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上记载的,就是真的吗?

提到的作品

[作品]史记

“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 该书简介:《史记》为其中之一。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

司马迁

[作品]资治通鉴

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从三家分晋一直到五代十国,十六个朝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全书分二百九十四卷,共有三百多万字,取材十分广泛,历史资料十分丰富。《资治通鉴》刻...

司马光

最新跟帖
cherryyeh

cherryyeh

史书上记载的没人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全在你的心,你认为是真的那就是真的,你认为是假的那就是假的


honeyringbell

honeyringbell

不一定,所以就有了野史,用来修正史书中作者无法表达真实情况的一种补充,其实看书不应该分正史和野史,其实作者有时候是用生命去完成一部作品,比如司马迁的《史记》,还有新唐书。

crean_yq

crean_yq

应该说,大部分都是有原始背景的。略有出入,在所难免!——

亦有可能与作者的世界观相联。

紫锦禾

紫锦禾

史书,分为正史,和野史,正史记录重大的历史事件,司马迁的史记,就是很好的文本,野史记录,一些不能佐证的历史事件,但是史书上记载的,都是真实的,不应该质疑

godspeed

godspeed

史书上记载的,就是真的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是也不是。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史书真假掺半。

史书一般是古代史官或民间散人记录编纂出来的,有官方记录的也有野史演义的,你说哪个更权威,这个说不好,有时候对正史的研究也要结合着野史去看。在古代,官方的史官主要分为两类,分类记录类和编纂类

前者主要随侍皇帝身边,记录皇帝言行与政务得失,皇帝不能阅读这些记录内容。但是皇帝是否真的能做到不去阅读修改这些内容吗?

回答是不能。

就算英明神武的唐太宗也做不到不对史官的记录进行干涉,唐太宗在位期间不止一次要求查看国史和起居注,原因说是为了改正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但是这种行为本身就是违规的,现在很多人认为唐太宗有修改玄武门的记录,刻意将自己塑造成遭太子李建成打压的弱势对象。

后者专门编纂前代王朝的官方历史,比如说唐修隋史,有刻意抹黑隋炀帝的情况;清修明史,也有刻意隐匿“辽事”,隐匿对清廷不利的史实。

野史一般是民间编撰的历史,其大部分是根据传闻、神话等编写的,正史不敢写的,野史会对它进行一些补充。

但是可信度上要大打折扣,毕竟很多部分都是捕风捉影的事。

shihongmei_sy

shihongmei_sy

史书上记载的,不一定都是真的,有些是真的,有些就不一定了,所以需要考证。

泪模糊了眼

泪模糊了眼

历史是没有真相的,只有一个道理,

我行我乐

我行我乐

历史由胜利者书写,你不知道吗?不说远的,一百年内的历史就是真的?

&Qi

&Qi

史书上的记载并不一定是真的,但也并非子虚乌有、凭空杜撰。

即使在正史中,时间、地点也不一定就100%地准确,对于事件的描述或表述,也肯定掺杂了记录者的某些有目等个人因素。其中也可能有来自外部环境的干预或影响,难免有杜撰、制造之嫌,更何况所谓的野史了。反观从历史中流传下来的文学、艺术作品,尤其是诗歌,在某种程度上到显得靠谱得多。那些个人色彩及其强烈的文艺作品就像自历史长河遗落碎片,虽不完整,但起码自它们诞生的年代,因容易引发共鸣,才得以世代相传、流传;并非制度之手笔的编纂。既然史由后入所记,那已逝的风月与尘嚣在时间扑朔的风中,已迷离成遥不可及的不确定以及靠想象与演绎架构而起的亭台楼榭……

就拿《史记》为例

司马迁写《史记》,主要资料来源是他之前的史官记录,这些记录真实不真实是没人知道的,或者说哪部分真实那部分不真实也是没人知道的。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已经经过了大量的筛选工作,认为记载不实的都不引用,但是肯定不能去伪存真。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真实度应该能高一点,但是也不能说完全真实,因为历史都是由人记载的,记载的历史会受到记载人主观感受的影响,所以有时候基本历史书记载的同一件事情过程或结果不一样。所以《史记》记载的历史并非完全准确。

