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连袂写出40万字的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堪称是海内外华文世界第一部叶洪生说,这五十年来「浪迹江湖」,挑灯看剑不下上千部,又有幸结识古
小说洪主正版
zaza从此直立行走
原贴:免费正版小说阅读网
dolzx
2010—2011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编)考试要点
一、单选
1.60年代初关于历史剧的讨论 史学家吴晗提出“历史剧是艺术 也是历史”的观点 要求历史剧不可虚构和夸张 文学批评家李希凡针对这一观点认为“历史剧是艺术 不是历史”
2.郭沫若用毛泽东两结合的方法谈毛泽东的一首词《蝶恋花》
3.1967年初毛泽东点名批判的文艺黑线人物是—周扬
4.第一次文代会举行是在1949年7月
5.成立于1946年中华全国文艺作家协会的组织者是张道潘
6.日本投降以后 国民党官方主办的文学刊物是文艺先锋
7.1943年重庆报道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情况的报刊是新华日报
8.40年代后期 左翼文化的中心—香港
9.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特征是—实践性
10.1962年5月人民日版副刊开办了一个杂报专栏—《长短录》
11.杨韶萱将《牛郎织女》的故事改编的剧本是新天河配
12.被称石油诗人的是—李季
13.话剧《茶馆》的导演是焦菊隐
14.对杂文振兴有卓越贡献的杂文作家是徐懋庸
15.把散文当诗一样写的作家是杨朔
16.当代叙事诗的开篇之作是《漳河水》
17.周立波获得斯大林文学奖的作品是《暴风骤雨》
18.被称为革命文学中的多余人是孙犁
19.《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 杨益言
20.1958年新民歌运动背景下开展的一次大讨论是对新诗发展的道路
21.毛泽东谈新诗意见时提出的创作方式是“两结合”(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22.引发持续十年文革的直接导火线是对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批判
23.毛泽东对文艺问题的第二次批判是在1964年6月27日
24.郭沫若把从现实政治问题出发 到历史中寻找事件和人物作为对现实发言的依托作为自己历史剧构思的特点
25.郭沫若对曹操的评价—伟大的政治家 军事家 诗人的形象
26.郭沫若写《蔡文姬》的目的—为历史人物翻案
27.郭沫若对武则天的评价—雄才大略 志于富国强兵 从谏如流 知人善任 富于人情味的君主
28—《蔡文姬》哪一部分内容具有爱国主义—“文姬归汉”
29.《蔡文姬》揭示的近代中国社会和文学写作的主题—国家 社会责任与个人情感的冲突.
30.曹禺在当代的第一部剧作是《明朗的天》1961年的五幕话剧是《胆剑篇》
31.在当代创作 改编的戏曲中 吴晗的《海瑞罢官》影响最大 并直接成为重要的政治事件
32.郭小川将军三部曲闻捷复仇的火焰李季杨高传是当代的写实诗 复仇的火焰以新疆少数民族生活为题材 讲述1950—1951发生在新疆东部巴里坤草原的叛乱和叛乱平息的过程 有着庞大的艺术结构 追求宏伟恢弘的气势 在展开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的描述上 在安排若干复杂交错的人物线索上 在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上 有理由称它为“诗体小说”
33.毛泽东指出中国诗歌的出路 一是名歌 二是古典 在这基础上发展新诗
34.1964—1965话剧取材主要来自5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时期的生活 有关亚非拉“反帝反修”运动的想象(如刚果风雷赤道战鼓等)阶级斗争无一例外是所有作品的主题
年轻的一代《霓虹灯下的哨兵》千万不要忘记受到当时评论界极高推崇 千万不要忘记结构最为严谨
35.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可分为两类:一类相对而言格局较小 更多从民歌和古典诗歌取得借鉴回延安 另一类是“鸿篇巨制”放声歌唱十年颂歌《雷锋之歌》
