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有哪些将军的后代是青出于蓝的?

雁南飞
青出于蓝,虎父是无犬子的,历史上很多的名将之子的名声都超过他们的父辈。
一、项燕和项羽,在战国末期,楚国国君昏庸,实力逐渐衰弱,已经不是秦国的对手了。项燕作为楚国大将,艰难地与秦国军队作战,还取得了一次难能可贵的胜利。秦国将领李信率20万大军进攻楚国,一路攻城拔寨。项燕不敢直接与李信硬扛,而是率部尾随在李信的大军后面,三天三夜没有停宿休息。当李信大军出现疲态时,项燕趁机猛攻,将李信的军队打败。但最后被王翦,蒙武所杀。
项羽是项燕的孙子,项羽是中国古代少有的军事天才,从巨鹿之战后,身经百战,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自称西楚霸王,让他的名声一直被后世所铭记。
遗憾的是项羽遇上了刘邦,最终在楚汉争霸中败下阵来。
二、周亚夫和周勃,周勃追随刘邦起兵,推翻了秦朝,参加了楚汉之争,成为汉朝的开国功臣之一。之后,周勃又参加了平定燕王臧荼、韩王信、赵国相国陈豨、燕王卢绾等人叛乱的军事行动,并在吕后去世后把持朝政,消灭了吕氏残余势力,拥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
周亚夫是周勃的次子,在军事能力上远超周勃,三月之内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将周亚夫称之为“真将军”“战神”就能够看出他的本事不一般。
三、蒙武和蒙恬,在战国时期,王翦奉命率部攻打楚国,蒙武为副将,跟随出征。在这次出征中,王翦和蒙武斩杀了楚国大将项燕,极大地削弱了楚国的实力。一年后,王翦、蒙武两人再度联手攻打楚国,将楚王负刍俘虏。
蒙恬是蒙武的儿子,取得的成就比父亲蒙武还大。在战国的末期,蒙恬对秦朝的统一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并且在六国统一之后带兵镇守匈奴,被称之为“华夏第一勇士”。蒙恬还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这些都是历史上典型的虎父无犬子,完全算得上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kai3665
辕门不峻将军令,今日争知细柳营—周勃、周亚夫父子
周勃早年跟随沛公刘邦起兵反秦,历任五大夫、虎贲令、将军、授封武威侯,汉高祖六年封为绛侯,带兵平韩信、卢绾等叛乱,两度出任丞相,一生屡立战功,他的儿子周亚夫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细柳将军”周亚夫被汉文帝称之为“真将军也”,周亚夫一生有两件事颇为辉煌,第一严于治军,保卫长安免受匈奴铁骑的践踏,第二就是平定了七国之乱,粉碎了诸侯割据的局面,维护了国家一统,“细柳营”也成了治军严谨的代名词。
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马腾、马超父子马腾是东汉末年割据凉州的军阀,相传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到了马腾这一代家族已经没落贫穷,东汉末年叛乱频发,马腾应征入伍,从一名军从事,到军司马,偏将军,东征西讨一路升迁,初平三年已经拜为征西将军,马腾后来入朝为官被曹操任命为卫尉。后因儿子起兵之事被夷灭三族。
身为刘备“五虎上将”的马超名气要比他的父亲大很多,建安十六年马超联合关中诸侯抵抗曹操,一度对曹操造成极大的威胁,曹操曾评价马超: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后来跟随刘备官至骠骑将军、斄乡侯,假节,也算位极人臣了。
后梁的掘墓人—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李克用本姓朱邪,被唐朝皇帝赐姓李氏,李克用15岁从军,骁勇善战,他是后梁皇帝朱温的最大对手,李克用镇压黄巢起义以功加同平章事,任河东节度使,割据河东的李克用长期与朱温交战,但是整体实力略处于下风。
