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和演义,你更喜欢哪一种?

如题,历史和演义,你更喜欢哪一种?
提到的作品

[穿越]隋唐演义

隋唐演义【清】褚人获

【清】褚人获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作品]东周列国志

“羽翼信史而不违”,是古代文学评论家所认同的历史演义小说的最高境界。中国历史小说中,真正能达到这一境界的,也许只有《东周列国志》了。这部煌煌一百零八回的小说巨著,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冯梦龙继“三言”之后...

冯梦龙

[作品]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用统一的纪传体裁,系统、完整地记录清以前各个朝代的历史,共计3249卷,约4200万字。清代钦定为“正史”,堪称为清代以前中华文明史的全记录。为方便广大读者阅读及充分利用“二十四史”中蕴含...

中华书局编辑部

[作品]左传

本书为“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史学名著卷”中的一本,该卷包括《左传》、前四史及《资治通鉴》,它们是中华史学的精华,认识历史,当从此着手。本书是为普通读者提供的一个《左传》选本,所选篇章或长或短,基本上囊括...

左丘明

[作品]水浒

救冻犬的脖子上挂着酒瓶和面包,它们在寒冷的山区救助被埋在深雪中的行人。蚯蚓吃进垃圾后排出的粪便,是上等的天然肥料;秃鹫吃光了动物尸体的腐肉,不仅饱了肚子,也清理了自然环境;鸟的腿内具有振动小体,能感受...

施耐庵

[作品]三国

一部二十四史,得从何处说起呢?如果你计较这个问题,请准备蹲二十年“史牢”吧,因为除了“从头说起”,没有第二招;如果你不想受这么大的折腾,倒也不妨由着性子来,想从哪儿说起,就从哪儿说起。比如像我这样,直...

周泽雄

[作品]二十五史故事

本书以《二十五史》为蓝本,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南史》、《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北史》、《魏书》等多部史书中精选了具有启迪、教育意义的经典历史事...

万丽

[作品]二十五史

《二十五史》〔图文版〕就是在《二十五史》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最生动的史学资料按纪传体的形式进行系统而科学的精编,全面记述了中国从奴隶社会至半封建半殖民...

[作品]四库全书

含四本:《绿野仙踪》、《禅真逸史》、《品花宝鉴》、《姑妄言》

三韩、曹去晶

最新跟帖
生活本该如此

生活本该如此

我更喜欢历史,因为历史更真实,能够记载最真实的历史事件,而演义终究只是作者的幻想。

violet

violet

历史和演义虽有却别,但是本质核心不变。

谈到历史必然要谈到史书。编写史书自孔子开始编写春秋,用春秋笔法来弘扬礼和义,影响几千年。客观来说,是中华文化的继承,不过随着皇权的加强,史书也加入更多的皇权意识,比如隋史。以至于后面明清对思想的文字狱,这就不得不谈演义。

何为演习,有夸大的成分,但是故事来源于野,更加直接表达民生的想法。用现在的话来说接地气。

两者的编写者都是士阶级,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弘扬礼仪的烈士。两者都喜欢,因为核心就是一个礼仪文化,开民智,促和谐的手段!

brynnwang

brynnwang

历史和演义永远它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历史肯定不会出现一个演绎,那为了让这种故事流传下来只能演绎。因为过去上学的人实质的人特别的少,为了让这种故事能被人所接受,只能把它进行演绎话表演化,才能把这个故事流传下来。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最熟悉的《三国演义》,真实的历史的人物和演义中的人物,其实是才千差万别。我们最了解的像诸葛亮,其实在现实生活当中,并没有那么神乎其神。

而我们一直认为的奸雄曹操,其实他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他不抵抗了北边儿的少数民族的进入中原,而且进行了屯边的开发,为国家的边疆繁荣和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还是一个军事家,取得了肥水之战的胜利。他还是一个思想家,还是一个诗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且他的儿子曹冲是一位小的数学家。他的大儿子曹昂哼少,北方是一位大将。武功了得,他的儿子曹丕又是一位自私能才把天下治理的非常不错。他的另一个儿子曹植。那么更是七步成思,是一个诗人。

