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英雄传金庸最出名的小说
ritalai
anky10
iamvilar
金庸自己说,这十四部书中,他自己比较喜欢、感情较强烈的几部是:《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飞狐外传》和《笑傲江湖》。我也觉得这几本书中的情感描写确实是超凡入圣,或缠绵诱人,或辛酸诱人,或凄惨动人,变幻万千,扣人心弦。另外,我个人对《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也是情有独钟。
喜欢《射雕英雄传》,可能是有一点怀旧心理。毕竟,那是我看的第一部武侠小说呵。现在看来,郭靖与黄蓉的爱情,不过是民间故事里“傻女婿与精媳妇”的翻版,比较俗套。倒是花花公子欧阳克对黄蓉的一片痴心让人感动,完颜洪烈对包惜弱的一往情深让人震憾,杨康和穆念慈的爱情也很凄婉动人,便是铜尸铁尸的“贼汉子贼婆娘”,也强过郭大侠一脸深沉为国为民。很抱歉我在书中拍了郭大侠几砖。十多年过去,我已经不再是当初痴迷于他的那个单纯少年了。
“问世间,情为何物?”《神雕侠侣》从头至尾都在写一个“情”字,但到最后也没有能说得清楚。这世间,又有谁能说清情是何物?但见李莫愁为爱变态,程英、陆无双、公孙绿萼等人为爱牺牲,杨过、小龙女为爱蔑视世俗,单以写情论,该书在金庸小说中应该排名第一。可惜神雕原本应该是一个悲剧,只是为了迎合读者,硬生生改做喜剧收场,便少了震憾人心的效果。十六年之约,我更愿意把它当作童话来读——更进一步想,我们向往和感动的爱情,会不会,都是童话呢?
大家都知道,《雪山飞狐》的主角不是胡斐,而是那个灿烂于众人回忆之中的胡一刀。不过胡一刀和胡夫人的故事太过鲜明,反而没什么可写的了。我倒是对苗夫人私奔很感兴趣。武侠小说中板着脸孔的大侠太多了,怜香惜玉的温情男人严重缺货。田归农固然是个坏蛋,但他懂女人;苗人凤固然是大侠、是好人,但他基本上是一块不解风情的木头。为什么大侠和好人多是木头呢?值得深思啊。
因为《雪山飞狐》写在前面,《飞狐外传》的结局是早已注定了,所以袁紫衣只能变为尼姑,程灵素,干脆让她死了算了。——我有一点怀疑,金庸可能是个好色之徒,你看他书中英雄人物的身边全是绝色美女,长得不够漂亮的只有程灵素和殷离,而两个人的下场都很惨。——扯远了。我对那个火爆脾气的徐诤倒是满怀钦佩和崇敬之心。一个男人明知自己头顶绿云缭绕,还能对妻子好,对“野种”好,真是太难了。我甚至相信,如果不是故事发展的需要(需要让胡斐以及读者明白),徐诤到最后也不会开口说出真相来。
《倚天屠龙记》里的主角张无忌很有点粘粘糊糊,让人气闷。我注意到,张无忌的爱情与乃父张翠山很有点相似,都是女方主动,而且女方都算是邪魔外道,最终都为爱情改邪归正。——爱情的力量真的有这般大吗?但愿如此吧。而对殷离“爱上想像中的无忌”这一理由我不敢苟同,我以为,她只是在为离开找一个借口。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纪晓芙的“不悔”,很是莫名其妙,我提出了一些假设,只是假设,其中真相,谁也无法明了。——关于真相,我们能知道多少呢?我们所知道的,大概也只是我们眼中的真相吧?
《天龙八部》里的三位男主角,小和尚虚竹、爱情替补段誉都有点傻里傻气的,最终却都抱得佳人归,真是傻人有傻福;大英雄萧峰却是事业、爱情双落空,而且对不起祖国人民和“领导加兄弟”的大辽皇帝,只好自杀了事。这世界,真TMD不公道!这部小说里,让我感动和震憾的还有阿紫对萧峰、游坦之对阿紫的痴情。——金庸小说里的正面人物面对爱情常常顾虑重重犹豫不定,倒是反面人物的爱情往往更为执着,更为不顾一切孤注一掷,富有自我牺牲精神,荡气回肠,催人泪下。是不是因为反面人物没有那么多仁义道德责任承诺之类的顾忌,所以才更加敢恨敢爱?就像阿紫,本质上是个坏蛋,但因为她对乔峰无望的爱,我们便对她便恨不起来。据说金庸自己也是很喜欢阿紫的,但后来他离港外游,请倪匡代写了四万多字,倪匡讨厌阿紫,便把她的眼睛写瞎了。天龙成书时,金庸尽管大力修改,但大局已定,回天乏力了。陈世骧说这部书“人物情节,可谓无人不冤,有情皆孽”,可谓一语中的。
《笑傲江湖》里最懂令狐冲的,恐怕不是任盈盈,而是小尼姑仪琳。她知道令狐冲 “一生最喜欢快乐逍遥,无拘无束,但盼任大小姐将来不要管着他才好”。仪琳也是最懂爱情的人,她知道:爱其实是你自己的事,你爱一个人,并没有理由就要求人家爱你。
原贴:金庸哪几部小说最出名?
大饼
分别是
飞—《飞狐外传》(1960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说的读者称为“侠文化的歌颂”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韦小宝七个老婆:沐剑屏、方怡、建宁公主、曾柔、苏荃、双儿、阿珂。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金庸小说读者称为“情的赞美”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总的来说因射雕而成名,因为八部而辉煌
原贴:金庸最出名武侠小说是?