老子英雄,儿好汉,李存勖子继父位,比他的父亲李克用更胜一筹,十五年间,击败后梁,北却契丹,西并河中,同光元年称帝,建立后唐,定都于洛阳,同年灭掉后梁,也算是替父报仇了。后唐也是五代中最强盛的政权。
抗倭英雄—戚景通、戚继光父子戚景通是一位武艺高强,治军严明的高级将领,曾任江南漕运把总,山东总督备倭,神机营副将,为官清廉,政声颇佳,嘉靖十九年解甲归田,告老还乡。
戚继光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明代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在东南沿海一带抗倭十多年,一举扫平了沿海的倭患,后又调往北方抗击蒙古十多年,保卫了北方边境的安全。“戚家军”也名扬天下,更是少有用将领姓名命名的军队。
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有太多后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将军,希望能和大家一起交流,各抒己见。
游侠仕
蒙恬出生于名将世家,祖父蒙骜历仕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朝将军,征战多年,为秦国夺取过韩国十余座城、赵国三十余座城、魏国五十余座城,使秦国得以设立三川郡和东郡,为之后的一统天下打下了基础。
其父蒙武,曾作为副将岁王翦率六十万大军攻打楚国,击杀楚国名将 项燕,并于第二年再度攻打时虏获楚国国君负刍,楚国就此灭亡。
两代长辈的战绩已经够闪耀了,而第三代的蒙恬还要更猛。公元前221年的破灭齐国之功,让让蒙恬开始受到秦始皇的青睐,拜为内史,和他父亲的官职已经相当。
秦朝统一六国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上攻打盘踞在如今河套地区的匈奴势力,摧枯拉朽般,一举收复河南地。并于第二年再度北征,把匈奴直接赶到了更远的大漠深处,无法再威胁到大秦的边防。
其后又把原燕国赵国的长城整合起来,修成一条西起陇西的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彻底稳固了北方边境,是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
还为秦始皇修过直道,迁徙人民充实边县等等,还曾改良过毛笔,被后世称为“笔祖”,实在是功勋卓著啊,比起其祖父和父亲,真正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他的弟弟蒙毅也是个人才,法制严明,深受秦始皇宠幸,和蒙恬一文一武,号称忠信。
只是可惜最后被赵高等人谋害而死,否则以蒙氏这一门忠良,或可挽救大秦也说不定。

himiko131
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唯一的冠军侯,中原文明历史第一骑兵将领。后世哪怕是军神李靖在骑兵运用上面也没有领会到精髓。以现在的观点来看就是结合了运动战和大纵深突击理论的集大成者。集中骑兵力量绕过强大敌军正面,通过长距离机动甩开敌军,全力攻击敌军后方的补给点和生活区,打击敌军的战略能力。

lookme1234
码字不易愿君珍惜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名门望族的延续就是靠了每一代的不懈努力,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爹英雄儿好汉”这种情况在我们国家里数不胜数。下面这对父子就是一个例子:
“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
“氏天下者,必勃也”这是汉高祖刘邦死前预言的,他所说的这个人就是周勃,西汉时期开国将领、宰相,名将周亚夫之父。司马迁曾对他评价:
“绛侯周勃始为布衣时,鄙朴人也,才能不过凡庸。及从高祖定天下,在将相位,诸吕欲作乱,勃匡国家难,复之乎正。虽伊尹、周公,何以加哉!”
