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和张飞没有拜师学艺,为何武功却是天下名列前茅?

喵喵喵summer
我想怎么写都行,你问这个问题就是虎

yi个傻瓜┑
社会是最好的老师和师傅,战场是检验实践的唯一标准。新中国成立的那一批将帅们有几个受过正规军事教育,不照样把蒋校长的黄甫系打的找不到东西南北!

萝卜球儿
主要是身体强壮,从小不怕吃苦,练得一身好功夫[赞][赞][赞]

xujinghu
三国战乱中,许多地方都被战火染指,地方官和档案都去向不明了。人们找不到他们的身世和经历。
刘关张结交于乱世,幸有刘备与公孙瓒曾是同窗好友,证明刘备来自黄埔军校卢植大校长的得意门生。而关羽是在家乡杀了恶霸浪迹天涯,遇到了刘备而肝胆相照,张飞正好是土财主,也被刘关勤王之心所感动,欣然将一家一当全部换做招兵买马的筹码,走上了前线。
刘备有大志没钱,张飞有钱有暴力,关羽没钱有武艺,三人相得益彰。
据说在张飞后花园,三人说古论今,达成共识:匡扶汉室,应诏勤王。
关张是因为刘备是名儒高徒,而且祖上是皇家亲王,后因家道中落而以贩鞋谋生。两人甘愿生死相随。
而刘备已知晓关羽出自武术世家,关羽一把刀大闹恶霸府,万人莫当。张飞仍猎户魔王,曾经掷矛刺杀野猪,两人皆是万人敌。刘备才敢贸然起兵,第一仗就首开得胜,连续摧城拔寨,刘关张这才意识到勤王不单单是谋生之道,还是建功立业之本。这才有了"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之生死盟约。
刘关张三英战吕布并不是唯一成就,早在之前,三英救皇甫,在万人丛中三人救下朝廷命官皇甫,封了个平原令,只因无钱打理贪官邮督,挂印而去,投奔公孙瓒。公孙了解其遭遇,可深知刘备其心志,带他三进入十八路诸侯。
袁绍不识货,唯有曹操欣赏,力荐三人为前敌指挥,出战吕布,一举扭转战局。关张正式亮相一线舞台,就能直面号称天下第一将的吕布,光凭胆大包天打死人也不信,就是因为他们本身出自名师无人知晓而已。
曹操就已看出关丶张超群的武功,后来不惜一切想收罗关羽绝不偶然。关羽拖刀计仍当时一绝,杀华雄丶斩颜良等都是几回后转身突然拖刀一击毙命。其师仍是武林绝顶高手隐身大师,关羽违背师训被迫杀人后,无颜面对恩师,出关前三叩九拜后含泪一去不复返。
关羽曾对曹操说:拚命三郎张飞勇冠天下,吕布百回合里佔不到便宜。
后来当阳桥边,张飞一人猛喝三声,曹操竟带头转身而逃。
三国志说关丶张皆是万人敌,诚为可信!