Minus_大M
分别是
飞—《飞狐外传》(1960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被金庸小说的读者称为“侠文化的歌颂”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年)(封笔之作)韦小宝七个老婆:沐剑屏、方怡、建宁公主、曾柔、苏荃、双儿、阿珂。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被金庸小说读者称为“情的赞美”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短篇小说
总的来说因射雕而成名,因为八部而辉煌
原贴:金庸最出名武侠小说是?
一步一步向前走
答案是金庸,无论是文风本身还是作者的社会地位,金庸有太多优势,出身好,早年写的东西被翻译成各种版本,广布东南亚……
武侠小说三大家:古龙、金庸、梁羽生。
梁老先生的东西没有从旧时小说中走出来。
古龙先生的作品又太过自我,太多的旁白不太适合拍成电视剧或者电影。
眼下读书的人数渐渐少了,看电视剧的多数是金庸先生的作品,因为他的作品故事性强,其中间或穿插有教育意义,大主题比较和谐。
monawu_
我呢,最喜欢的是神雕,射雕,倚天屠龙记和天龙八部。
其实最早接触这些书都是看电视的,最近看完了胡歌版射雕,说不上很棒,但是因为依晨还是很喜欢看呢。超喜欢古天乐版的神雕,太好了!
不过呢,
建议多看哈子原文。。。原文写的更扣人心弦哦,毕竟电视总有些商业化的。。。
▋||▍▋||▍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5年生于浙江省海宁县(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男主角陈家洛就是海宁县人)。1955年,金庸在香港大公报工作期间,写出了《书剑恩仇录》并在《新晚报》上连载。随后一发而不可收,《碧血剑》、《雪山飞狐》,直至《射雕英雄传》,奠定了他武侠小说大宗师的地位。射雕后,金庸离开了大公报,手创明报,随后的《神雕侠侣》等大部分小说均在明报上连载,直至封笔之作《鹿鼎记》。至此,金庸一共写了十五部武侠小说,除一部短篇《越女剑》,其他十四部长、中篇小说取书名第一字而缀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自己说,这十四部书中,他自己比较喜欢、感情较强烈的几部是:《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飞狐外传》和《笑傲江湖》。我也觉得这几本书中的情感描写确实是超凡入圣,或缠绵诱人,或辛酸诱人,或凄惨动人,变幻万千,扣人心弦。另外,我个人对《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也是情有独钟。
喜欢《射雕英雄传》,可能是有一点怀旧心理。毕竟,那是我看的第一部武侠小说呵。现在看来,郭靖与黄蓉的爱情,不过是民间故事里“傻女婿与精媳妇”的翻版,比较俗套。倒是花花公子欧阳克对黄蓉的一片痴心让人感动,完颜洪烈对包惜弱的一往情深让人震憾,杨康和穆念慈的爱情也很凄婉动人,便是铜尸铁尸的“贼汉子贼婆娘”,也强过郭大侠一脸深沉为国为民。很抱歉我在书中拍了郭大侠几砖。十多年过去,我已经不再是当初痴迷于他的那个单纯少年了。
“问世间,情为何物?”《神雕侠侣》从头至尾都在写一个“情”字,但到最后也没有能说得清楚。这世间,又有谁能说清情是何物?但见李莫愁为爱变态,程英、陆无双、公孙绿萼等人为爱牺牲,杨过、小龙女为爱蔑视世俗,单以写情论,该书在金庸小说中应该排名第一。可惜神雕原本应该是一个悲剧,只是为了迎合读者,硬生生改做喜剧收场,便少了震憾人心的效果。十六年之约,我更愿意把它当作童话来读——更进一步想,我们向往和感动的爱情,会不会,都是童话呢?
大家都知道,《雪山飞狐》的主角不是胡斐,而是那个灿烂于众人回忆之中的胡一刀。不过胡一刀和胡夫人的故事太过鲜明,反而没什么可写的了。我倒是对苗夫人私奔很感兴趣。武侠小说中板着脸孔的大侠太多了,怜香惜玉的温情男人严重缺货。田归农固然是个坏蛋,但他懂女人;苗人凤固然是大侠、是好人,但他基本上是一块不解风情的木头。为什么大侠和好人多是木头呢?值得深思啊。
因为《雪山飞狐》写在前面,《飞狐外传》的结局是早已注定了,所以袁紫衣只能变为尼姑,程灵素,干脆让她死了算了。——我有一点怀疑,金庸可能是个好色之徒,你看他书中英雄人物的身边全是绝色美女,长得不够漂亮的只有程灵素和殷离,而两个人的下场都很惨。——扯远了。我对那个火爆脾气的徐诤倒是满怀钦佩和崇敬之心。一个男人明知自己头顶绿云缭绕,还能对妻子好,对“野种”好,真是太难了。我甚至相信,如果不是故事发展的需要(需要让胡斐以及读者明白),徐诤到最后也不会开口说出真相来。
《倚天屠龙记》里的主角张无忌很有点粘粘糊糊,让人气闷。我注意到,张无忌的爱情与乃父张翠山很有点相似,都是女方主动,而且女方都算是邪魔外道,最终都为爱情改邪归正。——爱情的力量真的有这般大吗?但愿如此吧。而对殷离“爱上想像中的无忌”这一理由我不敢苟同,我以为,她只是在为离开找一个借口。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纪晓芙的“不悔”,很是莫名其妙,我提出了一些假设,只是假设,其中真相,谁也无法明了。——关于真相,我们能知道多少呢?我们所知道的,大概也只是我们眼中的真相吧?
