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秀才一年能挣多少钱,为何有的秀才养活不了一家人?

Frances_qf
科举制度算得上是封建王朝时期一个伟大的发明,在科举制度出现之前,选拔人才的方式基本上是不公平的,穷人想要翻身实在太慢,一直到科举制度出现之后,穷人才有了靠着读书翻身的机会,足以见得此制度的重要性。
在科举制度中,有一群比较特别的考生被称之为秀才,古往今来,有很多关于秀才的故事以及史料记载,在诸多故事中,一般秀才都比较穷困,甚至有人说秀才就是“穷秀才”,那么真实情况下秀才穷么,一年收入有多少呢?
在很多文学作品以及故事当中,秀才都被称之为“穷秀才”,可见在一些普通人眼中,秀才其实算不上什么,可是历史上的真实情况是否如此呢?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秀才。
秀才是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特殊产物,也可以说是一个特殊人群,单纯从名字来看,我们很难理解秀才是什么样的一种存在,只有结合科举制度的考试流程,我们才能搞清楚秀才的重要性。
在科举考试当中,想要成为秀才,必须经过三道关卡方可,这三道关卡分别是县试、府试以及院试,在很多朝代,科举考试都要经历这些流程,所谓的县试就是最低级别的考试了,这种考试通常每年都会举行一次,只要是读书人都可以参加。
县试的淘汰率特别高,一般每个地方只录取一到三十人,要是遇到那些人口多的地方,每年考生就有两三千人,这种时候淘汰率高达99%,由此可见,对于大多数读书人而言,仅仅是县试这一关,就很难很难了。
在县试成功入围之后,这些考生就需要复习准备下一轮的府试了,府试也是每年都有一次,府试的考题以及监考严格程度与县试基本类似,只是难度略有不同,府试高中之后,才能成为童生,有资格参加到第三轮考试当中。
第三轮考试也就是院试了,这种考试一般都是三年举行两次,试题难度较大,皇帝也比较重视,就连学政主持都是皇帝钦命的,足以见得这种考试的重要程度了,正因为院试比较严格,所以在监考过程中,监考老师是绝对不允许考生上厕所的,一旦有考生憋不住非要上厕所,回来就要重新考试。
在如此严格的监考环境下,最终能够顺利高中之人,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秀才,你可不要小看秀才,能够顺利通过三道关卡高中秀才之人,绝对都不是简单之人,要知道整个清朝两百多年历史上,童生总数共计250—300万之间,而秀才总数才46万左右,换言之就是六个童生参加院试,只有一人能够成为秀才,再结合当初县试99%的淘汰率来看,能够成为秀才的人,已经超过了当时99.9%的读书人了,难度有多大,已经不需要我多说就能明白。
也许仅仅从数据来看,还不足以说明成为秀才的难度,我们可以结合几个实例研究一下,当年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参加了十几次科举考试,最终才考中一个秀才,就算是大名鼎鼎的曾国藩,也是连续考了七次才考中的秀才,一般人想要考中秀才,难度堪比登天了。
既然秀才如此难考,能够成为秀才的人绝对大多都是比较厉害之人,为何后人还会说秀才穷困呢?这种说法是否可信?这一点需要我们继续结合历史事实详细说明一番。
秀才真的穷么?我们可以试想一下,要是一个人经过那么多努力,最终考上秀才之后,结果却没有任何用处,是不是就只能说明科举制度存在问题了?反过来看,科举制度既然存在那么久,说明这种制度应该还是比较公平的,所以秀才自然不可能那么不堪。
要说秀才穷困,那应该是和举人相比,要是和普通百姓相比,明显秀才已经相当不错了,毕竟秀才拥有很多特殊待遇,这些待遇包括政治特权以及一些经济特权,只要把这些特权使用好了,明显一个秀才只要不是好吃懒做之人,都不会穷困的。
