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地阅读古籍,大神们是怎么做到的?

提到的作品

[作品]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十三篇涉及军事理论、实践各个方面,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深邃富瞻,逻辑缜密严谨,既是我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又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杨炳安先生的《十一家注孙子校理》为底...

孙武

[作品]史记

“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 该书简介:《史记》为其中之一。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

司马迁

[作品]浮生六记

独家全译全注插图珍藏版

沈复

[作品]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我国清初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小说近500篇,或讲民间的民俗民习、奇谈异闻、或讲世间万物的奇异变幻、题材极为广泛。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异彩纷呈的艺术形象,作者蒲松龄一生科甲不利、生活清...

蒲松龄

[作品]西游记

古典小说《西游记》共一百回,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是主要人物。第一回至第十二回主要讲了孙悟空的出世和大闹天宫、唐僧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一百回是全书的主体,写孙悟空皈依佛门,徒弟三人保唐僧西天取经...

吴承恩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文学巨著,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颠峰之作,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曹雪芹

[作品]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中国小说史上少有的几部出类拔萃的巨制之一,是唯一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讽刺小说。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儒林外史》的评论,至今看来,仍是最准确、最切中肯綮的:“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

吴敬梓

[作品]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是清康熙年间吴乘权、吴大职编选的一部古文读本,凡十二卷,收录自先秦至明末的散文二百二十二篇,每篇都有注释和评论。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看乐舞《韶�》时,以为尽善尽美...

吴楚材

[作品]左传

本书为“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史学名著卷”中的一本,该卷包括《左传》、前四史及《资治通鉴》,它们是中华史学的精华,认识历史,当从此着手。本书是为普通读者提供的一个《左传》选本,所选篇章或长或短,基本上囊括...

左丘明

[作品]鸿门宴

本书内容丰富,希望您能喜欢。

郭德福

[作品]资治通鉴

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从三家分晋一直到五代十国,十六个朝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全书分二百九十四卷,共有三百多万字,取材十分广泛,历史资料十分丰富。《资治通鉴》刻...

司马光

最新跟帖
ranzaideng

ranzaideng

我读古文出现质的飞跃是坚持读资治通鉴。一开始也是生涩难懂,就自己读原文,一边自己翻译,写下来,到一定程度豁然开朗,从此没有障碍,包括读十三经,佛经等等,只需要看看古人注解即可。当然,在读资治通鉴前也有一定的古文基础,但仅仅学过一点文言文语法,是不够的。也有人熟读古文观止,甚至背几篇,也会获得相同效果。总之,要选一部自己喜欢的大部头,坚持读下去,会有收货。

容夭夭

容夭夭

我能做到无障碍阅读大部分古籍,我指的大部分古籍是指“二十四史”,各种古人的笔记。要是用典的古诗文,我就不懂了。但我不是大家口中天赋异秉的人,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的再也不普通的人。

我能弄懂古文,只能说是习惯使然。初一时,家里有一本《说岳全传》我看完了。初二时学校图书馆里有《三国演义》,以班级为单位借,结果班上没人愿意看,只有我看完,目的很简单,语文老师出的题有《三国演义》的。我看《三国演义》时,同学还问过我,“文言文,你看得懂?”,我没回答,因为在我认识中,《三国演义》不算文言文。

然后是高中,我记得很清楚,在学校大门外,一个盗版书摊有一本厚书——《史记》,只要十元钱,我买了,全文言文版,连注释都没有,当时的是我应该是看不懂这种程度的文言文的。

买它,只有一个目的——装X。因为在这之前我已经读完《水浒传》与《红楼梦》,觉得是时候应该再深入一下了,就买了。另外就是我们语文老师天天说《史记》被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结果拿回来一读——天书,十成只能懂一成,还能猜懂二成,直接扔一边,不看了。

我能再拿起它读,有二个原因,一是高中是封校制,除了周日半天,加上一月二天半,其它时间都在学校,我很无聊,无聊时旁边只有这一本《史记》;另一个是,课本中有《鸿门宴》还有陈胜吴广起义,我很好奇后面的故事。

