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细思恐极的事件?

提到的作品

[穿越]清明上河图

【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作品】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共和国高官沈拓,附身在被俘虏的宋钦宗身上,看他如何扭转乾坤,重拾旧山河,复兴大宋,再兴清明上河图所画的盛世。

淡墨青衫.QD

[作品]史记

“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 该书简介:《史记》为其中之一。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

司马迁

[作品]左传

本书为“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史学名著卷”中的一本,该卷包括《左传》、前四史及《资治通鉴》,它们是中华史学的精华,认识历史,当从此着手。本书是为普通读者提供的一个《左传》选本,所选篇章或长或短,基本上囊括...

左丘明

[作品]书画记

《书画记》的文字并不精彩,单调的遣词造句屡屡重复,令人生厌,有些惯用语还相当生硬,甚至可以视为错别字,可见吴其贞的文化水平有限。《书画记》的价值并不在于作者的商人身份,而在于全书充满了文人士大夫笔下罕...

吴其贞

最新跟帖
IS333

IS333

在我国民间都流传着许多的灵异事件,其中就有一件发生在九五年安徽某一小山村的巨蟒渡劫事件。 因当时的摄影技术并不发达,所以也没有留下什么有力的证据,对于这件事情目击者的描述情况,大家也是人云亦云。

具当时流传的说法,大致情况是这样的:那是地处安徽的某一偏僻小山村(大多以这种方式开头的故事,其真实性嘛,一言难尽,哈哈不多说了,接着讲。)有一天夜里,天气骤变,瞬间狂风暴雨。当时劳累了一天的农户们都早早的歇息了。其中一位农户,夜间起夜。于是摸黑去屋外厕所,就在那时天空突然亮如白昼,转瞬又恢复黑暗。雷声轰鸣,响彻天际。

就在这忽明忽暗中农户分明看到一条长度数十米的大蛇在天空中蜿蜒爬行,周围雷光隐隐。此时的农户呆若木鸡,完全被眼中的景象所震惊,与此同时狂风大作,林中鸟兽慌乱窜逃,家中牲畜也狂躁不安。天空中又一道闪电劈下,巨蟒迎风直上,似乎做最后一博,扭曲着身子在雷光中极力挣扎。就在这时农户似乎看到天空中的大蛇身体上出现了淡淡的鳞光。忽隐忽现,渐渐越飞越高。最后消失在了灰暗的夜空中。

此时的农户的说了一句: 渡劫,然后去睡觉,说着转身回屋,立刻又躺在了床上。没过多久,突然身体感觉一紧,一股尿意涌上心头。农户心想我刚才是不是没撒。

总体来说这种事情一般都是趣谈而已,又没有什么有力的证据,所以说这种事情一般都是不那么真的哈。但是可以作为茶余饭后的一种消遣,一笑置之便好。

想飞的猫2011

想飞的猫2011

这个印度,自独立建国后,本来是个不结盟的国家。由于其国家领导人的霸权野心膨胀,非法侵占我藏南大片领土,还想继续得寸进尺。62年的中印之战,是我国在困难时期被迫发起的自卫反击。狠狠的打击了印度的霸权妄想。

veryH

veryH

1、历史由胜利者书写!即使你写了胜利者允许刊发,后来依旧可能被焚毁。

2、历史上农民起义不少,但真正通过农民起义上位并坐稳江山的地道农民,就那么两个。

3、历史的动荡时期,究竟是纯粹的民意,还是有居心不良的人弄潮。

4、诸国林立、共主争霸的历史时期,商600余年,周800余年。一统的王朝出现后,又超过400年的王朝吗?

5、老子说:绝智弃圣,很多时代都有愚民政策,但是民真的愚了吗?

ddyysscn

ddyysscn

唐朝和明朝。唐朝李性,亡于朱姓的朱全忠。明朝人朱姓。亡于李性的李自成。

wawa_cry

wawa_cry

又在为张屠叫魂

谭谭

谭谭

我当初考驾照就是一个细思极恐的事件

jiwei

jiwei

历史上这样的偶然性突发事件太多了。挑最大的说;