周勃早年跟随高祖攻打赵贲、大败章平、包围章邯,屡建战功,大汉建立后又带兵讨平韩王信、陈豨、卢绾叛乱,吕后死后,联合陈平夺取吕禄军权,诛杀吕氏诸王,拥立汉文帝即位,两度成为丞相。
官至丞相受封侯爵
周亚夫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历仕汉文帝、汉景帝两朝,以善于治军领兵,直言持证著称。
当年汉文帝校阅细柳营,军容整齐,军令森严,进大营须有军令才能进入,即使是汉文帝也被要求按照军令不得骑马快行,将军周亚夫也未按朝廷礼仪而以军礼拜见汉文帝。汉文帝认为周亚夫才是真正的将军,对其尊敬不已,称“皇帝敬劳将军”。后来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立下奇功,官至丞相受封侯爵。
周勃和周亚夫父子俩都是汉朝的功臣,但是也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善终,这就值得可以了。

tracey
在古代,城门往往是从某个时期的开国功勋开始的。比如,北宋名门曹氏,虽然起源于五代的豪族世家,但对北宋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却是曹彬。曹彬时期突出了曹氏的一扇门之后,人们在军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们的地位不能超过曹彬。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是很正常的。没有多少人真的想成为青出于蓝而胜于布鲁。
在北宋,也许最著名的家族是杨家族。然而,历史上的杨家族并不像小说那样精彩。此外,小说总是喜欢把对杨武将的忠诚和对北宋杨家族的忠诚,不管有没有家谱记录。比如《说岳全传》著名的反金明星杨,复活了。事实上,北宋的杨家族在杨,杨赵岩和杨文光的三代人中享有最高的声誉。其中,杨没有什么好名声。毕竟,这是一位在边境上少有的具有反辽经验的将军,被称为“战无不胜”。陈家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悲惨的牺牲使它成为忠诚和忠诚的象征。北宋朝廷还追捕了刺史使邱。
杨工业是杨家族的巅峰。虽然它的后代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他们的历史地位不如杨工业。宋真宗评论了杨赵岩的话,“有一个父亲的风格在管理军队和保护插头”。意思很明显,称赞他的杨风格。杨赵岩在高阳的部署达到了他一生中的最高水平。这个官职是负责所有或几个军事要塞和营防的政府法令,从而使下面的军官成为继宋英宗之后的副总经理。这与他的父亲杨云州的观察特使和代州知府以及驻扎在鄱阳湖的三方军事力量的部署有着很短的距离。杨文光也是如此,他取得了杰出的军事成就,但并不像他的祖父杨那样出名。因此,杨家族从顶峰起步,并没有青出于蓝而胜于布鲁。但是,如果把后汉的杨洪欣算作这扇门的创始人,那么接下来的三代杨工业都将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糖~~~`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话很多人都知道,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却很少,也就是说青出于蓝很容易,但是想要达到胜于蓝的程度,那就太困难了,对于古代的武将而言,“将二代”很容易建功立业,毕竟有父辈的庇护,进入军队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吗?但是想要超过父辈的成就,这无疑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历史上经常出现赵括这样“纸上谈兵”的将二代,虽然能够超越父辈的很少,也不是没有,今天就来谈一谈历史上几个超过父辈的“将二代”吧!
古代父子档的武将很有,像王翦王贲父子,蒙骜蒙武蒙恬祖孙三代,三国时期东吴的陆逊陆抗父子,唐朝的李晟和李憨父子,宋朝杨家将三代,甚至岳飞岳云父子,不过这些人虽然也打下来自己的一片天,但是要说能够超越父辈,甚至追评父辈的功业都是很难,以下这些武将排名中抛开了帝王,像李世民、赵匡胤、朱棣这些帝王,甚至追封的曹操这样的帝王,也就不参与排名了,而且以下排名不分高低。
