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烧死司马懿父子,我看也无法挡得住魏统一中原的步伐,蜀国积贫积弱,人才匮乏,发展方针不符合实际情况,被吞并是早晚的事情,至于吴国大体情况差不多。死了司马父子对总体历史发展趋向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至多加速或延缓事件的发生,而不能阻止事件的发生。这是我的看法。
事实上不太可能不考虑到蝴蝶效应的,英雄的死亡与历史事件的改变有无关系,多大程度上有关系,这都牵扯到蝴蝶效应。
我们先来还原这个历史情节
在小说的设定中,这个情节出自于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曹魏。决战前,诸葛亮已经预感自己的身体恐怕难以支撑下去了,便动员了一切力量,并且还安排了后事。
蜀汉最大的军事动员能力,撑死了只有十二三万人马,每一次诸葛亮出兵,只带三分之二的兵力,剩下的部分进行休整。而这一次,除国内和东吴方向必要的驻守兵力外,诸葛亮出动了整整十万人。而且在后勤上,以木牛流马从斜谷进行粮食转运,从而保障前线战事的物资供给。
一、战术调整,诸葛亮打得司马懿措手不及
在具体作战上,诸葛亮一改往日谨慎求稳的作风,采取了机动灵活的作战方式。这样的作战方式,使得自以为了解诸葛亮的司马懿措手不及,险些吃了大亏。
诸葛亮先是出斜谷来到渭水南原,司马懿为了守住南原防线,也渡河在南原扎营。于是,诸葛亮转而攻打北原,准备隔绝陇道,以陇西为后方。在魏军提前准备,没有成功后,又转而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派出大量兵力大摇大摆地向司马懿的西围进军,随后派兵向魏军的东围阳遂攻击。
虽然这些军事行动都没有成功,但是也给司马懿惊出了一身冷汗。只可惜诸葛亮后续乏力,双方最终又转入了对峙局面。
司马懿从诸葛亮的这些反常举动,以及后来与蜀军使者的对话,断定诸葛亮的身体出了问题,所以拒不出战,最终活活熬死了诸葛亮。
二、环环相扣,诸葛亮布局引诱司马懿进入圈套
以上就是小说《三国演义》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的大致情节,与真实历史相比,符合司马懿对付诸葛亮,所采取决不与蜀军主动交锋的防守策略,甚至连诸葛亮屯田的军队,司马懿都不去干扰。
但作者罗贯中在历史的大框架内,又加入了火烧上方谷这个情节,目的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诸葛亮壮志未酬,令人惋惜的悲剧色彩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宣泄。
不过,我们暂不拘泥现实的历史,单单说诸葛亮火烧上方谷这个情节,依然可以看到作战过程描写手法的匠心独运。
这个情节可以说是一个完完整整的战例,而且每个环节都安排得恰到好处,让人信服。
诸葛亮在开战前,就抓住司马懿固守避战的心理,反常规地出奇兵打运动战,南原、陇道、西围、东围,招招都打在对手的要害处,谋求刺激司马懿出兵,以起到引蛇出洞的目的,以便在运动中歼灭魏军的有生力量。
司马懿呢,在正面战场无法取胜的情况下,肯定要寻找诸葛亮的薄弱环节下手,这个环节就是蜀军紧张的后勤运输线。
三、诸葛亮给司马懿下圈套的抓手,就在这里!
面对司马懿这样一个狡猾的对手,诸葛亮进行了十分周密的布局,把所有蜀军粮库的线索都指向了上方谷,就像猎人引诱狡猾的狐狸一样,一步步引诱司马懿掉入陷阱。
当司马懿冲进上方谷,大火熊熊燃起的时候,一切似乎都要画上了句号。
这时绝望的司马懿万念俱灰,和两个儿子抱头痛哭。谁知道突然天降暴雨,浇灭了大火,司马懿父子抓住机会杀开一条生路,赶快逃出了上方谷。
自此之后,司马懿再也不肯出战,直到诸葛亮病死撤军。
诸葛亮见天降大雨后,为什么不选择放箭射死司马懿呢?
先来分析一下缘由。
由于上方谷地形特殊,诸葛亮一见便心中大悦,先在谷中埋好炸药,后派精兵围住整个上方谷,而后将司马懿引入其中,接下来再放火。
这个计划精妙绝伦,当司马懿被困上方谷之时,根本没有办法逃出去,但此时天降大雨,救了司马懿等人,他们赶紧逃走,此时诸葛亮却没有命令军队放箭,这是为何呢?
当时诸葛亮说了一句话,那就是成事在天,在诸葛亮看来,自己的计划天衣无缝,奈何上天居然让司马懿逃过一劫,这都是命中注定的安排,就算他乘胜追击又如何,若上天真的不灭曹营,那他怎么乘胜追击也没用。
所以最后诸葛亮放弃追击司马懿,这是第一点原因,而第二点原因则是上方谷距离司马懿等人太远,如果乱射箭,只会浪费箭矢,在三国时代,建造弓箭是非常耗时耗力的。
就算乱射一通,也不一定会要得了司马懿的命,所以诸葛亮才没有令人放箭,这场大战是三国演义颇为精彩的一幕,不过这场战役是杜撰出来的。
然而,由于《三国演义》是一部基于历史的小说,虽然在细节方面可以虚构,但是在大的方面还是得按照真实的历史来叙述,所以作者的笔下不能让司马懿父子被烧死。
如果诸葛亮上方谷烧死了司马懿父子,那北伐会成功吗?
我觉得显然是不能的。原因有三:
第一、诸葛亮的自身问题。
诸葛亮在他第六次北伐时,可以说他已经是一个油尽灯枯 、风烛残年的老人了,即使此次的大气环流发展的稍微缓慢一点点,烧死了司马懿,这样来说,他北伐少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但是,他自己也撑不了多久也会去世,所以在他手里是绝对灭不了魏国的。
第二、两国实力对比悬殊过大。
魏国是当时国力最强大的国家,蜀国是在天才诸葛亮的带领下才有和魏国一较高下的实力,但是魏国的综合国力还是远远强过蜀国的,诸葛亮在短期内根本无法灭掉魏国的;而且,魏国也是人才济济,比如郝昭凭借数千兵马就能把诸葛亮阻挡在陈仓二十余日。
第三、东吴不会坐视不管。
在诸葛亮烧死司马懿之后,一定会迅速北伐,完成他的夙愿,曹魏一时间肯定不能阻挡诸葛亮凌厉的攻势,一定会向东吴求助,东吴也明白城外城的道理,一旦曹魏被诸葛亮灭掉,蜀国就会一跃成为最强大的国家,东吴也会很快被蜀国灭掉,而且自己还因为和刘关张的死有着直接的关系,就更给蜀国攻打自己的一个借口,这样一来,孙权会更加害怕,就会帮助魏国一起抵抗蜀国的进攻,如此来看,即使上方谷诸葛亮烧死了司马懿,他也无法灭掉魏国。
结语
总之,诸葛亮虽然有才,司马懿固然重要,但是魏国人才济济,司马懿死了还有蒋济,还有邓艾,还有孙礼,还有钟会等等,有太多太多诸葛亮要对付的对手。而诸葛亮死后只有姜维一人可以继承衣钵,你说,这仗怎么打?
因此,即使诸葛亮在上方谷烧死了司马懿,请放心,魏国依然坚挺。也许烧死司马懿魏国会更加兴盛,因为司马懿一死,就没有后面的高平陵政变了。也许魏国会国祚绵长,历史将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