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赵括、刘劭、刘邦、吕布、诸葛恪、刘禅、马超、杨广、安庆绪、袁克定。
一、赵括赵括,是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的儿子。从小熟读兵书,但却缺少随机应变。
其父曾说:战争,是生死存亡之道,赵括每每总夸夸其谈、轻而言之,赵国如果不选他为将还好,如果选了他为将,必然危害赵国。
其母曾说:当初我侍奉他父亲,他父亲做将军时,谦逊敬人,朋友众多,所受赏赐的物品均分给下属,一接到军令,全力以赴,不问家务事,而赵括做将军,面向东接受朝见,下属都不敢抬头看他,赏赐的物品都藏到家里,还经常买一些便宜的田宅,父子如此不同,大王您还是不要任命他。
果不其然,纸上谈兵,不懂变通,中了秦国大将白起之计,四十五万大军被杀。害了自己,坑了亲爹,误了国家。
二、刘劭刘劭是宋文帝刘义隆的长子,其母是袁皇后。其母因刘义隆宠幸潘淑妃,心中郁郁不得志而死。刘劭便对潘淑妃及其子刘濬痛恨至极。而刘濬害怕刘劭太子的身份,便巴结逢迎、结成联盟。
当时有一个女巫叫严道育,刘劭、刘濬对她的巫术深信不疑,因为犯过一些错,怕被父亲责骂,就联合严道育,暗中将一个刘义隆模样的玉像埋在含章殿前,以巫蛊术诅咒刘义隆。后来此事被刘义隆得知,下令彻查。刘劭、刘濬就赶紧请罪, 刘义隆后来渐渐消了怒火,也就没有深究。后来,有人告发,他知道了二个逆子仍与严道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便想废了太子刘劭,杀了逆子刘濬。
不该的是,他把这种想法告诉刘濬生母潘淑妃。潘淑妃传信给刘濬,刘濬又报告给刘劭。刘劭为求自保,决定抢先发动政变,将刘义隆乱刀砍死。最后,刘劭被其弟刘骏讨伐,最终被杀,尸首丢入长江。
当时曾有歌谣流传:“遥望建康城,小江逆流萦,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
三、刘邦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汉朝开国皇帝,但其对其父刘太公的态度,颇让后人质疑。
有一次,楚汉两军相持不下,项羽便抓了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作为人质要挟刘邦:如果你不答应我的条件与要求,我就把你的父亲煮了吃掉。刘邦嬉皮笑脸地说:起兵反秦时,咱们俩结拜为兄弟。照这么说来,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烹煮你父亲的话,请别忘了分一杯鲜汤给我喝喝。
项羽很是恼火,项伯说:天下大事还未能知道,而且为了天下的人都不顾身家,杀了刘邦的父亲也没用,只能增加祸患。项羽就听了他的,没杀刘太公。
还有一次,刘邦称帝后,大宴群臣,在酒宴上对其父说:你总说我不成器,没有我二哥混得好,现在你看,我和二哥家业那个大?群臣都大笑。后来,黄宗羲曾抨击:众臣面前,戏弄其父,粗俗鄙陋。
四、吕布“马中赤兔,人中吕布。”吕布武力值不可否认第一,但其坑爹也位列前茅。
吕布本身姓吕,父亲早逝,便认丁原为义父。然而,吕布见利忘义,寡情负恩。董卓用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赤兔马,一千两黄金,数十颗明珠,一条玉带,便令吕布动了心,杀了丁原,投降董卓,拜为义父。
为诛灭董卓,司徒王允设下连环计,将歌伎貂蝉同时许给董卓和吕布,使父子两人陷入争夺美女的圈套。吕布,为了一名歌伎,也不惜与义父反目,杀了董卓,夺回貂蝉。
也难怪,三英战吕布时,张飞骂道: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翼德在此。
五、诸葛恪诸葛恪,三国时期东吴权臣,诸葛亮之侄,诸葛瑾长子。 诸葛恪年轻时极为聪明。
有一次,孙权见到诸葛恪,问他:“你的父亲和你的叔父(指诸葛亮)谁更优秀?”诸葛恪应声回答:“我的父亲更优秀。”孙权问他原因,诸葛恪说:“我的父亲知道应该服侍谁,而叔父不知道,所以我的父亲更优秀。”孙权听罢大笑。
对于诸葛恪,其叔父诸葛亮曾说:家兄(指诸葛瑾)年纪大了,而诸葛恪性格疏漏,现在他主管粮食供应,粮谷是军中最要紧的东西,我虽然在远处,也暗地感到不安。请足下特别为我转告至尊。其父诸葛瑾曾说: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意思就是诸葛恪以后将振兴不了我的家族,必定使家族蒙羞。
果不其然,诸葛恪后来大权在握,为万民所怨、众口所嫌,被孙峻和吴主孙亮定下计策斩杀,后来夷灭三族,其父之语,一语成谶。
六、刘禅刘禅,昭烈帝刘备之子。 据传刘禅之母甘夫人因夜梦仰吞北斗而怀孕,所以刘禅的小名叫做“阿斗”。
刘备死后,刘禅即位,拥有诸葛亮、姜维两张王炸,终因相信宦官黄皓,而丢掉江山。投降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嘱咐演奏蜀中乐曲,并以歌舞助兴时,蜀汉旧臣们个个掩面或低头流泪。独刘禅怡然自若,不为悲伤。司马昭见到,便问刘禅:“安乐公是否思念蜀?”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
司马昭曾评价他:“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后人也曾说:“刘禅有如此江山而降于人,岂非庸才?”