金秋小且末
张飞和关羽,虽然一个是杀猪的,一个是卖枣的,但是他们的武艺却不比那些出生于世家大族的子弟低,甚至是过之不及。而他们之所以能成为万人敌,有万夫不挡之勇,原因如下。
高手出自民间,二人或有高人相助历史上有很多人,他们无论是武功,军事才能,亦或者是琴棋书画,他们的功底都非常精湛。但是,他们中有一大半的人却名不见经传,就这样默默无闻的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
而他们之所以名不见经传,是因为他们没有做官的心思。他们一心向往自然,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所以他们到处“旅游”,四海为家。汉末是一个英雄迭出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人才如喷泉般喷洒而出。
在这种大环境下,有几个武功高强,却不闻名天下的高人是很正常的。比如童渊,他肯定武功之高,曾教出了“北地枪王”张绣、西川枪王张任,以及“五虎上将之一”的赵云(不扯上正史)。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关羽和张飞两人能在机缘巧合之下碰到个一两个高人,然后从他们的手中学会了一些本事,这也就不奇怪他们武功高强了。
古人的体魄强壮,天生神力虽然古人的生活水平比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水平差,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的体魄就比我们弱。恰恰相反,古人的体魄比现代人的体魄要强壮的多,他们有些人会天生神力,就是力气要比同龄人大的多。
所以,关羽和张飞能成为万人敌,令敌人闻风丧胆,有很大的一部分就是因为他们的力气很大,这么大的力气提着几十斤重的武器去和别人对打。如果对方的力气比他们小,那他们一抡起武器就砸砍过去,敌人根本无法招架的住,而力气和他们相当的,双方打得时间久了,手臂也会发麻,这样一来,也无法战胜他们了。
张飞好斗,关羽好义张飞是一个屠夫家的儿子,他也继承了他老爹的手艺,在涿郡卖猪肉为生。但是,张飞有一个缺点——好斗。因为这个好斗的缺点,所以他经常会把猪肉放在井中,然后用大石来盖住,并声称能搬的动石头,猪肉免送。
可是,张飞看重的不是猪肉,而是只要有人搬的动石头,就代表有资格入张飞的法眼,这样一来,好斗的张飞就会和他们切磋上几招,一来二去的,武艺肯定有所提高。
至于关羽,我们都知道他在家乡的时候,因为心有不忿,便杀死了一个恶霸,然后开始逃亡。但是,关羽又是一个心中豪侠仗义,被儒家春秋所熏陶的人。所以,又不能简单的凭借关羽杀了人就是坏人。
因此,当关羽在逃亡的路上,他会卖枣来维持生活,而在卖枣的辗转途中,只要是遇到恶人,他就是出手。这样一来,在不断的惩戒恶人的途中,他也不断地增进武艺。
总而言之,关羽和张飞的武艺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不是很强的。至于后来能成为万人敌的存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因为他们天生神力;二是因为他们后天的不断练习(比如张飞就是一次比一次强,在吕布的手中,其从过招五十余回合到百来回合),才有可能成为万夫不挡之勇的存在。

叮咚咚努力完成清单
这是因为经过金庸小说的洗脑,我们对武功有了误解所致!
所谓“一力降十会”,正史上最厉害的武将是谁?我们很容易便能想到项羽!但是项羽是拜在哪位名师之下吗?并没有!
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力能扛鼎的楚霸王项羽
项羽无论是学书、学剑或者是学兵法,都是浅尝辄止,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成为古今武力第一的武将,常一次上阵就能斩杀数十百人,那他的武力从何而来?《史记》也给了明确记载,其实很简单,主要就是力气大,“力能扛鼎”便是项羽武力的根源。而这力气,基本就是天生的,只要你不是天天吃不饱饭,影响了发育,便不会受太大的影响,所以,我们看古代的武将,那都是身强体壮者。
即使是古代的武侠小说,如《水浒传》里面,力气仍然是一个人武力的最重要因素,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抛石狮子,都是力气大的体现,而且随着一个人的衰老,武力都会下降,这原本是生活中的常识,不难理解,但因为金庸小说风靡中国几十年,因此内力、武林秘籍、师承等成了武功的决定因素,什么降龙十八掌、什么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等,明显是违背自然法则的存在,若真能这么厉害,把这些武功运用在中国足球上,也不至于今天这样的结果了。
武松打虎,妥妥的肌肉男形象
当然,技巧有一定的作用,但这一定是建立在两个人力量差不多的情况下,而且战场上杀人的技巧就是最厉害的技巧了,你还别不服,这个历史上有人替你实验过,这个人叫俞大遒,是和戚继光齐名的抗倭名将。
俞大遒曾经一人一剑上少林,少林寺没有一个人是他对手,事在正气堂续集,其实这很好理解,俞大遒那是百战的将军,成天在战场上厮杀的人,而少林寺的和尚们不过练的是花拳绣腿,看着好看,但要上了战场,谁还能让你先摆个架势?大刀长矛甚至板砖一起上,谁先打死谁谁就能活。
因此,综合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两条结论
其一:天生的力气(块头)是决定一个人武功高低的最重要因素;
其二:后天的实战技巧能够提高一个人的技击水平,但不是决定因素。再厉害的名师教出来的8岁小孩,也打不过一个从未学习过武艺的成年人
我们再来看关羽、张飞的武艺
关羽斩将图
首先这两人都是天生的神力,正史里的说法是都是“威猛雄壮”,到底有多雄壮?按《三国演义》中的描写,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若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身高都超过了1.8m,妥妥的两个大猛男,在古代,这个身板已经碾压绝大部分国人了,这就符合了天生神力这一决定条件。
其次,二人很早便跟随刘备镇压黄巾起义,大小数十战甚至上百战,死人堆里摸爬滚打出来的,生死战场即是他们的老师,实战技能自然是一等一的存在(不然早死了)。
最后,作为主要将领,他们的装备(铠甲、兵器、战马)也必然是最好的,威猛的身板加上九死一生的经历又有装备的加持,成为刘备的“万人敌”,“熊虎之将”,也就顺理成章了。
张飞也是妥妥的壮汉
金庸的武侠都是建立在想象基础上的,和童话是一个级别,内功决定一切,越老功力越久,越牛逼,但现实中七老八十的人恐怕连根拐杖都拿不稳了,还怎么和二三十岁的小伙打?古龙的小说虽说也是想象,但人家就没有内功这一套,也不注重师承,一出来就是高手,只是金庸的武侠太深入人心了,以至于认为古人非有名师或武功秘籍绝不能成为高手,岂不谬哉?

