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多是短兵相接,打起来会害怕而逃跑吗?

最新跟帖
回到拉萨2008

回到拉萨2008

古代战场与现代战场直观感受上最大的不同就是直面血肉横飞残肢断臂的巨大心理冲击,因此士气极为重要。这也就是古代一支军队伤亡破三成还能不溃散就可称为铁军的原因。

因此古代统军将帅要解决的问题不仅在于如何歼灭敌人,更在于如何保证己方士气。高昂的士气主要依靠五个方面:经验、纪律、指挥官、战术和后勤。

其中可靠的后勤是贯穿战争战役始终,维持部队士气的前提,基层官兵丰富的作战经验和严格的纪律是战场上临阵不乱的基础,良好的战术是发挥士气的放大器,而优秀的指挥官则是提振军队士气的灵魂和核心。

后勤的重要性无需赘言,东西方对于辎重给养的重视基本相同,哪怕置身死地,哪个当兵的不想死前吃口饱饭呢?阎王不使唤饿肚子鬼,使唤不动。同样这也是古代的国战双方都追求速战决战的根本原因,拖战日久,人吃马耗是个天文数字,供应一旦出了差错,短短几天前线就不战自溃。所以袁绍一听说孟德小儿焚了乌巢,急火攻心之下立令张郃、高览猛攻曹营,人一听乌巢没了,这不得饿死?旋即转投曹营,而后胜负转分,攻守之势异也。

而基层官兵的经验和军纪同样也是决定士气的重要因素。古罗马是最早建立职业军制的国家之一,罗马军团能包打天下的关键就是拥有一支久经战阵的老兵队伍作为骨干,同时保留了残忍的十一抽杀律作为对临阵脱逃者的严酷惩罚。下图是古罗马马改前的标准步兵战线。罗马以实际人数为50-60人的百人队为基本编制,每两个百人队为一个基础作战单元——支队。两图中第一排是青年兵支队,第二排是壮年兵支队,第三排是成年兵支队。士兵之间前后左右相隔一到两米,由百人队长统一指挥调度。

青年兵装备比较简单,两支标枪一重一轻,一支西班牙短剑,一块卵形盾。如他们的名字一样,青年兵缺乏作战经验,年纪较轻,装备相对简陋。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第一次冲锋中投掷标枪,并在贴身肉搏中消耗敌人的体力。

在他们身后,由较富有的自由民组成的壮年兵蓄势以待。得益于较好的经济条件,他们可以自备较为精良的护具,但武器与青年兵基本相同。壮年兵普遍三十来岁,年富力强,有一定经验,在青年兵力竭不支的时候,他们会接替回撤的青年兵,相互配合,娴熟地使用短剑攮蛮子的肚皮。

而数量最为稀少的成年兵一般只有在某一处战线出现崩溃或者一线厮杀太过胶着的时候才会作为最可靠的救火队和一锤定音的一记重击给这场战役画上句号。成年兵装备着最精良的铠甲,手持盾和矛,和希腊重步兵别无二致。他们是最富有经验的老兵,是百战余生的活战史,是每一个都能被指挥官叫出名字的战场英雄,是行走的鹰旗和罗马军团的代名词。当这些有些年岁甚至能达到五十岁的重步兵被投入战场以后,他们坚韧如钢铁的意志和无上的勇气能带给军团巨大的鼓舞,而他们残忍高效的杀戮也能带给敌人混乱和恐惧。在罗马军团中,只要一个军团的军旗不被缴获或遗失,富有经验的老兵们依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把一群杀鸡都害怕的菜鸟带成无坚不摧的铁军。法萨卢斯战役,庞培急匆匆召集的六万新兵蛋子被凯撒从高卢带出来打了八年仗的两万人像砍瓜切菜一样撂翻,而屋大维之所以把瓦卢斯恨得巴不得能鞭尸销骨,就是因为在条顿森林曝尸荒野的三个军团是他裁军后留下的骨干精锐,被屠杀得连老兵带军旗一个都没剩下,重建都无从谈起,帝国北方的威慑力量一夜之间土崩瓦解。提比略后来杀回北方在条顿森林收拾这三个军团的骸骨时忍不住落泪,那可是帝国几十年培养出来的百战精锐啊。

而指挥官作为军队的核心,往往起到的是精神支柱的作用。上文所说的条顿森林一战,如果不是瓦卢斯自感无望引剑自戕,罗马军团也不会意志彻底瓦解,把伏击战变成单方面的屠杀。三军可夺帅没法适用于大多数情况,指挥官除了排兵布阵下达指令,也是维系部队中老兵和军官团体的精神纽带和一支军队的灵魂。一代将才大流士不也是因为慌了神调转马头驾车逃走,搞得军心大乱,才葬送了辛苦调度的大好局面,让二十万波斯大军败于四万希腊蛮子之手么。

