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地阅读古籍,大神们是怎么做到的?

提到的作品

[言情]世家

世家之人,不得入世。

青青子吟

[作品]史记

“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 该书简介:《史记》为其中之一。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

司马迁

[作品]浮生六记

独家全译全注插图珍藏版

沈复

[作品]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我国清初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收小说近500篇,或讲民间的民俗民习、奇谈异闻、或讲世间万物的奇异变幻、题材极为广泛。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异彩纷呈的艺术形象,作者蒲松龄一生科甲不利、生活清...

蒲松龄

[作品]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分“道经”“德经”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它不仅是道家(包括道教)代表作,而且还被尊为诸子之首、万经之王。《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多字,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哲学、政治、军...

张景、张松辉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文学巨著,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颠峰之作,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曹雪芹

[作品]山海经

《山海经》是一部想象力非凡的上古百科全书,这一部国际通行的学科划分带来麻烦的奇书,当代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使它对号入座。它不属于任何一门学科,却同时又属于所有学科。这部宏大奇瑰的神秘著作,彰显了人类对自...

倪泰一,钱发平,

[作品]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是清康熙年间吴乘权、吴大职编选的一部古文读本,凡十二卷,收录自先秦至明末的散文二百二十二篇,每篇都有注释和评论。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看乐舞《韶�》时,以为尽善尽美...

吴楚材

[作品]左传

本书为“中国家庭基本藏书·史学名著卷”中的一本,该卷包括《左传》、前四史及《资治通鉴》,它们是中华史学的精华,认识历史,当从此着手。本书是为普通读者提供的一个《左传》选本,所选篇章或长或短,基本上囊括...

左丘明

[作品]博物志

《博物志》内容简介:他大清早从床上跳起,只在神志爽朗,心头清净,身子轻得好像夏衣一般的时候才出门。他一点儿吃的东西也不带。一路上,他饮着新鲜的空气,大力地吸着健康的香味。他把猎具留在家里,他只需把眼睁...

勒纳尔

[作品]聊斋

《聊斋》是本具有异常丰富文学想像力的书,作者借狐仙鬼怪的故事来反映人生百态,或是宣传道德教化、揭露科举制度弊端、严厉批判地方恶霸,或是歌颂纯真爱情,故事丰富、谐趣,也很吓唬人!喜爱看千奇百怪故事的朋友...

蒲松龄

[作品]鸿门宴

本书内容丰富,希望您能喜欢。

郭德福

[作品]酉阳杂俎

本书不仅包括本色当行的志怪、传奇,也包括杂事、琐语,乃至于考证,似这般熔诸体为一炉的书,也只有“杂俎”的称呼才可以当之。

段成式

[作品]三国志

《三国志》(上下)(图文珍藏本)(精装)图文珍藏本兼具普及性和学术性,其文字,仍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了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清同治六年金陵书局活字印本、清光绪十三年江南书局刻本等旧刻本和以中华书局标点...

陈寿

[作品]资治通鉴

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从三家分晋一直到五代十国,十六个朝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全书分二百九十四卷,共有三百多万字,取材十分广泛,历史资料十分丰富。《资治通鉴》刻...

司马光

[作品]易经

《易经》内容简介: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铸就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养育出光耀世界的伟大圣哲,留下了影响世界的不朽经典。《易经》是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血脉,是我们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珍贵遗产,是我们历经辉煌和...

梁国典

最新跟帖
_一行走中的冰

_一行走中的冰

我在读高中时,非常喜欢过秦论,虽然文中有很多生僻字,但经过努力,我还是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

虽然能背诵,但文中很多字句的含义,对我来说还是模糊不清。好在当时的课本页脚都有注解,我就反复地看注解,弄清楚每个字词的含义。

高中的文言文大都是从《史记》,《左传》,《资治通鉴》等古籍中精选出来的,将高中课本中的文言文精读,熟读,甚至大部分背诵下来,文言文这一关基本就过了。

好在我的语文老师非常喜欢读《三国演义》,要求我们全班同学人手一部。而且要求我们通读后,试着用半文半白写作文。这个要求还挺高的,但我努力照做了。但我对《三国演义》里描写诸葛亮太神了,就像无所不知的神仙一样,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我怀疑,但却不敢反问老师。便去图书馆借了一套《三国志》阅读。

因为有《三国演义》打底,对三国人物比较感兴趣又熟悉,读《三国志》并不困难,实在弄不懂的字词,查一下注解就是了。

高中课本有一篇叫《鸿门宴》,课文下边的注解说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因为课文实在太精彩了,我便去图书馆借《史记》阅读。史记的列传故事非常精彩,我读了一遍又一遍。读懂了列传,再读《世家》,然而读本纪,最后再读其它篇章,反正就是把《史记》当小说反过来读,我也记不得读了多少遍。我现在家中还有三套不同版本的《史记》,经常翻阅。