pinkie330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负责任的说,历史书中都没有说关羽、张飞的职业,也没有说他们的师傅。
只是说张飞是河北涿郡(今河北涿州市)贵族出身,但这辈子应该也穷了,读过一些书。
关羽则是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平民出身,因见义勇为打死恶霸流亡江湖多年,逃到了涿郡。
真实的关羽和张飞,并不见得有多高的武功。
其实整个三国中,可以确认武功极高的只有吕布。因为吕布经常带着几十个骑兵出去厮杀,格斗能力很强,还有极为优秀的骑射能力。
另外,也就是黄忠之内有明确的记载,说明他们弓箭技术高超。
相反,关羽张飞则没有历史书说他们个人格斗能力有多强。
其实,古代打仗,包括三国时期和今天差不多。关羽张飞作为指挥官,只是需要在后方负责指挥部队作战,哪里需要自己上去单挑。
中国从古至今,除了先秦时期偶尔有过武将单挑的所谓一骑讨,根本就没有武将单挑决胜负的,那是小说而已。
大家想想看,打仗都是决定两国两军你死我活的大事,失败者不但自己和家人性命保不住,说明还会亡国灭种。
难道主帅单挑死了,失败一方士兵就自己散了,哪里有这种道理。
而古代军人进入军队以后,当然也会训练实战的各种技术,但没有那么复杂的。
因为古代军事作战都是千军万马的大战,士兵自己只要练好份内的技术即可。
比如长矛兵,只需要连一个直刺,也就是迅速刺杀这一招即可,其他的不需要你练习。
就指挥来说,战争其实就是最好的军校。如果一个人有指挥才能,又有老兵和前辈之流传授一些战争指挥经验,就可以迅速成长起来。
其实,即便是解放军十大元帅,也有不少根本没上过军校。
就算的最厉害的林彪上过黄埔军校,他实际入校学习时间也就是大半年而已。如果放在国外军校,黄埔几乎就是个速成班。
林彪完全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而彭德怀元帅、粟裕大将就更厉害,他们压根没上过军校,是大头兵出生。彭德怀只上过几天湖南军阀的短期培训班,也不是什么军校。但两人仍然指挥千军万马,打了很多胜仗。
关羽张飞,也是同样道理。对付百万黄巾贼期间,两人身经百战,怎么也磨练出来了。