淝这么来看的话,曹操真的是一个绝世之能才在三国时期应该是无人能及,但是在小说当中把他写的是一个奸雄。就是人物就需要一定的刻画。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就是这么回事儿演绎也好。历史也罢,都是一些故事而已,在我们眼里来看。


tc爱抹茶

tc爱抹茶

历史是客观存在,演义是文学艺术。二者我都喜欢,同时,我认为二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

第一,为什么读历史?因为要以史为鉴。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是存在规律的,即便科技、物质、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许多人和事依旧遵循着数千年的历史规律。而我们读历史,读的就是人心善恶,读的就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毛主席为何多次通读、批注《二十四史》,我想,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第二,为什么读演义?因为要陶冶情操。作为文学作品,演义大多是虚构的,《三国演义》就是七分实三分虚。但即便再虚构,还是以真实历史事件、人物为主要脉络的。近些年来,许多人为搏眼球,哗众取宠,另类解读三国人物、水浒英雄等,通过断章取义,抓住一点负能量的东西,便无限夸大。试问,《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岳全传》等演义小说之所以流传后世,且有的位列“四大名著”,不就是小说整体还是以歌颂英雄为主的吗?比如三国中的赵云,正史三国志·赵云传不过寥寥四百余字,但罗贯中就是根据这四百余字塑造出了一个“常胜将军”的形象,且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为什么?就是因为赵云身上具备了一名忠臣武将该有的忠、勇、智等优秀品质,成为了完美武将的典范。演义,通过对历史加工再创造的形式,塑造了一批忠臣良将的形象,他们身上体现的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优秀品德。所以,读《三国》,我们会敬佩关羽的义薄云天;读《说岳全传》,我们会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第三,历史与演义互相成就。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很多人读了演义后,从而对某个朝代的正史产生兴趣,又去读史书。为了自己的喜欢的历史人物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做没做过某件事等等诸多的争论,渐渐又去研究这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制度,不知不觉中丰富了自身的历史文化素养。而随着历史文化素养的提升,反过来又可以更加客观的看待演义中的人物。所以,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ling

✨ling

演义,既有历史知识,又有故事加工。

紫寒

紫寒

我更喜欢历史,因为演义中有很多社会关系并没有去理清,着重点在人物身上。

潘帕斯雄鹰G20

潘帕斯雄鹰G20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使人进步。

我个人更喜欢演义。

演义经过了后人的改造加工,具有故事性,可读性更强。经过演义的历史,能够更加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事件经过等。

历史,通过古文记载的历史,现今读起来不容易看懂,有的历史记载的比较简略,对背景不做说明。

演义比较容易理解,历史比较晦涩。

饭饭了个饭

饭饭了个饭

历史和演议的根本区别,历史的真性强,演义的情取性好,吸引力髙,真实性差。这就是要看各人的爱好。对我来说:要看真实的历史古事。

。再有前朝后代,不同時期的文臣战将提出比较,也不够兴趣,如何说得清。

四裤全输

四裤全输

历史和演义,更喜欢哪一种!对于我们这些普罗大众来说当然当然更喜欢历史演义啦!

演义中人物形象丰满,各种人物性格鲜明,跃然纸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有主有次,有轻有重,演义看起来轻松愉快,简单明了!

历史则刻板呆滞,语言晦涩难懂,人物形象单一,君王和大臣像npc一样,显得没有生机感,尤其是越古老的历史更是只有寥寥数语,对我们来说简直就是一头雾水!简直就是分不清东南西北咯。

但是假设一个历史研究者和资深爱好者!那么真实的历史比演义有趣多啦!

历史研究者和资深爱好者,他们能够钻入历史的海洋中,像一个精湛的侦探一样,透过只言片语,寻找不为人知的真相,揪出隐藏幕后的黑手,将经过修补美化的历史还原本来面目!

