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除了诸葛亮,还有谁既是忠臣又是权臣?

提到的作品

[作品]书经直解

《书经》本称《书》,汉时称《尚书》。《尚书》在西汉武帝时被列为儒家五经之一,故后世一直奉为经典。宋明之际,四书五经为统治者所提倡,《尚书》又是士子科举进身的必读之书,故《尚书》又被径称为《书经》。 《...

张道勤直解

[作品]张太岳集

《张太岳集》为张居正的文集,是由他的儿子张嗣修、张懋修等整理编纂的。其著述的内容即诗六卷、文十四卷、书牍十五卷、奏疏十一卷,共四十六卷,后有《行实》一卷,总为四十七卷。 《张太岳集》为张居正的文集,编...

张居正

最新跟帖
oneleaf

oneleaf

五千年中国史中即出现了不少流芳千古的忠臣,也有许多饱受争议的权臣而但要同时满足这两个看似矛盾标签的则少之又少。典型东汉的霍光和前燕的慕容恪。

首先说霍光,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是汉武帝4个托孤大臣之一。霍光掌权以后,休养生息,政绩突出,避免了汉武帝重蹈亡秦覆辙,为汉朝续命20年。政斗业绩也很出彩,解决了反对势力,大权独揽。在汉宣帝去世后,霍光更是权倾天下,之后又先立后废昌邑王刘贺,可见霍光的权势之大。后来霍光又扶持汉宣帝刘病已上位,仍旧把持朝中大权,在霍光宣帝也得处处讨好不敢稍加得罪,可见霍光是一个十足的权臣。不过,霍光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忠臣,起对东汉王朝忠心耿耿,励精图治,为昭宣之治打下来良好的基础。虽然大权在握却无篡逆之心,不过这也是霍光不懂取舍的表现。最后在霍光死后他的家族遭到汉宣帝的清算,被夷灭了3族。这也是大多数权臣的宿命—不是篡位就是被清算。

还有就是前燕太宰,太原王慕容恪,他也一度大权在握,把持着前燕的朝政。对面幼主却,做为皇叔的慕容恪,仍然能保持谦卑,用心辅佐,忠心耿耿的为前燕的发展做最大的努力。对内能够团结慕容家族,对外能在压制前秦和东晋,被王猛称之为古之遗爱。此外,慕容恪也是少有的死后没有被清算的权臣。

总之,做权臣不易,做忠臣也不易,要把两个都做了就更不容易。毕竟,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便是身死魂灭还连累家族。

简 简 单 单

简 简 单 单

忠臣,意味着他道德底线高,权臣,意味着他政治能力强。

中国历史上忠臣多,但是大多庸碌,比如齐泰方孝孺;权臣也多,可惜心术不正,比如曹操司马懿。德才兼备既是忠臣又是权臣确实不多,但是诸葛亮级别的并不少,至于当代为什么我们特别推崇诸葛亮,主要还是诸葛亮跟同期权臣比出来的。

诸葛亮之前秦汉四百年,权臣大概有这么些:

李斯赵高,私心极重的奸诈小人,秦王政雄才大略尚可驾驭这些人。一旦驾鹤西去,这些人窝里斗加持续作妖最终把偌大一个秦帝国搞得瞬间暴毙。此等臣子姑且可以称之为权臣,算不上什么能臣,就更遑论忠臣了。

西汉权臣的代表的霍光和王莽,一个自己死后家族谋反被夷族,一个自己改朝换代。这两位肯定是权臣,也算得上是能臣,霍光多多少少还有那么几分忠臣的味道,王莽这可就是中国历史篡权的开先河人物了,后世“禅让”那一套礼仪规则就是王莽亲自整理并且实施的。所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纯属白乐天同志被贬官之后陷入怀疑主义陷阱的意气之言,不必过多解读。

接下来是东汉,刘秀建立东汉时就有点先天不足,很大程度要靠姻亲关系,所以王朝很快陷入外戚-内侍的周期轮回,这些人都是些跋扈的弄权之辈,不足一提。至于东汉末年的董卓、袁绍、曹操之辈,虽是时势使然,但是“忠诚”两个字怎么着也按不到这帮人头上。曹操快死了的时候胡扯了一通“我年轻时候也就想当个大汉征西将军”,也不他地下那个买到过大汉太尉官位的老爹该怎么想......