《天龙八部》里的三位男主角,小和尚虚竹、爱情替补段誉都有点傻里傻气的,最终却都抱得佳人归,真是傻人有傻福;大英雄萧峰却是事业、爱情双落空,而且对不起祖国人民和“领导加兄弟”的大辽皇帝,只好自杀了事。这世界,真TMD不公道!这部小说里,让我感动和震憾的还有阿紫对萧峰、游坦之对阿紫的痴情。——金庸小说里的正面人物面对爱情常常顾虑重重犹豫不定,倒是反面人物的爱情往往更为执着,更为不顾一切孤注一掷,富有自我牺牲精神,荡气回肠,催人泪下。是不是因为反面人物没有那么多仁义道德责任承诺之类的顾忌,所以才更加敢恨敢爱?就像阿紫,本质上是个坏蛋,但因为她对乔峰无望的爱,我们便对她便恨不起来。据说金庸自己也是很喜欢阿紫的,但后来他离港外游,请倪匡代写了四万多字,倪匡讨厌阿紫,便把她的眼睛写瞎了。天龙成书时,金庸尽管大力修改,但大局已定,回天乏力了。陈世骧说这部书“人物情节,可谓无人不冤,有情皆孽”,可谓一语中的。
《笑傲江湖》里最懂令狐冲的,恐怕不是任盈盈,而是小尼姑仪琳。她知道令狐冲 “一生最喜欢快乐逍遥,无拘无束,但盼任大小姐将来不要管着他才好”。仪琳也是最懂爱情的人,她知道:爱其实是你自己的事,你爱一个人,并没有理由就要求人家爱你。
原贴:金庸哪几部小说最出名?
瑞士的湖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officecat
飞:飞狐外传
雪:雪山飞狐
连:连城诀
天:天龙八部
射:射雕英雄传
白:白马啸西风
鹿:鹿鼎记
笑:笑傲江湖
书:书剑恩仇录
神:神雕侠侣
侠:侠客行
倚:倚天屠龙记
碧:碧血剑
鸳:鸳鸯刀
其实一共是15部,还有一部
pixyly
射雕英雄传》主要发生在宋朝。两个主人公的名字郭靖和杨康即是代表勿忘靖康之耻。
宋(960~1279)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后由赵氏建立的朝代。960年在开封建国,1127 年政权南迁后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1279年被元灭亡。习惯上称1127年前的宋代为北宋。1127年后的宋代为南宋。
蒙古南侵始于宋端平二年(窝阔台汗七年),即公元1235年。(事实上1234年宋理宗欲趁蒙古灭金大军北归,收复三京,却被蒙古所败)
1235年蒙军便对南宋兴师问罪。蒙古军分路进攻四川与襄汉,被击退。三年,蒙古军再攻四川,绝大部分州县失陷。蒙古军又占领襄阳。淳祐二年(1242),余玠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 ,屡次击退蒙古军的侵扰 ,但未能恢复全蜀。宝祐六年(1258),蒙哥汗大举侵宋,兵临合州钓鱼山城下,开庆元年(1259),宋将王坚率军民死守钓鱼城重创蒙古军,蒙哥战死于军中(该年8月,蒙古军中痢疫盛行,蒙哥亦染此病,被迫回师,10余天后死于合州钓鱼山下)。贾似道私自暗中求和,愿意向蒙古称臣纳贡,双方划长江为界。攻打鄂州(今湖北武汉市武昌)的忽必烈已知蒙哥汗死讯,急欲北返,争夺皇位,遂答应贾似道的议和条件而撤兵。
《射雕英雄传》中后期的战争主要是描述宋元战争史上的襄樊之战。宋咸淳四年(1268),忽必烈命刘整、阿术等率军围困襄阳和樊城(今湖北襄樊)。次年,又派丞相史天泽前往规划。蒙古军在襄、樊四周修城筑
围,封锁汉水,控扼水陆要冲;造战船,练水军;并屡败南宋援军。咸淳六年,李庭芝任京湖制置大使,督师援襄,屡战不利。襄、樊长期被围断援,供饷困难。而宋度宗和权相贾似道却无心援救。咸淳八年,李庭芝移驻郢州(今湖北钟祥),于襄阳西北清泥河修寨造船,募民兵,以张顺、张贵为都统制。五月,张顺、张贵率舟师顺流而下,冲破元军拦截,抵达襄阳。激战中,张顺牺牲。张贵入襄后,派人潜回郢州,郢将与之约定派军驻龙尾洲接应。至期,张贵率军突围,但龙尾洲已为元军所据。宋军仓卒接战,大败。张贵重伤被俘,至死不屈。咸淳九年正月,樊城被元军攻破。元军又攻襄阳。二月,宋将吕文焕以襄阳降元。
1278年张世杰和陆秀夫拥立赵昺为帝,改元祥兴,退至南海中崖山(今广东新会市南海中)。祥兴二年,元水军向崖山发起猛攻,陆秀夫抱幼帝赵昺投海而死,南宋灭亡。
《射雕英雄传》中有明显的史实错误:
一:金正大4年(公元1227年)8月,成吉思汗击灭西夏后,死在六盘山。而蒙军南侵在1235年,此时成吉思汗已经逝世,郭靖到北方何能见到成吉思汗本人,最多给他烧烧纸钱。
二:襄樊之战从咸淳四年到咸淳十年共历六年。在襄阳被围5年的时间内,吕文焕仍然在竭力据守,可见他并不是那么贪生怕死之辈,金庸书中所写有失偏颇。
三:既然襄樊之战历时六年,那么郭靖夫妇就不可能与杨过夫妇在襄阳共抗蒙军,因为其中可能已经过了三十多年。
以上只是供大家参考。其中的史实金庸也必定烂熟于胸,为了情节的需要,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且金庸写武侠小说是想写人性,历史只是提供了一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其中有否与史实的出入,也不必太过苛责。但是如果真要选入教材,又另当别论,这是题外话。
有个评论家说过,现在的作家缺少的不是生活中的素材,而是缺乏丰富的想象力。金庸正是凭着他丰富的想象力,把我们带入了多姿多彩的武侠世界。唉,他要是多写几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那该多好!
