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看中国四大名著么?如果喜欢,喜欢看哪一部?


小草的世界5485
四大名著名不虚传,不只是国人喜读爱读的大作,而且也是世界文学史的典藏之作。笔者和很多朋友一样,对它们甚是喜欢。
在这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的是《三国演义》。喜欢的理由很多,比如篇章结构的合理;故事情节的有序和引人入胜;每个人物的描写详略得当,主要人物浓墨重彩,一般人物轻描淡写也不失韵味;尤其是三足鼎立中的各一方的主要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让人有呼之欲出的感觉。
其中,战场气氛的渲染,主将的斗智斗勇,士兵们的康概赴死的英勇,都写得酣畅淋漓,可歌可泣。作者的生花妙笔,活脱脱地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了久远古战场的将士拼搏、战马嘶鸣、刀枪剑戟相撞、尘土飞天蔽日的画面。
爱看《三国演义》,不只是喜欢诸葛亮,喜欢刘、关、张,也喜欢曹操,也喜欢孙权。这也许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能让读者对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感觉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
朋友,你也有笔者同样的感觉吗?欢迎留言赐教,谢谢!

cespiral
《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同属于我国的四大名著,其内容丰富多彩、情节扣人心弦、语言通俗易懂、故事生动育人、精典诱人百看不厌、读后如临其景。
这四大名著在我国可以说,无人不知、人人明白。题主所问我爱看哪一部?本人最爱看《三国演义》这部书,因其内容大多数研究三十六计的战术。因为我曾经是位军人所以对战略战术特别重视研究。特别是诸葛亮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多才多艺、熟知气象、用兵如神、聪明过人、智慧出群等才能深受感动和崇拜。还对刘备、关羽、张飞在桃源三结义特别赞赏。他们三人那真是肝胆相照、赤胆忠心、忠心耿耿、两肋插刀、永不变心。为了建国基业携手并肩、献计献策、三顾茅庐、拜请诸葛。在诸葛亮的帮助下,打了一系列的漂亮胜仗。
其中最出名的有草船借箭。利用晨雾用船载着草人,去进攻敌人,迷惑对方,使敌人上当受骗。误认为真的进攻,乱箭齐发。使刘备满载而归。诸葛亮的空城计也流世芳名,在城内没有一兵一卒的情况下,诸葛亮命令把城门打开,自己只身在城头上兴趣的弹琴,并且从容不迫、面带笑容、毫无畏惧,就这样利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官兵,不损一兵一卒取得了胜利。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由弱变强,从而形成了三国鼎立,这与诸葛亮的聪明智慧、巧妙用兵是分不开的,所以多数国人崇拜诸葛亮。
综合上述所以我特别爱阅读《三国演义》这部书,使我百看不厌、手不释卷。

VerySuper四六酱
喜欢,最喜欢的是三国演义!

lxy520lily
我比较喜欢三国演义,从中可以学习到不少知识,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从电视剧角度去看,不光是演技还是场景都是拍摄的不错,经典百看不厌。

grubbygu
谢谢友友邀请!我喜欢“四大名著”最喜欢的一字排开是;水浒,三国,西游记,红楼梦。

王大晗
我喜欢四大名著,尤其喜欢看《三国演义》和《红楼梦》。巜三国演义》能够给我们展示宏大主题写作上的艺术美、场面美、人物美,同时,《三国演义》里面正反人物的塑造,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且深远而有烙印。比如桃源三结义在民间广为流传,比如关羽形象在民间的确立,许多地方还建立了祠堂,比如诸葛亮的正面形象深入人们的骨髓,比如曹操反面形象的塑造,直至解放后郭沫若先生对曹操正面肯定,曹的形象才得以改观等等,这些都说明《三国演义》的伟大高妙,是最值得观赏与学习的。
《红楼梦》是小场景大折射,小范围大历史的缩影,是红楼(怡红苑、贾府)小点的大放大。尤其是人物性格、情感细腻、家长里短的争斗、官场现形、人性虚伪与真诚等展示的特别好,可以让读者在身边人物身上去观看验正,对小说文学的创作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是文艺的生活的百科全书。所以,我非常喜欢《红楼梦》!