1)荆轲刺秦王,赢政若死,秦必乱,六国难统,天下又是另一格局。

2)陈圆圆事件,李自成已占领北京,立国大顺,倘无陈圆圆事变搅局,吴三桂不会请清兵入关。大清朝没什么史了。

3)西安事变。张学良力主抗日,赞同共产党主张,反对蒋介石攘外先必安内方针,改写了历史。

以上三条都是偶然突发大事件,都是决定历史命运的事件,若反过来看,历史将是另一团谜,因此可以说是细思极恐的大事。

蓝天行者

蓝天行者

历史上阴阳五行理论盛行,辩证思维见长。认识事物有其历史局限性。古人认为有阳世必有阴世,有今生必有来生。所以有追求长生,修造坟墓的蓍好。劳民伤财,保护文物,不好定论。屠杀功臣,所谓功臣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一般死都不怕,还怕什么,将心比心,只要皇帝认为有危胁自身安全的可能必除之而放心。历史上虽有文字狱之类钳制思想的极端行为,总体上皇帝绝大多数都是饱学之人,中华文明没有中断,一脉相承就是最好的证明。诸如项羽、李自成、洪秀全、义和拳等相对文明的破坏更严重。

罗马那一米阳光

罗马那一米阳光

令人细思极恐的历史事件应该是不胜枚举,看到大家也说了不少,红梅工笔佛画就说两副中国历史上的两幅令人细思极恐的古画吧,其中一幅还是十大穿上名画,而且也能看到历史的进程。

宋画中国画巅峰宋代工笔画更因这3人这3点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两幅都是宋画,爱好中国画的朋友都知道,宋画是中国绘画的高峰,其中一幅看着就令人毛骨悚然,而另一幅倒真的符合细思极恐,如果不细心留意还真的难以发现,而再细细想来就真的恐怖了。

珍藏在故宫的骷髅幻戏图是南宋著名画家李嵩的作品,绢本设色,团扇册页,纵24X横26厘米,用线严谨且富于变化,设色古朴,有宋代院体画的特色。

李嵩(1166~1243),南宋画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为木工,后为画院净诏李从训养子,随从习画,擅画人物、佛道像,尤擅界画,为光宗、宁宗、理宗(1190一1264)时期画院待诏。

李嵩画过许多表现下层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如传至今日的货郎图就是李嵩传世的重要作品之一,骷髅幻戏图其实也是一幅表现民间艺人的风俗画,却以其不易被人理解的深刻寓意,为中国美术史留下了一个画谜。

骷髅幻戏图画面奇诡、怪诞,图中一大骷髅,提线操纵小骷髅,正在引诱一个小 孩,这幅画的文字描述可以引用清代吴其贞的《书画记》:

“李嵩骷髅图纸画,一小幅,画在澄心堂纸上,气色尚新。画一墩子,上题三字曰‘五里墩’,墩下坐一骷髅,手提一小骷髅,旁有妇乳婴儿于怀。又一婴儿指着手中小骷髅,不知是何义意。”

提线木偶本身常见的民间技艺,操纵小骷髅也没什么太特别,令人细思极恐的为何操纵者是个大骷髅,就令人匪夷所思了。

而且由于骷髅的死亡意象太强烈,虽宗教画中屡见不鲜骷髅形象,但传统的中国画师几乎不会在宗教题材之外画它,无论如何,骷髅幻戏图至少是个绝对的异类了。

另一幅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了,《清明上河图》想必大家都熟悉,就不赘言了,在人们感慨、赞叹它的无与伦比之余,画作中越来越多的谜团也被学界如抽丝剥茧般一一解开,而如果放大了细看就令人细思极恐了。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 不只是欣赏还有详细故事解释 更是值得收藏

宋朝的时候汴梁的建筑基本为砖木结构,最怕火灾,消防是重中之重。所以在宋朝那时候,每个城市的不同坊市中都大大小小地建立着一种用来监视火情的建筑,叫做“望火楼”。

另外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又于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卓望。”望火楼就是发现火情的机构,同时配有五百余消防官兵,称为“潜火兵”。

清明上河图中真也有画出“望火楼”,楼上没有人或士兵看守,“望火楼”下面 兵营竟然全部都改造成了餐馆。还有,画中城门大开甚至没有一兵一卒把守,更谈不上严格盘查进出行人。

最令人不解的,《清明上河图》从诞生伊始,就被宋徽宗赵佶收为藏品甚至评为是“神品”,也就是说,宋徽宗肯定是仔细看过的,作为当时国家首都的汴京竟然一个士兵把守都没有,皇帝是没察觉还是本来就是如此。

如果画中的表现属实,大宋王朝的行将就木、后来的“靖康之变”乃至北宋灭亡,如此看来《清明上河图》简直是一语谶成。

一页宋纸一两黄金宋画中国山水画高峰 可惜说宋画要看外国人脸色


烟雨秋花花不尽

烟雨秋花花不尽

给你讲讲东汉的几个皇帝,吓坏人别怪我

东汉之前有个王猛篡位,光武中兴之后的明章之治,这几位是当的不错的皇帝,

光武帝有11个儿子,汉明帝9个儿子,汉章帝8个儿子,但是汉章帝之后就出了问题。东汉王朝的一个怪事就开始了:

1 汉和帝10岁即位,在位17年,2个儿子,27岁死,即位的是刚过百天的汉殇帝,不到一年就夭折了。

2 汉安帝13岁即位,在位19年,1个儿子,32岁死

3 汉顺帝10岁即位,在位19年,1个儿子,29岁死

4 汉冲帝1岁登基第二年就死了

5汉质帝8岁即位9岁死

6汉桓帝14岁即位,在位22年,36岁死,没儿子

7汉灵帝12岁即位,在位21年,33岁死,2儿子 ,有一个是汉献帝

这些皇帝都是十几岁继位,三十多岁就死了,咋就这么巧呢,其实原因是东汉朝的各大家族的斗争,斗争的最顶层就是换皇帝,继位的必须是小孩,长大了主事了那不好意思你就该死了,换下一个顶上,细思极恐啊

芒果西米露。

芒果西米露。

提起这个问题,我和家人还真的经历过一次,事情发生时感觉不可思议,当时我只有十六七岁吧,对我来说是挺恐怖的一件事。

那是1991年的夏天,我二姐因生孩子时得了肺栓塞,在医院治疗半个月,最后还是抛下刚出生的儿子去了天堂,二姐那年才29岁,我们全家人都特别悲痛,我们把二姐的遗体存放到医院的太平间后全家人就雇车回家了。

我家在农村,到家已经是天黑了,全家人都不说话,默默地坐着,屋里静悄悄的,先后有村里的亲戚来我家看望。大约有八点钟左右吧,我们全家人都听见外面有女人的哭声,我家人都以为又是亲戚来了,控制不住悲伤还没等进屋就哭起来了,我爸让我出去迎接一下,当我出门来到外面时没有看到人,哭声也没有了,我在周围找了一圈也没找到人,因为夏天,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我就在外面等了一会,可是还是没有人,我当时就有点害怕了,马上返回屋里告诉家人没有人来,可家人说不可能啊,明明都听见哭声了,怎么会没人呢?又让我哥出去屋前房后地找了一圈,还是没看到人,我家人对这事都挺纳闷的,我爸就说不用找了。因恰巧这事发生在二姐去世的当天晚上,我本身胆子就小,岁数也小,就挺害怕的,感觉是亲身经历挺恐怖的一件事。从那天起自己晚上都不敢出屋上厕所,直到上高中了才慢慢好起来。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当时觉得特别恐怖。我现在都半百的人了,而且是唯物主义者,但有时候发生的事情又解释不清楚,解释不清楚就不解释了,随它去吧!

louzf

louzf

为什么写史书的人,那么爱用春秋笔法?

什么是春秋笔法呢?

古代史官在记录的时候,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客观公正,不能有自己的主观见解;而使用春秋笔法的史官,所记录的事情,确确实实发生,也的的确确如实写了。但是,后人在读这段历史的时候,总会被牵着鼻子走。

比如说,汉武帝派遣李陵出击匈奴。

史记》是这样记载的:

“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於祁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馀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

翻译过来就是: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在祁连山出击匈奴;为了让匈奴人分兵,汉武帝命令李陵率领5000步兵和弓箭手,跨越千里,偷袭匈奴人的老巢居延,不巧,半道遇到了匈奴主力。

言外之意,汉武帝想让李陵送死。

在这件历史事件里,汉武帝的确派李广利帅三万人出击祁连山;也的确让李陵帅五千人分匈奴主力,而且,李陵真的遇到了匈奴主力……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虚构历史了吗?没有;他做到客观公正了吗?也没有。既然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有,为什么说司马迁没有做到客观公正呢?

