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有哪些将军的后代是青出于蓝的?

如题,历史中有哪些将军的后代是青出于蓝的?
提到的作品

[作品]杨家将演义

《杨家将演义》是“古代通俗小说精编”丛书中的一本。它通篇洋溢着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激情,故事沿着北宋年间杨门祖孙三代前仆后继、英勇抗辽的事迹展开,雕刻出一组组忠烈勇武、可歌可泣的英雄群雄。不仅有杨老令...

最新跟帖
roderick1988

roderick1988

我觉得应该是。周勃、周亚夫父子,周勃是 西汉开国功臣 在追随汉高祖刘邦过程中东征西讨,击赵贲、败章平、围章邯,屡建战功。刘邦评价他是:“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后来诸吕叛乱,正是周勃与陈平等合谋,一举铲除吕氏诸王,重新安定了汉朝。而周勃之子周亚夫是平定七国之乱的头号大功臣 周氏父子,以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巩固大汉王朝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daisytian

daisytian

古代将门往往是从某一时期的开国功勋说起,比如北宋较为有名的将门曹氏,虽然是起于五代的豪族门阀,但真正列为将门的,还是为北宋开国立下汗马功劳的曹彬。曹氏一门也就是在曹彬时期出现高光,其后人在军事上的建树都很高,但地位一直无法超越曹彬。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很正常,真正想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并不多。

要说北宋时期,可能最出名的将门是杨家,但历史上的杨家并没有小说那么精彩,而且不管有无家谱记载,小说总喜欢将忠义杨氏武将都归到北宋的杨门,比如《说岳全传》里的抗金名将杨再兴。其实北宋杨家将最高光的就是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三代人,其中杨业的功绩没有名声大,毕竟是边境不可多得的具备抗辽经验的将领,人称“杨无敌”,而陈家口一战惨烈殉国,使其成为忠义的象征,北宋朝廷也是追以太尉、中书令、大同节度使。

杨业就是杨家将的鼎峰,其后代虽然立下诸多战功,但历史地位比不上杨业。宋真宗评价杨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意思很明显,夸他有杨业的风格。杨延昭一生最高做到高阳关副都部署,这个官职是掌一路或数路军旅屯戍、营防守御政令,以观察使以下充任,也就是宋英宗以后的副都总管。这与他老爹杨业的云州观察使、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还差了一截。杨文广也一样,战功赫赫,但名气地位也都不如爷爷杨业,所以杨家开局即巅峰,没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但要把后汉杨弘信也算作这一将门的开创者,那么杨业以后的三代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前有忠义杨家将,后有精忠岳家军。相比较杨家开国功勋而言,岳飞算是北宋时期的中兴名将,他虽不是将门之后,但他的后人却有高光的表现。可能有人说姓岳的就不可能出于蓝而胜于蓝,因为岳飞就是神一样的存在,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先说其第十九世孙岳九皋和岳九德,他们二人在明朝一个担任御史,一个担任尚书,皆官居一品,位极人臣,这二位是文官,所以不能以将军论。

但到了清朝,其二十一世孙岳钟琪的功绩其实并不比岳飞差。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岳飞的功绩受到南宋朝廷政策影响被扼杀了,也就是说岳飞即使如战神一般,但功亏一篑,战功的实际转化率较低。而岳钟琪在罗卜藏丹津、准噶尔部伊犁地区、大小金川、西藏珠尔默特那木札勒等战役中功勋卓著,对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杰出贡献,实际战功转化率更高一筹,乾隆帝赞他为“三朝武臣巨擘”。从这个角度说,岳钟琪算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北宋开国将门中,还有呼延赞一门,呼延将门的后代与杨家不一样。往前追溯,此一门在前赵有大将军呼延晏、镇东将军呼延谟;在后周有淄州马步都指挥使呼延寿廷。呼延赞算是此将门之中出现的第三代,但他也只是官拜刺史和团练使,这多少与宋朝重文轻武的体系架构有关,所以呼延一门虽名将辈出,却难以掩盖一代不如一代的尴尬。