离离
“四大名著”是中国古典历史小说的巅峰之作,他们分别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他们对于中国小说的发展以及传统文化的流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个人是十分爱读四大名著的,无论是原著还是影视作品都是看过很多很多遍了,作为一个读者来说,我个人最爱看的是《红楼梦》。这里我就简单聊一聊我看完四大名著的一点感受,希望可以多和大家分享探讨。
《红楼梦》《红楼梦》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红楼梦》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就是“它像生活和自然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且天然浑成”,它把生活写得逼真而有味道。鲁迅先生也曾这样评价过“《红楼梦》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闻。”而且《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远放射着奇光异彩。《红楼梦》语言成熟优美,最大的特点是简洁而纯净,准确而传神,朴素而多采,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我个人喜爱红楼也是由于里面的词句优美,每一回的标题都是十分对仗工整,还有序曲,行酒令大家的作诗,重要人物出场时衣服服饰的描绘,十二钗的判词无不让人叹为观止,语言之优美让人陶醉。
《三国演义》作为我个人来说《三国演义》与《红楼梦》在我心中都是最喜欢读的,《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但是爱读三国,最主要是喜欢小说中描绘的英雄气概,塑造了一批记忆深刻的勇武将军,喜欢暗藏的处事之道和争霸天下的谋略,也因此塑造了一批有大智慧的谋士。从文笔角度来看《三国演义》,是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这部著作重点在于情节的设计和思想的表达,因此文笔优美程度稍逊色于《红楼梦》。
《水浒传》《水浒传》以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悲壮画卷。作品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展示了“乱自上作”的主题,成功地塑造了鲁智深、李逵、武松、林冲、阮小七等一批英雄人物。水浒多以民间故事为基础,打斗场面为主,所以语言方面较为通俗写实。
《西游记》《西游记》说实话原著我读的并不多,都是以影视漫画等形式了解的,也是以玄奘法师西行游记为基础记录了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路的情况。以西天取经路上历经的磨难以及孙悟空制服妖怪的过程来反射出当时社会的问题。以前全当神话故事在看,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步入社会,渐渐对《西游记》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综上所述,四大名著是我国古典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品,每一部有各自的特点,也各自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在我心里我最爱看《三国演义》,但是我最崇拜《红楼梦》,因为《红楼梦》永远藏着我们数不尽的艺术内容。


开封市途乐旅舍
老实说”四大名著”我都不喜欢!看了巜西游记》说话如放屁。看了巜红楼梦》乱伦骚情不正经。看了巜水浒传》杀人放火任做乱。看了巜三国演义》,勾心斗角耍滑奸!还是多读读巜毛选》比哪个都实用!

粉猪猪~珊
我还是更喜欢《三国演义》,小时候读不懂《红楼梦》,那时候只喜欢《西游记》,《水浒传》始终没有那种特喜欢感觉。即便三十年过去了,今天《红楼梦》都没有完整的读过,看来将来也不会了。
《三国演义》我读了可能有上百遍,甚至背诵过部分章节,由此对我的古汉语文学的提高给予了很大帮助。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纷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又并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起义…”.即便三十年后再背此开篇之笔,仍然朗朗上口,令人心潮澎湃。
经典就是经典,是经典就可流芳百世。四大古典名著,经过虽经过了数百年的洗礼,然今天依然具有数以亿计的读者,和挥之不去的青春活力。
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名著被一次又一次搬上荧屏。然名著也被一次又一次的毁坏,甚至是糟蹋。也许是出于标新立异,也许是为了博人眼球。对名著的翻拍已经到了令人作呕的地步。动辄上亿计的资金投入,拍摄出的内容与效果着实令人齿冷,然而,我们有许多孩子认为这就是原著本身。总之,我对此极其不负责任的翻拍很是嗤之以鼻。