荒年
我的回答是,未必没有拜师学艺!只是我们不知道!为有一明晰的认识,需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说明:O①,在历史上的冷兵器时代,为了争霸天下,历朝历代,执政者都非常重视武将的能力和作用,而能争惯战的武将又是夺取胜利的保障。秦朝和汉朝的天下就是活生生地打出来的!历史上从光武中兴的东汉开始(25~220年),又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比如东汉名将邓禹,今河南省南阳新野人。名将耿弇,今陕西省兴平县人。名将王梁,安阳人。名将王霸,颖川颖阳人。名将很多不能尽述。那时的名将几十乃至上百人,分住各地。而三国纷争就是发生在东汉后期灵帝建宁二年以后的故事(190~265年)。O②关羽,张飞等武艺肯定得到名师的真传!东汉后期名将散落各地,因某种机缘使二人有幸结拜名师,名师见他们是学武的那块料,也传授了真功夫!因巜三国志》原是魏书,吴书(传),蜀书(传)以单行本流传于世。到宋朝才三合一成为巜三国志》,它属于史书之类,里面并没有详尽介绍个人经历。千年之后,巜三国演义》作者主要是参考三国志而作的演义。因而拜师学艺之类的事没有必要进行编述。O③,凡学艺成名者,均由学习与天赋两方面构成!在黄甫军校毕业的很多,真正成为将帅的有多少?又比如音乐院校学习乐器的学生很多,有几个成为名家,专家的?因此,成名者必是有很好的天赋!历史上也有不少是偷着学武而成名的!综上我认为,关羽和张飞肯定有名师指点,加上自己有很好的天赋~是学武的那块料。因此成为三国的名将!只不过书中没介绍而已。

sallymi
谢谢你的邀请,题主的问题很有探讨性,即关张二人的武艺从何而来,为何一出山就是万人敌的存在。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天生神力者确实有。周星驰电影《功夫》中有句台词叫做:万中无一的武林高手。
这个万中无一说明数量非常少,但不是没有,事实上,中国从来不缺乏高手或者天生神力的人。
小编老家周口,清末时期,本村中就有一个武学奇才,可以用肩膀扛起来大炮,跑上几公里。马车上几千斤粮食,有个轱辘坏了,他一人扛着一边,支撑半个时辰。后来这个人被县里举荐,一路青云直上,担任过皇家某贵人的保镖。
我小时候曾听村里的一位百岁老人说,曾亲眼目睹这个事情,敢赌咒,敢发誓!
我的意思是,关张二人能名垂千古,一定也是在那个乱世崛起的天生神力之人。其底子实在是太好了,普通人从小练武,可负重三百斤的大有人在,但是能负重一千斤的,绝对是凤毛麟角。
两者不是一个量级的。
2.儒将张飞张飞家的经济条件一直不错,家有良田数倾,有肉吃,有酒喝。历史上的张飞是个儒将,书法、绘画、音乐颇为精通,绝不是《三国演义》里的莽夫形象,否则如何能独领十万大军 ?
他们家请得起语文老师,肯定也请得起体育老师,武术课也是必修课。
那个乱世,如果家有余财,找人切磋不在话下,这就培养了实战能力。如此有先天优势,有后天教导,有实战经验,武艺不高才怪!
3.义圣关羽
再看关羽,其年轻的时候就敢杀恶霸,说明他胆子大,重义气,爱打抱不平。
种种迹象表明,关羽同样是先天条件极其优越的人。
在逃亡路上,关羽推着驾车子卖枣,说明体力很好。
毕竟生命在于运动,何况每天推着车子干活,比常人锻炼的勤快。
逃亡过程中,生在乱世,关羽遇到不平的事一定挺多的。按关羽这脾气,定然上去又是一顿猛打。
关羽也是个文武全才,最喜读春秋,说明他识字,悟性也不错,有可能早期家庭条件也挺好。那个时代,能识字就是有钱人的象征,或者有权人的象征。
不管关羽占到哪个优点,他都有可能从小和人学过武术。
据说关二哥看《春秋》时,某夜灵感大发,自创春秋刀法,从此武艺大成。