1、蒙武和蒙恬。
这是秦朝的名将,蒙恬的名头在历史上更加出名,他的父亲蒙武也是秦国名将,只不过在名将辈出的秦国,很难出任统帅,主要的战绩都是担任副将搭档王翦建立的,两次搭档王翦攻打楚国,一次斩杀楚国名将项燕,第二次俘虏楚王负刍,灭亡楚国;其子蒙恬可以说达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高度,曾经率军攻打齐国,因为破齐之功深受秦始皇喜爱,被拜为内史,后面统帅30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主持修建长城,长期负责镇守北部边疆抵御匈奴,单轮军功而言,蒙恬无疑胜于蓝了。
2、周勃和周亚夫。
周勃是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名将,楚汉相争的斗争中,跟随韩信建立了一系列战功,史书上说周勃弓马娴熟,孔武有力,是韩信麾下的猛将,汉朝建立后跟随刘邦讨伐韩王信、陈豨、卢绾叛乱,吕后去世后联合陈平夺取吕禄军权,诛杀吕氏,拥戴汉文帝继位;而周亚夫是周勃的次子,军事才华突出,最大的战功就是率军三个月平定“七国之乱”,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可以说拯救了汉朝江山,他以善于治军闻名,著名的“细柳阅兵”就是明证,从武将的角度去看,绝对是超越了父亲周勃,而且父子俩一同进入唐朝武庙六十四名将,这也是对于周勃周亚夫的肯定。
3、耿况和耿弇。
耿况是两汉之际的武将,在王莽时期担任上谷太守,手中有一支战斗力强大的骑兵部队,而担任上谷太守主要防备北方的匈奴,在王莽灭亡后选择归顺更始帝刘玄,在儿子耿弇的劝说下投靠刘秀,出兵帮助刘秀消灭河北王朗,平定彭宠叛乱,为刘秀打天下贡献了一支战斗力强大的骑兵,以及云台二十八将中的好几位,尤其是耿弇、寇恂和景丹;其子耿弇,云台二十八将第四位,21岁劝说父亲投奔刘秀,看得出识人能力出众,帮助刘秀平定河北,让刘秀有了一片根据地,此后带兵为刘秀打天下,先后击败延岑、平齐鲁、攻陇右,尤其是平齐之战,更是被刘秀称为“韩信第二”,创造了“围点打援”战术,最重要的就是懂得进退,主动辞去大将军职位,可以说耿弇绝对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代表了,自己也名列唐朝武庙六十四名将之列。
4、孙坚和孙策。
孙坚的名字知道“三国演义”的都应该知道,东吴政权的奠基人之一,主要的战功就是讨伐黄巾军以及后面讨伐董卓,《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原型人物就是孙坚,在讨伐董卓的关东群雄中,孙坚军是唯一一支数次与董卓军队进行正面交锋且取得大胜的军队,最后却在讨伐黄祖的战斗中去世;其子孙策,绰号“小霸王”,东吴政权能够割据江东,都是孙策的功劳,先后取得平江东之战胜利,平定会稽、吸取庐江,最终统一江东,打下了江东基业,可以说孙策的功绩绝对超越父亲孙坚。
5、李钦、李晟和李憨。
祖父三人都是唐朝武将,李钦在历史上的记载不多,根据旧唐书记载:父钦,代居陇右为裨将。李钦作为武将,担任过陇右军裨将,左金吾卫大将军,去世后被赠太子太保;其子李晟是唐朝中期名将,18岁便投身军营,跟随王忠嗣讨伐吐蕃,被称为“万人敌”,长期镇守西部边陲,屡立战功,后面讨伐河朔三镇叛乱,泾原兵变率兵勤王,平定朱泚之乱、收复长安,凭借战功官拜司徒兼中书令,领凤翔、陇右、泾原三镇节度使,被册封为西平郡王;李憨是李晟的儿子,虽然战功没有父亲大,但是在历史上确是一战成名,出任唐邓节度使,参与讨伐吴元济叛乱,“雪夜袭蔡州”,生擒吴元济,平定淮西,一战成名,而“雪夜袭蔡州”更是古代最经典的奇袭战了。可以说李晟和李憨都是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个人都是唐朝中期名将,更是朝廷倚重讨伐藩镇的主将,李晟更是名列宋朝武庙七十二名将之列。
6、戚景通和戚继光。