诸葛亮之后的两晋一百年,权臣的大概有这么些:

司马这种举国上下不再提“忠”改提“孝”的奇葩王朝中,无论是内战频发的西晋还是外敌不断的东晋,都再也没出集“忠诚”与“能干”为一体的权臣了。西晋年间,贾充沽名钓誉之徒不足为道,张华空有治国之才却屈尊贾皇后淫威之下,之后上场的八位王爷除了长沙王司马乂全是乱臣贼子,然而司马乂又是个魄力有限的老好人,可谓天亡西晋。

东晋成立,王导可谓首功,平日里也谦恭谨慎,可惜家族出了个公然造反的王敦连带着拖累王导名声;之后的虞亮裙带关系上台,飞扬跋扈酿成苏峻之乱;接下来的桓大司马把“篡位”两个大字写在脸上唯恐天下不知道似的;折腾了几十年,东晋终于迎来了整个王朝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明白人谢安;但是随之而来的孙恩卢循之乱以及桓玄公然造反很快摧毁了东晋统治基础,至于出生底层残酷好杀的刘裕,只是那个混乱时代的必然结果而已。

当我们回顾这前后一共五百年历史的时候,诸葛亮显得那么的特立独行,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榜样。但是实际上整个先秦时期,诸葛亮一样的集智慧与忠诚为一体的权臣并不少。

比如周公旦,他制作周礼成就了两周八百年统治规则,东征平定叛乱稳定了新生的西周政权,始终没有篡夺自己侄儿的天子之位,在周成王成年后并未继续贪恋权位还政于天子,可谓忠诚的权臣。

春秋时期有管叔仲,管仲对内重视民间经济发展,对外尊王攘夷,在春秋战国一众“礼崩乐坏”“道德沦丧”的政客中显得出类拔萃。管仲临终时亦劝解齐桓公“亲贤臣,远小人”,可惜齐桓公并没有真正听进去,白白葬送了太公望后裔的霸主之业,同时也彻底宣告了周天子未来作为一个吉祥物慢性死亡的命运。

即便是到了战国时期也有公孙鞅和吴起,商君变法强国奠定秦国霸业基础,可惜晚节不保身死族灭,政治上有大才但是不懂明哲保身,所以秦人得益于他却容不得他,可悲可惜。吴起在鲁、魏、楚三国经历坎坷,虽然最后成就楚国一时霸业,但是很快死于保守贵族的叛乱。与商君相比,吴起更可惜的在于他的变法策略并没有在楚国继续,而是堕入了人死政息的结局。

只可惜,上三代的这些优秀传统,在诸葛亮之后鲜有继承者。辅佐苻坚大帝统一北方的王猛算一个,可惜他侍奉的是一个短命的少数民族割据政权;北宋王安石算一个,可惜他侍奉的是一个外强中干的大帝国;大明张居正算最后一个,可惜同样晚节不保,身死家灭堕入了霍光的结局。

从这个角度来说,诸葛亮也算是上古那个礼乐尚在的时代最后的回响了。

Ella三黑

Ella三黑

和珅

louisalove

louisalove

中国历史上既是权臣又是忠臣的人:

要说历史上即是权臣又是忠臣的,我认为有两人,其一是汉朝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其二则是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此二人虽然相隔百年,但是其命运却极其的相似。

霍光,汉朝大司马霍去病的弟弟,汉武帝时期,在哥哥霍去病的帮助下,青云直上,一路官至光禄大夫,这时的霍光为人低调,不事张扬,正所谓“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

汉武帝病逝时,考虑到太子年幼,特命车骑将军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左将军上官桀,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为顾命大臣,即托孤大臣。并且汉武帝把周公辅成王图赐给霍光,暗示霍光要做周公,辅佐幼主(汉昭帝)。

     汉昭帝继位后,对霍光极为信任,但是四大权臣辅政的局面也正式形成,后来上官桀和桑弘羊为消灭政敌霍光,便发动政变,企图废黜汉昭帝,但是计划被霍光提前得知,霍光一举将上官桀和桑弘羊拿下,并且灭了他们的族。

