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所写的是现代诗,还是杂文呢,谈谈您的观点?

提到的作品

[作品]我们爱过又忘记

★ 诗人余秀华深受关注的诗集《我们爱过又忘记》精装再版,全新上市! 收录的150余首诗作是诗人写作渐趋成熟的成果。这些诗歌中,既有对爱情、亲情、日复一日的生活的感悟,也有成名后,对新的生活经验的理解、...

余秀华

[作品]月光落在左手上

◎名人推荐 在余秀华的诗里,肉体与灵魂,小我与世界,瞬间与永恒,哲思与情绪,以爆炸般的烈度混合在一起,让你放弃分辨,不管不顾地浮沉在她诗句的洪流中。 ——学者 罗新 余秀华的诗如人,人如诗,像是山间生...

余秀华

[作品]摇摇晃晃的人间

余秀华《摇摇晃晃的人间》畅销20万册精装纪念版; 同名电影斩获“纪录片奥斯卡”之称的阿姆斯特丹纪录片节评委会大奖; 《摇摇晃晃的人间》精装版,全新修订,精美插画,全彩印刷,收藏佳品; 新增近作30首,...

余秀华

最新跟帖
小晓

小晓

有些题诗,她也写杂文。都有一定可取之处,作为一个残疾人,有值得钦佩之处,但若说最好,还有距离

晴空下的青麦

晴空下的青麦

所谓诗的原意就是情感暴发的一种文字表现形式。它与绘画,音乐,手工等艺术现象无非是表现形式上的区别。

这种文字的表现形式从最初的简单几个字,到几句话,再到声韵的配合,再到各种形式的约束。一步一步由平民化向文人化发展。最后,好象诗成了文人的标志,文人的专利。反而原始纯朴的情感舒发形式成为了讥笑的对象。

正因为种种格律形式的束缚,以至于诗有脱离诗本意的倾象,而向表象化发展的趋势。比如律诗就远比古体诗有更多的讲究,而词就更进一步。这样在形式上的变化,慢慢的诗离大众艺术就趋远了,成为文人的专属特征。

五四新文化运动后,要打破一切束缚,尤其思想上,形式上的。由此出现了新体诗。新体诗由于刻意地追求形式上的自由,于是人人都可成为诗人,仿佛回到了远古那种极其纯朴的情感舒发。于是出现了一批诗人,一批莫名其妙的诗,你也不知道他要舒发什么情感,反正他喊了,他叫了,这倒也和原始的诗意相符。然而这种一味的追求复古复原的运动,也抹杀了人们对事物进行改造提优的努力,也因此也被一些文人不齿。

余秀华是个残疾人,她的情感舒发缺乏多样性,因此被局限在文字上。而大量文字的形式需要丰富的生活阅历为背景,很显然这不支持她的境况。而小段的文字表现形式,诗,就成为她的首选。

由于诗从原始意义上讲,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能力,只是在于你愿不愿意表现出来而己。余秀华就满足了这两个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成为现代诗诗人成为必然。

做为一个残疾人,用所谓的现代诗这种形式舒发个人被压抑的人的情感,我们首先要予以同情,必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一个不幸的灵魂。至于她的形式又有什么问题呢?至于内容,不管怎么变,无非就是呐喊呐喊,就象久困之后的呐喊,喊的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就是竭尽所能地让人听见她的声音。

toyokoyi

toyokoyi

如果严格区分的话,余秀华写的不能称之为诗,只能算杂文,诗歌要求具有韵律,及节奏感,要惜字如金,而余秀华写的,并不具备诗歌的特征,只是把文字分行了,这是我个人观点,也是我觉得比较客观的看法,如果别人有不同看法,欢迎讨论。