我最佩服的一次侦探就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这一个故事!周幽王是被钉在耻辱柱上的君王。然而自从我知道背后故事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周幽王不过是失败者而已,弑君篡位者为了私欲,勾引犬戎,讲周朝彻底拖入深渊。

看完顿觉颠覆三观,这种东西只有你认真研读历史才会理解吃透!如果说问我历史和演义,你更喜欢哪一种?

我的回答是我真在改变,我从喜欢演义到喜欢历史的道路上转变!

刘希汉

刘希汉

我尊重历史,更喜欢演义!

就比如见到一位光鲜靓丽的美女,人们总会眼前一亮,情不自禁会多看两眼。而如果遇到一位不修边幅的小伙子,就不会有那种感觉了。后者是历史,而前者叫演义,喜欢哪个,不言自明。

中国古代有二十四史,还有其它的许多正史,相信看过的人寥寥无几,喜欢看的人也不会太多,即便加上史传研究者及历史爱好者,所占比重也不会太大。而从古至今流传下来如《三国演义》《水浒》《说岳全传》《隋唐演义》等众多文学作品,甚至一些根据明、清史传改编而成的历史剧、电视剧、戏说剧等,早已融入到百姓生活中,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之所以如此,我想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史实往往偏重记叙,一是一二是二,有的直白平淡索然无味,有的残酷伤感不近人情。而演义则多会掺杂作者的主观意愿和情感色彩,辅以烘托、描绘、渲染等描写手段,或者通过艺术加工再创造,并用理想主义、悲伤文学等因素打动读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总之,历史和演义就如一对孪生兄妹,相依相生,穿梭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时翻起朵朵浪花,装点着我们的生活。

換日以東

換日以東

两者都喜欢,是因为喜欢演义而喜欢上历史。历史书有点枯燥,演义太有点离谱,它是文学作品,纯粹为了创作,有娱乐性的意义,它虽然立于历史的基础上,但又脱离历史。只要不是太荒诞的演义,我还是胜于历史的喜欢。比如《三国演义》,文学性很强,历史性也有,塑造的人物家喻户晓,很多人当做了真正的历史。

请叫我胆小鬼

请叫我胆小鬼

怎么说呢?“萝卜白菜,各人所爱”。这要看你的需求是什么?如果你喜欢听故事,学(写作)技巧等,看看演义就可以了。如果为了长知识,搞研究当然就要看历史了。这样说好像是对的,但细想又不全面。如果有人既想听故事又想了解历史,那咋办?不是让我们既看演义又看历史吧,是的!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我们知道演义为了刻画人物,表现细节,对历史事实夸张变形,随意增减。用俗话说就是兑水太多,变味了。比如:《三国演义》就是此类。有的根据野史、稗史和传说不加甄别写出来就是为了吸引你的眼球的,几乎与历史无关演义。如:《三侠五义》、《隋唐演义》等,变味更大。


有人问了,你说了这么多,有没有既能了解历史又能满足故事要求的书籍吗?我的回答是:有!比如史话类书籍,像台湾史话、渣滓洞史话等,还有如:《史记故事》、《二十五史故事》等,这些都是演义历史的书籍。当然还有比较著名的《东周列国志》,其实就是《左传》的演义,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儿童文学大家林汉达先生中国历史故事集也是依据历史真实故事的演义本。还有蔡东藩先生历代史通俗演义,其实就是《二十五史》的精华演义版。一般看完这些就基本了解历史的大致内容了。


作为一般人,没有必要去叫真儿,何必劳心费神把《二十五史》都搬来细看一遍呢?没有必要!你也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那个时间。比如,国家新编辑出版的《清史》目前就有90多册(尚未出全)。你有时间全部看完吗?如同《永乐大典》、《四库全书》你有必要全部看完吗?没有必要!但你可以在看演义,或者历史剧时,结合当时历史加以对照,就比较能加深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了。我这样说,不知你以为然吗?不足之处,希请批评指正!

番茄了个西红柿

番茄了个西红柿

历史真实点,演义夸张些,各有各,我喜欢历史多些!!!

追风的孩子

追风的孩子

还是历史吧,演义算小说,水分多。

apple非苹果

apple非苹果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