36.郭小川在当代诗歌的成名作是总题为致青年公民的一组政治抒情诗 除“楼梯诗”“半格律体”之外还有“现代赋体”的形式 雪和山谷都采用当代流行的半格律体
二、多选
1.中国作协主办的文学刊物有《人民文学》文艺报《新观察》译文《文艺学习》《诗刊》民族文学《文学评论》
2.“山西作家群”有那些称号?“山西派”“火花派”“山药蛋派”
3.赵树理40年代的作品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
4.1962年《人民文学》时报开办的《长短录》专栏的宗旨是表彰先进 匡正实力 活跃思想 增加知识
5.1956年与赵树理同时被誉为中国现代的“语言艺术大师”的有郭沫若 巴金 茅盾 老舍 曹禺
6.十年文革被列为批判的电影有《早春二月》《兵临城下》《燎原》革命家庭红狐赤卫队
7.杨朔的名篇有荔枝蜜茶花赋雪浪花香山红叶
8.40年代后期被称为自由主义作家的作家包括朱光潜 萧乾 沈从文
9.三家村札记的作者有吴晗 邓阔 廖沫沙
10.属于政治抒情诗的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十年颂歌
三、论述题
1.柳青《创业史》(第一部)艺术成就
《创业史》堪称当代以反映农村题材并具有史诗性的鸿篇巨制 评论界用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尺度“广度”“深度”来评价这部小说 足以证明它的艺术成就
小说正反两条主线鲜明 并贯穿始终 小说对摇摆在两条阵线间的代表人物梁三老汉形象的刻画 评论界认为是《创业史》最突出成就的标志 梁三老汉的形象 一是形象的丰满 厚实 二是揭示了社会现实面貌的深刻和广度
小说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叙述方式,叙述语调与人物语言的鲜明距离有助于实现叙述者对故事的介入 显示叙述者全知的权威姿态 直接揭示人物的情感 心理 动机 叙述语调还可以对人物事件做出解说和评判 从典型性和深度等方面评述 《创业史》的艺术成就显然在赵树理当代农村小说之上
2.老舍《茶馆》的艺术特色
老舍的名作《茶馆》(1957)为裕泰的茶馆在三个时期(清末、民国初年、内战爆发前夕)的变化,来表现19世纪末到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历史变迁。过三个时代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新社会制度往。老舍在展开这一宏大主题时,选择从“侧面”,从“小人物”生活变迁的角度入手,并把描述范围限定在茶馆这一“小社会”中。他没有采取以中心情节和贯穿全剧的冲突这种当代话剧常见的结构方式,而采用被称为“图卷戏”或“风俗画”的创新形式。众多人物被放置在显现不同时代风貌的情景中。剧中人物,涉及市民社会的“三教九流”,其中,王利发、常四爷和秦仲义是贯穿全剧的三个人物。
3.百花文学的特征
绝大部分是短篇创作 写作的这些作品中 固然有“老资格”作家 主要还是在四五十年代之交走上文学道路的青年作者 他们的创作表面上看呈现出两种倾向 一种要求创作加强其现实政治的“干预性”更多负起揭发时弊 关切社会责任缺陷的责任 另一种则在要求文学向“艺术”的回归 清理加在它身上过多的社会政治的负累 两种趋向看起来正相反对 其实在作家的精神意向上互为关联
4.“十年动乱”文学思潮
十年文学思潮成称为政治文艺思潮 是一个特殊阶段 不存在一种具体意义上的文学思潮 所谓文学思潮只是盗用文学的名义 实质上是一种普遍泛滥的极左的政治潮流 其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以纪要为代表的对既往文学传统和成就的全盘否定 纪要中心是炮制了一条“黑线专政论” 黑八论作为文艺阵线的代表 以纪要为代表的这股文化虚无主义潮流在文革中对文学进行了全面批判和扫荡 造成了当代文学一段难以填补的空白和断层的历史
5.《红旗谱》开头楔子的作用
一方面将事件向深处延伸 证明革命的历史依据 另一方面是为正文提供铺垫和对比
6.当代短篇小说讨论的焦点问题
7.1958年郭沫若的一百零一首组诗“百花齐放的特点是什么?
具有大跃进的时代色彩(1天等于20年)或诗及时配合政治的典范
8从题材角度讲 短篇与长篇的区别
长篇侧重于表现历史 短篇更多关注现实 关注行进中的情境和事态
9.文艺报针对赵树理哪一部小说展开了讨论?锻炼锻炼
10.赵树理文学观念前后有何变化?
