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和张飞没有拜师学艺,为何武功却是天下名列前茅?

提到的作品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作品]三国志

《三国志》(上下)(图文珍藏本)(精装)图文珍藏本兼具普及性和学术性,其文字,仍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了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清同治六年金陵书局活字印本、清光绪十三年江南书局刻本等旧刻本和以中华书局标点...

陈寿

最新跟帖
xiebowen

xiebowen

力气大!

留饭百世

留饭百世

关羽和张飞绝对是三国时期数一数二的猛将,并且《三国志》有明确的记载,关羽最猛,张飞次之,也就是说关羽是三国第一猛将、张飞是三国第二猛将。吕布虽然也是猛将,但很明显《三国演义》拔高了吕布的武艺,而降低了关羽和张飞的武艺。

吕布在正史中的记载是善于骑射、臂力过人,但唯一的单挑记录也只是刺伤郭汜而已,再无其他具体搏杀的记载。

而关羽与张飞正史明确记载是“万人敌”,这在三国是唯二的存在,此前正史中有万人敌记载的就是霸王项羽。

关羽最猛的记载自然是斩杀颜良,正史的记载是关羽看见颜良,直接冲上去刺死了颜良,并且袁绍诸将均不能拦住关羽。也就是说关羽不仅干掉颜良一人,是颜良的部将一起上也不行,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万军之中取上将之首。

并且关羽是刺死的颜良,很明显关羽用的不是刀,大概率是矛或者枪,因为青龙偃月刀是宋朝才有的兵器。

正史中对张飞的记载是长板桥,张飞在桥头原话为:“身是张益德,可来共决死!”曹操派出的是虎豹骑,也就是曹仁、曹洪、曹纯、曹休、夏侯渊、夏侯惇这帮猛将。这在曹操阵营中实际上是高于张辽、乐进、徐晃、张郃、于禁这帮所谓的五子良将的。

可惜曹家这一帮包括曹仁、夏侯渊在内的嫡亲猛将没有人敢在长板桥与张飞交手,反而被吓跑了。

毛主席有诗曰“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实际上借用的就是张飞长板桥的典故。实际上张飞此处的兵器并非丈八蛇矛,而是一柄大刀,也就是说张飞在长板桥横刀立马,威慑曹军虎豹骑众将。

从关羽熟读史书来看,云长至少是个地主家庭,要不然没有条件读书。并且关羽是在家杀了豪强恶霸流亡江湖的,肯定是侠肝义胆又江湖经验丰富的人。

张飞也是地主家庭出身,喜欢习武,汉朝也有尚武之风。

但此二人的出身与经历不足以成为顶级的万人敌,只能说二人有天赋,又有表演的舞台。 刘备这位大宝贝实在是走了超级狗屎运,一出道就碰上了两位万人敌的帮手。

只能说第一是刘备有识人之明,第二是运气好。当然这也是关羽与张飞运气好,一出道就碰上了刘备这个大英雄,并且与二人关系如此之好。

愤怒de葡萄

愤怒de葡萄

n

lienyo

lienyo

先天的力量和骑术。骑术在实战中锻炼、积累经验。只要有足够的力量,拿八十二斤的青龙刀和普通人拿扫帚一样挥洒自入,指哪里打哪里只要碰到非死即伤。

鱼宝

鱼宝

他们只是速度力量敏捷比常人更好,打架打多了也出经验了,他们并不会武功。

5732。

5732。

拜师学艺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武功和其他技能,文化知识一样,除了可以从其他人身上快速学到,也可以在经历中悟到,磨练出来。

马云不是先学会当老板后才创业成功的,朱元璋也不是先拜师学会当皇帝后才加入军队的。

成名,首先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身强体壮,头脑聪明。

其次是具备合适的机遇:有充分磨练技艺的机会,大小战斗。

最后得有足够好的运气。

爬不动的熊

爬不动的熊

战阵上,数学很重要。能找准时机,在什么时候挡,什么时候砍。小说中,关羽是卖绿豆的,张飞是卖猪肉的。所以,他俩数学好很正常。但实际上,关二哥是犯事了,他未必姓关,关这个姓氏的来源主要是满族的瓜尔佳氏族。而张飞呢,他未必一脸虬髯,他两个女儿都嫁给刘禅了,刘备早期起事就是靠张飞的家底,卖猪肉可能不够。他是当代名士,财主级别。

么么时尚屋

么么时尚屋

你怎么知道他们没有拜师学艺?你现在能看懂春秋?