andreawang

andreawang

余秀华写的诗不符合现代诗的要求,诗的要求一,高度的艺术概括。

第二,强烈的激情艺术。

笫三,丰富的想象艺术构思。

第四,精练和谐的语言。

第五,诗篇必需有节奏和韵律。

tserenkhuu

tserenkhuu

如果要说秀华阿姨的作品是“现代诗”还是“杂文”?个人认为既不是现代诗也不是杂文,而是杂文变异之后被冠以“现代诗”的随性而为、恣意妄为的文字表达和心灵“意淫”。

如果一定要二选其一的话,说是“杂文”更为贴切,因为秀华阿姨的文字表达如其名曰:秀而华。其中“秀”是重点,秀其内心寂寞无数后,因为自卑心理,而产生的狂妄自大、放荡不羁和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秀其心灵压抑太久后,突然解放突围的破罐破摔和意淫天下。秀其心灵极度扭曲后的放任自流与放纵无涯,以极简模式开启心灵原乡,书写心灵索想,释然压抑肉欲,直击心灵痛点,引发更大的共鸣,成为文化流氓的鼻祖,诗词小人的“真人”。

从人性的弱点而言至少表现得真实,至少是泣血之刃和性情中人,不是伪君子。说其“杂”,主要是无拘无束,信口雌黄,直言不讳,敢于挑战公序良俗和传统道德,赤裸裸地告白,率性而为,不问东西,个性十足,不畏惧人言可畏,敢于面对残酷的现实,从思想和行为上解放自己,去想入非非,并胆大妄为,为所欲为去意淫人生,挑逗万事万物,撩拨天地乾坤,穿越半个中国去睡你,勇气可嘉,单刀直入,不愧为诗坛鬼魅,文坛痞子一姐,不得不佩服啊!至少我等凡夫俗子,无人能及。如此看来,华其行,彰显其行为之放荡不羁,思想之心猿意马。虽无貂蝉之貌,也无西施之妖,也无二乔之妩媚动人,却有潘金莲之骚,至少在思想观念上可以说是“骚气十足”,华姐之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此才华横溢,骚气十足的当今诗人,不能不说是一朵奇葩,至少让人一乐,让人大跌眼镜,让人一声惊雷,犹如被雷劈一样懵逼。

纵观天下古今,李白仕途失意后,纵酒当歌,才知人生几何,才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官场失意后,才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酒成就了李白的诗,酒气变成了才气,才气过人之处变成了仙气十足,成就了诗仙太白。而我们的杂文诗人秀华阿姨,却也通过上半身思考了下半身的渴望,使之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可谓“意淫”诗仙和小黄诗泰斗,故杂其文,诗其性,歌其心,便是最好的解读。个人观点,属于一家之言,纯粹娱乐和胡说八道,无需参考。就如秀华阿姨恶搞唐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样一样的无聊透顶和贻笑大方。



TourismVictoria

TourismVictoria

现代诗早在开创之初就已有无韵无律的了,何况一百年下来了。余秀华的诗算民间写作吧,你不能说农村老百姓家的美女都要像名门大家闺秀一样。余秀华的诗有血,有污就全盘否定,为人诟病,那攻击余秀华的人也不去诗坛上看看,好多诗人的诗都带色,君不见前几年有位有名的诗人写了一首打炮诗吗!君没读过一把好乳吗!还有比这更露骨的呢,写父亲的小鸡鸡,你说他下流吗?至于你说余秀华的诗意境混乱迷离,那是你的感觉,为什么有的人不这样认为呢!有的所谓“著名”诗人,也未见他的诗有多好,混个脸熟都能成名。余秀华先是诗出头,而后火热的,没有诗,随便拉一个不能诗的人,能以诗的名义炒热吗?