从政治特权而言,一个人只要成为秀才之后,就可以得到见知县不用下跪以及上堂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这些特权看似不起眼,实际上也是相当重要的,算是对一个人地位以及身份的提升,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就连见到知县都可以不下跪,犯罪还享有一些特权,需要层层上报之后方可治罪,这样的情况下,一个秀才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高人一等了,在比较重视阶级和出身的古代,这是跨越阶级的一个必经之路。
这些政治特权虽然不能带给秀才直接的经济利益,可是只要秀才能够合理使用这些特权,一样可以在其中谋取好处,这些事情在古代是比较普遍的,秀才的政治特权已经把他和普通人区别开来了。
此外就是切切实实的经济特权,成为秀才之后,朝廷将会免除秀才家中两个人差役以及丁税、徭役、拥有五十亩地不上税的特权,这些特权就是真真切切的经济利益了,单纯从差役以及丁税来说,就能省下很多银子,还能增加更多时间专注挣钱,这些都是很实在的好处。
其次再从徭役来说,古代百姓都需要服徭役,要是不想服徭役的就需要找人代替方可,找人需要花钱,这是有钱人家才能做的事情,秀才家中不一定有钱,可是免除徭役之后,秀才就有更多时间经营生产挣钱了,相当于从侧面减少赋税一样。
至于说有五十亩地不上税的特权,这就更加有好处了,古代有很多地主为了避税,就会专门将自己的田地挂在秀才名下,这样一来就可以享受五十亩地不上税以及其余优惠,秀才靠着这些挂名,也能够得到一笔钱财,这些都是相当重要的经济收入。
整体而言,古代的秀才其实生活还是比较滋润的,虽然比不上举人那般富裕,但是和大多数百姓相比,秀才已经相当滋润了,要是秀才的家中不算特别贫困,或者秀才不算特别懒惰,一般秀才生活都不会太差。
秀才算是封建王朝时期的一个特殊人群,他们比上不足,可是比下有余,远远不像有人所说的那样穷困,虽然说我们无法统计秀才一年能够收入多少银两,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他们在诸多特权的庇护下,生活不会太差,除非遇到一些极端事件,要不然秀才一生不会太糟糕,再者说了,成为秀才之后,大多数人还是想要更上一层楼的,一旦成为举人,生活更加富裕了!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的思想。

masuyama
秀才的称呼自汉代起就有。到了东汉时期,因避光武帝讳,改称茂才。汉亡又恢复秀才称号。从汉到清一千多年,秀才如果谋不到职业,是丁点收入都没有。不过到了明朝,有一种叫做廪膳秀才,由官府免费提供禄米,足以养活自身。
普通秀才自身虽没什么收入,但秀才却是一个特殊阶层,官府给予一定特权。比如普通人遇官员要下跪磕头,秀才只是作揖了事。有田产的秀才,赋税全免。如果田产多了,那省下的赋税,可不是一笔小的数目。就因为有了这项特权,以致好多秀才有了灰色收入。这项灰色收入是什么呢?如果当时赋税较重,一般有田产的农户不堪其扰,就可以带田投靠秀才,名义上为秀才家的奴仆或佃户,实际还是自已种自已的地。如果农户没投靠秀才之前,一年一亩地要交纳给官府两斗粮食(打比方),那么他投靠秀才之后,一亩地只给秀才一斗粮食。秀才白赚了一斗粮食,而农户则一亩地省下了一斗粮食,两下皆有利可图的事,他们何乐而不为?投靠秀才的农户多了,秀才也就大发了。如果没有投靠的农户,而自身又谋不到职业,又不能中举中进士,那也只有喝西北风了。

Monette
古代的秀才究竟有多赚钱,说出来你可能不相信,当然更大概率是能把你吓一跳。
我先把话放在这里,古代的秀才就算是不能赚钱,也会有很多的大户人家抢着要这个秀才。因为秀才本身就是一个得天独厚的资源,尤其是穷秀才。
咱们今天一块来看一下,在古代,如果你能够当上秀才的话,能够享受到哪些福利?同时当上秀才,是否意味着衣食无忧?一年又能赚多少两银子呢?
第1点:秀才的起源秀才的起源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历史悠久一些,他的主要关联人物是汉武帝。
大家都知道,在汉朝的时候并没有所谓实质意义上或者绝对意义上系统化的科举流程。
也就是说在汉朝的时候科举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般系统化,且中间的不可控因素更多。
那为什么在汉朝的时候就有秀才了呢?