贾阿蛮
比较喜欢看(红楼梦)
(红楼梦)塑造了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但究竟写了多少人,各种说法不一。例如清朝嘉庆年间姜祺统计共四百四十八人,民国初年兰上星白编了一部《红楼梦人物谱》,共收录人物七百二十一人。其人数悬殊大概是统计口径不同。《红楼梦》人物自然是书中直接出场的人物,而如果将书中提及的神话传说、故事演绎或者历史上的人物都算上,就要多出许多来。不过,《红楼梦》的写作特点之一就是无一笔闲文,它很少像其他章回小说那样单纯出于描绘铺陈而没有实际意义的套话,每一个人物的设置意义都非同凡响,例如以下几个间接性的人物:
傅秋芳:
傅秋芳出现在第三十五回宝玉挨打,贾政的门生傅试也遣了几个婆子前来探望,其意在于看视贾宝玉。“那傅试原是暴发的,因秋芳有几分姿色,聪明过人,那傅试安心仗着妹妹要与豪门贵族结姻,不肯轻意许人,所以耽误到如今。目今傅秋芳年已二十三岁,尚未许人。争奈那些豪门贵族又嫌他穷酸,根基浅薄,不肯求配。那傅试与贾家亲密,也自有一段心事。”
傅试与趋炎附势的”附势“谐音,傅秋芳,春天是蓓蕾初绽的季节,常用来形容少女,而傅试妹妹名为”秋芳“,而不是春天的芳香,也预示着其命运的不幸,蹉跎岁月,孤独老去。因为其兄长趋炎附势的想法,耽误了妹妹的终身幸福。
《红楼梦》中与傅秋芳命运相似的是薛宝钗,只不过薛宝钗是因为待选的缘故,迟迟没有婚配。在薛宝钗刚进贾府的时候就过了十五岁的生日,及笄之年可以婚配了,薛宝钗比贾宝玉还要大两岁多。随着年龄日增,家境败落,薛宝钗也成了一个愁嫁的姑娘。
茗玉
茗玉出现在第三十九回刘姥姥讲述的故事中,茗玉是一位老爷家的小姐,知书识字,老爷太太爱如珍宝。可惜这茗玉小姐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这样的经历很自然地联想到了林黛玉。林黛玉的前生是绛珠仙草,林黛玉病逝自然也就回归太虚幻境了,就像贾宝玉说的”规矩这样人是虽死不死的“。晴雯死了,宝玉以为其去做芙蓉花神了,黛玉死了,在贾宝玉心目中自然也就成为仙子了。
打开腾讯新闻,看更多高清图片
茗玉的故事是预示着林黛玉病夭的结局。雪地抽柴,白茫茫的雪地让我们想到了薛宝钗,抽柴则想到了绛珠草。林黛玉虽死犹生,牢牢地占据着贾宝玉的内心世界。
慧娘
慧娘出现在第五十三回,贾母在元宵节下摆设了价值连城的慧纹,并且讲述了慧纹的来历。”原来绣这璎珞的也是个姑苏女子,名唤慧娘。因她亦是书香宦门之家,她原精于书画,不过偶然绣一两件针线作耍,并非市卖之物。凡这屏上所绣之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故其格式配色皆从雅,本来非一味浓艳匠工可比。每一枝花侧皆用古人题此花之旧句,或诗词歌赋不一,皆用黑绒绣出草字来,且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皆与笔草无异,亦不比市绣字迹板强可恨。他不仗此技获利,所以天下虽知,得者甚少,凡世宦富贵之家,无此物者甚多,当今便称为“慧绣”“。
打开腾讯新闻,看更多高清图片
慧娘出身于书香门第,聪明伶俐,知文识字,所作女红璎珞也是非同凡响,只可惜这么优秀的女子命夭,十八岁便死了,她留下的慧纹便成为贵族世家珍藏的至宝。优秀的女孩子总是有悲惨的命运,这是《红楼梦》对于天下女子的一首赞歌,也是一曲挽歌,为她们的芳华早逝而悲悯,为她们的卓异才华而感叹。她们虽然去世了,但留下来的如金玉一般的品格精神,就像慧纹一样珍贵,值得人永久地怀念。
林四娘
林四娘出现在第七十八回,贾政令宝玉等人以林四娘为题作诗,彰表其英雄事迹。林四娘本为恒王的姬妾,因为恒王好武,遂令美女习骑射。谁知道林四娘是一个最为侠肝义胆的女子,在后来恒王遇害的时候,率领众女子上阵杀敌,为恒王报仇。贾宝玉歌之曰”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再一次重申了其男卑女尊的思想,天地钟灵毓秀独独钟情于女子,而男子都是些须眉浊物了。
打开腾讯新闻,看更多高清图片
《红楼梦》通过傅秋芳的故事揭示了其悲剧的形成原因,女孩子的悲剧都是那些世俗名利之徒的男子造成的;林四娘的故事更是直抒胸臆——”谁道女子不如男“!而茗玉和慧娘的故事则说明这些女子虽然短暂的生命却留下了永远闪光的芳华。其点点滴滴,时时处处,都围绕着”为闺阁昭传“的主旨,歌颂这个世界上代表着真、善、美的女孩子,而批判和鞭笞那些虚伪的世俗道德,腐朽的社会制度以及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肮脏的男子。作者渴望着充斥着女孩子而没有男子的干净圣洁的世界,也就是对美好的人间的向往。

荷止
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