virginia82
关羽张飞没有拜师学艺,却能拥有一身绝世武功,并不奇怪。因为武功技能的提升与练就,本来就不是只有师父传授这种单一途径。
一、这种现象与中华武术的发展历史密不可分。
中华传统武术的发展,大致以明朝为界限,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属于萌芽成长期,三国时代也属于这个时期。此时期武术还未形成完整成熟的实战与理论体系,人们对于武术的认识还很模糊,在这个阶段,武术技能的提升与练就,主要靠个人在实践中摸索总结为主。挂羽张飞正是走的这条路。
第二个阶段以明朝为起点,武术至此才进入成熟发展期,诞生了众多丰富流派和众多的武术专著,武术内容的丰富性大为提升。师徒传承这种方式从此时才大行其道。
二、 实践出真知,关羽张飞长年搏杀疆场,自然会练成一身好武艺。
武术作为一种实战性很强的技能,甚至可以说,理论可以不学,但实战却是提升武技必不可少的一步。
关羽张飞在蜀国开创过程中,身经百战,驰骋疆场数十年,加之本身膂力过人,勇气超群,练成一身超群出众的武艺并不奇怪。

【无名】
张飞在《三国演义》中的职业是屠户,最熟悉的动作就是捅猪脖子放血。这个技术可不简单呢。因为活猪是会挣扎的,一刀要捅不死,后面会有大麻烦。所以屠户一般只有一刀机会。看准猪的大动脉后,一刀过去,稳准狠!干净利落的解决问题。
杀猪和杀人是一样的道理,张飞杀了那么多头猪,想必他早已练就了刺杀技法。他后来善使丈八蛇矛,也不稀奇吧?很正常的吧?
关羽的职业不知道,演义中没交代。不过关羽对刘备、张飞自我介绍时讲:我因看不惯本地豪强倚势凌人,把他杀了,从此逃难江湖,至今五六年矣。
这就可以看出,关羽也不是什么善茬子。很早就杀过人,而且杀得还是豪强。
豪强是什么身份?土财主啊。平时身边不得有十几个小弟跟着。不然怎么横行乡里?
关羽能在众人之中取豪强首级,他要是没点真材实料,这事还真的难办。
当然,以上都只是戏说。与历史无关。如果真论历史,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因为现在所谓的武功与古代的武功概念,完全是两码事。
古代的武功源于战场上的厮杀技巧,不讲究一招一式的套路,跟人大战三百回合。只讲究看准时机,一招毙命。能用武器最好,尽量避免空手搏斗。因为空手搏击在古代只是属于体育运动范畴,不是杀人技巧。
比如明朝名将戚继光就曾说:“拳法似无预于大战之技……活便手足而已”。
还说“善战必定艺精,怯敌还是艺浅”。
他这话说的很直白了。拳法武功在古代属于体育运动范畴,跟现在的相扑运动一样,可以活络手足,但并不是杀人技巧。
而所谓百战精兵,那必须是在残酷的冷兵器战场上存活下来,在战场上磨练出了一身杀人技巧的狠人才够资格被这么称呼。
《三国志》中评价关羽、张飞“皆是万人之敌,为世虎臣”。
何为“万人之敌”。这个词的意思是说他们在战场上很猛。威武雄壮。
他们凭什么猛?凭什么威武雄壮?
如果他们运气不好,在人生第一场战斗的第一场互砍中就阴沟里翻了船,历史上肯定不会留下他们的名字。即便他们能侥幸,没死在第一场战斗的第一场砍杀中,如果他们什么本事都没有,只凭胆量,想必他们也躲不过第二场战斗的互砍。早就死在了战场上。
所以关张的威猛实际上是建立在他们对杀人技巧的掌握,已经了熟于心的基础之上的。
他们早年随刘备镇压黄巾起义,能在与农民军血与火的战争中脱颖而出,想必早就具备了极其丰富的杀人经验和技巧。后来杀的人越来越多,经验和技巧也就越来越丰富。像他们这种履历,有没有老师傅教,其实关系不大了。
一个人只要杀的人够多,“功夫”自然而然就磨练出来了。
总的来说。刘备最早在老家招兵买马时,身边的人可能有几百、几千人,不止关羽、张飞二位。但最后能留下名字的人,却只有关羽、张飞。
这就说明,关张不是普通人,尽管他们没有师傅教(即便有师傅,名气也不大),但无师自通,练就了一身杀人本领。
你以为刘备是随便找二个普通人,便委以心腹呢?刘备看人很准的。能被他挑中的,肯定起码都不是废柴。能在一群人中脱颖而出的,那都是威武雄壮的人杰。

