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是“伤痕文学”吗?

蓝天蓝
不是的。实话实说,描写准确,高度还原那个历史时期。
缺点就是情节转换太突然。

T .
我觉得《人世间》不算是“伤痕文学”,它只是以当时中国的大时代为背景,描写了周家五十年左右的起起伏伏。
我认为所谓的“伤痕文学”是指那些只热衷于描写特定时代的阴暗面,挖掘甚至于夸大人性的丑陋,眼里只有黑暗,心理只有撕扯伤疤的扭曲快感,文章只有流于表面的批判、谩骂和卖惨,而无真正意义的反思。
有些所谓的“伤痕文学”作家,其一是为了迎合某些特定人群的猎奇喜好,借此谋取自身名望利益,其二就是切斯底里的发泄对国家和社会的不满。

木子_木木夕木南
买豆腐都凭票,你说是不是!?

jackyflying
还没读过

wenlu_010010
说起来《人世间》是一部好的作品,这样的心态是这个时候,难得看到的,说明作家还有一定的良心,还能够正确反应和思考那个年代对于今天的作用,可见作家的心态是那样的平静如水,一切的名利都不在话下。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作家通过这样的认识来达到一种新的认识,并且能够达到和时代合拍,唤起大家的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信心,很有必要。我们从那个年代走过来,又投身到新的征途中,改革开放是没有止境的,作家也是积极思考这个时代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通过文学或者其他方面来正确反应这个时代的东西,怎样配合我们的时代,这就是说,那些还不够,需要得到加强,碰到的问题,要及时得到解决,使人轻松上阵,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个就变得十分的重要。《人世间》就是一部具有较强的教育作用的电视连续剧,参加的人员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这就不难看出,作家的创作是和演艺界有着天然的联系,你能够写出来,我就能够演出来!

budking
为什么有人喜欢给作品贴标签呢?
实在不解!

地中海的等待
这部剧在一定程度上比较真实的反映了那个年代中国百姓的工作与生活,它并没有过度渲染那个年代人们的贫穷与落后,而是对普通百姓生活的记录,经济不发展,劳动效率低下,国家穷,老百姓生活也不可能好(衣食住行)。每一个国家都会经历经济落后与发展,每一个国家的百姓都会经历贫穷并得到发展与改善。而“伤痕文学”带着强烈的时代政治色彩,主线多是渲染、强化那个时代的大事件带来的灾难。我觉得《人世间》不应归于“伤痕文学”。

春夏秋冬包
挺带劲的,共鸣感挺强的。

欧阳FM
茅盾文学奖给《人世间》的颁奖词这样说:
“在《人世间》中,梁晓声讲述了一代人在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奋斗、成长和相濡以沫的温情,塑造了有情有义、坚韧担当、善良正直的中国人形象群体,具有时代的、生活的和心灵的史诗品质。他坚持和光大现实主义传统,重申理想主义价值,气象正大而情感深沉,显示了审美与历史的统一、艺术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由此看来,《人世间》的主旋律是歌颂性的,是对中国人民的歌颂,它的创作手法是坚守现实主义,记录历史,具备史诗品质。
小说《人世间》的广告词也是这样说的:“中国百姓的生活史”。
那么,什么是“伤痕文学”呢?
“伤痕文学”得名于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
《伤痕》写的是知青生活,而随着伤痕文学的展开,各行各业、各种各样的人在特殊年代的生活被小说揭示出来,同时,作家们试图通过他们的小说,让读者认识已经过去的时代。
伤痕文学开山之作是刘心武于1977年11月在《人民文学》发表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写的是学生灵魂被扭曲所造成的伤痕。而伤痕文学得名于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写的是知青的伤痕。以知青题材为主的“伤痕小说”,还有竹林的《生活的路》、老鬼的自传体小说《血色黄昏》等。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则写的农民的伤痕……
有一个新观点,“事实即真理”,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文学力图真实展现那个特殊的年代。
而此前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文学都是提倡提炼、创造“本质的真实”的,高尔基曾经形象地比喻,一座破烂的房屋,它就要被拆掉,建成崭新的大厦,描写大厦的壮丽才是“本质的真实”,革命文学不能照猫画虎,写那破烂的房屋。
随着对于人生、社会和文学的认识日益加深,高尔基对他的“革命现实主义”有所修正。
高尔基以后有作家甚至倡导“事实即真理”。
而今天后现代小说的“真”已经回归写实,碎片化叙事,甚至小说内容可以是不加解读的新闻,把对事实的解读权交还读者。
再就是“伤痕文学”的目的。
它不但不是要“搞垮社会主义”,而且是希望引导人们找到病灶,让社会主义更健康。
因此,70年代的伤痕文学到80年代发展演变成为“反思文学”。
有些人谈伤痕色变,实在是多虑了,同时,“抹黑文学”的指控也是对伤痕文学思想性的贬低,伤痕文学不是暴露文学,是思考的文学。
据最新研究显示,伤痕文学不仅探讨社会、政治,揭示错误、弊端,还鞭挞人性的丑陋,歌颂人性美和人道主义。
病人讲自己的病状和感受,是希望得到最正确的治疗。
凡事有利也有弊,那个伤痕年代,社会的普遍道德水平却非常高,人们活得崇高,尽管物质非常匮乏。
崇高应该歌颂,但面对种种遗留问题,歌颂那个错误的年代并非当务之急,为什么边崇高边失误,为什么崇高导致失误,也需要及时记录、认识。
上世纪70年代的伤痕文学之后是80年代反思文学,可见伤痕文学已经发展变化。到反思文学以后的今天,梁晓声的《人世间》还被有些人称为伤痕文学,则可见有些人对文学的认识是停滞不前的。

heatherhu
这是反应中国现代前进发展的历史画卷。

云中小鸟
古来稀老人的过往,真实历程的缩影。那时,生活艰苦真实写照,却有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亲爱的公知们您们难道不应为艰苦而又伟大的毛泽东时代的父辈敬礼!不能忘记激情燃烧的岁月,人世间不是伤痕文学,而是深刻爱国主义生动教育课。。。

小澤瑪莉Ting
伤害文学差不多!

❤Honey斌
真不知道这《人世间》伤了何人的心,被扣上“伤痕文学”帽子。一部真实描写那年代普通百姓生活的电视剧,一部被同龄人热忱喜爱的剧情,一部能勾起众多人对那年代记忆的热剧。不是每天高唱幸福感就是实时的幸福,不是高调“一帆风顺”就会万事如意。那就是个艰苦奋斗的年代,不仅国家需要艰苦奋斗,每个家庭也在艰苦中奋斗。“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gameloft
是

shirleyx.x.ma
可以说是伪善的“伤痕文学”!什么时候都可以写出伤痕,就看你的立场出发点。此前相当的时间内,有人妄图否定抗美援朝,如真如这些人所愿,对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他们照样能写出一大堆惊世骇俗的伤痕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