mathda

mathda

中国有很多老板没文化。没上过专业的商业课。

赵小鱼要早睡

赵小鱼要早睡

勤学苦练,吃苦耐劳。

Somnus`玲☆

Somnus`玲☆

先不扫大家的兴,说武将阵前单挑决定战斗胜负是小说家言,信以为真的成年人,真的有点脑残这种话,就说说战场上的武艺和大家在小说、影视作品,甚至是武术比赛的差别。

战场上的武艺,一定是简单、实用,要求一招制敌,让对手失去进攻能力,甚至致命。而日常大家看到的武术,只是一些武术技术的展示,或者说好听点,是战场武艺的一种集合。小说里的武功则更多是一种YY,影视作品则是为了让人看着好看。

最接近战场招数的,的确是武术套路,可目的不同,当然结果不同,武术套路越来越趋于表演,致命的招术也越减越少,总不能让大家学了,一出手就致人伤残吧?这就成了“花拳绣腿”,所谓中看不中用。

由于战场生死决于一瞬,所以动作反而简单、易学、容易上手,反而不高深莫测了,普通人都极易学会,这才能在千军万马中得到普及,打仗不是一两个人打的,而是整个军队的能力。

当然,受过训练和没受过训练的,差距极大,这就是民兵和正规军的差异。历代农民起义,人数上并不落后与正规军,可真遇上正规军认真打,民兵几乎都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的。

部队中训练后,还是会有个体差异,这与个人身体能力,装备的武器与防具,以及战马、战车等其它装备都有关系。将领的各方面配置,一定会好于普通士兵,这应该好理解。可就这样,攻击力和防御力好些,也很少能强悍到以一敌百的地步,能以一敌十就算很厉害的了。

说了一大堆常识,综合起来就很容易回答这个问题了,关羽、张飞等,并不需要所谓的名师指点,只要掌握几招致敌之术,并熟练运用,加上本身身体素质好,比如身高力大,临敌经验丰富,那就是武功高强了。最重要要有足够的勇气,为人所不敢为。关羽单骑冲入颜良营中刺杀,和张飞独骑据水断桥都是如此,也是他们的扬名之战。

至于说二人武艺名列前茅,多是源自于小说演义,毕竟真实历史上,并没有比武大赛,也没有排行榜之类玩意,都还是一些实战打出的威名。关羽杀颜良和张辽斩匈奴单于有匹别吗?有,也没有!形式不同,结果一样。那谁又比谁武艺高了呢?不存在的。

还有所谓关张皆“万人敌”一说,不要从字面理解成一人能打一万人,那是不可能的,真以为能的,真得去测一下智商,或去看看精神科医生。万人敌的意思,去问问度娘,这在这个时代很方便吧?就不想在这说了。

其实,写了这么多,都是些再基础不过的常识,并不高深,把常识连起来,才是一种能力。哈哈

YFOOL

YFOOL

这种东西很看天分

蛋挞lailai

蛋挞lailai

他们都是师出名门没再三国演义里说明

迷糊的猫

迷糊的猫

这完全属于误解!古代将军的武功直白点说是营养比普通人好,发育好,力气大。再加上喜欢习武,不管怎么练都是拳脚和兵器。因此,古代勇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身材魁梧,力大无穷。

从春秋时期两个国家打仗不能突然袭击,必须约战。两军摆好阵势,战前就会来一个前奏—致师!所谓致师,就是派出自己一方最勇武的人,一辆战车,冲到对方军阵以杀伤数量多为上等。

自从礼崩乐坏,战国时代的到来,大家都不遵周礼了。所以战场上单纯比武力值的方式基本就没有了!西汉武帝时期,李广颇有春秋武将逸风,战则带头冲锋,与士卒同吃同住。但一直没有被封侯,很可能的原因就是把武力值看得太重、凡事亲力亲为的人更注重细节,没有大战略和眼光。写导致李广没有像样的战绩,其守住城池不被匈奴攻破只是本分。所以,将军的武力越来越不重要了!

东汉末年,有很多儒将,不需要冲锋陷阵,例如周瑜(羽扇纶巾)。三国时期的诸葛亮、鲁肃、陆逊等都是儒将。关羽武力值的确高,《三国志》中记载关羽“于万军中刺颜良于马下”。但小说有夸张成分,赤壁战前关羽正直年轻力壮时期。

My little BAG

My little BAG

其实练武也就是练速度和力量,把这俩做到极致就是高手。

吴言吴语

吴言吴语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