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浅浅,刘傲夫,余秀华在现代诗坛中风声水起,你怎么看?

饼脸猫鼬
余秀华的诗还有点内涵,毕竟一个脑瘫患者能写出这些作品,值得赞许。也有一定的艺术性。其它几位当属另类,不知廉耻,污染诗坛,让人恶心!

TequieroBB
生活是在改变,清规不在森严,
人定胜天不科学,
香炉依旧生紫烟,
莫说长夜总难眠,
凉风明月天涯远。

saraloveleejunki
要说这三位的诗各有特点。余秀华的诗有及少数的诗还算写的不错,但大多数诗词语凌乱语句晦涩,让人读后无感,不知所云。刘傲夫的诗严格来说不算诗,也就是白话分行而已。贾浅浅的诗就更不敢恭维,读来幼稚低俗,充满了尿骚味。她们这三位在诗坛混得风生水起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诗写的多好,而是他们另类的作派引起的关注。余秀华不否认有几首拿的出手的诗,但大多数诗真不行,但有一帮人会炒作,凭一些火爆的诗句博人眼球。把不少人搞蒙了,分不出个子丑寅卯来。至于后两位所谓的诗人,其水平也刚在写诗的学习阶段,只不过靠一些低能的用语引人关注,这叫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诗应该是为社会进步服务的,是积极乐观高雅的文化体现。在诗歌发展的潮流中,沉渣泛起不会长久,相信最终会迎来诗歌的春天。

roki
无所谓,反正我也看不上他们。我只喜欢看我喜欢的作家写的书。这三位所谓的作家简直玷污了作家这个称谓!再这样下去的话作家这个称谓就该加引号了!

梦行者
标题:那些污也敢称诗
就说非主流之作吧,也不搭。我虽不写诗歌,但也能推送首非主流作品。知青之歌:
车轮微动
汽笛长鸣
挥泪把手扬
(当年的火车是蒸汽机车,开动时是:呜一一轰轰,轰轰轰…后来变成内燃机车,到现在的电力机车)
离别了故乡
告别了爹娘
奔向远方(农村)
(当年一批又一批的知青,那些十八九岁的姑娘,小伙,带着简单的行装,背着为人民服务的黄书包,离开熟悉的家乡,亲朋好友,告别爹娘,奔向陌生的,贫穷落后的(当时农村连电都没有),偏远山村,去种田,生活。试想把自己的孩送去?那场面,双目含泪,挥手告别,儿女情节,生离死别,一声汽笛愁断肠!心灵震撼不?写情写景激动不?后来,这些人在各自的领域,作出出色贡献,成为各自领域的栋梁之材,与那段难苦的煅练是分不开的!好在农村贫下中农《农民》善待了他们。)
再看农民工之歌:
车轮微动
汽笛长鸣
挥泪把手扬
告别了爹娘
告别了妻儿
离开了故乡
奔向远方(城市)
(你们又是怎对待当年农民的儿女的?此处有灵魂的烤问,此处省略一万字,还有欠薪,欠薪。欠薪所欠的不只是钱,欠的是老农民儿女的血汗!心灵震撼不?激动不?)
(读者看不懂吗?出版的作品就是让人看的,又说别人看不懂,只能证明你连个话都说不清楚[发怒]!)

nelucifer
云走云消无痕迹,
何来风声又水起。
历史渺渺沙尘过,
雪溶鸿印哪处存!

Yamin-Ho
啊!我太肤浅,看不懂。

心心
你怎么能说是风声水起那?万劫复吧。也许余秀华能占一席之角,其余两位也就洗洗腄吧[捂脸]

chenrvy
不屑

笑而不语的小朱
都拿现代两个字来为屎尿经诗来遮羞,几千年的文明传承,历经无数朝代,哪一个朝代对于上一个朝代来讲都是现代,可是,无论是诗,书,画历朝历代传承下来的都是美感,也就是文化传承的魅力所在,可是为什么到了现代却屎尿横流经血崩现了?

李Cissy
所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风格,各种形式,呈现无妨!可以打破古有清规戒律,古板不变的传统,引起评议和争论,推动诗坛发展。

秋叶
写作方式多样,写作主题不变。这是创作大是大非问题。格式探索自由,立意表达规矩。这有这样才会写成大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

涧水湾流
刘傲夫的诗确有一定的独到之处,从尿尿这首来说立意是正确的。尿是人体排泄的废弃之物,人人有之,人人厌之。刘傲夫从人们心理上的讨厌之物这细微之处,通过尿尿抨击社会现实的弊端,表达的是下层社会的无柰,和上层人流虚伪,虚荣,权的势力。折射出现实社会的一种病态。总而言之,刘傲夫的诗立意新颖表达方式有其独到之手法,从细微之处见真意。不过与朱门酒有臭,路有冻死骨相比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己,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夫,不懂诗,只是谈一点个人粗浅的认识罢了,别无它意。

子洋Charles
诗歌的田野里长出几根稗草,而且还有泛滥成灾之势,这难道只是稗草的错?哪一个生命不想出人头地?那些鼓励,逢迎的诗坛“高人”才是“罪魁祸首”。
上个实际的八十年代,“诗刊”就已经开始堕落了,诗的质量同兰州飞天的“大学生诗页”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haohaohuanhuan
用歺时别看的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