在此之前我们要先明白一点,那就是汉朝的时候秀才的选拔机制。
汉朝的时候可不是各个地方的学生在一块考试,谁排在第一位,谁就是秀才。
不,绝对不是。
因为在汉朝还没有对应的机制出现,而真正被称之为秀才,是由各个地方每年举荐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秀才。
而这个秀才在当时的含义仅仅是优秀人才的意思。
但是到了东汉时期又出问题了,大家都知道光武帝的名字里面有一个秀才的秀字,所以在东汉时期直接把秀才改成了茂才。
只不过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更重要的是为了能够让这个话题顺利延续下去,我们在后续的筛选过程当中仍然以秀才作为主体。
大家发现没有,在最开始出现秀才的称号时,一般都是当地德高望重的人,或者就是直接由朝廷的当地负责人来负责向朝廷举荐人才。
换句话来说,这个时候人才选举的主动权没有在秀才身上,也不在皇帝身上,中间的可操控可拿捏的东西很多。
借用一句名言,那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所以在后期的时候秀才的含金量就没有那么高了,尤其是通过一些暗箱操作直接成为秀才的人也慢慢地不受重视。
再之后就有了所谓的科举制,以及一些其他的制度来方便遴选秀才。
第2点:秀才的崛起比如在唐朝的时候,科举制度已经差不多成型了,而且形成了一个体系。
在这个体系下,优秀人才需要通过考试才能成为秀才,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优秀人才更能受到国家甚至朝廷的重视。
而且在这个时候也形成了一个理念,这个理念一直传承了近千年。
这个理念是什么呢?
学而优则仕。
类似于武林外传当中的吕秀才,为了能够更近一步,竟然把自己家祖传的饭店给当了出去,还好掌柜的是佟湘玉,要不然就够吕秀才吃一壶的了。
也就是从此开始秀才算是正式崛起了。
崛起的原因也很简单:公平公正合理且可取。
在当时的秀才遴选机制当中,基本保证了优秀人才,并且极少会有暗箱操作的可能。尤其是某些官员如果真的动这方面的心思的话,可能会死得比较惨。
第3点:秀才能够享受到怎样的福利?在古代考一个秀才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如果真的能够考上秀才的话,能享受到怎样的好处呢?
好处一:可以养奴婢。
大家总会想当然地认为,如果穿越到了古代,刚好自己有点闲钱,是不是可以养很多的奴婢?
这种事情想一想就可以了,作为一个普通人,哪怕你是一个商人,家里面很富裕,不好意思,你不属于一定的阶层是没有这样的权力的。
在古代,自始至终讲究的就是阶层。
这个阶层又是什么呢?
一般是达官显贵或者读书人可以享受至高无上的荣誉。
而根据对应历史文献记载,在部分朝代上,如果一个富裕的人想要养奴婢是绝对不可能的。
一般只能偷偷摸摸或者采取其他的方式,但是一旦被人告发,后果也是不敢想象的。
但是古代的秀才可以养奴婢,换句话来说,这个奴婢就是朝廷给予秀才的权限。
好处2:可以三妻四妾。
在古代,所谓的三妻四妾,往往指的就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理论上来说,古代也是一夫一妻的。
如果普通人想娶另一个女人,要么是特殊情况且经过朝廷报备,要么你是秀才或者是读书人,读书人也会拥有这方面的特权。
所以相对而言古代的读书人会更加自由,当然更加自由也是有资本的。
因为这些读书人他们已经读出了成绩,而且会有很多媒婆把他们当做自己为数不多的资源。
好处三:可以见到官员不下跪。
如果按照朝廷的等级来划分,那么古代的秀才怎么着也是一个比九品芝麻官稍微小一点点的芝麻官。
虽然古代的秀才还没有当官,但是单纯一个秀才的称号就足以让秀才受到别人的尊重。
也正因如此,古代的秀才见到一些朝廷官员的时候,甚至见到某些特别牛的官员的时候,仍然可以不用下跪,只需要弯腰作揖即可,相对而言更有尊严。
而如果是古代的普通老百姓,见到官员之后肯定是要下跪的。
好处四:可以不加刑法。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古代,如果普通人犯了一些错误的事情,可能二话不说就得先挨一顿板子,因为按照朝廷的规章制度来就是这样的。
但是有一部分人他们是非常例外的,他们不需要挨板子,直接避免了刑罚,那这一部分人是谁呢?
