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写过什么流传千古的诗词名句?

shihjing
黄巢和洪秀全,都是考不上大学愤而造反,倘若当年他们考上了,就没造反的事儿了。

ladypabbit
黄巢,可能今天的很多人都没听过这个名字。但是相信了解历史或者喜欢古诗词的朋友对这个名字一点都不陌生。
没听过黄巢这个名字很正常,但是他有一首诗很出名,这首诗就是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是黄巢科举落榜后所作。记得有一部名叫“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电影名就是出自这里。这首诗不需解释,让人读起来就感觉杀气十足。这家伙还有一首诗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两首诗与其说是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作不如说是对当时国家社会以及君主的不满。有取而代之的想法。不得不说也就大唐王朝这种开放包容的朝代才不跟他一般计较,不然就这两首诗放在其他朝代恐怕脑袋早就没了。不过这家伙也好歹也没“辜负”了大唐王朝对他的开放容忍之情,后来直接起义造反了,史称“黄巢起义。”
黄巢起义给了本就疲惫不堪的唐王朝致命一击,加剧了唐王朝的灭亡。其起义对唐朝的灭亡有着直接性的影响,跟陈胜吴广起义,李自成起义并称三大农民起义。
不过后来这家伙下场也不是很好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网上搜索详细的相关资料去了解[呲牙]

南极的北面
展转中原逐惊鹿,西进长安过齐都。我辈岂是庸魯人,太岁头上敢动土。


幻£水月无痕
暴徒而已,为一己之私,血流漂杵,千古骂名!

疯子女
黄巢是个落地秀才,他最喜欢的就是菊花,所以写了几首有关菊花的诗句留了下来,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他的菊花诗里,有的不是陶渊明的那份隐逸,更多的是一份杀气。

陌上的简单
黄巢留存于世的一共三首诗,最出名的应该是“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至于后面的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有张艺谋导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带火的。我主页有这三首诗以及人屠黄巢的详细介绍,感兴趣可以去看看。附上三首诗
不第后赋菊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第二首题菊花据说是其五岁所做之诗,但是读起来朗朗上口,压根不像是一个小朋友写出来的,也许人屠生来就不平凡吧。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最后一首据说是其战败之后皈依佛门所写,但是无从考证。
自题像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sablesun
黄巢(820一884),今山东荷泽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流传于后世的诗主要有三首:不第后赋菊、题菊花、自题像。最著名的一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成为流传千古的诗词名句。

ZyGt
五代十国的风云人物——黄巢,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读通鉴论中写道:“亡汉者黄巾,而黄巾不能有汉;亡隋者群盗,而群盗不能有隋;亡唐者黄巢,而黄巢不能有唐。” 黄巢起义历时11年,虽然最终失败,但对后世的影响不可不谈,由他领导的起义战争揭下了唐朝的最后一块遮羞布,让各地军阀混战从此明目张胆,不再顾及中央感受,从此拉开了五代十国的序幕,让各路豪强纷纷在历史的舞台上登场亮相。另外黄巢的军事流动作战的战术非常切合当时的社会情况,为后来的农民起义提供参照,以及提出“均平”口号有其历史必然性。黄巢的故事结束了,但因他而起的历史乱局才刚刚开始。
流传千古的诗句,当作于黄巢年青时,发动起义之前写下以菊花为题材的咏物诗不第后赋菊与题菊花二首,黄巢痛恨整个社会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对李唐王朝统治不满,借咏菊花来抒写自己的抱负。: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园菊花瑟瑟飘摇。花蕊花香充满寒意,蝴蝶蜜蜂难以到来。有朝一日,我要当了春神,我将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菊花,历来被视为华夏的国花,咏菊花而写不出国魂者,皆下品。黄巢的这首诗托物言志,借咏菊以抒抱负,境界瑰丽,气魄恢宏,气格刚劲雄迈,不同凡响,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长剑,气冲霄汉的千古英雄形象,诸如“我花开后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句,语调斩截,气势凌厉,这些石破天惊、走雷挟电的诗句,像一簇簇闪动着反抗精神的火焰,闪烁在历代反抗权威者的民众心中。

平凡秋天qq
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第一印象是《水浒传》里提到的黄巢,宋江在浔阳楼提笔写下七绝:
心在山东身在吴, 飘蓬江海漫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 敢笑黄巢不丈夫。
我想黄巢一定是有啥过人之处,宋江都如此敬佩。翻阅资料,查询到概况如下:
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侄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
黄巢率领的农民起义最终以失败结尾,但其留下的三首仅存的诗,还是给后人看到了不一样的黄巢。
不第后赋菊 / 菊花
唐代: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题菊花
唐代: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自题像
唐代: 黄巢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这三首有两首与菊花有关,可见黄巢对此花的情有独钟。菊花历来被古人称为“花中四君子”之一。菊花隽美多姿,然不以娇艳姿色取媚,却以素雅坚贞取胜,盛开在百花凋零之后。中国赋予它高尚坚强的情操,以民族精神的象征视为国粹受人爱重,菊作为傲霜之花,一直为诗人所偏爱,古人尤爱以菊名志,以 此比拟自己的高洁情操,坚贞不屈。
古代诗人往往咏菊时多伴以离别、悠闲、愁绪、抒志之情,但黄巢所题菊花之形象:英姿飒爽、威风八面、傲然挺立,为菊花塑造了一副别具一格的气象,其中"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一句堪称千古名句,张艺谋曾在2006年拍摄的古装历史电影便以此为题,

凹凸曼1112
黄巢曾经有一首描写菊花的诗,很有气势,表达了自己的崇高理想和伟大抱负。其中有两句是这样写的,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zuzw
黄巢的著名诗篇,代表作有,
(长安颂)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阵阵菊香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