,反面例子也不是没有。比如当年周幽王宠爱褒姒,便想废嫡立庶。周幽王废黜了王后申后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所生之子姬服为太子。没想到如此一来便触怒了申后的父亲申侯,申侯勾结犬戎攻入了周朝首都镐京,杀死了周幽王。周幽王死后,诸侯们与申侯共同拥立前任太子,也就是申侯的外孙宜臼继位,是为周平王。从此春秋时代开始了。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梦露居士,阅读系列文章。

给力霍霍
嫡子是正妻所生,与之相对的是庶子,为妾所生。妾生的儿子最大,是长子,但不是嫡长子。正妻生的孩子最大就是嫡长子。古代只有嫡长子才可以继承皇权授予的荣誉与地位,比如衍圣公。

浦东-小胖丫头
长子是第一个儿子,不看其母亲是正妻平妻或妾。
嫡子是正妻的所有儿子。
嫡长子是正妻的第一个儿子。

桔桔子a520
长子是家里的第一个儿子,可能是妻子所生,也可能是妾氏所生。嫡子是妻子所生的所有儿子。嫡长子是妻子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因此嫡子可能是嫡长子,但是长子不一定是嫡子。

邱小麦麦
封建社会中,一夫一妻多妾制度下,产生的嫡庶之分。所谓长子,无论是妻子或者是妾室所生,年龄最大的那个儿子。妻子所生的第一个儿子为嫡长子。一般是继承父亲的爵位。妻子所生的其他儿子是为嫡子。妾室所生的均为庶出,称为庶子。

