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地阅读古籍,大神们是怎么做到的?

古籍蕴藏千年智慧,可以说是挖不尽的宝藏。无论是学文,学史,学医,学易,都必须研读古籍。那么作为一个门外汉不禁要问各位大神,是如何从小白到学通学精古文的呢?(是不是大都是从小对此有即所涉猎?)作为一位母亲该如何引导孩子爱上古文?仅从诗词入手吗?(感觉诗词和古文之间的跨度相当之大,这也是为什么当年高中对古文头疼的原因啊!)
提到的作品

[作品]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分“道经”“德经”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它不仅是道家(包括道教)代表作,而且还被尊为诸子之首、万经之王。《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多字,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哲学、政治、军...

张景、张松辉

[作品]说文解字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学源的字书,也是流传最广的中文必借工具书。 《说文解字》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学的成果,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访不可缺少的桥梁。...

许慎

[作品]左传

本书为“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史学名著卷”中的一本,该卷包括《左传》、前四史及《资治通鉴》,它们是中华史学的精华,认识历史,当从此着手。本书是为普通读者提供的一个《左传》选本,所选篇章或长或短,基本上囊括...

左丘明

[作品]爱莲说

「我寫《愛蓮說》完全是因為有話要說。不過倘若仔細思量,情況或許兩樣,因為有許多話其實不必說,如果一定要說那就應該好好的說。」

钟玲玲

最新跟帖
沙丁鱼会笑

沙丁鱼会笑

看头条

verdell

verdell

就是多看。

其实有个小诀窍,把《左传》读熟读透,阅读一般古文不会有太大障碍了。

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必要。专业人士是为了研究需要。普通爱好者没必要花太多时间在古文上面,太费时间,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对于现在人来说,花再多的时间在古文上面,也比不过古代普通一个读书人。

再也不放开你

再也不放开你

每天读,当然我是学这个的

yifanbear

yifanbear

无障碍阅读古籍,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的,古文从语法到字义大多都与现代用法不同。

卓小胖

卓小胖

从古文观止开始,找本带注解的看

科仔_cola

科仔_cola

先从识字开始吧!这个字可不是现在学的简体字。学校里也没教过文字的起源,就这样简单教一教字的笔画,一扫而过,直接就和原古的密码断层了!我一直认为没有好好系统学过文字演变过程的,都不算是上过学!所以想阅读古籍之前,先从文字学起。《说文解字》、《文字蒙求》、《千字文》繁体字版,都是入古汉语入门基本功!

狐小妖f

狐小妖f

无障碍地阅读古籍?有这么轻松吗?兴趣爱好是天分,勤奋好学是关键。循序渐进,慢慢积累消化,所谓温故而知新。

budingnan

budingnan

这么说吧,很少有人真能做到无障碍阅读古籍,很少。

古文言是越往前越难懂的,越靠现在越简明。

可以这么说,明清的文言书籍,你确实可以做到无障碍。这个需要你记忆大量的实词含义,熟练文言文句式,大量阅读,大量翻译,你就可以做到无障碍阅读。一个正常学习的高中生就有这水平。你把文言文进行一定程度的扩充就是现代文的意思,基本可以做到一遍过。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再往上到唐宋就有点不同,有一些吃力,但你也能勉强去读,可能不是太顺畅,但能连蒙带猜读个八九不离十。有时候即使不太明白,你联系一下上下文,想象一下,用逻辑一推,也能明白。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那再往上呢,汉朝时候的呢?还可以靠自己的脑补来理解文意吗?很明显读起来已经很艰涩了,需要相当程度的文言修养,才能在反复阅读之下融会贯通。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而到了先秦的文言,你就别指望能一遍读懂读通。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蚤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

为了节约书写,古人能简则简,省略了很多的句子成分,句式也和现在的大不相同,书面语和口头语是两种不同的形式,你要想顺畅阅读,就得像古时候的文人一样有文言思维才行。而这还不一定够。

即使是古人自己,阅读起隔的比较远的前人的文字也会比较吃力,他们也会误解前人的意思,更别说现在的我们了。

像《道德经》这样的微言大义型著作,一百个专家一百种解读,连翻译都不能统一。所以说,无障碍阅读古籍,这真的是胡话了,历史学家们读古书的时候,遇到读不懂的,还得从其他书里推敲校正,何况普通的学者呢?

张小胖蛋蛋

张小胖蛋蛋

我也是羡慕嫉妒恨的想知道啊,我想大神之所以能成为大神,可能都是些天赋异秉之人吧?我读现在的很多东西都觉得障碍重重。

harry_yu_wang

harry_yu_wang

自己系统读古文较少,但喜欢经典的古文。如:王勃滕王阁序、范仲淹岳阳楼记、韩愈师说、进学解、马说庾信《枯树赋》、欧阳修醉翁亭记、刘禹锡陋室铭、周敦颐《爱莲说》、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都是先听朗诵,后背诵,慢慢理解其意,本人十分喜古文句子的精炼,达到一字不能改动。还有知道好多成语的以及词语出处,使用时不会用错,受益匪浅。现在一直喜欢多读古文。

超级神奇蓝皮鼠

超级神奇蓝皮鼠

我现在基本能无障碍地阅读古籍,但我不觉得自己是大神。

这个并不神秘,秘诀就是卖油翁里说的那句话:“无它,唯手熟尔。”

我个人有学英语和学古汉语的经历。感觉两者差不多。实际上,学古汉语比学英语还要容易些。

因为现代汉语,也是从古汉语演化过来的,没有文化障碍。

港澳台同胞,学古籍容易一些,因为他们学的是繁体字。从繁体字,能发现对古籍里蕴藏的文化传承脉络更清晰一些。

大陆同胞,因为学的是简化字,学古籍,就有可能感觉到文化跳跃。

但是也没啥。

学好古籍,首先要兴趣先导。没有兴趣,学古籍就会觉得很难熬。

一但有兴趣,你就会看到古籍里附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智慧,就会乐此不疲。

古籍里有不少生僻字,通假字。同样的字形,古今含义有变化。

但看的多了,一回生,两回熟,辨认和阅读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吸收知识的速度也会加快,乐趣也越来越大。

学古籍,可以借助古汉语字典。

此外,很多古籍是文白对照。你可以先通读一下白话翻译,再通读一下古文后面的字词注释,然后再读古文原文。可以将重点字词注释做笔记积累,个人体会,这样学习古籍进步快点。

一个字,一个词,一段话,一篇文章,一本书……重复研读,逐步积累。阅读速度越来越快,理解越来越轻松。

慢慢你就会发现,阅读古籍,对你已经不是炫耀和装13的需要,而是发自内心的需求,有强大的内生动力。

因此,等你有了一定量的积累,你就会发现,无障碍阅读古籍,是量变到质变,自然而然达到的过程,真的没啥大神的。

@禾麦文化

鹰隼传奇

鹰隼传奇

一由浅入深,20年。二坚持不懈,40年。到了我这岁数,障碍也依然存在,但是很少了。

ping_ping

ping_ping

就说一句话:需大善知识示导见性。这是最快最直接的办法。

白白白需努力

白白白需努力

这个多下功夫才行啊[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熊猫左左

熊猫左左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