     历经风雨的霍光终于成为了大汉王朝的实际掌权者,走上了权利的巅峰和人生的顶峰。他对外缓和与匈奴的关系,对内修养生息,汉武帝穷兵黩武所留下的空虚国力逐渐开始恢复。

     整当大汉帝国的战车稳步向前进的时候,汉昭帝突然驾崩,霍光不得不从各大诸侯王里挑选合适的接班人来做大汉的皇帝,换句话说,大汉的皇帝由霍光决定。后来霍光迎立昌邑王刘贺继位,但是这个荒淫的刘贺仅仅在位二十七天就被霍光废黜。

     宣帝时期,霍光仍把持朝政,皇帝对霍光十分忌惮,犹如芒刺在背,但无奈只能忍辱负重,谁让自己是人家扶上位的呢。

     霍光病逝后,霍家被满门抄斩。

 

第二位权臣非张居正莫属。

张居正同样也相当于是嘉靖皇帝的托孤大臣,嘉靖皇帝去世之前,穆宗皇帝曾问朝中大臣谁可重用谁可以重用,嘉靖皇帝说了三个名字:徐介,高拱,张居正。

张居正成为权臣应该是在万历皇帝时代,那时万历皇帝年幼,朝政全有内阁首辅张居正把持, 张居正整顿吏治,改善国内财政,推行一条鞭法,减轻百姓负担,但是他行事铺张,在朝内树敌无数,再加上有贪污的劣迹。

因此,在张居正病逝之后,他的家族走上了霍光的老路,被万历皇帝抄家。

 

霍光和张居正的家族都落到了一个被抄家的下场,但是历史会记住他们为两代王朝所作出的贡献。



_Dick__

_Dick__

霍光,王导

binghua

binghua

中国历史上既是忠臣又是权臣的人物除了诸葛亮外,符合标准,且比较著名的有:

一、商朝的伊尹。此人是商朝第一位君主汤任用的著名贤相。商汤去世后,伊尹继续担任总理朝政的宰相,辅佐新即位的国君。当王位传到商朝第四任国君太甲时,伊尹觉得这位新国君行为暴虐、胡作非为。于是,伊尹为了商朝的天下着想,将太甲放逐到了桐宫(相传为商汤陵墓所在地),等到他改过自新了才将其接回宫中继续担任国君。

二、西周的周公,他是周武王的弟弟,属王室成员。周朝建立不久,周武王就英年早逝了。当时,由于继位的周成王年幼,所以实际由周公代理处理政务。在任期间,周公平定三监之乱、营建成周城,建立国家礼乐制度,为巩固新生的周王朝政权做出了卓越贡献。执政六年后,周公将政权交还已经长大的周成王,功成身退。可以说,周公不仅是权臣、忠臣,而且是治世之能臣。在后世,周公也一直是儒家推崇的道德典范。

三、西汉的霍光,他是霍去病的异母弟,曾受汉武帝托孤遗命,辅佐年仅8岁的新君——汉昭帝。其间,他协助汉昭帝诛杀了试图谋反的桑弘羊和上官桀。汉昭帝二十一岁时英年早逝,无子。霍光因此拥立了昌邑王刘贺为帝。但刘贺即位不久又因荒淫无度,很快被霍光废黜。于是,霍光又改立刘病已为帝,史称汉宣帝。汉宣帝之时,霍光继续主持国政,直到去世。

此人因长期主持国政,且有多次废立之举,所以后世对他争议颇多。但考虑到此人生前并没有任何谋反的实证,姑且算半个忠臣吧。

四、明朝的张居正。隆庆皇帝死后,年幼的万历皇帝即位,时为内阁次辅的张居正依靠太后、司礼太监的支持成功地成为内阁首辅大臣。自此,张居正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辅政生涯(实际是代理皇帝执政)。在这十年中,他推行了包括“考成法”“一条鞭法”在内的一系列全面改革,史称“万历新政”,使明朝的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官员理政效率大幅提高。执政十年后,张居正因积劳成疾而死。