历史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易做到,但有很多后辈功勋与祖上难分伯仲的,比如秦国名将蒙骜,以及他的儿子蒙武、孙子蒙恬,三代人都建立了很大功勋。蒙骜是为秦国东出打基础的重要人物,他对韩赵魏的征伐使秦国得以建立三川郡和东郡,将秦与齐诡异的连在一起,是远交近攻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蒙武则是王翦第一次伐楚的副将,项羽的祖上名将项燕就是在这一战中被蒙武斩杀的,二度伐楚时,蒙武依然是跟随出战,灭亡楚国后活捉了楚王。蒙恬的功绩则体现在出击匈奴,收复河南之地,后修建长城,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可以说祖孙三代的功绩各有特色,难分伯仲。

这种情况在历史上也比较多见,比如西汉开国将领周勃,他的后代里就有周亚夫,此二人的功绩也无法以一个标准去衡量。再有如开国功勋夏侯婴,其后代里有三国时期的夏侯惇、夏侯渊,这也没法放一起比较。

历史上也有因父亲恩荫,造就了儿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比如西汉的李敢,乍一看,有人都不知道李敢是谁,但要说李广,知道的人就多了去了。但历史上令李广出名的并不一定是那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而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一辈子征战沙场未能封侯,最后一次远征机会中,又因迷路错失立功的机会,因此自杀谢罪,所以也留下了李广难封的遗憾。

李敢就是李广第三子,公元前119年,李敢以校尉的身份跟随霍去病征讨匈奴,因夺左贤王鼓旗,被赐爵关内侯,这是李广一辈子都未得到的爵位,所以说李敢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夺旗、先蹬、斩将这类战功不至于让一个小小的校尉封侯,这里就是西汉朝廷对李广功绩的考虑,以李广恩荫至李敢,所以这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分量就不那么高。

要说绝对凭借功勋超越祖辈的,还得属项羽、赵匡胤这类开辟新朝的人。项羽就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后,赵匡胤则是后周禁军将领赵弘殷之后,此二人都是将门之后,功绩自不必说,远远超过了祖辈。其实除了这类人,并不好区分何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功绩?比名气?比官爵?那么马超之于马援、文鸯之于文钦、宇文化及之于宇文泰怎么比?如若再打破父族概念,李靖与舅舅韩擒虎孰高孰低?

wen_we_n

wen_we_n

就他们两个人吗?

唯美互动/刘

唯美互动/刘

西汉大将军周勃,儿子周亚夫!

Jierre

Jierre

历史上将门之后青出于蓝的名将有:秦朝王翦父子、蒙骜祖孙,西汉周勃父子,东吴孙策父子,文鸳父子,东晋谢安父子、前秦王猛祖孙,南北朝檀道济父子、斛律光父子,北周贺若敦父子,隋朝史静父子,唐朝薛仁贵祖孙,北宋李处耘父子、杨业父子、种师道父子、南宋岳飞父子,明朝李成梁父子,清朝施琅父子,近代史上也有父子名将:张震父子,郝伯村父子。他们都是历史上青出于蓝的家族名将。

某鱼

某鱼

历史上,将军——本文专指父子从军为将方面的!子过父的:李世民胜过李渊。秦琼,程咬金祖,父辈均从军为将,均胜过祖辈,父辈。当代的陈庚大将军功也显著高于祖辈,父辈!

CY-曹

CY-曹

马腾的儿子五虎上将马超、孙坚的儿子小霸王孙策


照照

照照

1.蒙恬家族:蒙熬、蒙武、蒙恬祖孙三代!

2.周勃、周亚夫父子!

3.曹彬父子!

4.李成梁父子!

5.李愬父子!