雅婷
我们知道,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也就是说一个男人只有一个妻子(或者说夫人),但可以有几个妾,妻子的地位是仅次于丈夫的,而妾的地位远低于夫人的,古代一般讲究门当户对,所以妻子基本都是家世比较好的,而妾就不讲究了。
大家都看过以前的古装剧,里面有嫡长子即位,当皇帝驾崩的时候,为什么其他的孩子不能接这个位置呢,原因就是妻子的地位等级不同,有正妻,便是后,然后才是众多的妃子。
古人把儿子的地位排位年长的说话分量重,地位也重,不过要是嫡系,庶出是没有一点继承皇权可能性的。里面还有很多排前面的大皇子,大嫡次子,这些都分成太子,亲王,郡王,世子,才有了三六九等的诸侯之类的爵位。正妻所生的儿子就叫嫡子,嫡子中的老大就是嫡长子,依次有嫡次子,嫡三子;
妾等所生的儿子叫庶子,庶子中的老大就是长子,即使长子比嫡长子年龄大,嫡长子仍然还叫嫡长子。
嫡子的身份要高于长子(庶子),住宅和爵位是由嫡长子世袭的,嫡子和庶子都不能继承;庶子一般不能承奉祖庙的祭祀和承袭父祖的地位;
嫡长子所生的嫡长子叫嫡长孙,在家族继承方面,嫡长子优先于嫡长孙,嫡长孙优先于嫡次子,嫡次子优先于庶子。
举两个例子:
(一)刘邦的儿子为例
刘肥是刘邦的长子,是曹氏所生,所以是庶长子,而刘盈是刘邦的第二个儿子,是妻吕后所生,是嫡子,更是嫡长子,刘邦死后,是由嫡长子刘盈继位的,不过他对刘肥也不错,封了他做齐王。
(二)曹操的儿子为例
曹操家族,长子是曹昂,不过英年早逝,没能继承父亲的位子,然后又是曹冲,不过也是英年早逝,这两个都是曹操最中意的接班人,之后才到了我们所熟知的曹丕,他是文武双全,后来在宫廷角逐中取得了父亲的继承权,而最有文采的便是曹植小儿子了,本子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就是他写的。
据说他能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来,这份文学功底历史上也没有几个诗人能达到文思泉涌这个层次啊。不过魏文帝照样是曹丕,这样的帝王,在称帝之后对家族的众多弟弟们都是一个打压啊,不过还是留了弟弟们的活路,没有赶尽杀绝,这还是有仁义的。
所以在古代,皇帝世家大族里面儿子们的纷争是很强的,每天都在勾心斗角,而他们的妈妈们,从皇后正一品到从一皇贵妃,然后再是庶一正二庶二之后这么排下去,所以说后宫佳丽三千我偏偏独宠你一人,有这个能力的自然是皇后和排名靠前的几位,那些儿子的地位也跟着妈妈们的地位从大到小开始排列了。
这些地位不同的标志还是由于皇帝本人的喜欢,还是围绕着帝王来变化这些等级,有正室,有侧室,还有平室,皇帝喜欢谁谁就能立后,所谓母凭子贵也对,子凭母贵也没错,这样的封建帝制是这样的。
那我们来看看民间的状况,就是大老婆【妻子】,姨太太排位了,孩子就是嫡长子,嫡次子,庶出之类的,也有这样类似于帝王家族的分类,毕竟古代的大户人家一名成功男性身上有一些女人追随是很正常的,因为本人养得起。
现在的社会其实也存在着这些,离婚前的正室的孩子和离婚后再婚迎娶的等级排位就不一样了。
另外有几种比较特殊的情况,一般来说一个夫只有一个妻,但是妻子可能会过世,那么这个夫就可能迎娶新的妻,或者将原来的妾扶成妻,那么一夫前后会有多个妻,那么新妻的儿子也为嫡子,而且前面的妻的嫡子是要胜过后面妻的嫡子的,因为是再娶不是原配呐。
说到这里,还是认为现在的情人一堆老婆一个的名流圈还是有历史根源的,出轨都成了常事,不过我们老百姓还是提倡一夫一妻,遵循从一而终是最好的,这样我们这些男同胞竞争女性的压力就小了很多呀。
关注我@烈焰糖糖品历史,我每天都会给大家分享精彩的历史故事和干货、问答,大家畅谈历史,谈古论今,以古鉴今,提升硬核实力,增强社会竞争力。
IS小燕儿
在今天因为法律制度不断发展完善,所以即便是私生子,权力也会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在古代,因为宗法制的原因,嫡长子,嫡子,庶子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主要就体现在一些合法继承权的问题上。
宗法制
长子,嫡子,嫡长子,概念是很好区别的,长子就是男主人和妻,妾生育的所有儿子中的第一个儿子,正妻所生的儿子为嫡子,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为嫡长子,妾所生育的儿子为庶子。
这个是身份上的区别,更加明显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权力上,我们以周朝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来说明,嫡长子最明显的特点是具有政治继承权,其他的嫡子和庶子,由于身份的区别所享有的政治地位也是不同的。
周朝按照政治地位划分,天子之下是诸侯,公,卿,大夫,士,以周王室为例,嫡长子继承天子的身份,嫡长子以外的嫡子可以分封为诸侯,而庶子则可能是诸侯,公,卿等,在政治地位上的差距是非常巨大的,在财富分配上,也是以嫡长子,嫡次子,庶子的顺序进行分配。
嫡长子继承制的优点是,嫡长子为大宗,其他的子嗣为小宗,可以确保大宗始终处于领导,优势的地位,不至于是权力过于分散,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当嫡长子是无德之人,或者是智力低下,容易导致国家混乱,或者是一个家族的衰败。
另外在封建王朝时期,嫡长子继承制立嫡的顺序,嫡长子,嫡长孙,嫡长次孙,嫡长子次弟,看到这个立嫡的顺序,我们也就不难明白,朱元璋统治时期,确定以嫡长子继承制选择储君时,为何朱标病逝后,朱元璋选择传位给朱允炆,而不是朱棣了。

lblwstc
这三者其实可以是一个人,当然也可以是三个人,算是互相包含的关系,要弄清楚这个,首先要弄清楚古代的婚姻与家庭的制度。
一夫一妻多妾制在中国古代,采取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婚姻制度,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一个男子,只能有一个正妻,但可以有多个妾侍。而只有正妻生下的孩子,才可以算作嫡出,其余非正妻女子生下的孩子,只能算作庶出。
这就是嫡子与庶子的区别。
长子、嫡长子与嫡子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来看长子、嫡长子与嫡子的区别。
长子,是男主人的第一个孩子,也就是最大的儿子,但如果仅仅说长子的话,并不包含嫡庶,也就是说这个孩子既可能是嫡子,也可能是庶子,长子只是根据年龄来排的和嫡庶无关,如果长子正好是嫡出,那么他就是嫡长子,这二者身份就可以重合。
嫡长子,嫡长子是指男主人与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也就是说是正妻儿子之中年龄最大的一个,因为是正妻所生,所以嫡长子必然是嫡子,而如果嫡长子又正好是男主人所有儿子中最大的一个,那么他也就是长子,这三者身份是可以重合的。
嫡子,嫡子前边已经说过了,是男主人与正妻所生的儿子,也就是说只要是男主人与正妻所生的所有儿子都是嫡子,其中第一个儿子就是嫡长子。
这就是其三者的区别。当然刚刚也解释了三者的身份是有可能重合的。
如果以家庭地位来说的话(皇家的除外),正常情况下嫡长子地位高于嫡子,嫡子地位高于庶子。