当时的十元时对于高中生还是挺多的,我舍不得再花钱去买另一本书,也舍不得扔掉《史记》。

就在这半年里,我生啃《史记》,连蒙带猜,大概能基本读懂《史记》里的故事。从这之后,文言文中只要不是什么名词,典故,我大概能读懂,后面什么《资治通鉴》《左传》我也找来读过,这几本能读懂,但我没耐心读,因为他们尽是什么丁辰寅卯,然后记录一条事件,而且前后文没什么关连,今年发生什么,明年发生什么,里面的人名出现一次,下一次就不知道出现在那里。

毫无阅读感。

当时的我,还是觉得《史记》好读,列传,本纪都有主人公,像一个一个故事,有头有尾。

后面我才弄懂这是纪传体,与断代体是不一样的记述风格。虽然语文老师强调过《史记》是纪传体,我仍不明白什么叫纪传体,只记得《史记》填纪传体有分。

史记》一过,后面就是一通百通了。

我的建议是,想学文言文,得一步一步来,当然载体必须是故事,精彩的故事,才能吸引人。先白话文言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是上佳之选,然后是明清时代的笔记,这里我推荐清朝沈复的《浮生六记》,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再视程度读《史记》,别选白话文,一定要选文言文,没有翻译,最多带注释。

史记》是我读过史书中最像小说的,可读性与趣味性最强的,没有之一,如果史记过不了关,其它的就别想了。

Jcccccc_抽

Jcccccc_抽

高中之后,就没看过古文的我,最有发言权了。

首先声明,我不是大神,只是能读下去经典古籍的普通人一个。

后面因为啥事捡起来的呢?是因为别人推荐我《孙子兵法》是经典中的经典,但凡有创业想法的人,都值得一读。然后原版我也看不懂,就看华杉讲透〈孙子兵法〉,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古籍的阅读之路,读华杉讲透系列。

我知道自己底子薄,于是就那离现代比较近、篇幅短的读起,《阅微草堂笔记》、《聊斋志异》,这些读完之后,有了基础打底,然后就读《古文观止》,读《古文观止》,也是倒着读,从最后一篇读起,再读倒数第二篇。读的差不多了之后,就花了差不多三年时间,读完了《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三百多万字,读下来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现在在读《史记》,读了一半,因为工作原因,近乎停滞。不过计划今年读完。

我的经验是:先读简单,离咱们朝代比较近的,再读离咱们朝代远的,长篇的,这样你读着不累,也更容易坚持下去。

球球

球球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对于学生来讲,学文言文,主要是个“学会”的问题,而不是“学好”的问题。具体说就是,大家对文言文很陌生,冷不丁拿出一段文言文让你阅读、标点、注释乃至翻译,都觉得手足无措。这个时候,绝对不是读《古文观止》的时候,因为《古文观止》内都是名篇,那是需要你很有文言文基础后仔细体会语言之高明的时候用的,不是用来进行一般的古文入门用的。我女儿高中时文言文很弱,我就每天在她放学回家后,拿出一篇《聊斋志异》内的故事,让她读,然后让她说出哪句不懂、那个词不懂,我在旁边给解答。大概读了60 多篇吧,文言文基本就过关了,她高考时语文成绩还挺好的。为何要读《聊斋志异》呢?因为该书的很多故事短小精悍,且是叙述性的、非议论性的,这就容易让孩子读进去,这点要比《古文观止》强多了。

张帅康

张帅康

长期积累,就像认字一样,储备多了

小co小co

小co小co

或许我的经历可给些参考。

我从小爱看书,小学就看完初中语文课本;初中看武侠,金庸武侠书有一定的帮助;高职时基本是一月看完,然后就看课外书。假期读古文观止、名著、诸子,看其实看的并不多。

十年前买的史记精简本全文言,一直没读完,小部门没读。不是不懂,是实在欲望太多,懒得看。但其实也有许多不懂,可硬着头皮,连猜带蒙也能读下来。

真正开读是在三年前,开始读宋代的著作,如荆公的文集电子版、涑水见闻等,宋时的文章好读,不要白话不要注释都能懂,这个打下了基础。真正开始攻文言,第一本《汉书》全文言无注释无白话。边读一遍,二遍再边查边读(网上有电子版),之所以这样一是精读,二是验证自己不太懂的地方,猜的对不对。