皇城◎小铺儿

皇城◎小铺儿

历史上将军的后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大有人在。其中最典型最有名的应属项羽和周亚夫了。

一,项羽。

项羽的祖父项燕,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最后一位名将。在秦国与楚国的最后的两次大决战中,他先是击败了由秦将李信率领的三十万大军的进攻,后在与秦将王翦率领的六十万秦军的作战中失败,自杀。楚国灭亡。

秦始皇死后,陈胜吴广发动了大泽乡反秦起义,六国诸侯后裔纷纷起兵响应。项羽随其叔父项梁也起兵加入了反秦的行列。

秦朝组织了以章邯为首的剿杀农民起义的军队,这支军队作战能力很强,接连打败义军。项梁在一次作战中阵亡。秦军又将赵国的主力包围在巨鹿(今河北平乡县)。几路诸侯前来救援,看见秦军势力太大,都远远地屯扎,不敢上前。形势岌岌可危。

这时,项羽以次将身分随上将军宋义奉楚怀王之命,率军前去支援,到达安刚这个地方,宋义也害怕和秦军作战,令军队就地屯扎,一连四十天。

项羽几次要求出战,都被宋义拒绝。宋义并下令,再敢言战者斩首。项羽一怒之下,挥剑斩杀了宋义。将士们拥立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下令全军将士带足三天口粮,又下令砸碎全军作饭的锅,渡过漳河后,又下令将船全部凿沉,烧掉所有的行军帐篷。项羽大声喊道:"弟兄们,让我们歼灭眼前的敌人,到章邯的军营中去做饭吃吧!"喊罢,他一马当先,挥动长枪,率军杀入秦军阵中。

当时围攻巨鹿的秦军有二十多万,主将王离,是秦朝名将王翦的孙子,还有苏角和涉间,都有万夫不当之勇,曾把义军杀得七零八落。可是今天面对项羽的楚军,他们都儍眼了。

只见那五六万楚军,个个都象下山的猛虎一样,横冲直撞,奋勇拼杀。而项羽,就象暴怒的巨龙,张牙舞爪,所向披糜。无论王离、苏角和涉间怎样拼命厮杀,也无法扼制楚军的狂潮一般的凶猛势头。沙场上,烟尘蔽日,杀声震天,直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

经过九次大战,楚军以少胜多,秦军完败。苏角战死,王离被俘,涉间放火自焚。章邯本在后面督运粮草,见大势已去,只得率残军撤退。

同样儍眼的还有那些做壁上观的诸侯。项羽的神勇让他们彻底折服了。他们在晋见项羽的时候,都跪着爬进辕门,连头也不敢抬……

一代战神项羽,就这样诞生了。他的战绩和名声远远超越了他的祖父。

二,周亚夫。

周亚夫是汉朝开国名将周勃的儿子。周勃与汉朝开国名将曹参、樊哙、夏侯婴等齐名,以作战勇猛著称,曾多次攻城时最先登上敌军城墙,斩杀众多,战功赫赫,被封为绛侯。刘邦死后,他又和陈平一起,平定了吕氏之乱,维护了汉朝的统治。

周亚夫继承了周勃的爵位,成为了汉文、景帝时期的一位将军。

周亚夫以治军严谨而著名。文帝时,匈奴侵犯边界,文帝令三员将领率军分别驻扎于三个地方,以抗匈奴。周亚夫一支军屯驻于细柳。文帝去视察,在前两位将军的营地,他轻易地就进去了。但在细柳军营,他却被挡在门外。但见全军披甲执弓,戒备森严。文帝的手下先到,宣布皇帝驾到,军尉说:“军中只服从将军军令。”文帝亲到,仍不能进去,只好令使持节诏令周亚夫。周亚夫令开军门。又令军中不得驰马。文帝等缓缓而入。周亚夫以军礼朝见文帝。文帝劳军后出营,群臣都大为吃惊,文帝却感叹地说:"象周亚夫这样,才是真正的将军。他的军队是不可侵犯的!”