牛奶私房菜
这问题有意思,关羽张飞没拜师学艺却武功名列前茅。
这其实也不大惊小怪,许多方面的高手都在民间。特别古时,开始根本就没什么师傅,只是出于兴趣、模仿或突发奇想,然后就是坚持,最后成了每一行的师傅,或者说鼻祖。武术,音乐,医药,琴棋书画等等都是。
关羽张飞生于战乱的时代,肯定日常耳濡目染,再加自己天生丽质和坚持练习,所以就成武功高强之人。

微凉徒眸
《三国演义》没有交代关羽张飞拜师学武艺的情节,不代表没有拜师学武艺的人生经过。
由于历史遥远,具体情况无从考究,只能隐埋真实部分,故事演变就形成神来之笔。
关羽读书当将万卷过,求之不教一疑存。充分说明,关羽有良好受教育根基。
张飞并非勇猛莽莽撞之人,张飞能三声喝断当阳桥,把曹操的兵马吓坏了。智与勇造成悬念,给后人无穷遐想。
关于关羽来龙去脉,只能神话故事中分享问津,越是迷越有传奇。

wzj559090
关羽曾是杀人的逃犯,张飞是乡里的杀猪屠夫,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没记载关羽张飞从小投师练武的事,但《三国志》上说关羽张飞为万人敌,《三国演义》则说二人有万夫莫当之勇。那么没有勤学苦练武功的关羽张飞,为何会有那么历害的武功呢?
多年的历练让二人无师自通。关羽早年因不满乡里恶霸欺人,就杀了恶霸,为躲避官府追捕,就长年逃亡在外。在家百日好,出外一日难啊。关羽在外为了糊口渡日,给人帮过工,卖过枣等,多年的出力历练,无论是打枣啊、推车啊、赶路啊,都要掏力用劲,久而久之,就练就成了膂力惊人。张飞作为屠夫,整日杀猪宰牛,不但要练手劲,还要练肺活量,搬倒牛,踢倒猪,自然不在话下,还练成了高音呗,嗓门大,说话如打雷,就像武侠小说中的狮吼功。在长坂桥老张之所以吼声能吓死夏侯杰,吓退曹家百万兵,就是得益于他的狮吼功。同时呢,关羽、张飞自从跟了刘备,在镇黄巾,战军阀中,经历了无数次的打斗拼杀,在这些拼杀中,就能总结出一些实战技能。像关羽使青龙偃月刀,在实战后,就多总结一些用刀的有益打法;张飞用枪,就多考虑些实战中用枪的技巧。如此日积月累,二人自然武功大进,成为拼杀中的高手。一力压百技。《三国演义》中说,关羽身高九尺,按汉代一尺相当于今天的二十三公分算,关羽身高当在两米以上。张飞身高八尺,燕含虎须,豹头环眼,膀大腰圆,也有一米八五以上。如此五大三粗的两人,又常年奔波用力历练,一般人自然望而生畏,难抵二人的抬手投足。人的名树的影,自然二人的超人表现,让他人传得就越来越神乎。膀大腰圆的二人,又有一身蛮力,又有些实战经验,比那些虽有精湛技艺,却力量跟不上的瘦弱之人,要强很多。关公的刀沉力猛,张飞的枪快手重,一般人难匹,技精者难抗。为什么在《三国演义》中,大凡武勇排前十者,都是身高在八尺以上且雄壮者,就是这个道理。关羽张飞或接受过高人指点。因为《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都没提及关羽张飞师承何人,但并不代表关羽张飞没有师傅。也许他们在家乡或在闯荡江湖中,遇到过高人。他们是练武奇才,在武功套路上,自然一点就通,通一知十。就是遇不到高人指点,也许在梦中也能遇到仙人指点,像《说唐》的程咬金,所使的三十六板天罡斧,就是仙人梦中为他指点的。可惜陈寿、罗贯中都忽略了武将们学艺一节,只能让人奇怪困惑了。
总之关羽张飞为什么能有那么历害的武功,我们没必要为此头疼。如果非要问个刨根问底,问急了,陈寿和罗贯中在地下就会急了:“我就让他们武功高超了,爱咋咋地吧!”