戚景通是明朝武将,曾经担任江南漕运把总、山东总督备倭、大宁都司掌印、神机营副将等职,史书记载“赋性刚毅好学,能尽聪明正直,通于神明,居官有守,以孝廉闻,尝提兵破刘贼及青州贼李琪等,屡立战功”,是一位武艺高强、治军严明的高级将领,而且为官清廉、政声颇佳;戚继光的名声真正的大名鼎鼎,著名的抗倭名将,东南沿海抗倭十多年,扫平东南沿海的倭患,后面北上抗击蒙古,主持修建明长城,无论是从声望还是战功上面去看,戚继光都是远远超越了父亲戚景通。
7、项燕和项羽。
前面六组都是父子档的武将,能够在战功上超越父亲的功业,这本身就更加困难,而项燕和项羽属于祖孙,但是题主这里说的是武将后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以项燕和项羽也是符合的,项燕是楚国武将,更是楚国的“武安君”,没错就是和白起一样的爵位,在秦始皇第一次攻打楚国的时候,项燕率军击败了秦军主将李信,让秦始皇不得不启用老将王翦挂帅,不过在与王翦的对决中最终失败,项燕也兵败自杀,楚国灭亡,可以说项燕是楚国最后的名将;项羽是项燕的孙子,著名的“西楚霸王”,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巨鹿之战“破釜沉舟”消灭秦军主力,是灭亡秦朝的最大功臣,楚汉之争在屡次击败刘邦,最著名的就是彭城之战三万骑兵大败刘邦45万大军,最后因为韩信“四面楚歌”导致垓下惨败,最后乌江自刎,虽然失败,依旧是不能够掩盖他军事上的成功。

黄虫
我也看过一部分历史书籍,我也知道几个历史将军的,后代水浒传上的大刀关胜是关公的后代,南宋时期的杨再兴,是杨家后代,罗元庆是罗艺的后代,最出名的岳飞,是杨六郎的磕头,弟兄,大将岳胜的后代,他们都是盛玉兰的人物还有很多,我就不太详细了

理想是做农民
霍光,霍去病

抽风的阿泉
感谢邀请
就我个人来说,我印象深的有下面三个
一、李敢,他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飞将李广,“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征战沙场一生,从未得到过爵位,小儿子李敢跟随老爹第一次出征,回来就被汉武帝封了个关内侯,虽然是20个侯爵的倒数第二位,但是年仅20岁出头的李敢足以羞煞老爹了,老爹60多岁没有得到封侯,自己20岁多一点就成了关内侯,这是啥事啊?李敢也很悲催,因为父亲的死迁怒大将军卫青,
连夜跑到大将军府邸刺伤卫青,卫青宅心仁厚将此事压下,却被外甥霍去病知道了,霍去病趁着打猎时机,将射鹿的箭对准李敢,将李敢射死!
二、文鸯,他是三国后期有名的少年将军,能和前期的吕布媲美,17岁单枪匹马闯阵,活活吓死一代阴谋家司马师,老爹文钦被司马昭杀害,自己却投降司马昭,本来建功立业的他却陷入皇家纷争,最后被夷灭三族!
三、斛律光!北齐最后的长城,人称“落雕都督”是历史上真实的射雕英雄!17岁跟随父亲斛律金上战场,威震敌国!是北齐三杰之首,兰陵王是最后一位,多次对阵北周,所向披靡!无奈北齐皇帝都是变态狂,斛律光得罪穆提婆祖铤等小人,加上皇帝高纬是个混蛋,斛律光最后被皇帝用弓弦勒死,斛律光死后,北齐被北周灭亡!北周武帝站在北齐皇宫里高兴又惋惜的说“如果斛律光将军在,我岂能站在这里?”,加封斛律光为都督!
将军难免百战死,古来征战几人回
Ivy-wang
历史上有很多将门后代是青出于蓝的,这里我想说的是秦朝的蒙氏一门。
看过胡歌参演的《神话》都知道,胡歌在剧中饰演的易小川穿越到了秦朝。而且还成为了秦朝蒙氏一族的小公子蒙毅,剧中也出现了他的哥哥蒙恬,他们兄弟俩就是历史上秦朝蒙氏最辉煌的一代。
其实蒙氏一族并不是土生土长的秦国人,他们是原本是齐国人,到来蒙恬的祖父蒙骜才来到秦国,建功立业。
蒙骜由于他的骁勇善战,很快就得到了秦昭王的赏识,在秦国立根做了秦国的上卿。而蒙骜的儿子蒙武也是一位善战的将军,是秦国统一六国过程中重要的将领。
蒙氏最辉煌一代当属蒙恬和蒙毅兄弟这一代。虽然有祖辈打下的基业,可是蒙恬依旧是靠着自己一步步成为了举国重臣。曾在北方大败匈奴,并且还修建了长城用来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让匈奴数十年无法南下侵扰中原,是秦朝统一之后最重要的将领。