ylanjing
金庸先生是中国新派武侠的代表作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不仅有非常成功的人物,跌宕的情节,美丽的风景,和似水柔情,更重要的是他把传统的中国文化元素如琴,棋,书,画都融入了武侠.其中如《天龙八部》中的珍笼棋局就是关于棋的经典。还有就是花道,茶道、酒道都是经典。段誉在蔓陀山庄与王夫人论茶花的那段就可以看出作者关于花道了解之深;还有东西文化的结合,是金庸在新派武侠的一个突破,例如他照搬了皮格马里翁情节,变成了一个无涯子;斯德哥而摩情意节成为了温仪和纪晓芙。这些元素的加入使得武侠有了新的意义。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小说改变了传统武侠的“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的观点,真正的侠士是不会随便杀人的,真正的高人在于修养,真正的高武功在于不用武器的境界,这些都迎合了我们现代人的一个武侠梦。另外,他除了《书剑恩仇录》以外的小说都有着现代的爱情观念,对女性也相当尊重,这也使大家相当的喜欢他的作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金庸,以上就是敝人认为金庸小说受人喜欢的原因。
原贴:金庸小说为什么这么出名
windl
大约是《射雕英雄传》了吧,故事大致内容可以上网搜索,至于为什么出名,我想,知道的人是最多的吧。
人物丰富,故事精彩,情节扣人心弦,里面还有金先生的很多独创武功,基本上是在大陆最流行的武侠读本,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
多多蘑菇豆
亲亲幸福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5年生于浙江省海宁县(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男主角陈家洛就是海宁县人)。1955年,金庸在香港大公报工作期间,写出了《书剑恩仇录》并在《新晚报》上连载。随后一发而不可收,《碧血剑》、《雪山飞狐》,直至《射雕英雄传》,奠定了他武侠小说大宗师的地位。射雕后,金庸离开了大公报,手创明报,随后的《神雕侠侣》等大部分小说均在明报上连载,直至封笔之作《鹿鼎记》。至此,金庸一共写了十五部武侠小说,除一部短篇《越女剑》,其他十四部长、中篇小说取书名第一字而缀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自己说,这十四部书中,他自己比较喜欢、感情较强烈的几部是:《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飞狐外传》和《笑傲江湖》。我也觉得这几本书中的情感描写确实是超凡入圣,或缠绵诱人,或辛酸诱人,或凄惨动人,变幻万千,扣人心弦。另外,我个人对《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也是情有独钟。
喜欢《射雕英雄传》,可能是有一点怀旧心理。毕竟,那是我看的第一部武侠小说呵。现在看来,郭靖与黄蓉的爱情,不过是民间故事里“傻女婿与精媳妇”的翻版,比较俗套。倒是花花公子欧阳克对黄蓉的一片痴心让人感动,完颜洪烈对包惜弱的一往情深让人震憾,杨康和穆念慈的爱情也很凄婉动人,便是铜尸铁尸的“贼汉子贼婆娘”,也强过郭大侠一脸深沉为国为民。很抱歉我在书中拍了郭大侠几砖。十多年过去,我已经不再是当初痴迷于他的那个单纯少年了。
“问世间,情为何物?”《神雕侠侣》从头至尾都在写一个“情”字,但到最后也没有能说得清楚。这世间,又有谁能说清情是何物?但见李莫愁为爱变态,程英、陆无双、公孙绿萼等人为爱牺牲,杨过、小龙女为爱蔑视世俗,单以写情论,该书在金庸小说中应该排名第一。可惜神雕原本应该是一个悲剧,只是为了迎合读者,硬生生改做喜剧收场,便少了震憾人心的效果。十六年之约,我更愿意把它当作童话来读——更进一步想,我们向往和感动的爱情,会不会,都是童话呢?
大家都知道,《雪山飞狐》的主角不是胡斐,而是那个灿烂于众人回忆之中的胡一刀。不过胡一刀和胡夫人的故事太过鲜明,反而没什么可写的了。我倒是对苗夫人私奔很感兴趣。武侠小说中板着脸孔的大侠太多了,怜香惜玉的温情男人严重缺货。田归农固然是个坏蛋,但他懂女人;苗人凤固然是大侠、是好人,但他基本上是一块不解风情的木头。为什么大侠和好人多是木头呢?值得深思啊。
因为《雪山飞狐》写在前面,《飞狐外传》的结局是早已注定了,所以袁紫衣只能变为尼姑,程灵素,干脆让她死了算了。——我有一点怀疑,金庸可能是个好色之徒,你看他书中英雄人物的身边全是绝色美女,长得不够漂亮的只有程灵素和殷离,而两个人的下场都很惨。——扯远了。我对那个火爆脾气的徐诤倒是满怀钦佩和崇敬之心。一个男人明知自己头顶绿云缭绕,还能对妻子好,对“野种”好,真是太难了。我甚至相信,如果不是故事发展的需要(需要让胡斐以及读者明白),徐诤到最后也不会开口说出真相来。
《倚天屠龙记》里的主角张无忌很有点粘粘糊糊,让人气闷。我注意到,张无忌的爱情与乃父张翠山很有点相似,都是女方主动,而且女方都算是邪魔外道,最终都为爱情改邪归正。——爱情的力量真的有这般大吗?但愿如此吧。而对殷离“爱上想像中的无忌”这一理由我不敢苟同,我以为,她只是在为离开找一个借口。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纪晓芙的“不悔”,很是莫名其妙,我提出了一些假设,只是假设,其中真相,谁也无法明了。——关于真相,我们能知道多少呢?我们所知道的,大概也只是我们眼中的真相吧?