沫沫ooj
关羽和张飞是世所公认的万人敌,所谓万人敌就是可以以一敌万的猛将;当然万人敌并不是说一个人可以打赢一万人,而是说他一个人可以在万军之中纵横无敌。关羽和张飞一个是卖枣的,一个是杀猪的,为何武艺会在天下名列前茅呢?他们当然有师父教,而且他们的师父是高人,他们本身也是万中无一的练武奇才,名师与高徒相遇,故成就了关羽与张飞的绝世武功。高人做事不留名,故世人不知关羽、张飞的师父是谁罢了。
没有人生下来就拥有绝世武功,武功都是勤学苦练出来的,从关羽与张飞的实战经历来看,他们的武功都是弓马娴熟,一个刀法绝世,一个枪法独立。关羽以卖枣为生,但是他天生骨骼精奇,在走南闯北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位世外高人;这高人见关羽气度不凡,将来必是国之栋梁,故将自己的一身武艺免费教给了关羽。张飞以杀猪卖肉为生,家中颇有些资产,他本人又喜欢舞刀弄剑,故有高人来他家中寄居;见张飞是练武奇才,于是将自己的武功全盘教给张飞。
世之高人常见首不见尾,他们做事从来不留姓名,好比李白在《侠客行》中写的那样: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治国大才商鞅的师父是谁?是谁教商鞅治国变法的道理与技术?这个问题现在也没有人能回答,有的人说商鞅的师父是鬼谷子,有的人说是尸佼,还有人说是赵良。《天龙八部》里的契丹高手萧远山,他的师父是谁?大家只知道是一位汉人,却不知道是谁,萧远山的武功奇高,在雁门关一役以一敌十,毙杀数十名中原高手。《笑傲江湖》中的绝世剑客风清扬,他的师父是谁?也没有知道,反正不是华山派的高手,因为独孤九剑并不是华山派的武功。
关羽的武功十分高强,他有温酒斩华雄的战绩,他还有白马坡一刀劈杀颜良的战绩,更有过五关斩六将的战绩。关羽自身武功高,但是他的儿子并没有得到他的真传,否则也不至于关平的武功平淡无奇。张飞在长坂坡一战威震华夏,他三声高喝吓退百万曹军,一名曹军偏将直接被吓死,而张飞与马超相斗三百回合,从白天打到晚上,不分胜负。最后赵云的武功更高,他在百万曹军中如同虎入羊群,一战击杀曹军五十余位将领,真是气壮山河。这些人都有名师传授武功,本身又是练武奇才,故有了武力值在天下名列前茅的战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