汉景帝三年,吴、楚七国造反。景帝以周亚夫为太尉,统大军抗击吴楚叛军。当时,吴、楚七国军势强盛于中央军,直接交战,没有取胜的把握,周亚夫制定了避敌锋芒,坚守待机,以少量部队去敌后骚扰,断敌粮道的总战略。他对汉景帝说了自己的战略,并且说:"要实现这个战略,就必须暂时放弃粱国让敌人去进攻。"汉景帝同意了周亚夫的意见。

梁国王刘武是汉景帝的亲兄弟。他的封国遭受吴楚叛军的猛烈进攻。他多次向周亚夫求援,周亚夫却按兵不动。梁王向景帝告周亚夫的状,景帝派人要周亚夫出兵救梁王,周亚夫仍按兵不动,只是派军队去断敌人后方粮道。叛军多次挑战,周亚夫就是坚决不出战。敌军的各种进攻,都被周亚夫击退。后来,叛军粮食断绝,向后撤退,周亚夫尽出精兵,全力追击。叛军大败,除死亡者外,都被俘虏。吴王刘濞被杀。此战前后共三个月,吴楚七国叛乱被彻底平定。

吴楚七国之乱,是汉朝建国以后的一次最重大的政治军事危机。周亚夫雄才伟略,沉着应战,在较短的时间内,一举击败了叛军,平定了叛乱,确保了汉朝的统治。他的功绩和名声也与他的父亲周勃相比,有过之无不及,真可算得上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往事越千年,天空数颗星……

喜欢大衣柜

喜欢大衣柜

说两位在民间的名气盖过父辈的将军,一位是北宋杨延昭,一位是明朝戚继光。

杨延昭的父亲是杨继业,原本是北汉名将,北汉灭亡后归降宋朝,与辽国作战悍不畏死,后来不幸战败被俘,绝食而死,演义小说是一头碰死在李陵碑。

杨延昭继承父志,长期坚守边关,有勇有谋,战无不胜,把辽军打出了心理阴影,被辽国人称为“杨六郎”,民间误以为杨延昭在家中排行第六,实际杨延昭是杨继业长子。

哪为何辽国人称他为“杨六郎”?

辽国人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主镇幽燕北方,是他们的克星,主幽燕大灾。由于杨延昭的超凡战绩,他们认为杨延昭是“六郎星“”下凡,是大辽国的灾星,不可战胜的强敌。

宋人误以为“六郎”是杨延昭的排行,于是就编排了杨家将七郎八虎,从杨大郎到杨八郎都有。戏曲杂剧、传说故事、演义小说大量描写杨家将,杨家儿郎形象最光彩夺目的当属杨延昭,风头远远盖过父亲杨继业和儿子杨文广。

实际杨家七郎八虎也不是胡乱编的,也是有一定历史根据的。比如说《杨家将演义》中,“七子出,六子回”的金沙滩一战,杨家将七郎八虎仅剩杨延昭一人,在历史上是次子杨延玉与父亲杨继业一同战死。

演义中武艺最高强的七郎杨延嗣,也有原型,就是与杨延昭一同镇守边关的杨嗣,也是一名悍将。

权臣王强,辽国的潜伏人员,他的原型就是宋真宗、宋仁宗时期两度担任宰相的王钦若,为人奸邪险伪,善迎合帝意。与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交结,被百姓称作五鬼。

杨延昭的母亲佘太君,原型是折氏,折家镇守陕北,和鲁智深口中的老种经略相公一样,是北宋精锐“西军”的台柱子将门。

潘仁美的原型就是潘美,其他穆桂英、杨排风等等都是编的。

杨延昭是在文学形象方面的风头盖过父亲,而明朝的戚继光是在军事才能和战功上盖过父亲。

明朝将领戚继光的父亲叫戚祥,曾任朱元璋的亲兵,跟着傅友德、蓝玉远征云南时阵亡。戚继光作为“革命烈士”的后代,十六岁继承父亲的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开始了军旅生涯。

后面的故事就不必多说了,戚继光堪称倭寇粉碎机,他麾下的戚家军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

倭寇曾经定下计谋,一路诈败,将戚继光引到山谷的埋伏圈,结果戚家军奋勇作战,就没有突围这一说,直接灭掉接触到的大小倭寇,然后追杀逃亡的残余,一口气追到倭寇的巢穴,杀光杀净。

戚家军的故事也是名满天下,父亲戚祥最高担任四品武官,而戚继光则担任过左都督,正一品的高官。

他在军事理论上有著作,在武器研究上有成就,武术方面有贡献,长城上的箭楼就是他所设计,简直是军事界的全才。虎蹲炮、鸟铳、地雷、戚家刀、鸳鸯阵、炮车、空心台等等,很多明军的武备都与戚继光有关。

