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穿越》: 扣动时间之弦,诠释永恒之爱
《星际穿越》由著名导演诺兰指导,熟悉诺兰的朋友肯定知道,时间是诺兰影片一贯的主题,他倾向于把时间进行空间化。
对于《星际穿越》这部电影来说,基本上是单线的时间叙事,但诺兰把时间压缩、拉伸、折叠,分割成了地球时间、宇宙时间和黑洞时间,下文将从这三个不同的时间维度出发,来挖掘该片真正的意义。
Part1 地球时间
麦子死了,全部都病死了,只能烧掉,只剩下几亩地的玉米了,还有漫天的黄沙。
《星际穿越》以回忆开场,电视屏幕上的老人们在回忆着地球的末日,风沙肆虐、植物枯萎、氧气稀少、人口锐减、国家消失、文明倒退……
在影片中末日不是行星撞地球或者大洪水之类的天灾,也不是核武器大战的人祸,这些都太戏剧性,太偶然了。
诺兰设想的末日是平凡到人们习以为常的风沙,它默默地、温柔地侵蚀着人类的生存空间,区区几十年而已,人类引以为傲的工业文明崩溃了;植物枯萎,人类大面积饿死,国家不复存在,各种机械设备废弃;人类倒退至农耕时代,宇航员、工程师都被迫成为农夫只为生存下来;更恐怖的是,植物的死亡使得氧气日渐稀少,人类在饿死之前可能就要死于窒息……文明发展的前方是地球生态平衡的崩溃。
在影片的地球时间中,诺兰反复交代了一个空间,也就是墨菲的房间,这个房间是全片最关键的一个地方,来看看导演是如何处理这个空间的:
①这个房间首次与观众见面,诺兰就用了广角镜头将整个书架展现在观众面前,这也是全片展现的最全的一个画面,因为这个书架是链接现实空间和黑洞空间的关键道具。
虽然刚看到这个地方的观众此刻还不知道,但是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全景的第一印象,在后面我们才能把这个两个空间无障碍的连在一起,墨菲也是在此刻第一次觉得房间内由“幽灵”在与她对话。
②房间第二次出现是在风沙之后,在充满沙尘的房间内,他们看到了“幽灵”留下来的坐标,画面以平视为主,而唯一的特写就是地上灰尘的镜头,这里的强调也是在为多维空间做铺垫。
③房间第三次出现是在库珀准备离开地球之时,他来到墨菲的身边,做最后一次道别,画面锁定在两人的特写镜头,最大化人物此刻的情绪。
这也是地球时间最关键的一场戏,作为观众的我们完全融入到了这种不舍的情绪之中,这也成了之后所有观众情感爆发时的基础,镜头死死的抓着两人,就算是做剪切的时候,也只是在角度上产生变化,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去感受时间的流逝。
地球时间随着库珀他们飞船的起飞而暂时告一段落,进入到下一个阶段。
Part2 宇航时间
为拯救人类,科学家们准备了两套方案:
计划a:发射空间站,把地球上幸存的人类全部移民太空。
计划b:飞船携带几百万受精卵,在新家园孵化后建设人类殖民地,其实也就是放弃了地球。
计划a与计划b的区别,或者说库珀与科学家们争执的焦点,就是爱与责任孰轻孰重。
科学家们对未来的关心,表现的是一种生命短暂、人类永存的觉悟;而库珀对未来的关心,表现的是一种生命的存在过程。
因为科学家们支持计划b,而库珀关心的却是计划a,所以影片中库珀对于时间总有一种紧迫感,这种紧迫感使得他对未来抱有更大的期望与幻想。对库珀来说,最大的困难不是严酷的外星环境和人性的弱点,而是时间的流逝。
●水星球
他们到达的第一个星球是靠近黑洞,引力巨大的水星球,这就使得水星球上1小时等于地球上的7年。
他们刚到达水星球表面时,导演让影片呈现了平稳宽大的画面,给人一种心理上的平静,但是危险往往藏在这种平静之下。
当他们发现远处的巨浪时,背景厚重的鼓点声越来越大,给人一种极强的压力,画面不再稳定,随着巨浪一点点上升,镜头快速在三组人之间来回切换,但最终他们依然抵不过时间,巨浪提前一步带走了道尔。
在水星球上,他们一无所获,不仅失去了战友,同时也失去了23年的时间。
接下来,库珀看着自己长大孩子的影像是如此的让人触动,不仅是因为马修麦康纳优秀的表演,而是镜头在此刻静静的旁观,画面一点点推向他,引导观众们走进他的内心。
我们能够深刻的感受到因时间的浪费,而来带的后悔,徒劳与愧疚使得库珀泪流满面,此刻时间无法倒流,唯有爱才能永存。
●冰冻星球
在经历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库珀终于决定还是来到冰冻星球。这个星球被诺兰处理成了几乎是黑白的样子,毫无生机,也预示着他们结果的失败。