《天龙八部》里的三位男主角,小和尚虚竹、爱情替补段誉都有点傻里傻气的,最终却都抱得佳人归,真是傻人有傻福;大英雄萧峰却是事业、爱情双落空,而且对不起祖国人民和“领导加兄弟”的大辽皇帝,只好自杀了事。这世界,真TMD不公道!这部小说里,让我感动和震憾的还有阿紫对萧峰、游坦之对阿紫的痴情。——金庸小说里的正面人物面对爱情常常顾虑重重犹豫不定,倒是反面人物的爱情往往更为执着,更为不顾一切孤注一掷,富有自我牺牲精神,荡气回肠,催人泪下。是不是因为反面人物没有那么多仁义道德责任承诺之类的顾忌,所以才更加敢恨敢爱?就像阿紫,本质上是个坏蛋,但因为她对乔峰无望的爱,我们便对她便恨不起来。据说金庸自己也是很喜欢阿紫的,但后来他离港外游,请倪匡代写了四万多字,倪匡讨厌阿紫,便把她的眼睛写瞎了。天龙成书时,金庸尽管大力修改,但大局已定,回天乏力了。陈世骧说这部书“人物情节,可谓无人不冤,有情皆孽”,可谓一语中的。
《笑傲江湖》里最懂令狐冲的,恐怕不是任盈盈,而是小尼姑仪琳。她知道令狐冲 “一生最喜欢快乐逍遥,无拘无束,但盼任大小姐将来不要管着他才好”。仪琳也是最懂爱情的人,她知道:爱其实是你自己的事,你爱一个人,并没有理由就要求人家爱你。
《书剑恩仇录》里的陈家洛很让我无话可说。《侠客行》、《碧血剑》、《鸳鸯刀》、《连城诀》也没有什么太值得一提的东西。我在正文中分别有几篇文章,不再一一赘叙了。
《白马啸西风》里最打动我的是这句话:“如果你深深爱着的人,却深深地爱上了别人,有什么办法?”每次读到,都不禁叹息。
一般认为,《鹿鼎记》里的韦小宝只有肉欲,没有爱情。可是,爱情到底是什么呢?肉欲,就不是爱情吗?爱情真的是我们想像中的、宣扬中的那般纯净和美好吗?
原贴:金庸哪几部小说最出名?
状况外的ms_cc
Viola不是偏执狂
karinawoo
明太鱼1122
原贴:现在最出名的玄幻小说
贱贱要和亲爱去普吉岛
金庸先生最经典的三部作品,《射雕英雄传》到底能不能入榜?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加上一部《越女剑》,金庸先生一共创写出了十五部经典的武侠小说。金庸先生以其独特的文笔,勾勒出了一个个武侠江湖,其作品也影响了一代代人,那么,在金老的十五部经典著作中,最经典的作品究竟是哪三部呢?比较有争议的《射雕英雄传》究竟算不算?
纵观金庸众多武侠小说中,最让人喜爱的莫过于如下几部:
《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记》、《连城诀》、《雪山飞狐》。
然而,笔者觉得,这些著作中,有三部最为经典,笔者自己也是百看不厌。
《天龙八部》《天龙八部》可算是金庸武侠的巅峰之作,无论从小说篇幅,还是故事情节,以及武力水平等都是金庸其它小说所不能比拟的,而天龙的豆瓣评分也高达9.1分。
为何说天龙能排第一呢?在笔者看来,金庸的众多小说在武功和时间上都有一定的联系,若按照小说故事发生的年代先将小说排列起来的话,《天龙八部》可算是金庸长篇武侠的开端,其后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上一个故事的延续与传承。
再者,从另一方面来说,天龙的规模是最大的,在天龙中,光是主要的小说人物就多达160多位。而天龙的故事情节也是最为精彩,特别是“豪侠萧峰跳崖”的结局,更是让《天龙八部》跻身真正的“名著”范畴。很多人不喜欢这样的结局,但纵观世界名著,大多数作品的结局都是“悲剧性”的,因为小说虽是幻想,但也是源于作家对现实的认知之上。世上本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而悲剧性的结局更能让人印象深刻,让人去思考。
除此之外,笔者个人觉得,既然是武侠小说,那么小说中侠客的武力水平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而《天龙八部》中的人物武力水平应该算是众多金庸小说中最高的,也正因为这点,很多人觉得天龙有些“修仙”小说的感觉。而那些厉害的绝世武功,比如天下第一的“六脉神剑”、凌波微步、斗转星移、火焰刀、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等上乘绝技自天龙之后也尽皆失传。
综合以上种种来看,《天龙八部》实在是在经典,因此将它排在第一。
《射雕英雄传》在一些人看来,相比于《射雕英雄传》,他们觉得《笑傲江湖》更为精彩,那么射雕英雄究竟能不能排第二呢?
在笔者看来,单从第一阅读印象来说,还是更喜欢《射雕英雄传》,毕竟刚开始接触的第一部电视剧就是根据金庸小说改编的83版《射雕英雄传》。和天龙的以“故事”衬托“武侠”不同,射雕英雄则是反过来,射雕是以“武侠”来衬托“故事”。
射雕的核心便是一个“武”字。从第一次华山论剑分“五绝”,以及郭靖和杨康的十八年比武之约,再到后来的第二次华山论剑,这些故事都是为“武”而发生的。
而射雕英雄更是金庸先生的成名之作,其故事、韵味和规模都别具一格,算是金庸武侠中一部比较单纯论“武”的作品。
《倚天屠龙记》还是《笑傲江湖》?倚天屠龙的主线便是“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而这二十四字所说的就是倚天剑和屠龙刀。
看过原著的人都知道,《倚天屠龙记》是《神雕侠侣》延续,而倚天剑和屠龙刀则是大侠郭靖和女侠黄蓉所铸。倚天屠龙的主角虽然不是郭靖,倚天剑和屠龙刀却将郭靖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张无忌更是结合了郭靖的“侠义”,杨过的“重情”,除此之外倚天屠龙中的人物、武学水平、故事情节等也颇有独到之处。因此,笔者觉得倚天屠龙可算金庸最经典的第三部作品。
但是,也有很多人认为,在众多小说中,《笑傲江湖》即使排上不第二,也能排上第三,对此你怎么看?