到现在:汉书读过二遍、后汉书读过一遍、三国志一遍、左传四遍。

不敢说是大神。即使左传,再读一遍,仍是许多地方还要借注释或苦想。

这个和英语学习一样,要靠大量阅读、通读带猜、注释多看,或者你再写写。我现在就爱用半文言写文章。

读古籍,若非专业攻习,重点就要放要看人事上。所以熟读并不重要,关键是肯不肯看,看多了自然就熟。

朱宁MICHAEL

朱宁MICHAEL

无他,唯眼熟耳!

囧小雲

囧小雲

见多识广

小lily

小lily

记住,知识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没有人说是几天就可以无障碍的阅读古籍,能做到这点,必然有一个积累的过程。

对于古籍的阅读,个人建议从后往前。如今的普通话就不用说了,普及这么多年,听说读写还是没问题的;再往前推,就是民国时期白话文运动时期的文章或者事迹了,这个时期的作品跟如今的普通话有点儿差别,比起文言文但好理解多了,属于一种过渡;再往前的明清时代,尤其是清代,其文言文还是很好理解的,毕竟距现在不是很远;再往前,或者说越往前,古籍的阅读难度越大,于今天文字的意思差距越大。

总之,只要你喜欢这个,并且经常看古籍,或者说文言文的文章诗词,阅读能力一定会逐渐提高的。都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想要当大神,老老实实看书学习吧,其他的都可能错付,但知识终究是自己的。

冬瓜

冬瓜

兴趣使然+熟能生巧。

建议从古代经典,现代文学到古文的过度两个方式的学习进行。

题主提到了高中,那对高中的学习方式、体系、内容都有点儿印象,建议捡起来。学生时代的教材是经典中的经典。

暖糖

暖糖

大神怎么做到的,不知道!!!俺初中肄业,就是多读。读不下去,就吟唱。诸子百家,二十四史,通通拿下。

小梁

小梁

没有十几年的扎实功底就不要想了。

古代人为了无障碍阅读,从小下童子功,基本就是靠背,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要背,史记汉书也要背,完全不理解,硬背那种………一路往下背。背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记住内容,也是训练你的背诵能力。训诂也得练,各种典故大部头也都得看,总之总是玩命读书。

一路下来,估计用十年八年算少的。现代人没有背古文习惯,会耗很长时间。

LM2577

LM2577

只要下工夫,没有读不懂的,甚至可以写古文,看我写来:天下之竹,潇然可爱者,余宅之西南是也。竹唯数十竿,盖小也;自成林,削拔三丈余。自春以来,笋未发一箨,竹老叶密而已。须尔风来,簌簌如涛;夜而愈盛,如听兵戈。阴雨俯啸,忧而犹奋;林浅匪鸟,偶然一过。晨而清赏,有露凝翠;幽月发辉,吟怀独造。每于细叶窥容,知嫦娥尚好;于月满看桂,听吴刚斫斫。斯怀不展,近端阳而感屈子沉石;洞庭波老,见木落以察湘妃竹斑。至若大泽龙蛇,斯无所怪;湫隘嚣尘,无碍所居。余无大志,幸无壅闭湫底,保其体肤而已矣。

——小竹林记

暴风風暴

暴风風暴

一个文学大师的徒弟说,第一次见他导师,导师给了他一本说文解字,让他回去标注标点符号。他回去照做。第二次见导师,导师随手把他标注过的说扔进字纸篓,又给了一本说文解字,再标。第三次以后,导师说,咱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呲牙]

赖文娟LWJ

赖文娟LWJ

古籍浩如烟海,普通人望而却步,搞古籍研究的也不能说无障碍阅读。古文里经常是一个字好几个意思,这就需要查字典,翻资料结合当时的环境氛围去理解阅读,比较生僻的字词,专家学者也弄不准,存在争议,实在没办法蒙一个,也是有可能的。

熊猫左左

熊猫左左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