后来读《汉书》就不用看注解了,因为《汉书》大部分章节都是与《史记》重复,有的甚至是照抄的。

有了上面三本古籍打基础,再读《后汉书》时,就更轻松了,基本上不用看注解了。

到社会工作后,知道伟人毛泽东读了十七遍《资治通鉴》,心底认为这一定是一本好书,便买了一套。

哈哈哈,你猜怎么着,这时看《资治通鉴》就感觉有点像看白话文一样了。

无它,因为有了一定的文言底子,又加上是宋代人写的,离我们年代越近的古籍用字越浅显明白。

有了前四史打底,再看一些巜拾遗记》《博物志》《酉阳杂俎》等古籍就基本上就没有障碍了。

当然对《尚书》和《易经》这些关于上古时的典籍,文字晦涩,要想读懂就得费很大功夫才得。

就看你用心或专心的程度了。广西有一个年轻小伙子,仅初中学历,我看他解读《易经》却是头头有道,让我佩服。[作揖][作揖]

一句话,无障碍地阅读古籍靠的是日积月累,而且对阅读古籍有兴趣。我能做到,你也能做到,大家都能做到。只要用点心,下点功夫,普通人都能做到,并非什么大神。


不离不弃

不离不弃

无障碍阅读古籍,这个标准是非常高的,做到任何古籍阅读都无障碍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我们只要能做到对我们有帮助的书读起来无障碍就可以了。当然研究古代文化的专业人士不在讨论范围内。

根据自己目前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阅读古籍的水平是可以明显提高的。

初中毕业的孩子,如果语文课认真踏实地学了,课本里涉及到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文化常识足以满足阅读明清小品文的需要了。当然,肯定会有一些当代不常用课本里又没见过的词语,这时我们要利用古汉语词典这类工具书,结合译文把意思搞明白,然后记到本子上,积累下来。

初中生也可以通过京剧戏词积累一些古代人常用的词,例如京剧经典剧目《红娘》里,“夤夜深入闺阁家”中“夤夜”,就是深夜。“燕侣琴俦今已就”中“燕侣琴俦”用来代指恩爱夫妻。

中国古代戏曲是个取之不竭的文化宝藏,年轻人真的有必要从中吸取精华。

推荐初中生读读沈复的《浮生六记》,如果初中毕业读这本书基本无障碍,说明古文基础已经相当不错了。

高中三年对古文的要求又上了一个台阶,要求背诵的篇目也大大增加。古文学习和英语学习有共通之处,每天抽出半个小时大声朗读课外选出的经典篇目,把最吸引自己的句子背下来,时间久了,语感也就出来了。

高三毕业,能顺畅阅读《聊斋志异》以及前四史,学习目标就算超额完成了。

到了这个阶段,如果想要继续精进,那就要达到历史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水平了。古代典籍中先秦诸子百家的哲学论著和屈原的作品都是非常难懂的。如果不是专业人士,靠业余时间专研困难有点大。

这个阶段,慢就是快,遇到问题多查找资料,一天有可能只能啃完一段,但是坚持啃完一部著作,会有打通任督二脉之感。再读其他著作,会轻松不少,坚持读完五六本,其他作品虽做不到完全无障碍,理解个七八成是不成问题的。

能做到这个境界的,要么非常热爱中国古典文化,要么为写古代小说积累素材,带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去学习,效果才是最好的。

最重要是要明白自己读古籍的目的是什么,根据自己水平选择合适的书籍,就像武侠小说中修炼武功一般,一阶段一阶段练下去。

学习古文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古人的智慧,中国古籍汗牛充栋,是读不完的,找到自己的兴趣点,选择性地读即可。

ZingChou

ZingChou

古文文字深古奥,晦涩难懂,但是咱们古代的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是靠其传承的,如果能自由地阅读古文,那将是知识海洋的一种无与伦比的畅快感。

伊人如是

伊人如是

喜欢阅读有一定基础的人,应该做到不求细节精准,大致读得通文章;或者说借助工具书可以基本上读得懂。

这不叫大神,这叫理所应当。

合格的中学生就肯定能做得到。

kitty

kitty

我是平时写些“诗词”,

后来背诵了《道德经》,

并囫囵吞枣了《尚书》,

再然后熟悉“孔孟”著作,

最后看王力“古代汉语”,

于是一通百通皆“白话”!