Lala浴血奋战

Lala浴血奋战

天才女诗人

直击人心

秋恋宝贝

秋恋宝贝

人们对她的定位就是诗人,她的作品也是如此的。可能也写过杂文?对不起可能本人没有拜读过,我接触的她的作品都属于诗。

余秀华诗歌的最大特征就是真实。她直接拣取生活的农村场景,比如割草、晒谷场赶鸡、母亲反对其离婚,等等,不回避现实生活,直面人生,写内心的自卑,生活艰难,婚姻不幸,无助与挣扎等等,袒露真实的自我。因为真实,所以入木三分,所以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尤其是女性的共鸣。

余秀华驾驭诗歌写作的技巧是成熟的。写法上,她常常虚实结合,外在之景物和内心之情感融合一体,意象上塑造比较成功,这样就避免了诗歌因为太实在而显得滞凝,又避免了过分写内心而显得空乏无依。

细心品悟余秀华的作品,会发现其中确乎有许多经得起时光打磨的精品。笔者则在其着墨较多的爱情诗中感受到了能引起人们共鸣的部分:余秀华正是运用她那颗诗性的纤细敏感的心灵和朴素恰当的语言,将她努力追求爱情的勇气和伴随其中的卑微和疼痛表现得真切感人。其价值超出了个人情绪的范畴,可以引起无数经历过爱情的男女同胞们的惺惺相惜和强烈共鸣。

毛毛丹

毛毛丹

佘秀华是谁?俺孤陋寡闻。

现代诗都有啥新作作品,俺也兴趣不大!

唯一好奇的就一件事。

上至有名有姓出过书如了作协的诗人

下至普通文化程度,平日好扮扮文青,附庸下风雅的诗人。

这许许多多的诗人,总喜欢大谈诗的创新,改革,求变,不墨守陈规,押韵格律是枷锁……我就奇怪了,为啥这么锐意改革,这么勇于求新求变,这么喜欢打破旧律,为何却偏偏死揪着一个“诗”字不放呢[what][what]

什么白话诗,现代诗,现代朦胧诗,后现代诗……这个诗派,那个诗派,就没离开过一个“诗”字。

你们的要创新,要打破了,就别叫“诗”了,叫别的不行吗?发明个新的文学体裁。别叫“诗人”了,叫别的——比如,叫“干人”。

为啥?

因为“诗”这个东西,名气太大了?光环太耀眼了

每个人都想攀攀这高枝,少点奋斗,早跨上人生巅峰[抠鼻][抠鼻]

分析下看看吧!有不想遵循其形式,又想利用其声名——这不就是为了借势博名降低难度吗[我想静静][我想静静]

鲁迅先生说的明白:“诗者韵文也”

周先生是反封建旧事的,是致力推行新派文学的(甚至汉字都差点废了[我想静静])

这样一位大文豪给出了诗的文学定义,却并不爱写古风诗。

但是只要一写,就是词律俱佳的经典之作。

现代白话诗却只写了六首,且表示不喜欢,并言之,不尊韵律,是无法继承并取代古文诗在文学上的地位的!

这写信息,应该值得我们去思考一下

liyunhong

liyunhong

口水化了你们说不是诗,读不懂的你们也说不是诗。大胆了你们说太出格,,谨小慎微了你们说放不开。干脆你们写!

Amomo

Amomo

余秀华写的是现代诗歌,也写了一些散文和小说不是写杂文,她是暨郭金牛之后的湖北农民诗人。

余秀华,1976年生于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致使行动不便,口齿不清。

1995年,在母亲的安排下与大她12岁的尹世平非自由恋爱结婚。

1998年,余秀华写下了她的第一首诗歌《印痕》。

2009年,余秀华正式开始诗歌写作,主题关于爱情、亲情、生活感悟,以及她无法摆脱的残疾身体和封闭村庄。

2012年7月,温州打工,失眠的夜里,她第一次感觉自己是有故乡的,并写下了在异乡失眠。

2014年11月,在《诗刊》上发表诗作在打谷场上赶鸡,并发了她的诗歌《摇摇晃晃的人间》。

2014年12月15日,余秀华参加了由诗刊社和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主办的 “ 最底层的人 ”

诗歌朗诵会。

2015年1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余秀华第一本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销量突破10万册;同月28日,当上钟祥市作协副主席;同年2月,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余秀华第二本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同年12月离婚。