与此同时,地球上的布兰德教授去世,墨菲得知a计划其实只是一个骗局,没有奇点数据,就不能解决引力问题。
随后墨菲悲伤的指责父亲抛弃自己:
这一球都是假的,我们被扔在这里,窒息,挨饿。爸爸,你是不是真的,把我扔在这里等死?——墨菲。
这段录像在短短十分钟内重复出现了三次,诺兰在强调女儿墨菲痛苦的同时,其实也在凸显父亲的悲伤。
冰冻星球上幸存的探险者是曼恩博士,曼恩博士的名字是mann,与人类man同音,他曾经是最优秀、最高尚的“伟大科学家”,他以为自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但真正到了生死关头,他却退缩了。对死亡的畏惧使曼恩背叛自己的信念,为了能够存活他甚至杀害同伴。
曼恩博士的弱点也就是人类的弱点,影片并没有对曼恩博士做过多的职责,库珀也大度挽救曼恩博士。
我们必须承认的是:求生是人类的本能,自私是人类的本性,若非自私,人类不会走入绝境;若无求生本能,人类不可能绝境逢生。
而男主库珀代表了人类另一个伟大的特性,信念。
因为有了信念,才有勇气穿过爆炸的残骸与失控的飞船对接。影片中对接的场景,诺兰在画面的处理上,一持续旋转的飞船为主体,保留了背景的星球,因为有了参照物,我们能明显的感受到速度感,同时两个飞船之间的相对运动,也让画面上又多了一个层次的复杂度。
在音乐方面,汉斯季默的No Time for Caution有着强烈的表现主义风格,疾风骤雨的管风琴和钢琴如同相互斗争一般,这两种乐器交替演奏,并不断重复旋律,重低音不断响起,画面中飞船也在相互追逐。汉斯季默几乎用了乐队的全部力量来展现这一场景,也成功让观众屏息凝神。
宇宙之大已经超出了人类想象的极限,诺兰通过imax画面,最大程度的捕捉宇宙之浩瀚,飞船只是其中的一粒尘埃而已。
最后关头,为了使飞船脱离黑洞引力,给计划b一个成功的机会,库珀自愿牺牲坠入黑洞。
库珀的牺牲犹如祭祀,死亡使他超越凡人的局限,成为神一样的存在。
因此,他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维度——黑洞时间。
Part 3 黑洞时间
库珀在黑洞里好像进入了一个时间盒子,他的时间是静止的,而地球时间被空间化,一层层折叠着像书架一样出现在库珀眼前。
透过时间的书架,库珀看到女儿墨菲出现在眼前,流动着的时间好像电影胶卷一样存放在暗室的超立方体中。联系到电影的开头,原来房间中的“幽灵”真的存在,这个“幽灵”就是库珀本人。
库珀隔着书架看着女儿,就像看着自己的回忆,此刻导演通过平行剪辑的方式,穿插35岁的墨菲在书架前回忆当年的情景,父女两人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回忆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不断浮于眼前,女儿凝视着书架,突然明白,原来父亲从未离开。
凭借着女儿对父亲的坚信,库珀跨越时空,把黑洞里得到的奇点数据传输给了女儿。
Part4 地球时间
墨菲借助父亲传回来的奇点数据解决了引力问题,成功发生空间站,库珀被救了回来,此刻影片再次回到了地球时间,在这里人类有了新的家园。
电视里播放着电影开头时老人们冠以地球末日的回忆片段,这些过去的记忆,是由当下的人们挑选、制作并保存的。
曾经有人说“我们对过去的了解,由我们当前的意识形态和话语方式塑造”,也就是说“现在”通过对“过去”的记忆来塑造“未来”。
最终墨菲和库珀相见,库珀还是离开地球时的年纪,而墨菲已是垂暮之年。老与少的理解在此刻似乎变得模糊,在当下的这个时间,情绪依然是这个片段最主要的元素,所以这段视听处理其实适合他们分离时的处理方式一样。
画面集中在特写镜头,锁住观众的情绪,让这两个半小时的星际穿越之旅在观众心里慢慢发酵。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墨菲已经理解了父亲,不希望让他陪自己走完最后一程,而是让他追求自己的未来。
结语:
库珀说,我们只存在于孩子们的记忆中,过去存在于现在的回忆里,现在存在于未来的回忆里,回忆虽然不能改变过去,但能改变未来。
布兰德教授说,我不害怕死亡,我害怕的是时间,时间消灭一切,唯有记忆可以超越时间,个体存在与否存在于后代的记忆。
生命的历程其实是一个时间的过程,影片对时间的理解不仅仅是一种形而上的感悟,更是一种生命体验和理性思索的过程。
可以说,影片是通过人物和故事去感受生命的存在方式,去见证逝去的时间,去思索时间与生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