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是“伤痕文学”吗?

盆盆鸢鸢
没看过却听说一、二。写实文学更贴切。不过让当下人看看国民一路走来的喜乐衰愁。好象看到“德”又慢慢回来了。

阳光灿烂之东邪西毒
骂伤痕文学的人何尝不是一种伤痕心理呢?只不过都是属于没文化的群体,无法用文学来表达自己的伤痕。这些人把改革开放当做自己的伤痕,看不惯改革开放,就想倒退回过去,于是把过去的错误和穷困无限赞美,把自己想象的美好社会强加到过去实际不存在的“优点”,自然本能的就不许别人阐述过去时代的痛苦和穷困。这其实是一种病态心理,他们自己本身对于现实也是哀哀戚戚,时常哀叹“今不如昔”

爱新觉罗毛
这个问题,是文人墨客和专家们一句话的事情,他们想怎么说都可以,他们是专家,有权威,平民百姓也说不过他们。说实话,这世界上的人世间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多多少少都会有人世间的伤痕。伤痕也可以说有国家的,有个人的,这是避免不了的,有了遭遇和不幸,都可以说成是伤痕。

Francine--
只要客观公正描写历史,就让人信服。


LoveLeeLee
人世间是人间正剧,是好剧是正剧,是一个时代的真实写照,是纪实文学作品。

yoghurt
写实文学吧。
从那个年代经历过的知青感同身受,重新回到过去,一切一切。
不忘过去,才能珍惜现在。


无敌小可尼
《人世间》是典型的伤痕文学,与之同时代的大事有很多,如:
有成千上万隐名埋姓于荒漠戈壁的科学工作者,他们会觉得那个年代有负于自己的“才干”吗?
有成千上万从繁华都市奔赶三线建设一线的工人,他们会认为那是“不堪回首”的岁月吗?
有成千上万远征边疆铸剑为犁的战士,他们就没有远离亲人的“思乡之苦”吗?
他们见证了共和国的艰辛、他们铸就了共和国的荣耀、他们以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他们才是真正的的民族脊梁。
他们为国奉献一切而无怨无悔,与之相比,“伤痕文学”作者的顾影自怜就着实让人感到厌恶。

3W英尺
所谓伤痕文学这类作家,一般都有心理的障碍,喜欢沉迷于历史的阴霾中。人类社会与宇宙中所有事物是一样的,都是从诞生的初级到高级,到消亡的经历过程,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诞生就是高级模式而面临消亡,人类的存在也是如此,自然的规律,任何事物都违背不了。以现实伦理去看历史,历史里是许多的愚昧和荒唐,100年后的伦理看当下,结果判断差不多,200年后的伦理看100年后,结果也差不多。这么个简单道理不懂么?没必要把历史的屎粑粑扬来挑去哗众取宠。

wendy_bunny
想想看,什么叫“伤痕文学”呀?这不就是人为的冠名吗?这么多年以来,遇到个事儿,就想立个题目口诛笔伐,留下了文革的病根。《人世间》就是梁晓声先生写的一部小说,它记录了中国大众生活的一段历史。再往深了说,里面叙述了人世间的悲伤幸福痛苦团圆分离………。可是,没办法,咱们在这就是标新立异,就是想说梁晓声自己都不知道的心思,往高级的理想靠啊靠,让我们大家都成为政治佳人。我们呢,大多数人就是平平常常的老百姓,坐在家里看一个电视剧,难道非得从中接受点什么教育吗?没接受到不可以吗?作者他只是帮我们大家想想昨天,看看今天,再高点说谈谈明天。我们老百姓是不是做点儿我们能做到的事情,譬如,在公交车上的一些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在公共场所吸烟,礼让他人,不随便扔瓜子皮类似这样的行为。大家文明起来,一点一滴的做起。我们大事做不来,就做小事,这样比高喊空喊口号见效,这也是为祖国争光。

also
不是,更是让我更加热爱那个年代,感恩那个年代的培养,怀念过去党对我们的关怀与成长。我从贫下中农那里学到了纯朴和善良,学会了珍惜粮食,学会了基层做起才能扎实进步。总之,书本上的知识固然重要,但广阔天地更是练兵场,我更加热爱过去的历史,指引着我奔向前进的方向。我学会了间苗,收割,捉老鼠,还为老乡传授手工织毛衣技巧,我们与他们打成一片,共同筑起友谊的桥梁,我的心里如同冬日暖阳,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把笑声洒向大地的海洋,新吻大地的母亲,这肥沃的土壤,我爱这广大的农民,我爱这份纯朴善良,我愿意为你付出一切。

珞樱sally
是那个年代中国人工作、生活的一个缩影。

秋小婕
我是从那个年代(1966至2010年)走过来的人,个人认为:《人世间》是不是“伤痕文学”?要看你站在哪个角度评价。
比如:知识青年下乡,从正面看,城市知识青年到“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响应毛主席、党中央号照,涌跃报名去的。强迫去的“知识青年”少得很。“三线建设”,不是“兴风作浪”,而是“备战备荒,准备打仗。”应对美帝国主义、苏联修正主义的战略策略。应该说,那个时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一点也没有说错。还有,反映那个时代,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思想境界,也算得上实事求是。画面确实有“真实的写照”感觉。
不过,本人说《人世间》不是“伤痕文学”,并不是说它的剧情表述都赞同。而是总觉得这个电视剧,有灰色文学的因素。看完后,还真的不知道这个《人世间》剧情究竟宣传和宣染的是什么?受众们能够受到什么教育和醒悟?能够起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潜移默化的作用吗?
综上所述:我们在评价某个文艺作品时,这些问题,是不是应该深度思考?

G~0~D
不是!比电影芙蓉镇差远了!真实情形比剧中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