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哪些好处?

花间清源
三国教会读者在竞争中要寻求利益共同点,尽力平衡各方力量,努力减少敌对势力,用智加勇才能以弱胜强。一味持强蛮干,终会栽在谋略人之手。曹操以少胜多;陆逊以示弱战胜强敌;周瑜更是连连下套请对手为己服务;诸葛亮每到关键时刻都用智谋化解棘手难题,没有一个靠鲁莽蛮干能战胜对手的。当今的普京大帝就是能将敌人变成跟屁虫的典范,堪比周瑜火烧赤壁。


Kobayash1_Lyn
看《三国演义》,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句“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其实《三国》的故事有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从一开始的刘氏衰微、天下混乱,到三分天下,到最后合归司马氏,群雄兴起,天下多得是能人智者,勇猛武士,能不能得善终,就看选没选对主子,能不能干掉对手。
小说的作者虽然是站在蜀汉为正统的视角,但整个情感基调是趋于悲观的、哀伤的。
综上,《三国》给本人感触最深的有二:
一是乱世枭雄起,智者得天下;
二是人生皆苦,生命本无常,当珍惜活着的每一分。
虽然作者在小说中多有贬斥曹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曹操的确是一代枭雄。无论是治理天下,任用朝臣,和孙刘对抗,还是作诗作文,他都不输历史上任何一个政治家。
陈寿在《三国志》中给了他很高的评价:“抑可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曹军和东吴军合击打败关羽军之后,命人极力阻止曹仁杀关羽。其实并不是他不想杀关羽,甚至,可能他比任何人都想关羽死。但是他却把这个想法和可能压下了,因为他知道会有人帮他做这件事。
东吴大都督吕蒙因周瑜对刘备一派恨之入骨,因而不顾孙权之命,追杀关羽。
在外界看来,东吴杀了刘备一员猛将且是他的结义兄弟,这个梁子是结下了。
而在曹操,则是一个瓦解孙刘可能联盟对抗他的一个契机。至此,他曹操得天下的可能性又大大增加了。
曹操在关羽死后,还立墓祭祀,哭诉相惜之情。这在一方面彰显他的惜才,但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他是虚伪的。
如此性格矛盾的人物,在三国故事中有不少。
就像《水浒传》有108好汉一样,《三国》也有很多英雄,“乱世出英雄”,似乎是一个历史定例。
各个利益集团之间互相倾轧、斗争,而最后剩下的,往往就是智者中的智者。比如司马懿,蛰伏多年,献计献策,辅佐魏氏四代,权倾朝野,其后代最终夺了政权。
乱世的生存法则对于老百姓来说是残酷的,即使是对于英雄人物而言,也不是友好的,哪怕他们得以留名于世。
《三国》和很多中国古典小说的感情基调其实很像(比如《水浒》,比如《金瓶梅》),都是往下的,传达的是一种人生虚无的寂灭感。
整个三国故事到后期,都透露出深深的悲哀,历史的,社会的,个人的,无论什么,都逃不过时间车轮的滚滚向前。
庞统为给刘备一个出兵理由,不惜设计牺牲于落凤坡。诸葛亮说他急功冒进。其实他很清楚,乱世之时,其实人不过蝼蚁,生死只是一瞬间的事,倒不如为人做出点事,成就仁义之名。
同时也可以这么理解,三国故事也传达出积极奋斗的人生法则。他们的生存竞争的智慧,可以为后世所吸取。
对抗虚无的过程,才是人生意义的体现。
以上,谢谢阅读。
2019/7/7 当归

evilmay
谢谢邀请。
《三国演义》是一部深受喜爱的传世名著。
即可当做历史看,也能视为小说阅读。
很多人与它的接触可谓是从不识字的时代就开始了。
小时候看连环画,动画片,长大开始读文字,而且是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解读。
拿四大名著来打个比方,说明一下不同年龄阶段读三国的感受。
小时候看三国就好像是在看西游,刘备、诸葛亮是正面人物,其余都是妖魔鬼怪;
少年时候看三国就如同在看水浒,武将单挑,吕布、赤兔天下无双,云长夺关斩将,子龙七进七出;
人到中年,读三国就仿佛在读《红楼梦》,每一段落、每一篇章、每一位小说里的人物都底蕴深厚,值得品味。
有人喜欢小说里的人物,有人喜欢小说里的计谋案例,有人喜欢小说里的汉贼不两立的斗争,有人喜欢野心家们的功败垂成,有人喜欢故事里人物对梦想的坚持或者妥协,有人喜欢里头的宏伟、小众的战斗故事。
总之,他(她)们喜欢的,我也都喜欢,这些就是我的感想。