echo_
zerojian
每个人有独立认识,我认是射雕。后面的侠侣篇,故事太离谱,师徒恋,等情节感觉大过突兀,觉得不自然。射雕中黄蓉和郭靖不过是门第高低,现在来说郭大侠就是从基层混上来的优等生,这姻缘大家乐于接受。射雕中套路感少,这书是害得我不眠不休一口气读完的书。
行走江湖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说哪部作品最好就见仁见智了。金老爷子最满意的作品就是《鹿鼎记》但是要论人气的话鹿鼎记怕是还排不进前三。我觉得人气最旺的就是天龙八部和射雕三部曲,本人最喜欢的是天龙八部和神雕侠侣。
liyqc
个人也是最喜欢射雕,因为射雕文笔好,读射雕,像是在读散文,清新自然。 神雕情感充沛但是整部小说bug太多。倚天屠龙记剧情结构最好。天龙最大气,笑傲因为更多的政治隐喻,本人不是特别喜欢。鹿鼎记嘛,就跟主角韦小宝一样,圆滑了点
dogcindy
金庸是武侠小说的一代宗师,无需赘述,金庸的武侠小说在华人世界影响深远,“凡有华人处,皆有金庸书”。
《射雕英雄传》是部非常优秀的武侠小说,小说中的“五绝”构成武林的格局,同样《射雕英雄传》奠定了金庸在武侠小说世界中的盟主地位。
《射雕英雄传》以宋,金,蒙古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一代大侠郭靖的成长历程,相比其他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高出一筹。
1 主题鲜明,思想内涵丰富,塑造了为国为民的郭靖大侠形象。儒家之侠,造福百姓,而成吉思汗是灭国无数,杀人如麻的英雄,到底谁是大英雄?
2“五绝”的武林格局,在武侠小说中,独树一帜,前人的小说都没有形成武林格局,或者说,武林格局不清晰。
3 文化内涵丰富。例如黄蓉的诗(批评孟子),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居焉得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虽是武侠小说,但是其中蕴藏了丰富的传统文化。
4 情节曲折,想象力丰富。黄蓉利用浮力救欧阳克一段,足以表明《射雕英雄传》,作者非同一般的想象力。
5 小说人物众多,结构严谨,江南七怪,全真七子等人物栩栩如生,黄药师的“邪”,洪七公的“正”,周伯通的“顽”,这些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作者语言功底也是非常了得。
所以《射雕英雄传》奠定金庸的江湖地位。
至于金庸哪部作品最好,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我谈谈个人对金庸优秀作品的理解。
金庸一生创作了15部武侠小说,大家所熟知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其中“三部曲,三杰作”为大家公认的优秀作品。
《神雕侠侣》写男女之情字,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感天动地,李莫愁,郭襄都是为情所困。
《倚天屠龙记》写兄弟之情,武当七侠,明教四大法王,张翠山与谢逊等等的兄弟之情。
《笑傲江湖》写人性自由,揭露我国传统的权力斗争,人性的权力欲望,表达了作者向往人生自由。
《鹿鼎记》是金庸的封笔之作,金庸把侠的类型写尽了,这部作品反其道而行之,讲述了市井之徒韦小宝的成功人生。
《天龙八部》这部作品充满了悲天悯人的佛教思想,小说中“众生皆苦,有情皆孽”,每个人的人生都受世事所弄,让人不胜唏嘘。
“三部曲,三杰作”这六部作品应该是金庸武侠小说的最好的作品。至于我本人,最钟爱《天龙八部》。
hth626.2002
我个人认为是的,这个小说我小时候看过,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个小说最吸引人的是故事情节,庞大而且有个性,过去的内蒙古国是现在的台湾面积的44倍,李敖先生多次在书中表达对内蒙古的感情,而金庸先生的小说中也多次表达,这个是一种情怀,更加是一种人性的张扬,唯有张扬出来的东西才可能被表达,然后被人发现,这个过程就是写的人和读的人或者看的人,沟通的过程,小时候的射雕英雄传就让我有这样的感动,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加重要,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更加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小猫の小屋
看一部文学作品的水平高低,一般要综合考量其风景描写、语言水平、情节串联、意境等多方面的水平和功底,金老在鹿鼎记中的文学功底水平之高,可以用叹为观止来形容,说鹿鼎记为金庸老先生巅峰之作一点也不为过!先看一下鹿鼎记是如何开头的,介绍逐鹿中原、问鼎中原的由来,风景描写等等,水平之高,在武侠小说中,如果用无出其右来评价,金老的鹿鼎记当之无愧!