纵观中外,个人觉得双方指挥官旗鼓相当,兵力兵器势均力敌,战术和意志不相上下的精彩交锋当属南宋抗金的高光时刻——仙人关之战。同时,这也是一场双方伤亡极其惨重,为了胜利各自无所不用其极的血战。这一战双方官兵表现出的战斗素养和战斗意志,足以刷新对宋金战史的认识。

自金南下灭北宋之后,北方抗金一线就转移到了川陕防线。守住川陕一线,退可以控遏长江,阻止金军南下之势,保住汉中蜀地的粮仓。进可以威慑金军后方,把握战略主动。所以宋金双方对这一战略要地都极为看中。金军主帅金兀术携灭辽破宋之余威,又在富平之战击溃南宋二十万大军,形式一片大好,却对吴玠拒守的川陕防线门户和尚原屡攻不下,已成心结。而川陕宣抚司都统制吴玠统兵有术,像钉在汉中大门前的门钉,岿然不动。绍兴三年,金兀术再次举兵十数万硬撼川陕防线,吴玠统兵三万拒之,次年二月仙人关之战打响。

吴玠先判断形势,放弃和尚原,退守地势险峻山高谷长的仙人关,而后以仙人关和杀金坪为核心构筑梯次防御体系,以地利弥补人数和战斗力的不足。而金兀术指挥金军在仙人关东面占据高地筑营结寨,稳步推进。金军一如既往地悍勇,率先突破了杀金坪第一道防线,为了提振士气稳定军心,吴玠将守将郭震斩杀当场。进攻第二道防线时,宋军仰仗地利箭如雨下,金人寸步难进,金兀术令人披双甲,以两层铁浮屠近百斤的重量硬扛箭矢。铁浮屠这种札甲致密严实,沉重但防护力超卓。吴玠以刀画地,亲临一线,与弟弟冒箭矢督战,退后者立斩。宋军以驻队矢维持高密度火力投射,以神臂弓轮番攒射。杀金坪上血流漂杵,喊杀与哭号震天,金军死尸相藉。虽然作风顽强军纪如铁,但死战不退之下却始终无法夺取关隘。

在吴玠面前屡战屡败寸功未立的金兀术失意之下,将指挥权交给了撤离喝。这孙子更拿人不当人,金军不单要人披双甲,彼此之间还以铁索相连,一进俱进一死俱死。在这种高压下金军依然按令照办,还顶着能贯穿数人的神臂弩攻上了宋军城头,宋金双方展开白刃战,阵线交错贴身砍杀血肉横飞,吴玠亲自督军将金军赶下城头,一战之后双方此时都已经打不动了。当晚吴玠令部将夜袭金营,扰乱金军,次日更是主动反攻,把意志已经因为残酷的战斗和更严酷的军纪绷到极限的金军彻底击溃,一战收复和尚原,金军含恨退回凤翔。

自靖康之耻起,宋军面对无坚不摧的金军向来是被砍的命。但仙人关这一仗,面对背着死命令战至一兵一卒也要登城夺旗的金军,向来以不堪战著称的宋军竟然在吴玠的指挥下硬刚数倍金军还取得大胜,足以证明士气之重要。

换个角度,金军此战表现出的稳扎稳打的态度、身披百斤重甲仰攻的体能和悍不畏死的顽强作风也着实令人惊叹,起码面对这种能把人射透了的神臂弩,我是没有勇气登城的。

huanan

huanan

守关还好,如果是打野战,没经过训练的新兵,十有八九一触即溃;经过完备训练的新兵,即使没有经过战场洗礼的,估摸着也能保持基本阵型,只要阵型不破,是没那么容易死的;至于老兵那都是可以当主力用的了。

所以看名将打仗,大多是只有几万人,却能屡战屡胜,走的就是精兵路线。一个是新兵上场犹如炮灰,可能还会扰乱节奏;二是,局部作战就算人多,一下子也施展不开,反而会影响机动性,也不好管理;三是最重要的一点,局部战场只要能找机会击溃对方主力,剩下的就是一边倒的屠杀。

像唐开国时的一些名将就是典型,特别喜欢用精锐部队来回穿插,伺机而动。后来的唐朝边镇也是干脆采用精兵政策,招募职业军人。一个边镇,虽然只有3-5万,但都是主力,一般局部战场都能应对。就算大军来犯,也可以抵挡住一阵,足够调兵遣将了!


baobei

baobei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