糖小妹
谢谢悟空的邀请,谈一谈我的拙见。
关于三国的故事,小时候就耳熟能详,从老师的讲课中,老年人的故事里,诸葛亮、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赵云等这些英雄人物早己在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后来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上演,更使得对其中的故事情节了如指掌,闭上眼睛就能如数家珍。
读完《三国演义》,我最深的感受是:三国之间,你争我斗,尔虞我诈,都想统一中原。可是既使聪明如诸葛亮、曹操也没有想到,最后的结局却是花落晋朝,让司马懿这只老狐狸捡了个漏。真是世事无常,人算不如天算,这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你怎能不感叹这世界的神奇!
曹操在我的心目中绝对是值得敬佩的大英雄。文武双全、雄才大略。作为诗人,他给我们吟诵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千古名篇;作为政治家,他又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忧国忧民的的思想。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动荡的社会局面;他整顿军纪,安抚百姓,休养生息,使人们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因此,曹操功不可没。
刘备刘皇叔,曾以卖草鞋为生,但却胸怀大志,希望能够救民于水火,。因此遍访人才,先是桃园结义刘关张,后来又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自此,年过半百,终于有了逐鹿中原中原的资本,即使屡败屡战,无立锥之地仍然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抛弃不放弃,终于在四十多岁时成就了千古霸业。刘备出生底层、深藏不露,完全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而获得最后的胜利,因此也值得我们尊敬。
孙权,字仲谋,三家中年龄最小的君王。承父兄基业,于乱世之中,群雄争霸而获一席之位,当真是少年天子、英雄才俊!当年,面对曹操大军压境,能冷静的分析局势,并采取正确的措施,这样的智慧绝非一般人能够拥有的,但孙权却做到了,足以证明孙权是一位应时之主。三国的建立者中曹操刘备都是大叔级别的人物,而孙权只是一个毛头小伙,却能与之同殿称臣、共享天下,也是一个奇闻。但是孙权晚年的猜忌、冷酷和残忍,是令人遗憾的地方。
古人云得天下者,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天时、地利、人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占据天时;刘备,文有诸葛亮;武有关羽,张飞,马超,赵云等一等一的军事人才,所以占了人和;孙权,占据江东有利地势,联合相对较弱的刘备对抗强大的曹操,因此,孙权占据地利之便。所以,三家平分天下,各自书写了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然而,谁能想到三家最后都为司马懿做了嫁衣,三国归晋,司马懿成了最终赢家。而司马懿之所以能得天下,主要与他的长寿有关,这又是一个寻人寻味的地方。

稻子
智力+10086

Chase
诸葛亮无实才!正才不足!偏才有余!

miaojinye
要从什么角度去看,从国家政治角度的话,魏国实力强大统一天下只是时间问题,而蜀国只能以攻代守!吴国坐拥江东谁强大就联合一家打另一家,赤壁之战,襄樊之战都是这样!如果是企业的话可以学刘备,曹操,孙权怎么用人!普通工薪阶层也能学诸葛亮和贾诩!


老犯
人的命天注定。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想得也得不到,不要刻意去强求什么,一切顺其自然量力而行。

习习山风
看网络小说了有什么好处,看小说会不会误入歧途

mc2sa
不管目前看似多么重要,多么要紧的事情,争争斗斗,尔虞我诈,自认为谋略的伟大,其实死后也只是浮云而已。“滚滚长江东逝水,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珍惜眼前人,开心过好这一辈子比什么都值。

阳朔真美
中国人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与三国演义这本书真是分不开

摇篮Lullaby
你看一下易中天品三国就知道了,很多人都喜欢他的演讲

夏奈香
刘备之奸胜过阿瞒。辕门射戟吕布是有恩於备的,可吕布被俘操杀与否两可间,于是征求备,备見死不救且落井下石:君不见丁原董卓乎?于是奉先被操杀之!