七、马超马超,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的儿子,少年成名。
建安十六年三月,曹操派遣钟繇、夏侯渊率领军队出河东,试图经过马超等凉州军阀的领地进攻汉中张鲁。马超认为这是曹操的假道灭虢之计,于是联合关中诸将张横、梁兴、安定的杨秋、河东的侯选、程银、李堪、马玩、成宜等十部共十万人马起兵反曹 。
当时马超之父马腾在朝为官,马超竟然不顾父亲性命,拉拢韩遂起兵时说,“如今,马超弃父,以韩将军为父。韩将军亦当弃子,以马超为子。”可见马超坑爹之恨。乃至以后,马超袭击历城,抓到姜叙的母亲,姜叙的母亲骂他说:“你这个背叛父亲的逆子,杀害君王的强盗,天地难道会长久容纳你,你不早死,还敢有脸见人吗?”
八、杨广隋炀帝杨广,隋文帝杨坚之子。据《资治通鉴》载,隋文帝卧病在床,杨广于是写信给杨素,请教如何处理隋文帝后事和自己登基事宜。不料送信人误将杨素的回信送至了隋文帝手上。隋文帝大怒,随即宣布杨广入宫,要当面责问他。
正在此时,宣华夫人陈氏也哭诉杨广在她来途中意图非礼她,使隋文帝顿悟,拍床大骂:“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急忙命人传大臣柳述、元岩草拟诏书,废黜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杨广得知后发动兵变,弑父为君。
后人曾评价杨广:磬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九、安庆绪安庆绪是安禄山的第二个儿子,善于骑马射箭,得到安禄山的偏爱。安禄山造反后,建立了“大燕”政权,自立为帝。当唐玄宗得知后,就把在都城的安禄山的长子安庆宗给处死了。
安庆宗一死,作为次子的安庆绪自然就成为了安禄山大燕政权的第一接班人。在这种情况之下,安禄山就想着要立一个接班人,当安庆绪等着接这块大蛋糕的时候,安禄山却迟疑了,因为他想把自己的小儿子安庆恩立为接班人,因为安庆恩的母亲是安禄山宠爱的美妾。
安禄山的这种动机自然就被安庆绪和他手下的大臣掌握了,最终在中书侍郎严庄的怂恿下,安庆绪弑杀了自己的父亲安禄山,并且自立为帝。
十、袁克定袁克定,袁世凯的长子,从小就跟在袁世凯身边,对政治充满了野心。
为了让自己当上太子爷,乃至以后继承袁世凯的帝位当皇帝,甚至想到伪造报纸去坚定袁世凯称帝的决心。袁克定知道袁世凯十分关注日本的动态,经常会翻看一种名为顺天时报的日办报纸,以此来了解一些日本政府的言论。袁克定抓住这一点,找了一批写手专门去伪造报纸,只要是原文中有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内容都会被其删掉,这导致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袁世凯看到的都是假报纸、假新闻。
有一次袁家下人在买蚕豆时,摊主随手用了一张顺天时报进行打包,这张报纸刚好被袁世凯看到,知道真相的他大发雷霆,叫来袁克定就是一顿毒打,骂他“欺父误国”。
袁克定虽然坑爹,但后来却有骨气。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人拉拢袁克定。袁克定虽落魄,却选择拒绝,不做汉奸。为了打消日本人的念头,袁克定还登报声明,自己因病对任何事不闻不问,拒见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