虽说张居正也有缺点,比如生活比较注重享受,也不算特别清廉,但这与他的功绩相比,其实真的只是白璧微瑕。

怀念罗马假日

怀念罗马假日

一念忠臣,一念权臣。忠臣不难,权臣也不难,难得就是即是忠臣又是权臣还能善终,那可就真的不多了。所谓权力可以改变人,当然也可以造化人,很多权臣在入仕的时候,未必就一定不忠诚,相反大多数都是一步一步走上来,大权在握身不由己,当权臣遇到皇权,往往就真的是忠奸一瞬间。 自古以来,大忠似奸,大伪似真,所谓的忠义与奸恶,都不是从表面能看出来的,那么真正在历史上既是忠臣又是权臣的都有谁呢?下面来为各位盘点一下吧:

1、周公旦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里的周公,说的就是西周初年的周公旦。

西周初年,武王伐纣后不到两年,武王去世,武王的儿子成王继位,当时成王年幼,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奉命辅政。

当时的西周,朝廷不稳,殷商留下的势力还很强大。当时社会上传言,周公对成王不利,有篡位之心。周公旦却一心一意辅助成王,平定三监之乱,主持修建洛邑,同时制定礼乐规章制度。等到周成王长大后,周公旦还政给成王,为了让成王吸取殷商亡国的前车之鉴,告诫成王要先知“稼穑之艰难”,不要纵情于声色、安逸、游玩和田猎。



然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周公旦退位后,把主要精力用于制礼作乐,继续完善各种典章法规。周公制礼作乐第二年,也就是周公称王的第七年,周公把王位彻底交给了成王,不久之后死去。正因为周公辅助幼主,既是权臣又是忠臣,成为后世所有重臣的楷模,就连汉武帝临终,也希望霍光效仿周公,可见周公在后人对的心中简直就是忠臣的榜样,受到万世景仰。

2、霍光

说起霍光,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权臣,毫无疑问,霍光大权在握数十年,深受汉武帝汉昭帝的信任,但是霍光却是一个敢于废帝的权臣,正是他立了昌邑王刘贺又果断废除刘贺的帝位,最终立了汉宣帝刘询。

汉宣帝刘询继位后,霍光大权独揽,为了皇后位,汉宣帝用故剑情深的名义立了许平君却得罪了霍光。不久之后,霍光之妻霍显派人毒杀了皇后许平君,汉宣帝刘询一言不发,最终立了霍光的女儿霍成君为皇后。霍光死后,汉宣帝刘询以极高的规格安葬了霍光,称霍光为汉室忠臣,却在不久之后,以谋反的名义诛杀了霍光全族,废黜了霍成君的皇后位。



有人说霍光是权臣,未必是忠臣,不过霍光一生忠于汉武帝,这是无可厚非的。

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去病又是大将军卫青的外甥。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最重要的名将,17岁为票姚校尉,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封“冠军侯”,而冠军侯也因此成为霍去病的专属封号,以至于后世除非有特别军功才可以受封冠军侯,尽管如此,也只有贾复、窦宪被封为冠军侯,而贾复还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个封号,当时很多人也觉得配不上,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汉光武帝改封贾复为胶东侯。霍去病19岁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10万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霍去病22岁漠北之战消灭匈奴左部主力7万余人,封狼居胥。

战后拜大司马,与大将军卫青同掌军政。可以说霍去病是汉武帝用心培养的名将,也是为后世之君留下的,不料霍去病24岁英年早逝,汉武帝痛心不已,爱屋及乌,就连封禅泰山也要带着霍去病的儿子,连自己的太子都不带,不过霍去病的儿子不到十岁就夭亡。由此之后,霍光被汉武帝开始重用,即使后来发生了巫蛊之变,霍光也没有被牵连。

汉武帝死后,霍光辅助汉昭帝,开创了昭宣中兴,在废立了刘贺之后,选择了废太子刘据唯一的孙子刘询继位,也算是把皇位交还了废太子刘据一脉。霍光生前,大权在握,除了废立刘贺,毒杀皇后(不是他下令)之外,对于汉朝可以说是忠心,至于身后的事情,那就是汉宣帝清理权臣自立门户的事情了。

爱德华的翅膀

爱德华的翅膀

中国历史上除了蜀汉诸葛亮,还有西周姜子牙、周公姬旦、齐国管仲、西汉霍光、唐朝长孙无忌、明朝首辅杨奇清、张居正、清朝多尔衮等,他们都与诸葛亮一样,既是权臣又是忠臣。