Fiona汪
感谢邀请。金庸大师一生创作了15部武侠小说。因为名气太大,很多人借金庸之名写武侠小说,产生了一系列粗制滥造的产品,署名则为全庸、金庸新、金庸巨等。为了便于读者辨别正品与山寨,金庸以14部小说的首字写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加上《越女剑》,正好是15部小说。
按照创作规模来分的话,这15部小说包括一部短篇、两部中篇、六部小长篇以及六部超级长篇小说。
短篇是《越女剑》,中篇是《鸳鸯刀》和《白马啸西风》,6部小长篇分别是《书剑恩仇录》《碧血剑》《雪山飞狐》《飞狐外传》《连城诀》《侠客行》,另6部超级长篇小说又分为三部曲和三杰作。三部曲就是著名的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三杰作则为《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
问题中提到的《射雕英雄传》是射雕三部曲的开篇之作,也是金庸大师写的第一部超级长篇小说。该书从1957年到1959年在香港有名的商报连载,取得巨大成功。这甚至使得金庸下定决心要自己创办一份报纸来连载自己的小说,促使了明报的诞生。
可以说,金庸武侠小说在大陆掀起狂澜,首先要归功于《射雕英雄传》的魅力。倪匡就曾说过,射雕英雄传奠定了金庸武侠小说大宗师的地位。这本书在艺术上显示了金庸的大手笔大气度大格局,作品以丰富的想象、瑰丽的文笔和壮阔的场面,展示了武侠世界的神奇魅力。
但正如金迷普遍认为金大师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并不算最成功的作品一样,射雕作为第一部超级长篇小说,比照其以后的5部作品,也不能说是最优秀的。射雕是金庸向超级长篇进军,向创造属于自己的江湖秩序和武林格局进军的最初尝试,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这部作品不能说不优秀、不成功,只能说他之后越写越渐入佳境,越来越超越自我,越来越创造奇迹,把自己的第一部超级长篇比下去了而已。
比如金庸自己就曾说过最喜欢《神雕侠侣》,最希望成为的人物是《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等等。即便是在射雕三部曲中,射雕也不能算是最好的作品。更何况,在射雕三部曲之后,金庸又再度发力,写出了震古烁今的三杰作。
很多人认为《天龙八部》是金庸最成功的作品,因为其气势之恢宏,无出其右者。
很多人认为《笑傲江湖》是金庸最成功的作品,因为其政治寓意和批判精神,使其无比深刻,时至今日仍有现实意义。
很多人认为《鹿鼎记》是金庸最成功的作品,因为金庸在写尽武与侠之后,又别出心裁写出了反武侠巨著。
如果让扒衣论剑这个专注于读金庸的头条号来选择的话,我们会选择《倚天屠龙记》作为金庸最优秀的作品,因为她既大气又轻松,既神奇又幽默,描写的主人公并不是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而更像我们身边的朋友。
最后想说的是,金庸并不仅仅会写武侠小说,他办报、写社评、写剧本、参加社会活动,等等,每个方面都取得非凡成就,是博采众长,令人仰慕的艺术大师。
扒衣论剑,一个专注于读金庸论江湖的头条号,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关注交流。
二更琦琦
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 。
射雕只能说符合大众,人物风格明显 ,读者和观众喜欢里面的各色各样的人物。还有就是由于83版射雕电视剧的影响。但是在文学角度来说,比上面三部差很多。
人生如梦
最好的各位武侠迷肯定有多种答案,但又基本相同。个人认为《倚天屠龙记》和《天龙八部》在第一级,倚天屠龙是描写元末明初以张无忌及明教为线索的家国情愁,《天龙八部》是以段誉、虚竹、乔峰及大理、宋、辽的兄弟情义及家国情怀为线索的,两部书场面宏大、情节波澜迭拓,人物复杂、细腻,流传广泛,堪称无上精品。
《笑傲江湖》和《神雕侠侣》在第二级,两部书分别写了两位个性洒脱的大侠。令狐大侠的冲灵剑法和独狐九剑,杨过的玉女剑法和默然销魂掌。这两部书主要以人物门派纠葛为主,家国情怀矛盾冲突少些。
《射雕英雄传》和《碧血剑》、《连城诀》在第三级。主要描写了郭靖、袁承志、狄云的成长历程,终究是好人有好报,通过个人不懈努力终成为一代大侠。
最喜爱的男一号是令狐冲和狄云。令狐冲是真性情,可以喝的一塌胡涂,也可以被地痞打的鼻青脸肿,还可以笑傲江湖……狄云是卑微的活着,尝尽人世冷暖、被世人误解,还始终保持对人性善良的认识,不放弃。
最喜爱的女一号是水笙、香香公主、袁紫衣。
水笙是很纯净的,很美的,较完美,笔墨少不影响心中地位。
香香公主只有这首诗词足以打动任何孤寂的封闭的世俗的心:“浩浩劫,茫茫愁。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烟痕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袁紫衣和胡斐是绝配,只因出家了,就青灯古佛,不能和胡斐驰聘江湖、结为连理,为什么不能冲破世俗,遵循内心,寻找自己和爱人的幸福!
Van89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的成名作,但是未必是他最好的作品,这部小说还有造早期小说脸谱化的风格,这些分明。
但是金庸最好的小说到底是哪部,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爱。比方三毛就很喜欢《神雕侠侣》,认为那是金庸最好的小说。
而倪匡则认为《天龙八部》最好,他参与了这部小说的写作,把阿紫的眼睛写瞎了。
这部小说人人皆孽,无人不冤,是金庸学佛后最好的作品。萧峰武功盖世天下无敌,却不免一死,慕容复奔走天下,为了兴复大业不要爱情,最后却只是给一帮孩子当草头王而已。段誉不想当皇帝,但是最后皇位却落到他头上,虚竹只想在少林寺当个默默无闻的和尚,却不可得。
我则喜欢《笑傲江湖》,这部没有朝廷的小说,却处处都是政治寓言,岳不群左冷禅,任我行东方不败与其说是江湖派主不如说是政治人物。
maxinezz
这个问题不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种看法,《射雕英雄传》的确不错,我们那时候迷上武侠小说就是从《射雕英雄传》开始的。由于没有正确的引导和正确的阅读观,武侠小说当时让很多人耽误了学业,对现实产生了幻想,行走江湖的侠客梦让很多年轻人误入歧途。从这个意义上讲,武侠言情小说一度颇受争议。但总的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在中国文学上还是有很高的地位,也有很深的影响,值得阅读研究。我比较喜欢《笑傲江湖》,因为这部小说在思想性,文学性,语言艺术性等方面的确体现了金庸文学的最高造诣。作品在引导读者阅读时,能渗入正确的真假是非恩怨观,特别是正未必正,邪未必邪的辩证观可以让读者更为理性的审视生活。特别是小说中的笑傲江湖曲更是将传统的音乐艺术描绘的令人神往,很有十大传统名曲风采。小说的语言也特别优美,岳不群和左冷禅的打斗情节就曾被节选入高中阅读教材,也可见一斑。
monicasy
原贴:金庸哪几部小说最出名?