在小说观念上 也坚持小说写作与农村实际工作同一的理解 不过后来不在特别坚持把小说当做农村工作指南的那种看法 而且更突出了从传统戏曲等相承的“教益”的功能观
11.简述《龙须沟》的内容和主题 体现了老舍的哪些基本艺术特征
《龙须沟》以北京市人民政府未=为整理一条臭水沟为中心情节 通过住在沟沿上的大杂院的四户居民在新旧社会不同的生活遭遇 表达力作者对新生政权的歌颂之情和“人民政府爱人民 人民政府人民爱”的中心主题
人物形象的个性化 戏剧冲突的生活化 人物语言的性格化
12.第二次话剧高潮的主要作品
《霓虹灯下的哨兵》主人公好八连排长陈喜 经得起资产阶级的腐蚀和各种环境的考验 千万不要忘记主人公丁少纯 机电厂工人 必须对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教育 正确处理好日常生活中的时间问题年轻的一代主人公地质学院毕业生林育生 一个人的成长好与坏决定因素并不在家庭(革命血统论)
革命历史剧有《兵临城下》红色风景七月流水《最后一幕》《杜鹃山》东进行曲 历史剧有田汉《关汉卿》郭沫若《武则天》曹禺《胆剑篇》
大写十三年——1950—1963 十七年文学——1949—1966(五六十年代 文革发生前)
四、名词解释
1.西南边疆群——生活或战斗在川西 云贵等西南边疆的解放军战士在搜集 整理当地民间史诗 抒情诗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一群青年军人作家 其中有公刘 顾工等
2.第四种剧本——反映工农兵生活题材以外的其他题材的剧本 如岳野的同甘共苦 写的是老干部与他前妻及现任妻子的感情纠葛
3.非主流文学——那些偏离或悖逆主流文学规范的主张和创作 产生于文学规范要求有所放松 对规范发生多异性理解的时期 如“百花时代” 政策调整时期以及文革时期
4.海派小说
四十年代生活在上海的一些作者专门写上海市民日常生活的一些作品和小说 被称为海派小说 海派小说在三四十年代就受到文学界的批判 进入五十年代后更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 如张爱玲 苏青等
5.《刘志丹》事件——1962年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 这部描写刘志丹创建陕甘红军和根据地段经历的长篇小说被批判为“为高岗翻案的大毒草”并引发出毛泽东的“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是一大发明”的著名批语 最后成立了以康生为组长的《刘志丹》专案审查组“这事件受株连者数以万计 许多人受到残酷迫害”
7.九叶派 ——江苏人民出版社把辛迪等九人的诗作以九叶作为诗集名而正式出版 故称“九叶派”
8.七月派——抗日战争期间 在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上发表诗作或在七月诗丛专栏出版诗集的一批诗人 这批诗人大都受胡风文艺思想的影响 其中有些后来被打入胡风反革命的骨干分子
9.三突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 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 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10.三结合——领导出思想 群众出生活 作家出技巧
11.三中心——
12.三名三高—— 名演员 名教授 高工资 高奖金 高稿酬
13.纪要
14.天安门诗歌
1976年 4月5日 清明节前后 北京数百万民众到天安门广场用各种形式悼念周总理的逝世 其中诗歌是被广泛用运用的一种形式 用来表现对四人帮极左路线罪行的谴责和愤懑盟的诗歌
15.地下文学——文革期间秘密和办秘密的由知识青年写的未公开发表的手抄小说和诗歌
16.山药蛋派——这是一个含有土特产象征意味和地域色彩的形象化的比喻 因为以赵树理为代表的的包括马蜂等六位作家都出生和生活在山西 都以山西农村生活为题材从事小说创作 即挂有出生地山西省的名字 还形象地赋予土豆这类蔬菜人格化的意蕴
17.黑八论——黑八论是文艺黑线的代表观点 具体指“写真实“论 “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论 “现实主义深化”论 “反题材决定”论 “写中间人物”论 “反火药味”论
18.文化性格——作家出身与生活经验及其作品取材的地理区域 其特征是地域的转移 作家中心的重点由原来五四大多出生于南方江浙 福建 四川 湖南一带的作家向当代出生于西北 中原一带转移 像晋察冀 陕甘宁 晋冀鲁豫