Stefason

Stefason

这个问题要多方面地看,以司马迁和它的《史记》为例:

第一,史书里面一定会有些神话和玄幻的东西,比如玄鸟陨卵,比如某皇帝母亲怀他前梦见龙附体,这些显然不会是真的,但他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客观体现。比如对祖先的追思崇拜,比如君权神授,或者对事物的认识,或者思想上的搏奕,愚弄与被愚弄!因此,它形式上不是真实的,但内涵是真实的。

第二,某件事细节上可能有出入,甚至存在虚构,但其大方向是真实的,比如秦始皇是否真为吕不韦亲子,这个众说纷纭,但不妨碍吕不韦擅长囤积居奇,做长线生意,把秦始皇的父亲推上皇位,这一传奇史实。再比如没多少文化的项羽是否真有能力写出垓下歌这种气壮山河的诗句,但不妨碍项羽豪情盖世的英雄气概!

第三,部分记录真的是常人难以料想的真实。比如殷本纪中商王世系表,在清代以前已知的任何文献古籍中找不到映证,但后来被考古发现证实除小部分顺序错误之外,几乎完全真实。因此人们推断夏本纪中有一形制相仿的夏王世系表也可能是真实的。

jovita

jovita

基本算真的,也不外乎史记官的添油加醋

王强盛

王强盛

第一人亲历的记录都未必是真的,更何况是第三人的记录?

莫笑

莫笑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luyixiaohan

luyixiaohan

史书上记载的内容,肯定有假的。

以大名鼎鼎的《史记》为例,司马迁在高祖本记中,明确的记载了刘邦的亲爹,是一条蛇,还是一条白色的大蛇!同时,刘邦的亲爹还积极响应、现身说法,在多个公开场合多次说明,刘邦不是自己的亲儿子,而自己,带的是绿帽子。

这就是史书上的高级黑!

鉴于这种史料,实在是烂得厉害、假得出奇。也让后世的人都知道了,司马迁确实很苦,如何说实话,那是会掉脑袋的。也让汉武帝的暴君形象,昭然若揭。

然后再说说李世民。当李世民在位的时候,他要求看看史官写的材料,看看史官是怎么写自己的。按照制度设计,为了约束皇帝的行为,皇帝本人,是不能看史官怎么写自己的。这个制度,本来就很假,因为皇帝的儿子,可以看到这些材料的,如果不往好处写,皇帝的儿子也不答应。

就这么一个很微弱的约束,李世民也不愿意接受。

他前后找了史官三次,前两次,史官都没答应给他看,到了第三次,终于还是看到了。这段历史被记载下来,也是史官在甩锅。因为给李世民看到的内容,肯定是经过大量修改、美化后的结果。唐朝的史官,也想多活几年,或者是活好一点。

李世民这样做的结果,让满朝文武都大吃一惊,人人都吓坏了,就连魏征这种,以敢于说实话著称的官员,都赶紧写文字,肉麻的吹捧李世民。

魏征撰写的醴泉铭,狠狠的吹捧李世民。“说他二十岁就从事统一天下的活动,三十岁便做了亿万百姓的君主,……皇帝舍身以利天下黎民,风里来雨里去,一心为百姓着想,忧国忧民积劳成疾,皮肤和尧帝一样变成了干肉,手脚上的茧子超过了大禹。 李世民功劳高于大舜,勤劳胜过大禹,空前绝后,超过了三皇五帝。……”

皇帝阅罢,高兴得很。

在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干脆就直接说明,本书就是历史经验合集,供统治者借鉴使用,顺便,还附带了中国历史。

尽信书,不如不读书!所有的历史,都可以看作,是写作者眼中(或者是饭碗里)的世界。

特别再补充一点,历史不会指引未来,我们的老祖宗,根本不会从坟头里,颤颤巍巍的伸出手来,给我们指引未来。

阿凡提的驴子

阿凡提的驴子

历史从来都是由成功者书写的,自古以来便是胜利的当王,失败的是阶下囚,那您有没有想过现在你所了解的事实,也并不是真的,其实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一代代地传下来。在真实的故事也变得不真实了。

lilybb

lilybb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