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经典著作中对两性方面的描述,十五六岁的孩子适合看吗?

米奇女孩迷逝
十五六岁的孩子应该是高中生了。
接近成年人了,如果依然谈性色变就有点矫枉过正了。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如果一个十五六岁的高中生,父母从来不提这方面的话题,孩子呢,从小到大也听话乖巧,不会自己找有关两性关系的东西来看。初中上生理课的时候也不好意思听老师讲这方面的内容,因此这个孩子不管是生理方面还是思想层面都纯洁如白纸。这样真的好吗?抛开这些不讲,两性关系描写在很多文学作品都有,如果以此作为筛选孩子书单的标准,那么孩子能看的文学作品还剩下什么?他又会因此错过多少经典的作品?
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看过青少年版本的名著,全都是足本无删节的成人版本。我在上初中以前就看完了四大名著,《聊斋志异》,《三言二拍》,《醒世姻缘传》,镜花缘传奇,《儒林外史》,《老残游记》,《西厢记》,《牡丹亭》,还有《左传》,《世说新语》等历史典籍。我可以不要脸的说一句,除了四书五经以外,你们打开当当淘宝搜索中国古典文学,比较有名的,销量考前的,我家里都有,我上初中前基本都已读过。跟《聊斋志异》里的犬奸和青城妇之类的比起来,四大名著里的就只能说隐晦了。我也没有因为读了这些书就无心向学,早恋,甚至是偷尝禁果。初中开始涉猎这个近现代和外国的作品,《挪威的森林》和《白鹿原》也在列。其实《金瓶梅》,《九尾龟》,《姑妄言》这一类以黄色著称的作品(全是港台版)我家也有,只不过是单独放在另外一个地方的,成年之后才让我看的,其他书家里人没限制,我想看哪一本看哪一本。
就我个人经历来看,除了以黄色出名的那一类不宜过早阅读外,其他的没必要。不然你让孩子看什么,总不能十五六岁了还看童话绘本吧,还是你想让孩子看漫画?再说了,现在到处卖的都是删减版,无删节还挺难找的,特别是在书店买的,绝对是删减版的。有什么可顾虑

tracy_zh56
我觉得没有什么适合不适合的!
文学作品反映的现实生活,虽然有加工有提炼但基础还是在于真实的生活,请问真实的生活中又有谁能绕开“性”这个话题??当然啦,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除外。咱们说得是普罗大众。
其次,请问哪个孩子以后可以完全绕开“性”这个问题呢?恐怕没有吧?当然了,那种极为特殊的极个别人群除外。既然文学作品绕不开,孩子们长大时也自然离不开的问题,还有什么可质疑的呢?
其实,在我国,特定的情况是,绝大多数人都缺乏性方面的教育,人们都羞于启齿这件事。所以造成了这方面的知识缺失,孩子们只能从其他途径来获取。文学作品总比那些黄色资料(诸如视频、书籍等等)要好的多吧?这种担心我觉得不必要,做好引导就好了,不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当你用一双色迷迷的眼睛去看这个社会的时候,那么将会是无处不色情,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你的那一颗心,它是不是色滴!


洋朵duo
这还用回答吗?未成年人和成年人是有区别的。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其就是经,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好:一个平声,一个厌声)若不撇开终是苦,各自捺住即成名。

油油斑马
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分开来看,如果是对美好爱情的描述,越是经典名著,就越会让人感动。关于“两性”,14.15岁的孩子,正处在青春期,异性之间仅是好感,还没有应对两性的能力。不过,要是能在成年人的引导下,进行阅读和学习,那将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

笑嘻嘻
我觉得应该让孩子自己选择。既然是经典,肯定有读的必要,当然纯色情的可以直接out。至于其他经典书中有说到的儿童不宜的或其他的,十五六岁也可以去分辨一下了,而且也正是认识两性关系、认识世界的好时机。作为家长的只需要引导,陪伴,防止孩子走歪路就好了。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与其为孩子扫清道路,告诉孩子这个不行那个不好,还不如让孩子自己去经历,自己去获得感受和能力,这才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家长要做的还是那一句,引导、陪伴,必要时提醒和帮助,就好了。

chouchou_may
懵懵懂懂的孩子,看此东西,最容易产生好奇和幻想,有的甚至会有举动的冲动。
I5岁左右适当了解是应该的,因为这个年令,差不多在平时也听到一点,加上接下来,他们会上生理卫生课,可能会接触到男女器官的形状和区别,还有就是电视镜头上的拥抱接吻,也会让他们模仿。
适当的知道一点,对他们的认识和意识有好处。