分享四叶草

分享四叶草

1.周勃的儿子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

2.北宋曹彬的儿子曹玮,三都谷大捷,一战让吐蕃十万精锐损失殆尽,史称十万胡骑一场空

3.秦国蒙骜的儿子蒙恬,帅兵出击匈奴,北修长城

4.孙坚的儿子孙策,人称小霸王,以数千兵马开辟江东之地,奠定东吴的基业。

5.三国时文钦的儿子文鸳,起兵为父报仇,在吴军中七进七出,无人能敌,后来打败鲜卑大军,名扬天下。

水草

水草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西楚霸王项羽,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他是真正的顶天立地的英雄,而他就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嫡孙。项燕作为楚国大将,勇猛无敌,为楚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堪称一代名将。

在项燕的后代里,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大人物,他叫项羽,项羽是项燕的孙子。项羽从小就志向远大,而且他力大无穷、勇猛过人。秦二世继位后,残忍无道,各地农民起义频发,项羽随自己的叔叔项梁起兵会稽,竖起了返亲的大旗,和当时的陈胜、吴广起义相互支持。陈胜吴广被杀后,项羽领导反秦义军继续抵抗秦军,为了名正言顺,他拥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王。

后来,项梁在反秦战争中阵亡后,项羽继续率部和秦朝军队作战,在巨鹿之战中,他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进军关中。项羽是中国古代少有的军事天才,身经百战,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自称西楚霸王。可惜的是,项羽在与刘邦争夺天下之战中却败下阵来,最后落得自刎而亡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宋朝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在她的诗中这样评价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可见,羽之神勇,天下无二!

无风随

无风随

周勃之子周亚夫,贺若敦之子贺若弼,斛律金之子斛律光,王海宾之子王忠嗣,孟宗政之子孟珙,李成梁之子李如松……

思妈爱勤劳

思妈爱勤劳

历史中名将辈出,其中就有一些将领出自将门世家,不过,名将的后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现象并不多,而周亚夫就是其中一个。

周亚夫的父亲就是周勃,西汉开国功臣。刘邦在逝世前曾说,“然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这里的“勃”,指的是西汉名将周勃,也是周亚夫的父亲。

公元前209年,周勃开始追随刘邦起兵,参与推翻秦朝的战争,并参加了后来的楚汉之争,最后,成为汉朝的开国功臣之一。

后来,周勃又参加了平定燕王臧荼、韩信、赵国相国陈豨、燕王卢绾等人的叛乱。并消灭了吕后的残余势力,拥立刘恒为帝。

而周亚夫是周勃的次子,不但因治军严谨而出名,而且因平定“七国之乱”有功而出将入相。

当年,周亚夫率部驻守细柳,汉文帝亲自来驻地慰问,可是营门守卫的官兵却将汉文帝一行拒之门外。汉文帝派使者前往通报后,周亚夫这才命令打开营门,并告诫汉文帝的随从,不能在军营里纵马奔驰。

汉文帝来到军中大帐前,周亚夫一身戎装,出来迎接,以“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为由,没有跪拜行礼。

汉文帝此行虽然没有受到周亚夫的隆重接待,却对细柳营称赞有加,非常满意周亚夫的治军之能。汉文帝回去后,便提拔他为中尉,掌管京城的兵权。

公元前154年,汉朝发生了著名的“七国之乱”,当时叛军兵多将广,汉朝面临着生死存亡。

此时,汉文帝派了周亚夫率军平叛,他知道叛军势大,敌强我弱不能正面对敌,便开始与叛军打持久战,坚守城池不出,暗中却派精兵迂回截断叛军的粮道。

当叛军的粮道被截断后,叛军不战自乱,于是周亚夫趁机追击,终于平息了叛乱。周亚夫平息“七国之乱”后,被汉文帝升为丞相。

总而言之,以战功而言,周亚夫比起父亲周勃也毫不逊色,另外周亚夫实现了出将入相的人生巅峰,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cherrycheryl

cherrycheryl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