19.楼梯诗——将诗行排列成梯形形状的诗 原属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为适应朗诵需要将散文诗的长句切割成梯式排列而成为一种新的诗歌样式 被称为剁碎了的散文
夜猫子
岳氏家谱中没有“洪”字辈,也没有“井”字辈。从飞祖第二十一世子孙开始就用“重开奇秀,永佐朝邦;崇修喜彩,忠耀远光。英贤辅弼,金玉其相;武穆家风,山高水长。”这三十二个字作为字辈了。
丁岳
1,岳氏家谱中没有“洪”字辈。
2,从飞祖第二十一世
子孙开始就用“重开奇秀,永佐朝邦;崇修喜彩,忠耀远光。
3,英贤辅弼,金玉其相;武穆家风,山高水长。”
4,岳氏族谱始撰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本馆现藏岳氏族谱,为公元一九八一年岁次辛酉建年节印制,十九世孙祥生,二十二世孙启俊等序修。分为统谱和族谱,四号宋体字,十六开本筒子页印订,约九十四万字。
5,该族谱以宋代忠武王(岳飞)为始祖,今之岳氏人称己称,皆称忠武王第几世孙,即以忠武王为首称,不得不列之于始矣,况播迁以后,又为以南渡之为宗,当以忠武王为第一世,五候为第二世,相续绵绵,百世不易。
6,岳氏族谱记载了岳氏家族宗亲世系分布,各世系先人死后墓葬地理位置及康熙二十五、四十九年、乾隆三十年、嘉庆二十年、同治五年、光绪十三、三十三年历次修谱序,族谱小引,岳姓世系图引,家谱条例,修谱人名等,迄今为止历经十余次撰修。
这三十二个字作为字辈了。
maomaoyi
任远琴
liuhaozys
深海纪颜
T0NY_LEUNG
原贴:俞敏洪 青春励志故事短篇
vivi_
原贴:衡阳洪辰公寓在哪
微风2-
小说阅读网
红袖添香
潇湘书院
聚星中文网
晋江中文网
逐浪小说网
四月天原创网
幻世中文网
幻剑书盟
快眼看书
连城书盟
17k文学网
以上的这些都是正版的中文网呢。
本人比较喜欢连城中文网、起点中文网和晋江中文网。聚星中文网小说很多,而且除非是签约作者的文,其他完结的文都是全的。但是质量不保证,速度是比以前快了很多,但还是有点慢。这几个文学网都是我经常去的。
原贴:正版小说网.
床上的缠绵
小说阅读,精彩小说尽在起点小说。起点小说提供玄幻小说,武侠小说,网游小说,都市言情小说,历史军事小说,首发小说最新章节免费阅读,精彩尽在起点小说!热门小说:吞噬星空,...
www.qidian.com/
原贴:正版小说网.
被遗忘的兔纸
挑灯看剑五十年——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自序
作者:叶洪生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
谁知道,容易冰消!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摘自孔尚任桃花扇?哀江南曲词)
翻开半个世纪以来的台湾武侠沧桑史页,纸上争雄,风云叱咤,一时多少豪杰!然而斗转星移,岁月悠悠,昔日的辉煌却已随风而逝,一去不复返了。区区不才,曾目击身经其由盛而衰的全过程;抚今思昔,不禁油然兴起如云亭山人孔尚任般的感慨。正所谓:「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尽管彼此所指涉的时空事物迥异,但心境却是一样的。
回首前尘,自我八岁起,通过蜀山剑侠连环图画与武侠书结缘,至今不觉也将近五十个年头了。这五十年挑灯看剑,恰巧是台湾武侠小说创作由发轫、成长、茁壮以迄式微、没落的整个兴衰历程。我有幸躬逢其盛,得与若干武侠名家交往,把酒言欢,探讨其创作之秘;又不幸目睹其师老兵疲,军心涣散,乃至生死寂寞,被人淡忘!这些点点滴滴,若不完整地记录下来,将是个人甚或千千万万武侠读者的一大遗憾。因此,如何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善尽论述责任,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就成为我当仁不让的光荣使命与人生课题。
惟谈到为台湾武侠小说的兴衰作史,看似容易,其实不然。因为这牵涉到作家、出版社、市场供需与社会风评等四方面的主客观因素,及其彼此之间的互动关系。其中作家、作品的基本资料尤需充分掌握,否则就有以讹传讹之虞;而每一位名家的小说风格、特色又随着时光流转多少有所变化(主要为了因应读者需求),故也不宜轻率论定。凡此种种,经纬万端,皆非任何一个「独行侠」所可为力;更何况数十年来台湾的公立图书馆从不收藏旧版(分集印行36开本)武侠小说,而私营小说出租店又已纷纷转型或歇业,几无老书可供稽考了呢!