给我一分安心

给我一分安心

读古文,要有决心、耐心、恒心,缺一不可。拿着古汉语词典,逐字逐句读熟搞懂,没有十年功夫,读通《史记》、《汉书》,先秦的东西,你是读不懂的。

丹丹丹丹丹什么丹

丹丹丹丹丹什么丹

多读书

kuangyekailun

kuangyekailun

古文也是汉语,有什么可难学的呢?不过就是用字用词与当代人不太一样,那么只要掌握了古文中的常用词,读懂古文文言文,其实并不是太困难的事。

我个人学习古文的方法,是阅读那些有故事、有剧情的文言文作品,从中发觉掌握古人用词的方法规律,再反向运用到其他文言文作品当中。

有故事剧情内容的文言文,例如《山海经》,或者普及度更高的《聊斋志异》。

聊斋》和《三国演义》《红楼梦》可不一样,别看都是明清时期的小说作品,四大名著可都是白话文小说,其写作方式很现代汉语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当代人阅读起来基本没有什么障碍。

而《聊斋》就不一样了,《聊斋》也是小说故事集,但作者蒲松龄,是用纯文言文的方式写出来的,与当代汉语截然不同。

且《聊斋》的故事情节很有意思,读《聊斋》来学习文言文,真的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将《聊斋》的文言文的原文,亲自动手翻译成当代白话文,不用多,只把聊斋卷一的四十几篇全都翻译完喽,那文言文的规律也就能掌握一多半了。

D_花花

D_花花

古人也做不到啊。没人能真正的做得到。要是有人可以无障碍的阅读古籍,那么就没有“历代百家注”之类的东西了。

飞蛾扑火

飞蛾扑火

多读,没有什么技巧。要说技巧就是每个字都有自己的意思,没有废话。

看多了古文之后,你会发现现代文写的东西废话太多,还不押韵,浪费时间。

陈小二丶

陈小二丶

我是先粗读一遍,然后再细读一遍。

后知后觉1087

后知后觉1087

想要无障碍阅读古籍,只有一个办法:多看!你阅读现代文章一样也是从吃力岛熟练的。

gryffindor

gryffindor

古籍,古文,古诗,古词都是中华灿烂文化瑰宝,淵远流长,有深刻的背景,深厚的内函,不同的风格,对现代人来说,由于知识不断更新,科学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在竞争如此激烈,工作,生活压力都很大的现代社会和对世界的融入,对古藉,古文感兴趣的已不是很多,也无暇顾及,因此喜欢就去学习,了解,最好的老师是各种注释,开始你可以前后句,前词后语联起来读,来理解,慢慢入门,再到熟悉和精通!

逍遥七星

逍遥七星

本人对这样的人很是羡慕。

这样的人应该也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家庭或者家族里面有研究或喜欢古书籍的人员,从小耳濡目染,知识是长年累积的,再有点天赋,估计也要十多年的功底。

mx

mx

完全无障碍阅读所有古籍是不现实的,秦汉之前有先秦,先秦之前有三代,甲骨文已经是很成熟的文字,之前还有更古老的文字,文字一直都在变化中。三代、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和现代,汉字和语言文学都有不同的特点,词汇是不断地丰富的,词义也都在变的。而且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医卜星像各方面都有。学海无涯,而人生而有涯。

但要把文言文学的好一些,还是可以推荐几部书的。

首先是工具书,说文解字。

其次就是《古文观止》,是非常好的课本。

再有可以从接近白话文的书看起,比较容易看懂。半文半白的《三国演义》、清代的《聊斋》都比较容易看懂,也比较能引起一般人的兴趣。

学完这些,就可以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古籍来看了。经史子集,医卜星相都可以。但建议先不要看先秦以前的,先秦以前的基本都是经典,但有点难看懂,现在的译文,正确性大都也是有争议的。需要自己用心去悟。

汉语的发展阶段,文字有鸟虫文、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简体字。文风可分为三代、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和现代。文字不说了,说文风。先秦以前,一字一意,汉以后开始有词组,到宋时,两个字组成的词,四个字的成语,已经出现得很多了。到元时已经出现白话文,后面就有了大量的白话文小说。

所以,先秦以前的经典难看懂一些。汉初对大量典籍进行了整理,汉语得到很大发展,这时候的语言还是很朴实的,已表达为目的。魏晋南北朝开始追求形式上的完美,于是在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骈文,到唐诗为形式上的鼎峰。追求形式的完美,是脱离日常说话的。然后,唐宋八大家倡导回归秦汉的朴实,文章又开始向日常说话靠拢。从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文章越来贴近日常,越来越贴近底层老百姓的日常说话。。

熊猫左左

熊猫左左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