Mr.L
嫡子是正妻所生,嫡长子是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长子只是第一个儿子,非正妻所生。
比如刘盈是嫡长子,他的异母哥哥刘肥是庶长子,刘肥就没机会做皇帝,只能做齐王。
再比如纣王的哥哥微子,微子是纣王同父同母的哥哥,只是生微子的时候,她母亲还不是王后,纣王是她母亲做了王后所生,所以纣王是嫡长子,而微子是长子,微子就没机会了,

暴暴小宇宙
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除了靠国家法律制度维系秩序,还要礼法约束民众。讲究长幼尊卑,贵贱有序。
许多人认为古代一个男的可以娶好几个老婆,是一夫多妻制,其实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我国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一个人可以有多个老婆,但是只有一个正室也就是正房,其他的老婆只能洗妾身自居,身份比正房要低。
儒家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尊卑有序,礼制得以传承,搞出一套宗法制度。其实主要还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权利顺利传递,避免其他人动歪心思,维护社会稳定。
所谓长子,就是第一个非正室所生的儿子。比如康熙的大皇子胤褆。
嫡子,是指正室所生。嫡长子自然就是正房生的老大。
嫡子代表正统,代表宗室的纯正血脉,嫡长子作为正室出来的老大,一般享受更高的待遇和制度倾斜。古代皇帝的皇权传递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皇后的大儿子才能继承皇位,其他妃子的孩子不要妄想。如果通过非法途经获取皇位也叫谋朝篡位。名声不好听。
非正房的孩子又称庶出,庶出的孩子一般只能在下面打打下手,不管你出生有多早,在嫡长子面前身份都要低一等,只能看着人家吃肉!清朝的二皇子胤礽,开始被封为太子,但是不正干,被废了。其他皇子才有机会去抢夺皇位。如果庶出的孩子很能干,被封以高官或者大赏,母亲的身份都会得以提升,叫母以子贵。比如最后夺得皇位的胤禛,母亲封为皇太后,其他的皇子母亲身份自然低她一等。

brighersummerda
简单回答:
长子是父亲所生的第1个儿子,如康熙与惠妃纳拉氏所生的皇庶长子:允禔。
嫡子是父亲与父亲的正妻(包括续玄继妻)所生的儿子们,如康熙与第1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所生的皇二子允礽(废太子)、康熙与被雍正帝追封为孝恭仁皇太后的第4位皇后(康熙德妃)乌雅氏所生的皇四子胤禛(雍正皇帝)、皇六子胤祚、皇十四子胤禵等。(康熙第2位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第3位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皆无儿子,胤禛、胤祚、胤禵在康熙活着的时候不是嫡子,允礽是唯一的嫡子兼嫡长子,同时又是废太子,故有九子夺嫡的事发生1、2、3、4、8、9、10、13、14皇子)
嫡长子是父亲与父亲的正妻所生的第1个儿子,如康熙与第1位孝诚仁皇后赫里氏所生的皇二子允礽。

lynn_zhang0227
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礼制。
我国古代大多实行一夫多妻制。
长子为家中第一个儿子。
嫡子为正妻所生的儿子。
嫡长子则是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
古代通常为嫡长子具有继承权。

wydison
在古代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也分正房偏房,正房一般指第一个接婚的女子,偏房一般指第二三等以后接婚的女子。长子是他父亲的第一个孩子,当然,他不管是正房偏房,只要是第一个就为长子。嫡子是指正房所生的统称为嫡子。嫡长子是指正房所生的第一个孩子。

蓝田
要搞清这个,就要从中国古代妻妾制度说起。严格来说,中国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一个男人,可以娶一个妻子,同时只要你有能力,可以纳多个妾。当然,这是名义上的,除了妾,可能还有通房大丫头等等。
下面就说说正题。长子,嫡子,嫡长子的区别。
嫡子,必须是妻子生的儿子。长子,就是这个男人和女人生的孩子里年龄最大的儿子。嫡长子,当然就是妻子生的最大的儿子。
一般而言,接替父亲当家的,都是嫡长子。如果妻子没有生儿子,则由长子当家。

540954784
长子、嫡子、嫡长子是一夫多妻的家庭为了区分嫡庶尊卑所产生的称谓。
长子就是第一个儿子,不是正妻所生;
嫡子就是正妻所生的儿子;
而嫡长子既是第一个儿子,又是正妻所生。
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