shanshuike
80年代的金庸剧不少,除射雕外,天龙神雕倚天都不错,到现在为啥说射雕最好?其实比较简单:
天龙和射雕都在90年代有了更经典的版本,倚天也有好几个版本不错,一旦被超越就不怎么会被记住了。特别是在内地观众中,大多是先看到了更经典的90年代版,自然不会再去看画面特效都很原始的老版本了。(83射雕反倒很早的时候就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了内地)
另外就是射雕的音乐实在太经典了,最新的杨旭文李一桐版本之所以能够得到很多认可,除了电视剧本身大胆启用新人,没有被鲜肉小花的片酬吃掉制作成本外,沿用83射雕的经典配乐也是成功的重要原因。
taozhaojun
答案是肯定的。
1983版射雕英雄传在豆瓣评分9.1,高于95年版神雕俠侶(豆瓣评分8.9)、97年版天龙八部(豆瓣评分8.7),虽然拍摄年代早,但是看其评分遥遥在前,就可以证明其认可度高、评价问鼎的事实。
那么这部剧到底有什么惊人之处?
第一,未有读者群,便有影视群,乃启蒙之作。在射雕影视剧出来之前,金庸、古龙之风还没有吹遍全国。
与以往读者群庞大的小说改编剧发展的路线相反,剧的巨大成功才推动了小说的风靡,剧的成功让很多人都迷恋上了武侠小说。
第二,演员极致的演绎。翁美玲的黄蓉,眼神灵动,可爱机灵。虽然有改编,虽然并未完全接近原著,但是你看过剧以后一定会被她深深吸引。
不会管她出自何方,你会觉得黄蓉就是翁美玲,而翁美玲就是黄蓉,两者已然被融为一体。连作者金庸都说这是不忠于原著但是成功的一个版本。
横向对比同时期的TVB武侠剧,确实没有翁美玲这样高人气的演员,更没有想她一样如此贴合角色,让读者满意的饰演者。可以说黄日华和翁美玲紧紧地与郭靖和黄蓉联系在一次,这种紧密的羁绊,我们在其他剧中是比较难见的。
第三,改编众多,经典依然。近几年原著改编剧火热,《射雕英雄传》也出了新的影视剧版本,但是很多人都说最钟爱的还是83这一版本。
要说为何这版无可替代,固然有情怀所在,然而更多的原因是影片本身带给人的震撼之感,那种感觉久久不散。经典就是经典,地位不可撼动。
(独狼映画编辑部:孙尧)
selene囡囡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gui1984gui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冠军之路
雪:雪山飞狐
连:连城诀
天:天龙八部
射:射雕英雄传
白:白马啸西风
鹿:鹿鼎记
笑:笑傲江湖
书:书剑恩仇录
神:神雕侠侣
侠:侠客行
倚:倚天屠龙记
碧:碧血剑
鸳:鸳鸯刀
其实一共是15部,还有一部<越女剑>
那又怎样
小道士
股之旅
kaixinhuihui
火柴杆
kswh
HolaSandra
他去参加这个盛会不是为了夺取天下第一,而是为了看望义兄周伯通、岳父黄老邪和侄子杨过。
这些虚名已经不重要了
可可乖乖去旅行
个人见解,刚刚看完金庸全集,与君共勉
、宥 小 癫
假如真的要深入探究这个情节,我个人建议分成内因和外因两部分。
内因:1)郭靖自小在蒙古长大,志虑忠纯,性格内向,不善于耍心计,自小资质鲁钝,言辞上的表达和沟通并不擅长,况且当时五绝中,郭靖居北侠之位绝对名副其实,因此在这个情节中不说话也很容易解释。
2)郭靖出身贫贱,再看看东邪黄药师(桃花岛主),西狂杨过(小王爷之子,西毒义子),南帝段智兴(大理皇帝),中顽童周伯通(华山论剑公认的老大——王重阳的师弟),只有郭靖唯一值得夸耀的出身算是北丐洪七公的弟子,武艺技冠群雄方能排入新五绝之列。因此可以分析郭靖或许有某种自卑心理作怪,才不说话。
外因:1)当时蒙古大军南下,郭靖心系天下百姓,一心想要守卫襄阳,在江湖上的名号地位对他来说早就无所谓了。
牛奶哈密
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飞狐外传
雪山飞狐
连城诀
天龙八部
射雕英雄传
白马啸西风
鹿鼎记
笑傲江湖
书剑恩仇录
神雕侠侣
侠客行
倚天屠龙记
碧血剑
鸳鸯刀
麦兜要fashion
我推荐神雕 9岁那年看第一遍到现在十九岁
还喜欢翻翻 至情至性 张扬落拓
特别申明:并非因为刘某某拍了神雕 个人并不看好黄刘版 没有书中的味道
心心物语xx
金庸小说都包含着一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笑傲江湖
因为不管是从人物的描写刻画 还是其中包含的人生哲学 有关江湖的辩证讨论都是最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