2016年5月15日,余秀华第三本诗集《我们爱过又忘记》,在北京单向空间首发。记录了她的婚姻巨变、母亲患癌的内心动荡。同年11月1日,在湘阴县举行的中国第三届 “ 农民文学奖 ” 颁奖典礼上,余秀华获得 “ 特别奖 ” 。

2017年1月18日,首届网红春晚暨 “ 金蜘蛛奖 ” 颁奖盛典举行,凭借诗集 《摇摇晃晃的人间》 走红网络诗坛。

2018年6月,由新星出版社 · 新经典文化出版散文集 无端欢喜;同年12月6日,诗集 《摇摇晃晃的人间》获得第七届湖北文学奖。

2019年1月,推出首部自传体小说集 且在人间。

余秀华的诗歌有许多爱情诗,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身体残缺的女人,对爱情的渴望而缺失的极为深刻的体验。她的诗不满足对爱情欲望的呈现,是对一个婚姻失败的心情复杂的女性形象?

她的诗歌充满着爱的躁动与呼唤、爱的幻灭与实现等意蕴,是引发诗人对生存、真理、死亡等形而上问题进行本体的核心问题。

她的诗歌创作起点较高,既有古典意趣又有现代抒情。创作主体的真实意图通过富有意趣而灵动的语言表达,以鲜活的身体经验和生命经验客观地表现底层弱势女性的生存痛苦,以主体精神去展示女人的价值与尊严。

只有在诗歌创作中,她才能拥抱性与爱,她才能拥有光与灵。她很荡动和真诚地表达了一个生活底层的残缺女人的内心世界,也体现了诗歌的神圣与庄严,诗歌的核心与内涵,因此被称为新世纪中国诗坛的狄金森。

所以她写的作品是诗歌居多,而不是杂文。



somewhere

somewhere

诗歌,不是“诗人”的专利,普通人写得好,便也是诗人!兴致所至,舞之蹈之,若不尽兴,歌之咏之。这位残废诗人,写的诗,也是残废……这里不歧视残废人,歧视残废诗。

qiqiqiqiqi_

qiqiqiqiqi_

无论诗,还是散文,还是小说,文学,斯文不能丢。不能成为世俗市井习气的噱头。

旅行留言

旅行留言

很多人还是会把现代人创作的诗往古诗词去靠,这是不对的。诗有很对形式,也比较国际化。诗并不是中国所特有的,印度有诗人、美国有诗人、英国也有诗人。世界上每个国家都会有诗人。古诗词只是中国古文化的产物,如果说诗只有中国有那未免太狭隘了。

不可否认是我们的大文学家思想开放,学习吸收了世界文化才创造出今天我们所谓的现代诗。比如顺海子的诗,你会看到他很多题材形式的诗,有的像圣经。这就是海子学习各种形式的诗所汲取的营养和灵感。海子的诗是世界的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一位中国人就非要把自己的写的像古诗,显然这是不符合时代的发展的。

所以余秀华的诗怎么就不能被称作诗,把它排出在诗的题材之外。

我们学习世界文化创造出现代诗,同样别人也在学习我们的文化,比如这次疫情,日本和韩国都在像我们捐赠的物资上用我们的文化写上了象征着友谊的中国经典名句语录,日本友人这样写道:“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韩国友人这样写道:道不远人,人无异国。你品!你细细品……


醉影

醉影

称作散文诗或杂文诗,都可以。

既然现代文学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所以文字组合的任何形式,都允许存在。文学是包容的,开放的,只要内容不反动不淫秽,即使涉及敏感和触及内心隐秘世界,都应该被理解包容。

文学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之一,每个人选择哪一种方式,是自由的,你可以不习惯也可以不喜欢,但不代表那是可以拿来抨击或嘲讽的。

我也没读过余秀华的文字,既然被拿来讨论,说明她的文字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并保持了一部分受众的接纳,存在即合理,所以没必要对她口诛笔伐。



糊糊

糊糊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