蒙恬的弟弟蒙毅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蒙氏兄弟两人一个领兵驻外,一个事政于朝堂,常常跟在秦始皇身边出谋划策还和皇帝同坐一辆马车。由于蒙毅出色的才能,深得始皇帝得喜爱,后来也被秦始皇提拔为上卿。因此蒙氏兄弟成了当时秦朝极具威望的人。
所以,秦朝的蒙氏是将门青出于蓝的一个重要例子,可惜的是后来因为赵高的扰乱朝政,蒙氏落了一个不得善终的下场。

蜜兔三窟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将军父子还是很多的。尤其明朝,军将都是世袭。只要父一辈的多加教导,子一辈的勤于历练,再遇见机会,很容易就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姑且挑出两组来,介绍一下。
李成梁家族,是朝鲜归国华侨。祖上在唐朝末年就因为避乱移民朝鲜。到了明朝,李成梁的高祖才迁回明朝的铁岭卫。
李成梁可以说是明朝中后期帝国双壁。与戚继光齐名,南戚北李。而戚继光主要是擅于守御,李成梁则数次击退来犯的蒙古部众,并且经常主动出击。坐镇辽东三十年,“边帅武功之盛,200年来前所未有”。一句话把明朝所有镇守边疆的将领都比下去了。
李成梁的长子李如松,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李成梁只是在国家境内作战,李如松却作为主将,出国与日本作战。李成梁只是在辽东镇守,而著名的“万历三大征”中的两个(宁夏之役、朝鲜之役)都是李如松作为统帅。
朝鲜之役中,李如松率领的明军出镜作战,重挫日军名将小西行长等。
如果说,戚继光抵御的都是倭寇,属于日本的散兵游勇及中国土匪,李如松却与日本的正规军中的王牌部队一较高下。
尽管,中日双方皆自称战胜了对方。但日本退出朝鲜半岛,确属事实。此后,日本再与中国交战,就要等到清朝末年的甲午海战了。而如果将李如松战胜日本的朝鲜之役,与后来的历次中日之战比较,则李如松保持了长达四百年的对日作战胜利的记录。
不过,也并不是李成梁的儿子们都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李成梁有九子,除了长子李如松战功赫赫之外,其他儿子皆庸庸碌碌。而李成梁的次子李如柏,更是在明军与后金决定生死的萨尔浒之战中,畏战不前,没交手就逃回本部。算是丢尽了李成梁的脸。
但,李成梁还有一个干儿子努尔哈赤。他的军事素养,也是少年时在李成梁帐下缔造出来的。
以此来看,李成梁算是培养出了两个青出于蓝。
2、东北失利,西南称王:吴三桂家族同样出自辽东军镇的,还有吴襄与吴三桂父子。吴襄也做过辽东总兵,在大凌河之役时,作战不利,导致全军覆没。不过,吴三桂还有个舅舅祖大寿,却是一员猛将。宁远大捷,便是祖大寿创造的。但因为长官袁崇焕被下狱,怕受牵连的祖大寿就有过一次出逃。之后大凌河之战,松锦大战,都是因为孤立无援,才被迫投降清军。后来梁启超也评价,如果不是洪承畴投降,祖大寿镇守的锦州也不一定能被拿下。
皇太极评价祖大寿“能久守者,读书明理之效”。可见,祖大寿也是文武全才。
这两位老将培养出吴三桂一个人,不到二十岁,考中武举人。二十七岁成为宁远团练总兵。
降清后,被封为平西王。最终又反清称王,占领半壁江山七八年之久,比起其父被李自成所杀,其舅入清后默默无闻,也算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紫檀葫芦
地确历史中出了许多将帅之后...但是在军事素材中有著名的将帅也同时出现了许多将帅后人。但是终老将还是老将一个名宿的作风与才能是无法相论并提的。

longbow_cn
湾湾那边的算不算?爹是上将 儿子副主席
郝柏村(1919年8月8日-2020年3月30日),字伯春,江苏盐城人,毕业于陆军官校十五期正期,台湾当局一级上将军官 ,历任台防务部门负责人、台行政机构负责人、中国国民党副主席等职 。
2020年3月30日下午,郝柏村因多器官衰竭在台北逝世,享年101岁。
参加过驻印军 新38师出身的,搁东北抽调回来,去干的蒋先生侍从室军官,然后赴台。
(中国国民党原副主席)
郝龙斌,1952年8月出生于中国台湾省,祖籍江苏盐城,台湾政治人物,国民党元老郝柏村之子。台湾大学农业化学系毕业,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食品营养学博士。曾任中国国民党副主席。