独狼

独狼

真正又是忠臣又是权臣的是西汉的,他叫:霍光

ljmcheer

ljmcheer

泱泱中华,历史源远流长,风云人物辈出。在中国历史上,既是忠臣又是权臣的人数不胜数。除了诸葛亮以外,还有张居正、周公旦、伊尹、霍光等人。接下来,小编就以张居正为例来回答这个问题。

张居正,明朝首辅,中国古代10大名相之一,位入中国6大政.治家行列。

张居正,汉族,湖北人。字叔大,少名张白圭,又称张江陵,号太岳,谥号文忠。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他是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内阁首辅之一,明代伟大的政.治家。

张居正曾被誉称为“神人”。他5岁识字,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16岁中举人。嘉靖26年,23岁的张居正考中进士。于隆庆元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万历皇帝登基后,张居正代高拱为首辅。当时明神宗朱翊钧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

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10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军事上重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当时政体为之肃然。

当时,明朝已历经200多年的风风雨雨,到了嘉靖年间已是百病丛生,危机四伏。紫禁城里每日设坛修醮,青烟缭绕。腐.败.无.能的嘉靖皇帝只求长生不老而荒废政事,闭着眼睛将朝政托付给奸相严嵩。严嵩父子趁机为非作歹,贪赃枉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平民出身的内阁首辅张居正被推上了历史的前台,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顿朝纲,巩固国防,推行一条鞭法,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获生机。

万历10年7月,张居正去世,寿年58岁。因为张居正是明朝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大臣,故为万历皇帝所顾忌。他去世后被抄家,直至熹宗天启二年朝庭才为他恢复名誉。张居正生前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帝鉴图说》等书辑。

张居正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正如他的名字一样,身居高位,却刚正奉公。他为明王朝的巩固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跟诸葛亮、周公旦、伊尹和霍光等等那些既是忠臣又是权臣的人一样,为谱写中国的历史添上了浓彩的一笔,他们将被镶刻在中国的历史上,永远的受到世人的赞扬和传颂!

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喜欢请点赞,有不同建议的,请到评论区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回复您,再次感谢您的阅读。

Shmily

Shmily

历史上的忠臣很多,权臣也很多,但是既是忠臣又是权臣的却很少,下面介绍一位,那就是商朝的开国元勋伊尹,伊尹曾经辅助商汤打败夏桀,为商朝的建立做出卓越的贡献,被商汤拜为丞相。商汤逝世之后,太子太丁未能即位就去世了,于是伊尹就立太丁的弟弟外丙为帝,外丙即位三年后逝世,伊尹又立外丙的弟弟中壬为帝。中壬即位四年,又去世,伊尹就拥立太丁之子太甲为帝。太甲就是是商汤的嫡长孙。太甲即位三年后,暴虐无道,败坏了商汤的德业,所以,伊尹就做主,把太甲流放到埋葬商汤的墓地桐宫。此后的三年,伊尹主持国政,会见诸侯。太甲在桐宫住了三年,悔过自新,重新向善,于是伊尹又迎接他回到王宫,把大权重新交还给太甲。从此以后,太甲帝修养道德,诸侯都来归服,百姓也因此得以安宁。太甲病逝后,太甲的儿子沃丁即位。沃丁在位期间,伊尹去逝了。沃丁用天子之礼把伊尹葬于亳都(今河南商丘)。以表彰伊尹对商朝做出的伟大贡献,后世把伊尹称之为“商元圣”。伊尹先后辅佐了5代商王,功勋卓著,既是权臣,又是忠臣的表率。