这的确是个非常棘手的难题。作史者纵然具备通天本领,但若缺乏相关文献(此指第一手资料,即武侠书原刊本)左证,无米下炊,则一切都将成为画饼。因改版后的「新文本」内容迭遭增删重排,已非复当年原貌;欲令「信而有征」,戛戛乎其难矣。
由旧书摊「寻宝」说起
诚然,台湾武侠出版界历经1977年左右的「版型大革命」(由36开改为25开),租书业者逐步汰旧换新,旧版书殆已绝迹坊间。如果没有预为之计,未雨绸缪;又或机缘凑巧,福从天降,是不可能获得这些「老古董」的!差幸鄙人少无大志,很早就开始发心搜藏港、台旧版武侠书(含原刊本、再版、翻版书),亦曾略有斩获。藉此机会,不妨将个人过去的「寻宝」经验和盘托出;因为这林林总总都跟我半生谈武论侠、讲求「有书为证」,以迄如今参与撰写武侠稗史的机缘有一定程度的关系。
凡台湾老武侠迷皆知,在过去物资缺乏的年代,想看武侠小说都是到租书店去,坐在硬梆梆的板凳上「苦读」;或整套书租回家,大伙争相传阅,轮番「练功」!由于小说出租店遍布台湾各角落(全盛时约有三四千家),借阅非常方便,而书肆一般又只租不售;因此,几乎没有人会搜藏武侠小说。况且在传统观念中,武侠读物一向被目为是「闲书」,诲淫诲盗,罪名多多!谁要说是家藏武侠书,准定「头壳坏去」,非愚即妄!
我搜集旧版武侠书甚早,可追溯到16岁负笈台北求学时期。当时学校邻近赫赫有名的牯岭街旧书摊,每天前来「寻宝」的各方人士络绎不绝。我在这块风水宝地上意外发现了全套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香港鸿文版)、蹄风游侠英雄传(即四海英雄传)、张梦还《沉剑飞龙记》、金庸《射雕英雄传》三种残本以及冒名伪作射雕前传、《九阴真经》等等,皆为查禁在案的港版书;不由为之心动,亟思纳为己有。可我偏偏是个穷学生,阮囊羞涩,如之奈何!
记得当年我是偷偷瞒着父母、节衣缩食了三个多月才咬牙买下这些旧书的,曾伴我度过无数个冷月孤灯——这是我最早的武侠藏书,因而倍感珍惜。及至1967年高中毕业,父亲远从东港老家前来接我;当他看到那一大麻袋的武侠小说时,不禁火冒三丈,斥责道:「原来你小子是这样用功上进的啊!」如此念叨多年,久久不能释怀。直到我为此吃了大苦头,跌跌撞撞挤进大学门;后又陆续在报刊上发表〈武侠往何处去〉、〈冷眼看现代武坛〉等杂文,略略受到社会肯定,父亲这才改变看法说:「唔,毕竟没有白费工夫,总算是由旁门修成正果了!」可他老人家那里料到,这仅只是我探索中国武侠美学的第一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
跳跳小蛙
女主叫洪青烟的小说叫都市之狂婿战神。
内容简介:大厅里的客人早已注意到门外的动静,此刻看到洪老爷子竟然,亲自推着个年轻人进来,一个个顿时惊呆住了。而始终跟在洪镇国身后这名英俊青年,看着叶锋的背影,其脸上,不由缓缓露出了耐人寻味之色。
“不可思议,真不可思议,你们家老爷子这是怎么了?着魔了?还是被人蛊惑了?”门外几名豪门子弟纷纷惊呼。
“该死的,这个残废,他凭什么,就算娶了洪青烟,也不过只是,我们洪家上门女婿,爷爷凭什么那样对他?”洪伟怒吼。
洪玉婷咬牙道:“这个羞辱,我记下了,姓叶这小子,终有一天,我要让他跪在我面前磕头道歉!”
精彩片段:
听到这两字,洪镇国就好像听到了圣旨似的,嗖的一声蹿上去,洪青烟只得一步步往上爬。“王……”洪镇国话刚出口,忽然意识到不对,于是连忙改口:“您有何吩咐?”“水!”床上的叶锋只说了一个字。
“是,我这就去准备!”洪镇国很激动,既然想喝水,那就表示,他身体已有好转的迹象。“家里有只千年人参,我这就用来熬参水,应该对你身体有用!”洪镇国屁颠屁颠离开,这位洪家老爷子,江都洪天集团掌舵人,此刻像极了个奴仆下人。
千年人参水很快熬出来,洪镇国将碗交到洪青烟手中:“青儿,你来喂他,当心点!”洪青烟接过碗,拿起勺子,一勺勺送到对方嘴里。只是整个过程,床上男子,一双眸子都在眨也不眨盯着天花板,不说谢谢也就罢了,甚至连看都不看她一眼。
洪青烟心里不免来气,虽说自己身子弱,但长得并不丑,甚至,在江都也算得上是个美人。可床上这男子竟全然将她给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