1984年返台后任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副教授、教授。1990年任台湾红十字会顾问。1995年8月因不满国民党的现状而退出国民党,加入新党,同年10月获新党提名当选为第三届“立委”,任“立法院”科学技术协进会会员。1998年当选第四届“立委”,2006年12月9日,当选为台北市长。2010年11月27日,连任台北市长。现任国民党副主席。
2016年1月21日,郝龙斌宣布参选中国国民党主席。2016年1月27日,郝龙斌宣布弃选中国国民党主席。
2016年5月18日,郝龙斌再次出任中国国民党副主席。
2017年5月20日,郝龙斌宣布在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中败选。
2020年3月7日,郝龙斌宣布在中国国民党主席选举中败选。
绿豆再小也是豆,曾经沧海难为水,主席是前台特首,介个副主席撒相当于书记处书记。
郭寄峤郭寄峤(1902年10月15日-1998年7月25日),原名光霱,安徽合肥人,原籍舒城县桃溪镇,陆军二级上将军衔,保定军校第九期炮兵科毕业,国民党高级将领 。
1998年,郭寄峤在台湾病故。
副主席舅舅正装照 小岛遗民惠存
当然咯,秉承豆哥一贯的严谨态度,得出的历史规律就是:一个伟大的男人,一般都有个牛B的舅舅。(李药师的舅舅是韩擒虎,长孙无忌的舅舅是高士廉。)
比如说豆哥的舅舅就是酒仙老烟枪,所以豆哥五毒俱全,刀枪不入。
韩正副总理视察期间,热情接待,印象深刻。
前副主席腹语:直播带货,我太难咯。。。
摄政王一语成谶:就快完了,快完了。。。。。

terrence
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中国古代名将辈出,不少都是将门世家。不过,名将后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现象并不多。今天我们就来捋一捋。
一、蒙武和蒙恬
在战国时期,有一对父子名将,父亲叫蒙武,儿子叫蒙恬。
蒙武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蒙武有两个儿子,蒙恬和蒙毅,一个是武将一个是文臣。说起来,蒙恬取得的成就比父亲蒙武还大。
蒙恬的最大战绩是威慑匈奴。他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此外,蒙恬还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二、项燕和项羽
项燕一家世代为楚国将领。在战国末期,楚国国君昏庸,实力逐渐衰弱,已经不是秦国的对手了。项燕作为楚国大将,艰难地与秦国军队作战,还取得了一次难能可贵的胜利。
公元前225年,秦国将领李信率20万大军进攻楚国,一路攻城拔寨。项燕不敢直接与李信硬扛,而是率部尾随在李信的大军后面,三天三夜没有停宿休息。当李信大军出现疲态时,项燕趁机猛攻,将李信的军队打败。
项燕的后代里,有一个更了不起的人物,他叫项羽。项羽是项燕的孙子。项羽是中国古代少有的军事天才,从巨鹿之战后,身经百战,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自称西楚霸王。遗憾的是,项羽遇上了刘邦,最终在楚汉争霸中败下阵来。
三、周勃和周亚夫
周勃在前209年就追随刘邦起兵,推翻了秦朝,参加了楚汉之争,成为汉朝的开国功臣之一。之后,周勃又参加了平定燕王臧荼、韩王信、赵国相国陈豨、燕王卢绾等人叛乱的军事行动,并在吕后去世后把持朝政,消灭了吕氏残余势力,拥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
周亚夫是周勃的次子,以治军严格著称。周亚夫平息“七国之乱”,只用了3个月时间。以军事才能而言,肯定超过他父亲。
四、曹嵩和曹操
曹嵩就混得不错,虽然贪钱买官,但也做到了三公级别,史评其「质性敦慎,为人忠孝」。其教育理念也蛮好,曹操早年混混,曹嵩就放养,看见曹操做保安做得有声有色,立马全力支持儿子,所谓生子当如孙仲谋,为父当如曹巨高。而曹操最后的权位不是皇帝胜似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