Zara

Zara

小人

大大大空想家

大大大空想家

、周公旦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里的周公,说的就是西周初年的周公旦。西周初年,武王伐纣后不到两年,武王去世,武王的儿子成王继位,当时成王年幼,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奉命辅政。当时的西周,朝廷不稳,殷商留下的势力还很强大。当时社会上传言,周公对成王不利,有篡位之心。周公旦却一心一意辅助成王,平定三监之乱,主持修建洛邑,同时制定礼乐规章制度。等到周成王长大后,周公旦还政给成王,为了让成王吸取殷商亡国的前车之鉴,告诫成王要先知“稼穑之艰难”,不要纵情于声色、安逸、游玩和田猎。然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周公旦退位后,把主要精力用于制礼作乐,继续完善各种典章法规。周公制礼作乐第二年,也就是周公称王的第七年,周公把王位彻底交给了成王,不久之后死去。正因为周公辅助幼主,既是权臣又是忠臣,成为后世所有重臣的楷模,就连汉武帝临终,也希望霍光效仿周公,可见周公在后人对的心中简直就是忠臣的榜样,受到万世景仰。

2、霍光

说起霍光,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权臣,毫无疑问,霍光大权在握数十年,深受汉武帝汉昭帝的信任,但是霍光却是一个敢于废帝的权臣,正是他立了昌邑王刘贺又果断废除刘贺的帝位,最终立了汉宣帝刘询。汉宣帝刘询继位后,霍光大权独揽,为了皇后位,汉宣帝用故剑情深的名义立了许平君却得罪了霍光。不久之后,霍光之妻霍显派人毒杀了皇后许平君,汉宣帝刘询一言不发,最终立了霍光的女儿霍成君为皇后。霍光死后,汉宣帝刘询以极高的规格安葬了霍光,称霍光为汉室忠臣,却在不久之后,以谋反的名义诛杀了霍光全族,废黜了霍成君的皇后位。

有人说霍光是权臣,未必是忠臣,不过霍光一生忠于汉武帝,这是无可厚非的。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去病又是大将军卫青的外甥。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最重要的名将,17岁为票姚校尉,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封“冠军侯”,而冠军侯也因此成为霍去病的专属封号,以至于后世除非有特别军功才可以受封冠军侯,尽管如此,也只有贾复、窦宪被封为冠军侯,而贾复还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个封号,当时很多人也觉得配不上,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汉光武帝改封贾复为胶东侯。霍去病19岁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10万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霍去病22岁漠北之战消灭匈奴左部主力7万余人,封狼居胥。战后拜大司马,与大将军卫青同掌军政。可以说霍去病是汉武帝用心培养的名将,也是为后世之君留下的,不料霍去病24岁英年早逝,汉武帝痛心不已,爱屋及乌,就连封禅泰山也要带着霍去病的儿子,连自己的太子都不带,不过霍去病的儿子不到十岁就夭亡。由此之后,霍光被汉武帝开始重用,即使后来发生了巫蛊之变,霍光也没有被牵连。汉武帝死后,霍光辅助汉昭帝,开创了昭宣中兴,在废立了刘贺之后,选择了废太子刘据唯一的孙子刘询继位,也算是把皇位交还了废太子刘据一脉。霍光生前,大权在握,除了废立刘贺,毒杀皇后(不是他下令)之外,对于汉朝可以说是忠心,至于身后的事情,那就是汉宣帝清理权臣自立门户的事情了。

3、诸葛亮

除了周公旦之外,最接近忠臣权臣的,当属诸葛亮。诸葛亮是当时蜀汉的丞相,可以说也是蜀汉的实权者,但是也是忠臣,如果说周公旦是周武王的亲弟弟,那诸葛亮和刘备刘禅之间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三国时期,天下大乱,只要实力足够,就可以割据一方,称王称帝,曹操占据北方,孙权割据江南,刘备占领益州。刘备死前,托孤诸葛亮,甚至说出了“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死后,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可以说集军权政权于一身。诸葛亮先后主持了南征孟获,六出祁山,最后病死在五丈原。诸葛亮死后,魏国镇西将军钟会征伐蜀汉,到汉川县时,前去祭扫诸葛亮祠庙,下令军中士卒不得在诸葛亮墓附近牧马砍柴。从西晋开始,历朝历代都对诸葛亮做出了极高的评价,而在成都、南阳等地也修建有武侯祠,供后人祭奠。

正如后人评价王莽一样:“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在历史上,同时是忠臣又是权臣的,也要等到盖棺定论才可以,不过在权力面前,即使起初是忠臣也往往难以自控,比如曹操。

cloudy

cloudy

DesireZen

DesireZen

汉朝的霍光。

坚强小石头

坚强小石头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