请看《汉书》是如何记载:

“贰师将三万骑…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自请曰:“臣…愿得自当一队…毋令专乡贰师军。”上曰:“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毋骑予女。”陵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

这段话简单来说就是:李广利出击匈奴,汉武帝想让李陵当后勤主管。李陵跑到汉武帝那里吹牛,说给我5000步兵,我去掀翻匈奴人的老巢。汉武帝非常怀疑,问他,匈奴人非常凶狠,不然给你派些骑兵吧?李陵却再次吹牛说,要什么骑兵啊,我就用这5000步兵足以端了他老巢。

汉书》的意思与《史记》截然相反,一个是李陵被动去偷袭匈奴老巢,一个是主动攻打匈奴老巢。

后来,李陵装逼被打脸,兵败投降匈奴。

汉武帝得知李陵战败后,非常生气,一怒之下将李陵灭了三族。

汉武帝的愤怒可以理解,毕竟,汉武帝最初的战略构想并没有错,李陵私自改变作战计划,致使5000汉卒埋骨沙场,李陵一死难泯其罪。可惜,李陵窝在匈奴地界,直到汉武帝驾崩都没再敢回去。

李陵的战败投降,还牵连了《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司马迁替李陵求情,被正在气头上的汉武帝施以腐刑(阉割)。

怪不得,司马迁会以“春秋笔法”在李陵这件事情上,“黑”汉武帝一把。可以想象,司马迁挨的这一刀,究竟忍受了多大的屈辱,尽管如此,还是对汉武帝耿耿于怀,想办法也要“黑”他一下。

左传》里还记录了这么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翻译:这年冬天,晋文公驾崩;第二天,臣子将为他出殡于曲沃。送葬队伍抬着晋文公的棺材走到半路时,棺材里忽然发出阵阵声响,声音大的就像牛在吼叫。

正常情况下,听到棺材里有响声,即使再害怕,总该将棺材打开看看吧?可是,送葬队伍却并未如此,而是在“神棍”郭偃的带领下,一起朝着棺材叩拜,说:“大王(棺材里)说,秦国的军队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袭击它,一定会获得全胜。”

于是呢,送葬队伍任由棺材里发出声响,没有一个人提出要打开棺材,直到第二天将其埋入黄土。

左传》的作者说的是不是史实呢?是!可是,他没有说,送葬队伍很有可能活埋了晋文公。

或许,这才是历史的本质——残酷,而春秋笔法不过是掩盖这一真相罢了。

木木_WANG

木木_WANG

冉闵。

chcall

chcall

历史上有哪些细思极恐的事件?我说一件,不仔细琢磨也是很恐怖的,那就是冉闵应该也吃过人肉,而且很多次。


五胡乱华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尤其对于北方华夏人而言。其中又尤其以羯族建立的后赵时期为甚。

羯族行军打仗不准备军粮,走到哪儿抢到哪儿。如果没有抢的就抓人,男的来吃,女的用来淫乐。女人被折磨完了仍然逃不脱被吃的下场。

冉闵的父亲冉良,是乞活军一员,11岁开始带领族人抵抗胡军,可惜12岁那年被羯族首领石勒俘虏,从此效劳羯族军队。此年是公元312年。

公元319年,石勒建立后赵。

后来,冉闵被石勒的侄子石虎收为养孙。

公元334年,石虎杀掉石勒儿子石弘,篡位登基。

冉闵在石虎手下历任建节将军、北中郎将、游击将军,封修成侯。

冉闵骁勇善战,勇力过人,多谋善断。尤其是攻打东晋,战功卓著,令东晋将领闻风散胆。

羯族以人为军粮,冉闵一直在后赵军队,个中曲折,细思极恐。

石虎是历史有名的暴君,杀人如麻,无恶不作。石虎后宫有四万宫女,这石虎还不满足,平时如果看上大臣家眷,必定上家奸淫。

最骇人听闻的是石虎信仰佛教,经常找一些尼姑讨论“佛法”。有姿色的尼姑,一般只有一个下场:被石虎奸淫,之后杀掉,混合牛羊肉炖了。石虎不仅自己吃,还赏赐大臣,让大臣分辨吃的是什么肉。

冉闵是石虎的孙子,也是石虎的镇国将军,。这样的宴会应该参加了不少次。

后来石虎儿子石尊夺得帝位,曾经许诺冉闵,立他为太子。结果石尊立了自己的儿子为储君,冉闵大怒,屠尽石氏一族,自立为帝,建立冉魏,并下达了有名的“杀胡令”。

自此羯族几乎灭族。

纵观冉闵一生,除去最后两年,一直在为羯族打仗。冉闵自出生即生活于羯族族群,已经是胡化的汉人,对于羯族生活习惯,肯定也习以为常,所以冉闵肯定吃过人。

后来冉闵被鲜卑杀掉,冉魏被困邺城,城中无粮,石虎后宫四万余人也被吃了个干干净净。“邺中饥,人相食,虎时宫人被食略尽”。

NICHOLE__J

NICHOLE__J

所谓“细思极恐”事件是心中的推测。历史没有推测。

火红兔兔

火红兔兔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