答案就是秀才。
当然也不是说秀才做错了任何事情都不会受到惩罚,如果犯的错误正好是朝廷比较忌讳的,一般情况下会把秀才的身份先去掉,只要去掉了秀才的身份,之后就可以按照普通人来惩罚了。
秀才这样一个身份或者一个头衔,相当于是一个免罪金牌,只不过这个免罪金牌免不了大罪而已。
好处五:可以不用服徭役。
在这里说一下,在古代封建王朝统治时期,绝大多数人都需要服从徭役。
所谓的徭役就是给朝廷干活。
举个简单例子,比如黄河的水流比较缓的时候,就需要人来清理河里的淤泥,再或者一些其他特殊情况,简而言之,几乎每隔一年甚至半年都需要有一些人服徭役来给朝廷干活。
而在服徭役的时候,秀才是完全可以避过这个环节的。朝廷让你干活你完全可以不用干,为什么?因为你是秀才。
而且不单秀才自己可以不用服徭役,甚至还可以给家庭减少服徭役的名额。
比如自己家里面需要有两个人来服徭役,但是因为自己是秀才,所以家庭里面不需要任何人来服徭役,而这个无上光环就已经让人羡慕万分了。
好处6:可以免交赋税。
这一点显而易见,古代普通老百姓种田是需要拿出其中的1/10或者1/20的收入来交纳税赋上缴朝廷的。
可是作为秀才是完全不用的,甚至在某些朝代对于秀才简直是宽容到了无限,如果这个家庭里面有秀才的话,那么整个家族都不需要上缴税赋。
当然这种时代比较少,一旦真的出现这种情况,那么秀才就成了香饽饽,当地的豪绅或者世家大族,都希望能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个秀才,然后以倒插门的形式完成婚礼。
因为只要这样做每年就可以节省很多的银子。
当然古代的秀才除了上面这些特权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社会的认可。
换句话来说,秀才的身份地位是基于整个社会对秀才的认可。如果不认可的话,那才会出大问题。
也正因如此,秀才是很多读书人一辈子的梦想。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一下武林外传当中的吕秀才,真的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落魄吗?
恐怕未必吧。

穆
养不活一家人是不可能的,最简单的例子,府试需要秀才做宝,一个秀才可以给五个童生做保。这个名额一个可以收银2-5两。旱涝保收,自家不用交田税,自己不用服劳役。这都活不下去就矫情了,名次好的秀才叫廪生,国家每个月还给肉油面银钱补贴

天生摩羯女
但凡我们在古代文学,影视作品中,只要有秀才出现,不是酸秀才就是穷秀才,这是因为他们通过科考只取得了名份,放在眼下就是免强过了大专线,却又没被录取,所以找不到工作。秀才的段位很尴尬,既进不了朝庭吃不上奉银,也不被乡里县里的衙门看好,做不了部门公职。所以,秀才一般是没有地方发工资的,如果有,也是政府部门临时需要秀才写些东西(比如年终总结,申请报告)给一点儿酬劳碎银。那秀才指着什么活着呢?摆摊儿帮乡亲写个状子,家信,年下写个对联,结婚写个喜字,分家帮助写个财产清单,离婚写个休书等等,一些地方文化传承也靠秀才采风创作,像编个山歌唱个小曲儿什么的,他们都轻车熟路,手到擒来。因为腹有诗书,识文断字,一般秀才都不做体力活,所以家中断粮也是常有的事,但因为乡里村里文盲多,他们还是受人尊重的。

adaoyi
谁说秀才养不活一家人?秀才虽然没有功名但是在一个县里也算是士绅阶层!秀才拥有见县官不跪的权利,秀才还免除税赋免除徭役等特权。秀才虽然不可以直接做官但是可以为吏,官吏官吏,官和吏是一家的。秀才还可以帮人写状纸代为申冤,秀才还可以教本地富户人家子弟读书,结识富家子弟。
综上所述秀才可以认识官老爷,又可以认识本地豪绅,还可以帮助街坊四邻。所以秀才在本县还是很吃得开的,有了这些关系四下活动,能不能挣钱就看本事了。总之秀才在一个县也算上层人物,只要不是天下大乱,肯定不会饿肚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