lina0856
十五六岁的孩子正值青春期,渴望得到两性方面的知识,而作为家长也不好意思引导。读经典著作既能从作品中吸取精华、思考人生,又能了解一点这方面的知识,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让十五六岁的孩子了解一点关于两性的关系,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很正常,家长不必过于担心。
与其压抑孩子的好奇心,不如引导他们读一些经典著作,让他们自然而然去了解男女之间的那些事。
经典著作之所以称之谓经典,一定有着它的特殊之处,读后或者对人生有所启迪,或者从中学会了不少处事处人之道。
就拿《红楼梦》来说,一千个人读它,就有一千种理解,同一个人读它几次,就会有几次不同的理解,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作者曹雪芹,把文中的每个人物的性格刻画的栩栩如生,各有特色。宝玉率性、多情、林黛玉多愁善感,王熙凤的精明强干,史湘云的憨厚爽朗。
文中唯独有一个人似乎与这富丽堂皇,精致的一切格格不入,却也只有她最能洞察明了世事,那就是土里土气的刘姥姥。
刘姥姥一进贾府,是为了求生存钱,被太太小姐们当作乞丐般耍弄,但她为了让一家人能过个好年,能忍辱负重,尽管心里苦,脸上却陪着笑,这一次她的收获当然也不少。
刘姥姥二进贾府,带着土特产是去报恩回礼的,太太小姐们照样捉弄她,帮她头上插满了花。但只要大家开心,她乐意当几天小丑,她的到来,给死气沉沉的贾府,带去了欢乐。
刘姥姥三进贾府,贾府没落。她替她们悲伤,安慰大家,还把无处可去的巧姐接回家照顾,真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刘姥姥三次进荣国府,见证了一个大家族的由盛到衰,世事无常。这么多人中也只有她活得豁达通透,她能忍辱负重,面对大家的嬉弄不记仇,亲戚有难及时相助,处事机灵、游刃有余。
刘姥姥的处事处人之道正应了宁国府那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阅读经典让孩子从中思考人生,阅读经典让孩子洞察明理,阅读经典有百利而无一害。
我是悠雅人生,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谢谢阅读!

山满朝岚
红楼梦还含蓄一点,白鹿原就太开放了,不赞成孩子看


Cc-LC-
可以看的,因为当今社会的孩子都成熟的很早,他们也早有具备有逆向思维了,谁也无法阻挡的了。

rouise
不适合,为什么这么说?平时打开电脑都会有一些乱七八糟的广告,孩子都会问妈妈这是什么?我都会告诉他这是骗人的广告,好多家长没给孩子说的都点开上当了,孩子一看到就说又是骗人的广告。组织还来不及呢,怎么会让他看,不让他看也是因为在他这个年龄段还没有到消化这些东西的时候,好的名著那么多,可以避开这些的,就是你说的这些名著也有少儿版的吧。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什么年龄读什么书,做家长的要把握好,孩子大了并不像他们小时候那样什么都和家里说了,所以我们更得在他们成长的路上多点关心?

BruceGAO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给你说一件发生在我身边朋友家孩子身上的事,你来听听看。
我朋友夫妻两个典型创一代,孩子从出生就由爷爷奶奶带着,他们基本顾不上,一直到孩子升初中了,才接回身边, 平时是保姆做饭,他们整天忙得脚不沾地。那孩子也算老实,除了上课不怎么出去玩。
有一天他家亲戚过生日,他们过去聚会,饭桌上了条鱼,女孩闻见捂着嘴跑了,从那天开始,基本吃什么吐什么,把她爸妈吓坏了,后来去医院检查,居然怀孕了,才十四岁啊!
逼问下才知道是他们同班同学的。理由竟然是接吻会不会怀孕,女孩说会,男孩说不会,要做别的才能。这场天大的祸事起因竟然是对于性的好奇懵懂。
很多年前,我在外国一期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美国妈妈会在上学女儿的包里放上避孕套,避免女儿受伤害。美国的开放程度,有这样神操作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中国人含蓄,这样做的妈妈能有几个?
所以作为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保护,更应该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首先让他们认识到一件不可挽回错事的后果,防微杜渐。
打消掉好奇的最好方法是了解,进入青春期,适当让孩子接触到两性关系我认为是有必要的。

然
我觉得这样没有什么,因为现在,在学校老师也会给十五六岁的小孩上。两性的课不像我们那个时候老师不会讲。现在互联网的社会。不奇怪。

sakura1992
可以理解作为家长对于孩子成长环境是否好坏的担忧心理,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其实对于同一本书的内容,孩子和成人的关注点可能并不一致。
我们在拥有比孩子更丰富的生活经验时,看待事物的方式会变得更加的多元化,立体化,而孩子的生活经历比我们少,在消化一下事情上时会依赖于以往的经验知识,但当他们的认知结构不足以消化这些内容的时候,这些内容通常会被忽略,自然家长担心的产生不良影响发生几率会大大下降。
不过,十五六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家长干涉太多反而容易起反作用,不如试着换另一种方式与孩子沟通,与其等孩子自己去探索一些事情,不如家长主动提起,毕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对于孩子成长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